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鉴别·扬弃·求新

    时间:2021-03-26 08:00:4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习近平同志在去年 9月24日纪念孔子诞生 2565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中着力强调“科学对待文化传统”,指出:“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这番话非常重要,体现和概括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总指针、总方向;自然,也应视为整理、改编传统剧目(包含经典传统剧目)的总原则、总依据。依托“鉴别”做“扬弃”,实现“转化”而“创新”。照我看,浙江婺剧研究院推出的婺剧青春版《穆桂英》,正是体现了这一原则,堪称毫无愧怍的成功之作,荣获艺术含金量颇高的“中国戏曲学会奖”,是实至而名归,可喜可贺!

    在我国历史传说中,抗辽女英雄穆桂英,作为杨门女将,享誉华夏,久负盛名。在诸多戏曲剧种舞台上,展示这一题材的相关剧目,绝对是久演不衰的常青树。“穆柯寨”“比武招亲”“辕门斩子”“大破天门阵”洋洋洒洒,蔚然可观。婺剧传统剧目中,也赫然存焉。

    当今婺剧领军人物、二度梅获得者陈美兰,就以一出《辕门斩子》倾倒广大婺剧观众,她也借助其间极为出色的表演,加上为她量身定制的大戏《梦断婺江》,征服了梅花奖评委,“梅”开二度。而美兰并未就此停步,今天我们看到的以崭新面貌呈现的青春版《穆桂英》,就是由婺剧院“陈美兰艺术工作室”制作,她的学生杨霞云主演,她作为艺术指导和导演之一,投身其间的又一力作。

    剧作组建了强大的主创班子:特请金华荣誉市民、著名剧作家姜朝皋捉刀改编,上海越剧院总导演童薇薇执导,陈美兰配合,青年才俊杨霞云担纲。可谓强强联手,精心打造。

    他们给自己确定的目标是:“在研究京、婺、赣等不同剧种演出本的基础上,在保留其总体故事原形的情况下,重新梳理人物,重新编排情节,重新设置矛盾,重新推敲语言,力求把一出传统老戏改成具有现代品格、符合现代观众审美情趣和审美需求的新戏。 ”他们给改编本的定位是:“将一场严酷的战争题材故事,放在夫妻、父子、翁媳、祖孙关系的家庭情趣中去体现,在轻松有趣中体现出和谐亲情和报国之志。 ”(见姜朝皋《编写说明》)

    毋庸讳言,即便是优秀的经典传统剧目,也难免良莠杂陈,瑕瑜互见。剧组着手的第一番工夫,便是实施鉴别,厘定取舍。

    首先,保存并发扬精华。精华何在?是否可以概括为:草莽气息,鲜活人物;传奇色彩,曲折情节;文武兼备,喜剧风格。一句话:故事讲得好。戏,好看好听好玩,观众于潜移默化中,承受爱国主义主旋律的熏陶。上述诸点,几乎每一点都可以铺展开来,做一篇大文章。但本文的重点不在于此,故不拟展开。

    其次,鉴别后的扬弃取代。这里,显示了剧组朋友们的眼光。我看,可以集中概括为三点:一是大胆精简人物,浓缩情节;二是女主人公出身经历的重新定位;三是一刀砍掉“降龙木”,以“破阵图”代之。

    其一,改编本删去了杨五郎、穆天王两个人物。盖因:“有杨五郎则削弱了穆桂英破阵的作用;有穆天王则增添了穆桂英投宋的麻烦,分散了笔墨。 ”立主脑,删枝蔓,原本是戏曲编剧的基本要求。现在,笔墨集中在八个人物身上,干净,简约,明快。情节方面,可有可无的过场戏全部删除,全剧整合为六场,加快了节奏,节约了时间。原来的演出本,拖沓冗长,不大适合现在观众、特别是城市观众的欣赏习惯。这里,单单是减法,就让剧作拥有了新面貌,有了某些现代的品格。

    其二,穆桂英身分的重新定位。在传统剧目里,穆桂英就是穆柯寨寨主穆天王的女儿:草寇,响马,占山为王的山大王。她武艺高强,野性十足,刁蛮任性,率性而为。这一个性鲜明的艺术典型,向来为观众喜爱。改编本在保持人物性格特征的同时,对她的出身、历史,作了新的设定。这自然是为其之后献“破阵图”并最终“大破天门阵”做铺垫。“山寨招亲”的洞房之夜,穆挂英如实告诉杨宗保:“我本是边陲小族一孤女,战乱之中苦流离。蒙义父收养我疼爱无比,老总兵他戎马相携到辽西。 ”原来,她是东北边境一个少数民族的孤女,战乱中流落世间,被义父收养。剧情所需,这位“义父”也沾光换了身份,不再是草寇、响马、山大王,而是当朝武官——守边总兵。只不过,“因为冒犯权奸罢职归里,才回到这穆柯寨上把身牺。招乡勇募壮丁为保乡里,只盼望有朝一日重披铠甲执旌旗,横刀立马,沙场杀敌,热血染征衣。 ”穆柯寨也由占山为王的“聚义厅”,变作了类似祝家庄等的大户庄院,招募兵勇一为护庄,二则待机报效朝廷。如此这般,穆桂英邂逅杨宗保后投奔杨家军便顺理成章了。

