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论平度市现存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

    时间:2021-03-26 08:18: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运用2011年青岛市旅游资源普查的成果,从道观、传说、民间信仰、民间文化遗产、特色农产品等几方面全面梳理平度市道教文化旅游资源,重点介绍平度市两大道观:云台观和云山观。

    关键词:平度市;道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山东省平度市,位于胶东半岛西部,东与东南以小沽河、大沽河为界,与莱西市、即墨市相邻;西与西南以胶莱河为界,与昌邑市和高密市相望;南与胶州市毗邻;北与莱州市接壤,总面积3176平方公里,人口近136万。

    平度市现存道教旅游资源极其丰富。2011年青岛市旅游资源普查过程中,对平度市旅游资源(文化、考古、园林树木、山川水系、人文景点、特色农产品、特色节庆、民俗等)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查,发现了大量的还在使用和可以重新规划、开发的道教文化资源。下面我们从道观、传说、民间信仰、民间文化遗产、特色农产品等几方面将平度市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简要描述。

    一、道观

    平度市有两大千年道观,即云台观和云山观,都兴建于唐时,坐落在灵秀的山中,“豹竹云台”为旧平度八景之首,“云山翠竹“亦为旧平度八景之一。两道观一在平度县城东北六公里处的豹竹涧内,一在平度东部25公里处的云山之腰。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既有香火兴旺的繁盛时期,也数遭破败毁坏的劫数。

    (一)云台观

    “云台观位于城北六里两髻山前的豹竹涧内。涧中平旷处有巨大花岗岩磐石,称为“云台”。云台上建有道观,称名云台观。云台观始建于唐代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历年以来一直是平度最有名的道教圣观,明清时进行了重修,清代胶州文士张谦宜有“树杪涌飞甍,阁跨溪涧曲”之句以形容当时云台观建筑特色。该道观明朝嘉靖年间的主持“李真人”是一位名重当时的“黄冠”,被称为“仙人”,传说万历后期吏部尚书赵焕就是“李真人”转世。战乱时原道观被毁,2001年重建,现占地约360平方米,由正殿、偏殿以及钟楼等建筑构成,供奉有老子、王母等神像。

    过了王母阁后的迎仙桥,是长10米、宽4米、高5米的山门殿,内有2座门神塑像;山门殿后,是云台观主体部分,有4座殿:中间道德殿,长10米、宽6米,高5米,主供奉太上老君,2侧各有2座配供塑像和壁画,其中左侧壁画上是老子点化吕洞宾修仙的故事,右侧壁画上画的是八仙过海图;左侧殿是书院,长8米、宽5米、高5米,供奉孔子,配供颜回和孟子;右侧殿是地藏菩萨殿,长10米、宽3.5米,高4米,地藏菩萨殿后是观音殿,长8米、宽4米,高5米。过了这4殿,拾级而上,最高处是玉皇殿,长12米、宽6米、高5米,供奉玉皇大帝,其中大殿左侧有托塔天王李靖和哪吒的塑像,右侧有太上老君和二郎神的塑像,左侧还有四大天王的壁画。”

    从上面“云台观”单体表的描述(单体表内容以楷体显示,下同)中,豹竹涧云台观内有特色的道教景点除了主体三大殿之外,还有王母阁、迎仙桥、钟楼等,另外还有道士坟、云台石刻、仙人洞、玄龟、石刻等其他景点。特别是道士坟,现存数量和质量都相当可观,具有非常鲜明的北方道教特点,与终南山道士墓地同属于全真教派的独特丧葬习俗,在全国各地道观中并不多见。

    (二)云山观

    “云山观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城东25公里处。古名为兴国观。云山观内的“三清宫”气势恢弘,钟鼓楼朴实无华,“救苦爷”凝重沧桑,救苦菩萨栩栩如生。每逢山会之日,人山人海,烟雾缭绕。云山观自古被称为“神仙之宅、灵异之府”。“云峰奄”是八仙之一的何仙姑修炼之处,山中现有老子庙、三观庙、仙姑坟、圣水池、玉液泉、仙姑井等遗迹。云山奇峰凌云、峭壁依天,山中蔷薇、迎春、仙人果、盆景松、云山翠竹等百花争艳、秋蕙披霜。云山观北侧,有“兴国观”、“春子”、“平山堂”等楷书石刻,传说为称咬金占山为王时所刻。

