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李安“父亲三部曲”伦理意识与文化传承

    时间:2020-09-10 07:51: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虽然在海外生活多年,但出身于一个传统文人家庭的李安,在自己的电影创作中,从“父亲三部曲”系列到《卧虎藏龙》,伦理观念和文化传承思想是他始终关注的探索方向。本文通过对李安早期电影“父亲三部曲”中伦理观念和文化传承思想的解读,来追寻李安的创作倾向,展现李安独特的文化视角;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探问前二者对李安后来一系列华语作品的影响,力求从整体上把握李安电影的创作思路,以期对李安华语电影的研究有点滴裨益。

    [关键词] 伦理观念;文化传承;李安华语电影

    “我成长于一个很保守的士大夫家庭,个性不是很叛逆,所以最能牵动我内心的还是‘伦理’。”①在这句话中,李安谈到了一直影响他的华语影片创作主题和思路的两个重要问题:伦理观念和文化传承。在他的早期华语影片“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饭食男女》)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李安对这两个问题思索的烙印,并且一直延续到他所有的华语影片创作中。

    一、伦理与人性之间的纠缠

    我之所以怀念过去的伦理,是因为旧秩序曾经提供我们安全感,因为过去的教养形成我人格的一部分。——李安

    在李安的华语影片中,对于伦理问题的探讨和追问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在他早期的作品“父亲三部曲”中,李安探讨了中国传统的父权意识在环境和时代改变中遭遇到的尴尬与挑战。《推手》与《喜宴》都讲述的是父子关系,两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在这两部电影中,他们都是曾经的风云人物,对家族和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儿子都在海外工作、生活多年,在生活习惯、思维、伦理意识上,均与父辈之间产生了一道无法弥合的鸿沟。在影片《推手》里,父亲老朱是一位大学体育教师,退休后去美国儿子家中安度晚年;但因儿子经常不在家,父亲老朱与家中的美国儿媳妇之间语言不同,两人无法沟通,两人的生活习惯也迥然不同,导致家庭出现纷争,儿子身处其中,感到左右为难。老朱为了排除心中的失落与寂寞,就在星期天去附近的文化宫教授太极拳;在授拳过程中偶遇了陈太太,儿子和陈太太的女儿见两人都是独居在美国的中国老人,想撮合他们二老,特意安排他们去野外郊游,让两位老人能够更多地接触,却不料这个计划被陈太太无意中听到,且将它告诉了老朱;老朱觉得自己作为父亲的尊严受到了挑战,一气之下给儿子留了一封信,然后毅然离家出走,自己独自在美国讨生活。在这部电影中,儿子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父为子纲”的传统伦理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以一种朋友的姿态出现,这让老朱感到十分不自然。而且在片中,李安还涉及了“黄昏恋”这个伦理中的禁忌话题,对于这种恋情,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是禁止它出现的,特别是对女方而言,讲究从一而终;所以影片中陈太太会痛不欲生,老朱虽有爱慕之情,但他所受的传统教育时刻提醒他:这种想法不合理法。但李安在影片中以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来表现这段恋情,他设计了一个很通俗却很温暖的结局:二老在夕阳的余晖中喃喃地说:“没事,没事。”

    在电影《喜宴》中,李安继续探讨了伦理中的父子关系。《喜宴》里老父亲是位退休将军,可谓是典型的父权象征;但他经常打瞌睡,甚而送医急救,父权地位已经岌岌可危。在影片中,他的做法也与《推手》中老朱迥异。为了维护家人之间的和睦,他可以选择装聋作哑、委曲求全;对于自己儿子伟同是同性恋一事,他早已知道,却始终没有说出来,此时父子关系已比《推手》缓和了很多,他们之间已是一种相互理解。在《喜宴》中,李安又探讨了另一个不容于伦理道德的话题:同性恋。对于这个社会难以理解、当事人不易启齿的伦理话题,李安显示了一种超脱常人的理解和宽容,他以一种同情的姿态审视同性恋这种特殊的恋情,并且还展现同性恋者之间的真诚和理解:他们为了所爱之人的幸福,宁愿自己做出巨大的牺牲。在影片的结尾,李安设计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所有人都退了一步,结局大家都皆大欢喜。