    穆桂英于正史无记载,原本是民间传说中的传奇人物。作者可以虚构为少数民族,孤儿,收养者为将军等等,在老将军“壮志未酬一病不起,临终教儿矢志不移”的情况下,她才能“继父志,练武艺,习阵法,研兵机 ”,在后来解除杨家军困厄、大破天门阵时,大显身手,保家卫国。顺便说一句,正因为穆桂英的东北边陲少数民族身份,使得该剧获得 2013年呼和浩特承办的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汇演的入场卷,并荣获优秀演出奖等多个奖项。

    其三,穆桂英进献“破阵图”取代“降龙木”。如实说,辽帅萧天佐布下的“天门大阵”,混混沌沌,迷迷蒙蒙,刁钻古怪,变化莫测,连英勇无敌的杨家军也束手无策,连连败阵。仅凭一根木棍——“降龙木”挥舞几下,就能攻之如摧枯拉朽,稳操胜券?实在是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故弄玄虚而已。但人们世世代代口头相传,戏剧舞台年年月月搬演,观众如醉如痴观赏,也就是图个喜兴。如今,按原样照搬照演,完全无碍,自有它的艺术生命力。

    话虽如此说,但我观看现场演出的实际感受是:前边把天门阵渲染得神奇无比,视若畏途,其后依靠这木棍一挥破阵,也太轻易、太随意了。而且,看穆桂英背上斜插根木棍上场,难免生出滑稽之感。取而代之,放下即实地。朝皋断然处置,我是赞成的。

    姜朝皋是个严谨的历史剧创作者。他一贯致力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武器、辨证的眼光,观察、辨析、把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力求下笔忠于史实,科学有据。再加上他上佳的笔力,给我们推出过一出出类似《胡风汉月》《梦断婺江》《贵人遗香》等好戏。对于这种追求,我们理应充分尊重。

    在《编写说明》中,朝皋谈到;“整出戏降龙木的处理是一败笔。众所周知,大破天门阵是穆桂英一生中最辉煌的功绩,这出戏就应该突出穆桂英的大智大勇,而不应该从头到尾强调降龙木这个宝贝的重要性,至使本末倒置,把对破阵起关键作用的穆桂英这个人变成降龙木这个

    物,大大削减了人物的光彩。 ”这话很有道理。先“鉴别”以解析之,辨陈腐而“扬弃”之,再新创以取代之。这是否可以视为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呢?

    于是,基于这一理念,改编本把新设定的“破阵图”置于故事核心,并从头至尾贯串之。“洞房”作铺垫,排阵做预习,而在“辕门斩子 ”勇闯元帅大帐的关键时刻,隆重推出。穆桂英献图:“自幼儿随爹爹演兵布阵,千变万化烂熟于心。绘就了天门阵图纸一份,按阵图出奇兵马到功成。 ”杨延昭大喜:“见阵图不由我豪情勃发,攻有门守有序分毫不差。一张图胜过那千军万马,天将这女英豪赐予杨家! ”其后的破阵解危,便是自然天成了。

    新版《穆桂英》还有一个重要贡献:极为出色的武功戏。武戏原本是婺剧的长项,“文戏武演”向来为婺剧表演艺术的特色。一折《断桥》,惊艳天下,那精美绝伦的武打,自然不是街头斗殴,也不是武术队表演,不是“真打”,而是遵从中国戏曲艺术规律的“假打”,即虚拟的舞蹈化的程式化的“过招”。其动作之潇洒,功夫之高强,编排之巧妙,征服了一代代观赏者,被誉为“天下第一桥”。陈美兰当年,就是以《断桥》中青蛇的高超表演,斩获一度梅。

    青春版《穆桂英》中,“大破天门阵”是情节的高潮,冲突的激化,故事的完成,全剧的终结。能否甩出一个“豹尾”,对剧组是挑战,是考验;就观众而言,则是期盼,是渴求。剧目交上了出色的答卷。

    按编剧原来的设计,穆桂英怀孕迎敌,只挥舞令旗,高台指挥,并不出手“真打”。然而,偏偏导演和主演共谋,“造”了编剧的“反”:不但让“穆桂英”大打出手,而且,打得精彩,打得痛快,打得潇洒,打得辉煌。穆桂英的扮演者杨霞云,原本文武全能,唱念做打舞俱佳。这出戏中,她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康式昭:文化部政策法规司原司长、文艺评论家责任编辑:雍文昴

    相关热词搜索: 扬弃 求新 鉴别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