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从社会史视角研究晋商碛口古镇

    时间:2020-08-14 07:57: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碛口古镇地处山西临县之南端。近代时期,“口外”得到开发,碛口凭借黄河水运而成为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是晋商的西大门,被称为“九曲黄河第一镇”。随着晋商研究的升温,碛口古镇研究颇引人注目,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从社会史视角研究,可以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开创碛口古镇研究的新格局。

    关键词 碛口古镇 商贸 日常生活 社会史视角

    中图分类号 K20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8-07-26

    碛口古镇地处山西临县之南端。近代时期,“口外”得到开发,碛口凭借黄河水运而成为北方著名的商贸重镇,清末民初达到顶峰,来往货物以粮食、麻油、盐、碱、药材和皮毛等六大行业为主,被称为“九曲黄河第一镇”,是晋商的发祥地之一[1]9-10。20世纪初,由于太军公路、京包铁路的兴建,黄河水运失去了往日的地位。抗战爆发后,日军多次进犯,二百余年的繁荣至此终结。

    碛口古镇是黄河中游的商贸中心,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民间商业的发展,几乎包括了封建制度下一个民间漕运商贸集镇的全部类型[2]6。近年来,随着晋商研究的升温以及古村镇旅游的快速发展,碛口古镇研究颇引人注目,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今后应继续努力,以期真正形成对碛口古镇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一、前人研究

    21世纪以来,当地政府、文人学者和古村落专家颇为重视,出版了一批研究和介绍碛口古镇的著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子权的《古镇碛口》(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年)六万余字,对碛口的历史文化、买卖商号、民间传说、民居建筑、小农经济、风俗人情、碛口名人等作了介绍。王洪廷编著的《碛口志》(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年)和陈志华编著的《古镇碛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均以晋商文化为主线,全面客观地描述了碛口的历史。尤其是《古镇碛口》第三章“图版”部分选用了一百余张测绘图,其中尽选典型建筑为代表。这些测绘图是研究碛口古建筑的宝贵资料[3]383。

    白占全的《碛口民居》(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从民俗文化学和比较学的角度,对碛口民居的住宅布局、防護设施、室内陈设与居住照明、住宅信仰与禁忌、建筑惯制和传承群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4]14。李锦生、霍耀中、张海编的《不可再生的遗产——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碛口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收录了40余篇学术论文,主题集中,内容广泛,其中关于碛口古镇的论文就有12篇。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就碛口古村镇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提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的观点和建议。

    王若东、高迎新的《寻迹黄河古镇碛口》(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以散文或游记的形式叙述了碛口晋商的奋斗足迹和古镇独特的风情风貌。张世满的《逝去的繁荣:晋蒙粮油故道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拉开历史的维度,把碛口放在晋蒙粮油故道中进行考察,认为碛口具有纯粹商业性城镇码头的特征,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强大的经济辐射力[5]141-142。白占全的《晋商黄河渡口文化》(人民出版社2010年)认为碛口渡口文化是黄河渡口文化、晋商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王成军、王洪廷编著的《碛口乡土建筑探究与保护》(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2011年)图文并茂,既有乡土建筑的实物照片,又有专家们的测绘图,多角度探究了碛口乡土建筑的特色,并提出了很多具体的保护措施。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研究机构和社会研究团体自发组织编印的资料,但多是内部印行,较少流入社会。

    此外,相关研究论文也为数不少,主要有高春平的《明清以来山西碛口镇的商业兴衰》(网络资源)和杜非的《商镇聚落的生成环境及其变迁的历史考察——以山西省临县碛口镇为例》(《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5期),两文主要分析了晋商碛口码头的商业盛衰;王志峰的《临县碛口黑龙庙及其祭祀民俗考》(《中华戏曲》2003年第1期)和苏泽龙的《民间文化与区域社会历史研究——以山西省临县碛口镇为例》(《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3期)分析了民间文化与碛口镇社会历史之间的关系;王金平、杜林霄的《碛口古镇聚落与民居形态初探》(《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2期)分析了碛口古镇的布局特点以及民居形态的一般特征;闫爱萍的《碛口古渡水陆交通运输民俗调查报告》(《民俗研究》2012年第1期)分析了碛口的水陆交通运输民俗。这些文章探讨了碛口社会历史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鞭辟入里,分析透彻,是研究者必要的参考资料。