    “云山观”自建观以来,留下了不少传奇故事,特别是王重阳、邱处机、王抱玄、李志常等著名道人故事更多。邱处机携李志常等十八弟子去西域见成吉思汗大帝时,部分弟子就是从这里被召集出发的。

    晚年的李志常与王抱玄(王重阳之孙)等在云山观弘扬道法,采药炼丹,修心养性达十四年。公元1235年,两人同日仙逝归真。”

    从上面“云山观”单体表“性质与特征”的描述中,可见云山上除云山观王母殿、三清殿和救苦殿三大殿之外,其他的道教遗迹也十分丰富,基本上每个景点都与道教文化有关系。特别是全真教道士的传说、故事和丰富的石刻,为云山观独特的道教文化提供了丰富内涵。在云山上,有一处题于石壁上摩崖字画“云山老人归真记”,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三)其他道教宫观

    此次普查中,平度市发现大量的道教宫观,除了云台观、云山观和当地民众集资重修的大泽山日照庵较为典型之外,其他大部分都已隳坏或挪为他用。如桃花涧起云庵(崔召镇,现已废弃)、崇德宫(现为平度市博物馆一部分)、大泽山镇秦姑庵(现已完全废弃,仅剩一古槐)、大泽山镇盘石观(已废弃),平度市开发区圣泉观(现已废弃),还有其他部分乡镇里建的玉皇庙(万家镇)、关帝庙(店子镇、明村镇)、城隍庙(李园街道)等,现在也仅剩庙会一项功能。还有其他的一些庙宇也完全失去了香火,只是由当地政府修缮保护而已,包括:老龙湾龙王庙(城关街道)、铁夼寺(位于大田镇大泽山森林公园,并非佛教寺庙)、大老母殿(李园街道)、巧女张庙(李园街道)、武王山武王庙(门村镇)、两目山两目庙(祝沟镇)。

    二、传说

    平度民间传说极其丰富,其中很多都跟道教文化有关系,足见道教文化在民间的影响。其中有影响的与道教文化相关的传说主要有康王坟的传说、徐福的传说等。

    平度至今流传着“康王的儿——咬牙种”的民间传说和歇后语。康王名寄,景帝十二子,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立为胶东王,谥号康王,都即墨(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传说康王的儿子天生叛逆,对康王的话从来都是反着听,“叫他向东他往西,叫他打狗他撵鸡”。康王临终之际,看好了六曲山腰一块坟地,但想到儿子对自己的话从来反着听,就吩咐自己死后要葬在六曲山顶。康王死后,他的儿子想自己一辈子拗着父亲做事,这最后一件事可得听话。于是就将康王葬在了六曲山顶。因为康王的名号音同“秕糠”的“糠”,是谷子的外皮,经不住山顶的风吹,所以康王的后代很快败落。

    徐福的传说在山东半岛一带流传极广,平度市城关街道办事处有一行政村就叫做“徐福村”。

    “徐福,即徐巿,字君房,齐人,秦著名方士。后来被秦始皇派遣,出海采仙药,一去不返。据说徐福带领3000童男女和百工到达今日本四岛并定居。

    《平度州志》、《莱州府志》记载:“李仙乡领社十二,曰李仙庄……曰徐福社。”民国版《平度县志》载:第一区徐福乡辖五村。光绪版《平度志要》记载:秦始皇派徐福往日本求长生不老药,耗资巨大,并带有童男女各500人,从丽山老子隐居过的仙人洞,取走古本《尚书》百篇,由蓬莱山出发到日本。汉代人为纪念徐福,以人名取村名。

    平度汉代即在徐乡、徐里。到清末仍有徐福社、徐福乡、徐里村、徐福村。现徐福村位于今平度市城关街道办事处,两髻山前五华里处。村里现主要冷姓为主,徐姓早已搬走。该村旁边有秦始皇东巡驰道遗址,村中及周围至今仍有秦砖汉瓦的痕迹。村北五里的丽山仙人洞,因地震塌方,洞口已盖死。村东有石屋山,山中有一独立石屋,洞内洞口均有刻像,难辨年代。而村北仙洞,有宋、明石刻,均很清楚。村中老人谈,该村为徐福父亲徐猛所建。1938年日军占领平度城,日本军人来此村,得知徐福村名,马上便撤走,从不骚扰。村中有多株古树,于1958年被砍伐。(范浩儒《平度市与徐福东渡之关系》,载《中日关系史研究》1995年第二期)。”