    在“父亲三部曲”最后一部影片《饮食男女》中,台湾社会正处于新旧转型期,社会正从封建农业迈入现代民主,家庭价值正在瓦解,人们认为新的时代已经到来,可以从过去解放出去。这种社会背景导致父亲与三个女儿之间处于一种难以沟通的对抗状态。父亲为了维护家庭形式上的完整,要求三个女儿每个星期六的晚上都要回家吃饭,自己不辞辛劳,为她们烹饪佳肴美味;但这种用心良苦的举措却得不到女儿们的体谅,她们寻找各种借口逃避家庭聚会,甚至想搬出去住。父女关系处于一种崩溃的边缘,中国传统观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父亲不得不舍弃住了几十年的家,另找房子居住,可以说父亲的形象已经丧失了传统意识中的强者地位。对影片中的父亲,李安毫不掩饰对他的同情,对家庭观念的瓦解,李安通过影片中父亲无可奈何的心情来反映自己对旧秩序的怀念。在这部影片中,李安又展现一种超于平常伦理的恋情:不伦之恋。白发苍苍的父亲与年轻貌美的女儿同学之间的恋情。与《推手》中老朱相比,《饮食男女》中父亲更有主动性,他既维护传统伦理意识,又勇于颠覆传统观念;他不为亲人的劝说甚至威胁所动,坚持己见,与女儿的同学结婚,并借由年轻貌美的妻子,父亲得以过上常人生活,恢复二春,并且又得到味觉,这正映衬了《饮食男女》的主题:食色,性也。

    在内地的影片中,很多都牵涉到伦理问题。内地导演张艺谋在影片《菊豆》中,讲述了一个“雷雨式”的爱情悲剧,主人公菊豆爱上了自己丈夫的侄子杨天青,杨天青面对自己的儿子却只能叫“我的兄弟”,在这种夫不夫、父不父、子不子的情理冲突中,每个人都为内心欲望所驱动,被伦理所束缚,彼此之间的折磨孕育相互之间的仇恨,最终导致了同归于尽的自我毁灭。很明显,张艺谋通过封建伦理道德,来批判那种愚昧的封建思想,刻画丧失自我畏缩不前的国民性。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则是以程青衣的自刎来结束不容于世的同性恋情。与中国内地导演对待伦理的态度不同,李安是以一种宽容、甚至赞赏的姿态来展现自己对违背传统伦理观念,却符合人性问题的理解,并且片中人都得到了一种尚属温情的结局。

    二、传统文化的传承

    身为外省第二代,我不由自主地会注意到传承的问题,不由于文化,还有伦理,这些传承面对骤变的世界,已经走味了。——李安

    在“父亲三部曲”中,李安不仅表现伦理关系的弱化,而且还展现了文化传承的淡化,《推手》中的儿子,在美国已学习、生活多年,他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都已被美国社会同化,对于太极拳、书法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象征,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他的儿子杰米从小就生活在美国,接受美国教育和文化,除了认识几个汉字之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无所知,更谈不上继承。父亲老朱虽然想凭自己的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但个人的努力在整个美国社会的大潮中显得太过渺小,只能无奈地独自坚守传统。在《喜宴》中,儿子伟强是一位同性恋者,这个身份冲淡了文化传承的意味,他连传统的家庭都不想去建立,自然谈不上去接受传统文化。影片《饮食男女》中,父亲根本就没有儿子,都是女儿,虽然二女儿家倩想继承父亲的手艺,但却未被父亲接受,因为父亲认为女儿不适合于烹饪,想传给儿子,文化传承从根本上丧失了原来的意义。在“父亲三部曲”中,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思潮的影响下,濒于消亡的边缘,难以进行自我救赎。李安清醒地看到这一变化,并将这种情况真实地反映在他的电影中;虽然在这三部影片里,他都安排温情的结局,但是这种趋势已是难以挽回。

