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优化改造初制茶厂的几点浅见

    时间:2021-12-09 15:47: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宗茶初制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调整茶类结构、减轻初制茶厂改造压力,依托龙头企业改造初制茶厂,政府要增加对改造初制茶厂的财政支持力度,强化加工环节的管理等建议。

    关键词 改造;初制茶厂

    中图分类号:TS27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577—8921(2005)01—048—02

    从2003年开始,笔者对绍兴县茶厂现状进行较全面的调查,现将情况反映如下,并提出优化改造大宗茶初制茶厂的几点浅见,供参考。 1 茶叶加工厂现状

    绍兴县现有茶园0.73万hm2,其中专业茶园为0.53万hm2,是浙江省的重点产茶县之一。近年来,我县积极调整茶类结构,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形成了以中日合资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蒸青茶生产、以会稽龙井茶业合作社为龙头的龙井茶生产和以平水鸿华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珠茶生产等三大茶类齐头并进的茶叶产业新格局。

    全县现有初精制茶厂274家,各类茶叶加工机械4151台(套),龙井茶炒锅和扁茶炒干机2.8万只。其中专业加工大宗茶的初制茶厂202个,加工名优茶的茶厂6个,大宗茶和名优茶兼制的茶厂37个,初制机械3473台;蒸青茶厂1个,蒸青茶生产流水线15条;珠茶精制厂28个,拥有各类茶叶加工机械678台(套)。现有初精制茶厂中,精制茶厂一般工商、卫生执照齐全,厂房条件较好,管理较规范;名优茶加工厂一般厂房设施较好,加工环境较整洁;大宗珠茶初制厂,大多不作为企业管理,是季节性的加工场所,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卫生状况普遍较差,初制茶厂内外环境及茶叶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无人过问;二是设备比较陈旧,20世纪90年代前的加工机械占50%左右;三是厂房简陋破旧,许多初制厂平时为无人管理或大家均可占用的公共场所。此外,千家万户生产的龙井茶,部分农户没有专用工场,人畜家什混杂,也存在一定的卫生问题。 2 大宗茶初制厂问题的原因分析

    综合茶叶加工环境的调查情况,笔者认为造成初制茶厂卫生问题较多的原因归纳为投入机制、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等三个方面。 2.1 大宗茶生产效益低下,初制茶厂的投入难以为继,投入机制转变困难

    在近20多年我国经济的较快发展过程中,茶叶的比较效益急剧下降,每50kg大宗干茶价格,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为148.47元,1987年为203.66元,2003年仅为250元,而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因此,目前农民生产大宗茶已几乎无利可图。低微的产茶效益对初制厂带来诸多影响:一是农民不可能为初制厂的更新改造出钱出力;二是村级集体对初制厂没有投入的积极性和信心;三是有意把茶叶初制厂作为私营企业来经营的人不多,投入的机制难以转变,投入、管理的主体仍是集体。 2.2 大宗茶市场波动较多,初制茶厂的经营机制难以创新

    近10多年,珠茶市场多次起落,初制茶厂经营者因没有市场主动权,多次亏本,因此,对承包经营初制茶厂谨小慎微。1987年以来,全县约有70家初制厂因多年亏损而关闭。目前初制茶厂基本保持了一种集体所有、个人承包的经营运作现状,而且大多为一年一包,承包者根本没有长远打算,厂房维修、机械更新停留在能拖则拖,能过则过的水平上。 2.3 部分干部和茶农卫生意识淡薄,政府部门缺乏监管,初制茶厂的管理机制很不健全

    我县的初制茶厂大多创办于20世纪60、70年代,当时茶区几乎村村都有初制厂,且主要是利用礼堂、祠堂等集体房屋因陋就简建厂,不存在选址问题,因此初制茶厂的客观环境与食品卫生要求相距甚远,周边生活污染源较多,卫生得不到保障。同时,部分干部和茶农没有把茶叶初制作为食品加工对待,卫生意识淡薄。政府部门对初制茶厂的管理也是一个盲点,卫生状况无人管理,监管体制不全。 3 优化改造大宗茶初制厂的几点建议

    3.1 积极调整茶类结构 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

    近年来,我县名优茶生产较快发展,成为全县茶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和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名优茶的发展适应了快速增长的内销市场需求,前景较好。因此,要加大对名茶品牌和市场拓展的投入力度,引导和支持茶农积极调整茶类结构,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提高产茶效益,压缩大宗茶产量,淘汰一批初制茶厂,减轻初制茶厂的更新改造压力。 3.2 扶强龙头企业,提高茶叶产业化经营水平

    茶叶龙头企业基于开拓市场的需要,对建立自营基地越来越重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的茶叶产业化经营趋势正在较快发展,对初制茶厂的优化改造十分有利。如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在本地建立了800hm2茶叶基地,使这部分基地的茶厂改造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由于龙头企业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管理水平较高,所建基地有一定规模,在加工厂的选址、布局和卫生管理等方面相对科学,因此,大宗茶初制厂的改造途径应以龙头带动为主。各级政府要扶强扶大,特别是要扶持龙头企业建立基地,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茶叶加工环节的服务和管理,逐步形成名优茶以农户小规模加工为主,大宗茶以龙头企业集约加工为主的加工体系。 3.3 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强化加工环节管理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增强茶农对优化改造初制茶厂的紧迫感;要把茶厂改造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增加财政投入,扶持初制茶厂改造;要科学论证,对初制茶厂给予准确定位,明确政府部门的管理责任,加强对茶厂环境卫生和茶叶加工过程的监管。近年来,各级对茶叶的有机、绿色、无公害生产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标准和管理措施,认证了一大批生产基地。但在这些认证过程中,基地与加工不够配套,对加工环节的认证管理重视不够。因此建议:一要整合认证机构,规范认证的基地(产品)名称,提高安全食品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和信誉度,增加所认证基地的含金量。二要完善认证办法。茶叶从鲜叶到成品包含种植和加工两大环节,在有关认证中要配套进行,缺一不可。三是对茶叶加工厂要制订分类标准,实行分类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 浅见 茶厂 几点 改造 优化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