    近几年国内对徐福的研究非常热门,但很多研究目的和动机不纯,通过对比大量的徐福研究论文,发现有一篇未发表在正式刊物上的网上文章《徐福考》 其研究参考的文献最为可靠,研究结果最为合理。在这篇文章中驳斥了目前学术界关于徐福故里的几个比较有影响的说法,为平度市的徐福传说提供了学术上的论证。

    平度还有很多传说都有很鲜明的道教文化色彩,比如上文中提到的李真人转世的传说,还有大泽山的很多民间传说等。

    三、民间信仰

    道教文化中的很大一部分更多的表现为民间信仰的形式,而非传统道观的三大殿的格局,真因为其非正式、草根,而更能表现平度市民间文化的活泼泼的色彩,也为道教文化提供了很多可资研究的素材,同时也为今天的道教文化旅游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源。

    其中平度市有一处著名的旅游资源为大泽山镇的“日照庵功德碑林”。

    “日照庵功德碑林位于日照庵通往普贤门之间的山路两侧,长约0.5千米,计228通,在青龙涧底,尚有数量不详的功德碑埋于地下,故有“华夏第一功德碑林”之誉。其刊立时间,有年代可考者,最早为明朝万历年间,清代42通,民国62通,多为碧霞元君及悟生老母之信徒及各地会首所立,其中莱州府平里店会首王炳业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三月十八日一次就立碑5通。漫游碑林,碑文除镌“慈云广被”、“永沐恩波”、“惠我无疆”等颂扬圣母懿德及祈祷佑护黎庶之辞外,另有“此山为圣母行宫,故每岁季春,善男信女接踵而至,人烟辐辏”等描述庙会盛况之文。日照庵及其庙会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功德碑林被誉为研究日照庵及其描绘情况的档案库,实非虚语。集中如此多的功德碑在全国实属罕见。”

    1997年,大泽山地区民众重建日照庵,以泰山圣母、无生老母、观音圣母为主神,这是明代以来该地区民间泛女神信仰的再次显现。大泽山现存香会碑的碑文,是珍贵的民间文献。2008年召开的“大泽山功德碑国际学术研讨会”则体现了日照庵功德碑林的重要价值。

    其他旅游资源还包括:进士茔(崔召镇)、神禹碑(大泽山镇)、红庙(大泽山镇)、老母洞(大泽山镇)、经匮石(大泽山镇)、三生石(店子镇)等。

    四、具有道教文化色彩的民间文化遗产

    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遗产都带有道教文化色彩,特别是年画、面塑、泥塑、草编等都多以“八仙过海”、“麻姑献寿”等为图案。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宗家庄木版年画。

    “宗家庄木版年画始于清道光年间,至清光绪初年,宗家庄木版年画逐渐成熟。鼎盛时期,有年画字号30余家,当时年画品种约有300余种,画版1500余套,产品销往胶东各县及东北三省、朝鲜等地。

    宗家庄木版年画的体裁包括“三裁”、“窗顶”、“毛方子”等。按其用途可分为神供类和装饰类:神供类有灶神二座、三座,财神、菩萨有正座、偏座等,有表现神话故事、鸟兽、花卉的装饰年画,如《麒麟送子》、《天河配》等。

    现在被列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其他旅游资源还包括平度剪纸、平度面塑、草编工艺品、高杰泥塑、罗头拳等。

    五、养生观念下的地方特色农产品

    道教最注重养生,全真道的“全真”二字就是“全其姓名、返朴归真”之义,而“养生”恰是道教追求长生不死的一个实践层面的概念,因其实践性和科学性,故在民间影响影响极广。当然,因为现在道教式微,养生的观念更多的依附在“科学”之下,但究其手段和方法,则不脱道教养生观的窠臼。