    二、研究特点

    1.研究内容较为广泛,成果形式多样。碛口研究内容大大突破了传统史学研究的范围,举凡自然环境、工农业、交通、商业贸易、民情风俗、社会生活、教育卫生、政权机构、军事等方面都有涉及,呈现出广泛性。研究成果有论文集、专著、宣传图册(资料)、通俗读本、书画集、电子音像等,为人们了解碛口、认识碛口提供了方便。

    2.多侧重于资料排列与现象说明。碛口研究虽取得了不少成果,但许多专著和史书只是将搜集来的资料按照一定的顺序做了简单的分类,对其加以排列,并稍加解释说明,缺乏深层次的探讨和观点。为了宣传碛口,提高碛口的知名度,有些著作和资料甚至故弄玄虚、道听途说,掺入了一些不符合客观事实的东西。

    3.发表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但综合研究的标志性著作鲜见。从总体上来看,学者们对碛口古镇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若干个点上,如古村落风貌(乡土建筑)、空间布局、旅游开发、历史文化或演变的单一观察等,在这些方面专家学者们发表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但面上的深度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对碛口古镇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标志性著作少见。

    三、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1.研究资料相对欠缺。傅斯年说:史学就是史料学。这强调了史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碛口研究资料虽经研究人员和政府部门大力搜集、整理,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从深入研究的角度来说仍然远远不够,研究者很大程度上只能是“量米下锅”、“就布成衣”。碛口研究要想“更上一层楼”,研究资料必须“目光下移”,方能取得更大突破。进一步获取研究资料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继续在传统志书、档案文献中寻找,特别是商道沿线各市、县、村,一定要不遗余力。二,田野调查,下大力气收集民间文献,诸如文集、笔记、方志、族谱、碑刻、契约文书、书信、账本、老照片、民间唱本等。三,口述资料的获得与整理。走访仍健在的当年的商家、伙计或亲历者及其后辈、当地的“文化人”,与他们交谈,会有一种置身历史的感觉,是活着的历史。只要身体力行、锲而不舍,相信碛口研究资料还会有新的发现。

    2.“大碛口”研究如何展开,如何突破?全国古建专家、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说:“写碛口要写大碛口,北至包头、宁夏,东至汾、平、介、孝,这都是晋商活动的主要地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6]336张世满的《逝去的繁荣:晋蒙粮油故道研究》和白占全的《晋商黄河渡口文化》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大碛口”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很多,如晋商碛口商业文化圈如何形成,碛口在晋蒙粮油故道中的地位,碛口与黄河渡口文化的关系,碛口的兴衰与吕梁城镇发展有着怎样的互动关系,我们如何面对今日碛口的空心化现象,等等。宽泛而论,“大碛口”可以有广义和狭义或内涵和外延之分,但从哪儿下手,如何突破,这是值得研究者深思的问题。希望通过社会史研究,推动“大碛口”研究的开展,建构碛口研究的“宏观故事”。

    3.研究单位和人员不足,多层次、跨学科研究无从进行。一流的学术需要一流的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古村镇研究需要多学科、高水平的研究单位和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如地理学、历史学、旅游学、人类学、文化学、建筑学等,只有跨学科通力协作,才能全面把握其历史风貌和文化内涵,而这正是社会史研究的优势所在。今后应组织多学科专家联合攻关研究,方能从根本上取得新的进展。

    四、从社会史视角进行研究

    笔者认为,从社会史视角开展研究,关注碛口古镇的“整体性”特征,可以为其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开创碛口古镇研究的新格局。

