•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铅与锌:自然元素如何影响历史进程

    时间:2021-03-26 07:54: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胡适先生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梁启超先生说,二十四史都是帝王将相家史。每一个朝代,历史都是国家非常注意记载的方面,既要写本朝的实录,也要修前朝的历史。司馬光修了一部《资治通鉴》,就是要给皇帝一个历朝历代的参考,引用钱穆先生的一部书名,就叫《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以求对当时的政治有所殷鉴与启发。然而历史都是可信的吗?历史又真的只是表面上看的那样吗?影响王朝更迭的,仅仅只是昏君佞臣吗?其实,很多自然因素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是,几千年来,我们似乎从来没有注意过它们之间的关系甚至它们的存在。譬如,铅与锌。

    铅:如何灭亡一个朝代

    殷商

    从小我们就看电视剧或者动画片,无论是《封神榜》还是《哪吒传奇》,都让我们知道商朝末年有个昏君叫纣王,他宠幸狐狸精幻化而成的妲己,整天荒淫无度,酗酒残暴,杀害了许多忠臣良将。最后周武王姬发起兵,在姜子牙以及麾下哪吒、杨戬、雷震子等众多良将的辅佐下,最终打败纣王,灭了商朝,建立周朝。

    当然这是一个神话故事,但是基本的史实——商纣王昏庸无度,最终在牧野之战被周武王打败,商朝灭亡,周朝建立——是没有问题的。

    殷商覆灭后,周人总结商人亡国的教训,他们认为不可一世的殷商王朝之所以会土崩瓦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商人饮酒无度,最终耽误了政事。今天我们再看这个结论,恐怕周人把问题想简单了。

    殷商的覆灭是多种因素共振造成的结果,但是其中一个容易被人忽视、几乎不为人知的原因在于青铜器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目前我们所知的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就来自商朝。青铜器,是商代的重要工具。

    青铜并不是单质,而是铜、锡、铅三种金属的合金。或许是因为锡资源的存量渐渐无法满足殷商铸造青铜器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商朝青铜器中铅含量的比例越来越高,殷墟一期到殷墟四期的青铜器中,铅含量的比例猛烈上升。殷墟四期的某殷商高级武将的陪葬品中,青铜含铅量大多都超过了25%,用这种铅含量的青铜器盛放饮料或者食物,势必造成严重的铅中毒。

    中国科技大学曾经做过青铜器的融铅实验,他们发现如果用青铜容器加热米酒,米酒中的铅含量会暴涨1200多倍。重金属铅在体内大量的富集会严重地伤害人的神经系统。米酒在酿造过程中通常会含有醋酸,醋酸和青铜器里的铅接触以后会产生一种叫醋酸铅的东西,而醋酸铅是甜的,罗马人曾经拿它来当糖吃。因此,用青铜器盛酒,会让米酒的口感变得更加甜爽。除了酒本身含有醋酸外,高温加热也可以让金属铅进入酒中。大量的铅通过饮食进入殷商贵族的身体内。今天一些学者相信,正是铅中毒,使得殷商像罗马那样,整个政权的高层都变得傻乎乎的,殷商后期一些贵族莫名其妙的荒诞行为,或许是重金属铅中毒的症状。除了损伤人的智力以外,人体内的重金属铅还会严重损伤胎儿的发育,造成妇女分娩困难。甲骨文中就经常提到商朝的一些贵族会出现头疼、视力下降、浑身无力、神经衰弱等情况,这和铅中毒的症状非常契合。而且铅在体内会以不溶性磷酸铅的形式聚集在骨骼中造成骨质疏松,商周贵族墓葬中墓主人的尸骨往往分解得很严重,而殉葬的人和牲畜反而保存得很好(殷商时,底层民众更多用陶器,而不是青铜),或许也可以用贵族摄入过量的铅来解释。

    而且殷商是一个崇尚巫术的王朝,甲骨文就是占卜的卜辞。殷商还有着残酷的人殉制度,经常用活人殉葬。狰狞、恐怖、凄绝的鬼神文化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和后世中国千载历史中体现出的世俗气质毫不相同。炎黄子孙应该感谢周武王,也感谢铅,葬送了这个可怕的王朝,建立了周朝那样的礼仪之邦。

    罗马

    人类开采和利用铅的历史已经有五千多年,可是对铅的毒性有科学的认识,却不到两百年。公元2世纪的时候,罗马帝国已经成为了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在帝国内,重金属铅受到了罗马人的追捧,而且,应用在社会的方方面面。输水管道用铅,盖房子用铅,餐具用铅,儿童玩具用铅,就连做棺材也用铅,这就使得罗马人长期暴露在重金属铅超标的环境中。特别是罗马人的饮食,罗马人在做饭的时候,喜欢用葡萄糖浆做甜味剂,制作点心或者蜜饯之类的东西的时候也会用到这些东西,但是在制作糖浆的时候需要在铅锅中反复翻炒、煎煮,在这个过程中重金属铅会大量地进入糖浆中,最后被罗马人吃到肚子里。这种饮食习俗使得罗马帝国从皇帝到平民,从知识分子到军队将领,都患上了严重的所谓的痛风,其实痛风就是铅中毒的症状。成年人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铅对罗马人生育的危害。重金属铅使得儿童的死亡率上升,很多胎儿刚生下就是死婴。到罗马帝国后期要么男性女性丧失了生育的能力,要么生下就是死婴,这使得罗马帝国最终丧失了活力,在不断的分裂中走向灭亡。

    现代

    不光是在古代,在近现代,依然有铅中毒的现象存在。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上主要工业国家都或多或少有儿童铅中毒的现象。铅对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发展有着剧烈的负面作用。