    平度现在有特色的农产品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四季之歌”:春之樱桃(云山镇)、夏之西瓜(明村镇)、秋之葡萄(大泽山镇尹家村)、冬之芹菜(李园街道办事处马家沟村)。而这四种产品中以大泽山葡萄最为有名,而马家沟芹菜近几年的发展似有赶超之势,究其原因,就在于马家沟芹菜在市场开发过程中比大泽山葡萄在强调口感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其养生的功能。这种有意无意的对养生概念的利用,既反映了道教文化思想已深植于民众之中,也为今后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和宣传提供了思路。

    要做好平度道教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必须依托平度较为著名的几个道教文化场所,如大泽山镇的日照庵,城关办事处的云台观,云山镇的云山观,深入发掘其悠久的道教文化内涵,精心布局,科学开发。笔者认为,也只有上述几处道教文化场所能引领平度道教文化走向深入,进而促进平度旅游业加快发展。大泽山的日照庵始建于宋代,传说为碧霞元君的行宫,历朝历代在胶东半岛乃至整个山东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吸引了众多宗教志士前来朝拜,香火极为旺盛,多达几百块的功德碑便是很好的见证。云台观始建于唐代,诸多的石刻、道士坟和历史遗物都展示出了当时香火的兴旺。云山观(古为兴国观),由于邱处机(全真道龙门派的创始人)曾在此活动、王抱玄与其徒李志常、许志部师徒三人曾在此修炼而在道教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观周围众多的石刻也记录了当时的辉煌。此三处道教场所是平度道教文化的发源和延展地,是开发的重中之重。

    要做好对道教文化的发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要高起点规划。聘请专家对上述三处场所作出详细的的控制性规划,规划起点要高,既要体现出道教文化的特色,又要避免与崂山等道教活动场所类同。利用道教文化概念外延丰富的特点,将齐文化部分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在旅游资源建设方面能够将即墨故城遗址、田单火牛阵故事、徐福传说等整合进来,并与全真道教的道观开发有机结合起来。

    二是要深入发掘内涵。聘请相关道教文化人士和平度的历史文化名人对日照庵、云台观、云山观的历史渊源、轶事典故进行系统整理,特别是要将“全真道”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全面发掘,以便为规划和资源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三是要大投入建设布局。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投入,都要以大资金来动作,景点及其周边景观游览群的开发要按照道教的特色进行规划布局,各种建筑如殿、堂、庙、亭、台、楼、阁、馆、舍、轩、斋、廊、阙、门、坛、塔等要实现宗教与游览的和谐统一,运用大手笔,造就大声势,体现大文化。

    四是探讨道教文化旅游的多种表现形式。如辟建道教修学馆、道教茶艺馆、道教养生馆、道教健身馆等,吸取道教有益的文化成分,通过这些场所予以发扬,同时,将平度的特色农副产品纳入到道教养生、修身的行列,相互促进,互依发展。

    五是组织开展“逍遥游”活动。“逍遥游”是道教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形式,以活动为载体促进道教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并能与全省的道教文化“长生游”、“逍遥游”等活动形成联动和组合。

    六是吸引著名的道教人士入驻,进而促进与全国道教文化活动场所的交流,促进平度道教文化与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培养通晓道教文化知识的讲解员,将道教文化融入他们的讲解中,通过他们将道教旅游文化发扬广大,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

    七是目前上述三处道教场所都有各自的庙会,可以将相关庙会文化发展为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节,集经贸、旅游、宗教、文艺于一体,将平度市的特色农产品、特色手工艺产品进行重新打造,使之能够适应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利用传统的道教节日,仪式和道教文化中的神仙传说,加入现代高科技成果并赋予现代商品经济新内容,繁荣平度旅游事业。

    八是注意绿化美化环境。道教本身更加注重融入自然,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目前平度的几处道教场所普遍绿化不足,资源有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不是十分好,因而开发修复这几处道教场所,加强绿化、美化,营造优雅的环境,体现出道教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平度县志》1987版。

    [2]《平度十景》

    [3]《平度民间故事》2008年版。

    [4]《中国道教发展史略》,南怀瑾著。

    [5]《长春真人西游记》,李志常著。

    [6]《平度市旅游资源普查报告》

    [7]《平度市旅游资源普查单体汇总表》

    “按:该论文为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青岛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为11-B-22。"

    相关热词搜索: 平度市 道教 旅游资源 现存 开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