    与李安对传统文化的眷恋情感相比,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张艺谋和陈凯歌却是以一种檄讨传统文化的姿态出现;陈凯歌的电影《黄土地》故事发生在中国文化的摇篮:陕北黄土高原。但并不复制汉唐盛世的繁华昌隆,却显现黄土高原的草木不生。人们生活贫困,思想极其落后,这一切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讽。张艺谋在他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里,用银幕描述了一群可悲的女人:她们在封建父权的压迫下,被活活折磨至死。在影片里,点灯、捶脚、点菜、封灯等日常生活细节中,封建文化传统转为仪式,给整个影片笼上一种浓重的窒息氛围。

    李安与张艺谋、陈凯歌都属于同一个时代的导演,但是他们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却表现得迥然不同。究其原因,李安和张艺谋、陈凯歌的生长环境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巨大。张艺谋、陈凯歌成长于“文革”时期,他们的思想观念或多或少受到当时主流思想的影响,对封建传统文化持一种否定的态度,这种态度也影响着他们的电影创作。而李安作为一个从内地迁居到台湾的中国人,但却被台湾人认为是外省人,难以在台湾找到家的感觉,后来又游学、定居美国,作为一个飘零在外的游子,他唯有借文化传承来表达、抚慰内心的乡愁。这种环境的差异造成了李安与中国内地导演在对待传统文化观念中的差异,同时也成就李安的“父亲三部曲”。

    三、结 语

    在拍完“父亲三部曲”,时隔6年之后,李安的华语电影《卧虎藏龙》拍摄成功,虽然体裁已由文艺片转为武侠片,但对于伦理观念和文化传承的探索始终是李安电影中不可回避的话题。他一直沿着“父亲三部曲”中的思路探寻和思考。《卧虎藏龙》中大侠李慕白与玉娇龙处于一种微妙的感情纠纷之中,李慕白的情感受到伦理的压制;在面对玉娇龙时,遭受内心深处伦理和人性的挑战,明知道自己与玉娇龙根本不存着结合的可能性,但眼见一个女孩那么有吸引力,即使知道毁灭就在后面等着你,但还是忍不住向她那边走;最后李慕白死亡其实也是一种解脱,他不会再遭受世间伦理的束缚。《卧虎藏龙》也一改以住武侠片以打斗为主的情节模式,以故事情节为主。在影片中,李安展现了一个儒侠、美人的世界,一个中国人曾经寄托情感及梦想的世界;里面的竹林、酒楼、茶馆,都充溢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在李安的新片《色•戒》中持续对伦理和文化问题的探讨,王佳芝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却不得不在道德、情感、伦理之间挣扎。为了铲除汉奸易先生,她不惜以身犯险,甚至付出自己的贞操来接近易先生;但她在与易先生接触过程中,不停地经受内心的挣扎,她感到易先生渐渐要钻入她的心中。终于在计划接近成功那一刻,她暗示易先生逃走,从而导致整个暗杀行动的失败。李安在这里颠覆传统伦理观念中抗日英雄的形象,王佳芝最后的背叛虽然不符合人们的习惯思维,但却是真实人性的表露,而李安也一如既往地对这种违背伦理道德但却符合人性的行为的理解。张爱玲的写作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而这种传统文化也被李安继承,王佳芝的发饰、旗袍、眼角眉梢,一种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尽在其中。

    在红地毯上接受采访时李安曾说:“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我不是美国人。”而作为一个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导演,对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的探索将会持续到李安的每一部华语影片中。

    注释:

    ① 杨远婴:《电影作者与文化再现——中国电影导演谱系研寻》,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61页。

    [参考文献]

    [1] 杨远婴.电影作者与文化再现——中国电影导演谱系研寻[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2] 张靓蓓.十年一觉电影梦——李安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方伟(1981— ),男,安徽东至人,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当代小说。

    相关热词搜索: 李安 传承 伦理 父亲 意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