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神话中的造物想象

    时间:2020-09-30 07:53: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造物指的是人工性的物态化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一定的材料,为一定的使用目的而制成的物体和物品,它是人类为生存和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物质生产,造物活动是指人类造物的劳动过程、方式及意义”①。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造物设计伴随着人类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我国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农业、手工业活动的发展历程中,创造出许多优秀造物设计品,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这些造物设计品不仅仅以实物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也以抽象的概念形式存在于神话、传说等文学形式当中。就壮族民间造物而言,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是壮族民间文学之中常见的描绘对象,反映了壮族的日常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文化信息。学界对壮族神话的研究成果丰硕,然而对壮族民间造物设计的研究却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壮族神话中有关壮族造物设计的整理、认知与解读的研究成果则更加少,所见的相关论著大都是点到为止,未展开深入研究。事实上,壮族神话在表现人们生产生活、宗教活动、风俗、风物的同时,也反映出了人们的造物设计特征,给我们研究壮族神话与造物设计之间的关系提供宝贵的资料。因此,将壮族民间神话与壮族造物设计两者结合起来进行贯通研究,虽然有一定的难度,却不失为壮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三国以后,盘古神话见于各种史籍文献之中,经传播,盘古成为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的神话人物。从历史文献中的记载以及茅盾、袁珂等学者的研究来看,盘古神话源于壮侗语诸民族先民聚居的我国南方(即珠江流域)地区,也就是说“盘古神话是由壮侗语诸民族先民所始创”②。实际上,盘古不仅是当时壮族先民的神祇,也是现在壮族地区人们信奉的神灵,从分布在广西来宾等壮族聚居地区的盘古庙就可以充分说明盘古在壮族民间信仰之中的神圣地位。如今在壮族各地,人们对盘古的称呼虽然存在一定的区别,如河池壮族地区所称的盘古是两兄妹的合称,柳江地区的壮族称之为“法王”。但是,对盘古开天辟地以及拥有超人的力量的叙述基本一致。并且“壮族盘古神话更加具有人的秉性和品格,内容上更加富有积极战斗的精神”③。

    壮族各地的盘古神话,以广西来宾壮族地区流传的盘古神话较具代表性,其内容讲述了“盘古兄妹因天下人类被雷王降下滔天洪水淹没,只有盘古兄妹躲在一个大葫芦里幸存了下来。为了人类的繁衍,兄妹俩结为夫妻,生下一块如鹅卵石的磨刀石形状的肉团,盘古兄妹把肉团砍成碎片,撒向荒野,结果落在平峒里的变成了人类,落在山林里的变成了鸟兽,落在江河里的变成了鱼虾……”④可见,盘古神话就是壮族的创世造物神话。广西其他壮族地区的盘古神话如广西河池壮族地区人们传唱的《盘古》神话、广西隆安壮族的《盘古开天辟地》、广西柳江壮族的《盘古分食》和《世间万物从哪来》、广西钟山壮族的《古事歌》、广西鹿寨壮族的《唱远古》和《唱古情》等,也都围绕着盘古创造世间万物的基本线索来叙述。在这些盘古神话中,有许多涉及壮族及其先民造物设计的内容,归纳起来,其中涉及的造物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造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如盘古造天又造地,依经造街天,黄恩造土岭山崖……⑤二是造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文化范畴的造物设计品,这类造物涉及品类繁多,如衣裤、酒、茶、火等;三是造人类精神文化生活所需的造物设计品,如棋麻、鼓、锣、箫、墨、纸钱、毛笔、纸、律书、八卦等。从上述三类造物设计可以清晰看出,壮族盘古神话中囊括了丰富的造物设计品类,其中以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及日用品的造物设计品类居多,在精神范畴的造物设计品类中可以看出,壮族借用了许多中国传统的规仪、礼制融入神话之中,如干支、星相、八卦等。

    据覃乃昌等先生考证认为,南朝梁人任昉《述异记》说的“南海中有盘古国”,指的可能就是在两广地区曾经出现过的古国,它与苍梧国一样,是岭南越人在距今约四千年前建立的众多古国之一,而盘古神话就是来源于盘古国人们的真实生活经历。“‘洪水遗民’是盘古神话的主要内容,也是真实的历史记忆。”⑥

    列维—施特劳斯曾说过:“我绝非不相信,在我们自己的社会中,历史已经取代了神话,并发挥着同样的功能。对于没有文字、没有史料的社会而言,神话的目的在于使未来尽可能地保持与过去和现在相同的样态……如果我们在研究历史时,将它构想成为神话的一种延续而绝非与神话完全分离的历史,那么,在我们心灵之中萦回不去的‘神话’与‘历史’之间的鸿沟,还是有可能被冲破的。”⑦事实上,“历史事实与神话故事并不是对立的。相反,神话具有丰富且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源”⑧。对于壮族盘古神话中的造物设计而言,“神话传说中的造物活动,虽然不是历史,却是值得参照的,并由此了解古人的思想。有许多神话中的人和物,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和环境中想出来的呢?不仅有助于设计史的思考,实际上也是人类思维的一个方面,一种方式”⑨。我们认为盘古神话源于壮族的历史记忆,它蕴含着壮族及其先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从壮族盘古神话中有关造物设计的内容里,我们可以窥见壮族先民的历史、社会生活及人们的思想观念。

