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饮酒(其五)》教案及知识点

    时间:2021-10-31 17:09: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教案# 导语】《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是传统诗歌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以下是®大海范文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饮酒(其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和理解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媒体]

      播放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官 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 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度日。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任江州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 场人物周旋委蛇。当他做彭泽县令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当天职官回乡,写下了《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等大量诗作。从做官到四十二岁挂冠归田共十三年。成为我国文学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产生很大影响。

      三、赏析诗歌

      1、播放《琵琶语》听音频朗读

      2、划出节奏、韵律范读朗读

      明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

      4、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四、问题探究

      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那么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

      诗人身居人世,但无俗事纷扰,是因为民主协商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为荣禄所累,拥有平和的生活。远离官 场,远离尘俗,这四句肯定了自己心远是正确的选择。“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心远”包含: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达观的生活态度(酌贪泉以觉爽,处涸泽而犹欢)这就是陶渊明不朽的精神堡垒。

      2、理解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神来的写景之笔,描写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专心而悠闲地采摘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便能望见悠远超然的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这不是一个“采菊”一般的动作,而是包含着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操。

      东篱的凌霜黄 菊,苍翠的峻拔南山,大自然高法美好的景致与结庐人境超脱尘世的诗人融为一体,形成人与自然物我合一的意境,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只有超凡脱俗舍弃功名,归隐田园,才有采菊的悠然;只有采菊的悠然,才会见到南山的悠然,南山的悠然也正是作者自己的悠然。此句刻画了一个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又刻画一个采菊的形象,人与自然诗情画意,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什么?有何深意?

      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景物描写。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 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自然怀抱。诗人《归园田居》中写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此二句虽写景,实则抒怀悟理,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人应知“反璞归真”。

      4、最后两句的理解

      本诗的主旨句,抒怀。

      忘言是指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形容出来,只可意会,妙不可言。万物运转,各得其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辞官归隐及人生的真谛。

      五、指导背诵

      六、课堂练习

      1、诗中表明远离官 场,不慕荣华,只求反璞归真超脱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写归隐之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明作者结庐人境,悠然自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小结拓展

      陶渊明弃官归隐,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与黑暗的官 场决裂,选择适合自己生存方式生活,具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但也要辩证地看待他的归隐,要洁身自好,并不一定要归隐田园,与世俗决裂,而应该积极参加社会生活,学会生存。

      八、布置作业

      背会并抄写《饮酒》

      九、板书设计

      饮酒

      心远地偏---------远离尘世、超凡脱俗

      采菊见山---------热爱自然、心境恬淡

      山气飞鸟---------自然之景、归隐之意

      真意忘言---------人生真义、反璞归真

    2.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饮酒(其五)》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够熟读背诵。

      2、品读诗句,体会作者闲适恬淡的感情。

      3、感悟诗中营造的“物我合一”的意境。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直至背诵。

      2、品读诗句,体会作者传达的悠然恬淡的感情。

      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要表达的“物我合一”的真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五柳先生传》相关文字导入。

      设计思路:前段时间才学习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里面涉及到陶渊明的性格爱好。用这篇文章中的相关文字来导入,既能够回顾旧知,又能为本诗的教学做铺垫。

      二、解题、回顾作者

      回顾陶渊明相关资料。并结合《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概括他的性格、爱好、理想追求等。

      《饮酒》为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为作者辞官归隐后所作。

      设计思路:通过这一环节,带领学生快速地重温诗人,并利用以往的知识,给学生一点提示。

      三、自读诗歌

      1、读准语音语调。(齐读)

      2、读准节奏重音。(个读)

      3、听示范朗读、跟读。(齐读)

      设计思路:诗歌重在朗读,在反复地诵读中能够体会诗歌的韵味。这一环节,我计划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

      四、感悟诗歌

      (一)小组合作,理解诗歌大意

      设计思路:设计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前面3分钟先自己独立学习,后2分钟小组交流合作。这样既保证学生会独立的学习,又能培养团结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问题引领,品味诗歌语言

      1、诗人对自己住处环境介绍看似前后矛盾,是作者酒后胡说吗?

      明确:看似矛盾,实则不然。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并没有被那些奔走仕途的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的田园中一样。

      2、诗中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田园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看到了人的活动吗?

      明确: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优美、宁静、惬意。这是一幅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图,使人心生向往。

      看似没有人的参与,却处处有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设计思路:这四句诗是最难理解的部分,通过层层设问,带领学生理解“物我合一”的意境。

      3、名句欣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能否换成“望”?

      设计思路:这类题目是学生经常遇见的,学生应该能够较好地辨别两个词的细微差别。从而体会到“炼字”的重要性。

      4、最后两句诗想要传达作者怎样的感受?

      明确:面对美好景物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得意忘言就是这样了。

      (三)再读诗歌,读出意味。(配乐,师先示范,学生齐读)

      (四)当堂背诵。

      五、拓展阅读

      展示《归园田居(其一)》部分诗句,帮助学生对陶渊明诗歌的理解。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六、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歌。

      《饮酒》和《归园田居》两诗中任选一首,将其中描写景物的诗句按照自己的理解改写成的一段散文。

      板书设计

      饮酒

      陶渊明

      闲适恬淡

      物我合一

      得意忘言

    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四课《饮酒(其五)》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故事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理解诗义

      【注释】

      结庐: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尔:如此、这样。

      悠然:自得的样子。

      见:看见(读jiàn),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古诗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官 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 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 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这时我们隐隐可知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还在规劝其他人;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五、课文主题

      《饮酒》(其五)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高尚节操,表现了诗人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之后的恬淡心情。

    相关热词搜索: 知识点 饮酒 第二十四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