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近三年浙江历史选考试题分析与教学策略

    时间:2021-04-18 07:59:5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针对浙江历史选考试题“立意高远,回应时代主题”“引领课改,关注核心素养”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握“高度”,拿捏“准度”,挖掘“深度”,在复习策略方面要注意建立“通史意识”“并重意识”“滚动意识”。

    关键词:选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自浙江省作为高考改革试点后,从2015年10月开始至今年4月,历史学科已进行了四次学考和选考。从应考和推进课程改革的角度看,这四份试卷(以考试年月命名,以下分别简称1510卷、1604卷、1610卷和1704卷)都极具参考和分析价值。本文试对选考题目作简单评析,并提出教学对策,以求教于方家。

    一、试题分析

    (一)试题主旨和考点

    对一份试卷,师生最关注的往往是“考什么”。为此,笔者首先对试题主旨和考点做一分析,见表1。

    (二)试题主要特点

    1.立意高远,回应时代主题

    如1704卷33题,以近代民族工业和詹天佑为考查点,说明实现“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510卷34题直接呼应当年的热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引导考生认识法西斯主义的危害,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另外,像“历史的意义在于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重温历史,汲取智慧和力量”“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不灭的光辉”等也都是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2.引领课改,关注核心素养

    浙江历史选考试题,积极关注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借以支持课改,引导课堂教学。例如在“时空观念”方面,1610卷29题和1704卷30题分别以4幅地图考查19世纪以来的巴尔干地区形势变化、罗马文化遗迹的时代性和区域性特点;1704卷27题涉及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法国和德意志帝国;1704卷33题第(1)问考查“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生的时空范围”;34题第(2)问则需要考生界定“17~18世纪英国”这个时空范围。“史料实证”方面,如1510卷26题“我们只能通过目击者和追忆者的记载来叙述以往的史实”“史学家需要认真地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等史学方法的考查;1510卷29题和1604卷28题则是解读教学中常见的史料数据图。另外,1610卷26题和1704卷33题都体现了浓郁的“家国情怀”。考查“历史解释”的则是1510卷27题、1604卷27题、1610卷33题等等。

    3.考查能力,彰显学科特色

    浙江历史选考试题的难度虽然总体上低于以往的高考文综卷,但是坚持考查历史学科能力的方向并没有改变。如1510卷34题第(2)问、1604卷33题第(1)问、1610卷34题第(1)问、1704卷33题第(1)问需要考生充分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1510卷29题和1604卷28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1510卷27题和1704卷28题则突出对文字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的考查;1510卷30题和1604卷的29、30题体现“描述和阐释事物与人物”的考核要求;历次试卷的开放性设问——33题第(2)问则是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最典型例子;第26题连年考查史学方法和素养,具有独特的“浙派风格”和浓郁的历史味。

    4.突出主干,側重两个时段

    考试标准规定的30分选考约有190个考点,与70分的学考考点相当。但是,从表1可见,历次考试都没有偏题、怪题。涉及的考点如“孔子”“科举制”“资本主义”“人文主义”都是重要的史实、人物、概念等学科主干知识,个别考点如“保和殿”则从不同角度多次考查。这是由于30分的选考题量有限,更重要的是命题侧重于对学生基本人文素养的考查。从主观题来看,要特别关注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5.融会贯通,强调模块糅合

    浙江省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和考试标准都是专题史的体例,但是选考卷从试题的命制到编排都具有“中外相连、古今贯通”的色彩。如1604卷27题考查中西启蒙比较,所有的主观题都是必修和选修、选修与选修巧妙而自然的糅合。

    6.开放创新,倡导多元理解

    33题第(2)问历来都是开放性问题,极大地拓展了考生的作答空间和思维视域。这既体现了新课改的选择性理念,也彰显了历史学科多元理解的特色。

    7.多样设问,体现选拔功能

    虽然选考部分的主观题总共仅有4问,但是设问形式却不单一。问题中既有“指出”“写出”等复述教材知识的设问,也有“概括”“概述”“分析”“说明”等较高能力的要求。层次的丰富提升了考查力度,但是难度和区分度控制得较好。其中,“概括”出现8次,这也是学生普遍比较薄弱的学科能力,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对教学的启示