    1.自然生态环境与碛口社会。近代是碛口的繁荣期,而研究社会历史则不得不考察其所处自然生态环境。碛口地处中纬度地区,坐落于黄河和湫水河的三角冲积台地上,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其地形东北高而西南低,湫水河从北而来,在此与黄河交汇[7]7。由于险滩大同碛的阻隔,黄河船只到碛口后下行变得几乎不可能。可以说,碛口成为水旱码头的首要因素是由于其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黄土、黄河孕育了碛口码头,也孕育了碛口典型的生存环境。在斜坡地上,劳动人民以传统的技法创造出一套完整的水供给灌溉系统和耕作系统,以维持聚落生存的经济需求。碛口建筑及规划布局也有着极其鲜明的特点,“明柱厦檐高圪台”是黄河黄土文化的突出代表。要言之,黄河、黄土是这里最基本的生态特征。

    2.碛口商贸微观研究、精细化研究。碛口古镇作为商贸重镇、晋商的发祥地之一,见证了晋商的兴衰,可以说是晋商经营活动的标本。目前而论,碛口商贸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以宏大叙事、精英人物为主,今后应重点转向微观领域,进行个案研究、精细化研究。“以一种更为精细的观察视角,通过对史实的细致重建,再现历史的复杂性、多面性。”[8]9如具体的店铺、票号、商道、碑刻中的商业信息、商家伙计、高脚夫等,真正把晋商碛口商贸研究推向深入。

    3.民间文化与碛口社会。民间文化是人类集体行为和思维在其直观感知的生活世界的一种构形,是人的行为和所处的生态时空背景相互作用、相互阐释的一种现象[9]277。因此,“民间文化”可以真正地了解底层的社会与历史。黄河行船,驼道运输,困难重重,为求庇佑,于是形成了诸多民事习惯与行业神崇拜。还有流行于磧口一带的婚丧嫁娶、社交礼仪以及伞头秧歌、戏剧、民间曲艺、九曲黄河阵等民风民俗,真实地记录了碛口社会的民众生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10]83-84。对这些民间文化“集体记忆”的解读,非常有益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碛口社会的客观事实或内在脉络。

    4.碛口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研究。日常生活研究是近年来社会史研究的新领域,有学者誉之为“中国社会史研究再出发”[11]。碛口社会,历来土地就少,下层农民只得给东家、财主打工、做活,“糠菜半年粮”是其生活的真实写照。不少农民在农闲时搞点小副业,如种西瓜、栽桑养蚕、喂猪做豆腐、担挑卖炭、担梨贩枣、做“货郎”和赶毛驴等,贴补家用。黄河船工、码头工人、高脚夫“一把辛酸一把泪”,勉强度日。小商小贩、做工伙计、非农业工人如木匠、石匠、铁匠、泥瓦匠、煤工、裁缝等及其他自由职业者,这些游离于土地或较多依靠非农收入者,他们的生活情形大都很贫苦抑或更差。总之,眼光向下,贴近社会下层,关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能使我们从真正意义上认识碛口。

    碛口古镇作为“九曲黄河第一镇”,是晋商活动的重要场所。我们相信,从社会史视角对其进行研究,“自下往上看历史”,能使我们进入碛口“内部”,重新发现那段逝去的“故事”。这无疑会进一步推动碛口古镇的研究,从而大大深化我们对晋商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文献

    [1][7]王洪廷.碛口志[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

    [2]林志宏.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文化政策与世界遗产保护谈中国碛口保护与发展[A].李锦生,霍耀中,张海.不可再生的遗产——中国古村镇保护与发展碛口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3]李成生.《古镇碛口》的编撰特点[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4).

    [4]李成生.清至民国时期碛口历史文化资料的搜集与整理[J].吕梁学院学报,2012(4).

    [5]张世满.逝去的繁荣:晋蒙粮油故道研究[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6]王成军,王洪廷.晋商碛口码头[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8.

    [8]马敏.21世纪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若干趋势[J].史学月刊,2004 (6).

    [9]江帆.生态民俗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0]李成生.《碛口志》的编撰特点及史学价值[J].山西档案,2012(2).

    [11]常建华.从社会生活到日常生活——中国社会史研究再出发[N].人民日报,2011-03-31.

    ★作者简介:李成生,吕梁学院历史文化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区域社会史。

    相关热词搜索: 古镇 视角 晋商 社会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