    美国有人发现贫民窟的孩子学业成绩相对较差,就开始找原因,后来发现贫民窟的房间年久失修,很多含铅油漆的涂料剥落了,使得贫民窟的孩子长期暴露在铅超标的环境中,神经系统受到了一定损伤。当然这是原因之一,不能全归咎于此。

    1923年加铅汽油出现,随着尾气排放到大气,使得空气中的铅排放量越来越大,人们无可避免地将铅吸入体内。最终通过科学家的揭露,美国才禁止含铅汽油出售,推广无铅汽油。

    数据显示,美国的暴力(及其他)犯罪率过去25年大幅下降,主要原因是70年代以来含铅涂料和汽油退出市场。一个人在胎儿期或儿童期受到铅污染而大脑受损,会增加成年后的犯罪概率。

    所以,我们庆幸人类及早停止了含铅油漆和石油的使用,否则我们也许也要重蹈殷商和罗马帝国的覆辙了。

    锌:让草原民族“乱伦”的罪魁

    在中国古代,中原王朝自居为天下的中心,自称“华夏族”,“华”是美丽的意思,“夏”是大的意思,“华夏族”就是大而美丽的民族。而环居中原的民族,被我们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是我们眼中的“蛮夷”。孔子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意思是说,如果不是管仲当年辅佐齐桓公平定四夷,我就要和蛮夷一样披着头发,衣襟向左掩了。(汉民族是衣襟向右掩的。因此“左衽”代表蛮夷。)史书里写,匈奴“逐水草、习射猎、忘君臣、略婚宦、驰突无垣”。其中“略婚宦”,就是说他们并没有中原民族这样的婚姻制度与习惯,这就要提到草原民族非常原始的被汉民族视为非常不堪与野蛮的收继婚制度。收继婚是指父亲死后,儿子可以继承父亲的一切,包括父亲的女人(除亲生母亲)。我们现在也许无法想象,但这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被千古传颂的昭君出塞,虽然为汉朝匈奴带来了几十年的和平,可是对于昭君本人,却是一个悲剧。王昭君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呼韩邪死后,她被迫按匈奴婚俗转嫁给呼韩邪单于的长子为妻。这样的制度被我们唾弃了千年,但是,草原民族这样做却离不开他们生存的环境。

    孕龄妇女缺失是导致收继婚制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缺乏微量元素锌,这种微量元素是妇女在怀孕分娩的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乏锌会导致胎儿发育畸形、难产,甚至孕妇死亡。所以北方游牧民族中,如果有女性可以正常生育,对于这个家族、民族是十分有价值的,适龄的女性必须为家族的人口增添贡献力量,从而出现了收继婚的习俗。

    气候:影响历史的重要推手

    除却自然元素,气候这一自然因素在历史发展和王朝更迭过程中,同样有着致命的推动作用。

    经常会有人说,清朝之所以可以入关取代明朝,是因为朱家气数已尽,大清天命所在。这当然是封建迷信。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气候原因似乎真的有一点“天要亡我,非战之罪”的意思。

    中国气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我们从五千年前开始回溯,会发现整个华夏文明的历史中气候曾经有过数次剧烈的起落,而气候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历史的进程。当气候急剧转冷时,农耕地区的粮食会因此而大面积减产,百姓会被饥饿逼入绝境而造反,官僚系统会因为税收减少而效率低下,军队会因为后勤崩溃而失去战力,最重要的是,寒冷的气候也使得中国的农牧交界线开始南移,给了北境各种战斗民族以跃马南侵的强烈动机,外族入侵和國内灾荒这两个最大的帝国隐患往往同时爆发。明朝末年,就是碰巧遇上了小冰期,不仅气候寒冷,庄稼歉收,还遇到了惊人的蝗灾。除了明末外,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12世纪的靖康之耻。竺可桢先生曾经系统地整理过中国历史的气温变动曲线,12世纪上半叶正好是气温急剧转冷的时期。冷到什么程度?太湖全部冰封,那冰面厚得能在上边通车,特别是靖康元年那年冬天,开封城暴雪不止,守城的士兵冻得拉不开弓,拿不住兵器,还有被冻僵倒地的,而极寒往往是北境蛮族的天然盟友,以至于后来女真将领在登上开封城楼之后说:“雪势如此,如添二十万新兵。”

    气候当然是很多因素共振造成的结果,而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太阳系各个天体的位置。当地球在太阳一侧而其他行星在太阳另一侧时,太阳系的质心会因此偏移150万公里,进而改变地球公转半径。如果这一现象恰好发生在冬季,那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冬长夏短,气候严寒,这一现象曾经在1126年发生过,也就是靖康元年,北宋灭亡的前一年。

    天体的位置决定王朝的更迭,历史的走向,这或许真的可以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天命吧。

    ★结语

    本期策划,不仅仅是讲一些关于历史的小故事,或者讲诉一些隐秘的不为人知的历史的真相,更重要的是让大家明白,任何人类历史中的文化行为,无论是王朝更迭还是艺术创作,无论是礼仪祭祀还是娱乐宴饮,都有其自然科学的底层逻辑。自然科学可以照亮多远的未来,就可以照亮多远的过去。不要站在人文学科的层面上就觉得一切都是人文因素。要知道世界是一个整体,万物都有联系。

    ★链接

    推荐阅读书目:《枪炮、病菌与钢铁》

    不同于传统的历史书籍,本书中,作者通过对人类生存一万多年的全景考察——也就是最近13000年来关于人类的近代史,试图从地理学、生物学、病菌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跨学科角度解读“人类社会的命运”的起伏,全景式地展现人类史,给你更广阔的视野。

    相关热词搜索: 历史进程 元素 自然 影响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