    近三年选考试题的主旨和特点对高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启示,以下就从课堂教学、复习策略和解题训练几方面谈几点策略。

    (一)课堂教学

    笔者以《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为例,阐述提高教学有效性应注意的三个“度”。

    1.把握“高度”

    我们应该从“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高度解读本课,使教与学不偏离专题主旨,思考为何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明清之际黄宗羲等人的思想与儒学到底是什么关系。

    2.拿捏“准度”

    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多角度分析活跃的背景,看似全面却不精准。学者葛兆光说:“什么是思想史?就是要研究思想如何回应当时社会和文化环境所提出来的问题,这些回应又是怎么变化的。”[1]黄宗羲等人面临的最严峻问题就是——明朝为何灭亡?从“明亡的反思”分析为何会活跃,无疑找准了关键点,学生也更容易理解他们的主张。

    3.挖掘“深度”

    不少教师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角度比较中西社会环境,进而让学生分析:为何明末清初思想没有形成像欧洲启蒙运动那样波澜壮阔的景象?然而,绕开思想本身的社会环境进行比对易流于形式,从解读思想的影响角度,应引起我们重视的是,为何说顾炎武等人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又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思想武器,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这就需要将明清之际活跃思想与近代西方民主思想进行比较。

    (二)复习策略

    1.“通史”意识

    鉴于试题的特点以及学生对专题史的“茫”和“乱”、考试时调动不出相关知识等现状,渗透“通史”意识已成复习的当务之急。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关联必修和选修的知识点,关注重要历史节点,以纵向时间轴为经,体现历史发展动态过程,以历史内容间相互联系的专题史为纬,体现历史发展的横向联系,从而构成网状知识体系。比如在复习“人文主义”这一重要概念时,笔者整合了必修3《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选修4《东西方的先哲》以及选修6《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等专题,既梳理了人文主义漫长的发展历程,又从人物、建筑、文学、宗教等角度理解了它的丰富内涵。

    2.“并重”意识

    相对于70分的学考题,选考题难度略高,也更能拉开考生的差距,但是毕竟只有30分。从赋分来看,做错一个简单的学考选择题和做错一个较难的选考选择题,都是丢2分,这对考生的影响其实差别不大。因此,复习时千万不要把大量精力投入选考却忽视了学考。

    3.“滚动”意识

    “人的记忆和遗忘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对旧知识的遗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进行不断的巩固工作,通过练习、复习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巩固的意义不仅在于强化旧知识,也有助于学习新知识,因为知识是有内在联系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2]在有多次考试机会的情况下,学生更易出现“学了新的忘了旧的”“知识不会活用”等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模拟考试等环节中,要经常联系已复习过的内容,以便学生形成完善的知识框架。

    (三)解题训练

    训练解题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真题是最好的训练材料

    有的教师喜欢“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腳找题目”,却没有充分利用最权威、最高质量的真题。真题不仅有助于领悟命题专家的出题思路,还能提高考试技巧和实战经验,并有效检验复习效果。

    2.功夫花在平时,落在实处

    “对历史学科能力产生‘高深难’的误解,是没有认识到任何能力都是有层次的。”[3]以获取历史信息为例,这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按照《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要求,就分解成“理解试题所提供的图文材料和答题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三个层次,不同层次体现了同一能力的不同要求。高考重在检测学生的这些学科能力,日常教学也应该处处体现这些能力的培养。

    3.研读真题答案,剖析学生答案,寻找两者差距

    以“分析和概括”能力为例,1510卷34题第(1)问是“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主要原因”。面对并不艰涩的材料,很多学生没有找准或找全“经济惩罚”“右翼武装团体”“经济危机”“当时的德国政府”“纳粹党”等关键词,还有不少学生书写诸如“德国具有专制主义传统”这样符合史实却不切合题意的答案。经过长期的训练和试错,学生自然会慢慢懂得如何审题、如何划分材料层次、如何寻找关键词以及如何用历史学科术语简洁扼要地书写答案。

    参考文献:

    [1]葛兆光,张瑞龙.新思想史研究、历史教科书编纂及其他——葛兆光教授访谈录[J].历史教学,2005(2):5.

    [2]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32.

    [3]吴伟.历史学科能力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2012(11):5.

    相关热词搜索: 考试题 浙江 近三年 教学策略 分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