    壮族民间生活的记忆方式是一种非文本的记忆方式,其包括口口相传的口传文化记忆、器物、图像等记忆方式,其中造物设计便是其中重要的记憶方式。在盘古神话中出现的衣物类器具、日用品、编织器、生活器具等造物设计品类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体现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智慧。“壮族与其他许多民族一样,经历了茹毛饮血—学会用火、熟食;采集和渔猎经济—锄耕农业—牛耕;制陶—铸铜;穴居—构筑房屋及家禽驯养等历史阶段。”⑩在各个历史时期,壮族先民无不设计创造出符合自己生产生活的造物设计品,并运用于生活当中。例如盘古神话中出现的犁、锄、耙、犁头等生产工具反映了壮族先民社会经济、生产方式、生产规模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又如盘古神话中有关于舟、船的描述,也反映了壮族较早开始使用水上交通工具——舟和船。壮族居住的岭南地区水系发达,这也造就了壮族及其先民们水上交通工具设计的发达。从历史文献的记载,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壮族先民发达的水上交通工具设计状况,如《吕氏春秋·慎大览·贵因篇》载:“如秦者立而至,有车也。适越者坐而至,有舟也。”《淮南子·齐俗训》载:“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淮南子·原道训》载:“九嶷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人民断发文身,以象鳞虫。短绻不裤,以便涉游,短袂攘卷,以便刺舟。”《汉书·严助传》亦载:“越人习于水斗,便于用舟。”另外,壮族先民所造划船的形象,我们还可以在左江流域崖壁画上看见。例如“左江流域崖壁画上就刻画有不少划船的图像,仅在宁明花山的岩画中,就有划船图像6个画点。画上船形略简,皆两头高翘,似一条粗曲线,船上有3至4人,多的10余人,动作整齐,均作划船状”11。

    壮族的民间造物设计及其文化不仅包含了壮族特有的部分,也包含了壮族及其先民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部分,这也说明了壮族是一个兼容并蓄、善于吸取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并为己所用的民族。盘古神话里面就讲述了壮族所信奉的众多神灵创造出衣裳、枪、伞、扇、毛笔等物品,这些物品就反映了壮族文化汲取周边民族文化的结果。在壮族地区发现的一些这一时期的陶器之上也刻画有中原地区陶器或者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图案,这说明壮族先民与华夏文化接触交流,并且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另外,壮族先民不仅是与北方中原华夏族交流,也同样与周边其他族群互动,例如壮族地区较具代表性的青铜器——羊角钮钟。其最早应该出现于滇中偏西一带,和万家坝铜鼓一同出现,“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发现有人面纹羊角钮钟,这种人面纹羊角钮钟在滇东南麻栗坡发现有1件与其相仿”12。可见,壮族地区的羊角钮钟也是文化交流传播的结果。

    文化的交流是双向的,不仅中原地区对壮族地区的设计艺术产生影响,壮族地区的造物设计同样也对中原地区产生影响。事实上,盘古神话就是从珠江流域逐渐向北传播至中原地区的。就造物设计而言,壮族盘古神话中的许多造物设计品也影响了中原地区的造物设计,例如《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南征在壮族地区让人民造船“大小二千余艘”,马援北返之后,壮族先民的船舶设计技术也随之北传。又如《汉书·郊祀志下》记载汉武帝采纳越巫勇之的意见,营造了雄伟的建章宫,其中有神明台、井杆楼,这是越人建筑设计北传的明证。

    总之,壮族造物设计在壮族与周边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充当重要角色,人们通过交流的方式,相互学习对方先进的设计技术和理念,从而促进本民族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上这也是壮族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原因。

    造物设计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壮族盘古神话记录的造物设计与民族起源、发展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也记录了壮族及其先民如何运用造物设计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以及壮族及其先民对宇宙、人类起源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我们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追溯它的过去,要将它放到历史的语境中去理解与认知”13,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壮族先民们的造物思想。通过对造物设计的分析,我们发现在壮族先民的思维意识之中,人们始终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存准则。

    由于历史上壮族先民们的认识能力和生产力水平都较低,其思想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世界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先民们遇到许多不容易理解的自然现象时便产生对客观世界不正确的反映,形成笃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和信奉多神的信仰观念。在历史和现实中,壮族崇拜的自然物主要有太阳、河流、山、石、树等。人们制作设计器物装饰图形之时,将生活中所见所闻所崇拜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融于其中,体现了人们自然崇拜的观念。壮族先民对太阳的出落、昼夜交替、气候冷暖以及日食等自然现象理解不了,于是将这些现象看作神秘的力量,人们便将太阳人格化、神秘化加以崇拜。壮族及其先民生活在水乡之中,依靠捕猎生活,人们以鱼虾螺类和禽兽为生,因此河流对于壮族先民的生活影响巨大。但是,河水也给人们带来洪灾。人们既憎恶河流,又无法与之抗争,所以人们只有祭祀崇拜河流,以之讨好河流,祈求风调雨顺。在盘古神话中,盘古兄妹在洪水后能够生存下来,实际上寓意着人们对河水的敬畏心理。在造物设计中,人们将崇拜的河流刻画于各类器物之中,特别是刻画在用于祭祀的明器之上,也体现了壮族的崇拜心理。

    总而言之,在壮族盘古神话中,壮族将一切造物及造物设计品归结于盘古兄妹。事实上,这反映了壮族一直以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思想及其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情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认为,对壮族盘古神话中有关造物设计的研究有助于探寻壮族造物设计的文化源头。实际上,壮族造物设计与壮族神话是一项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学术沃土,其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神话的特性决定了其不能作为信史,但也不是壮族先民胡编臆造而来的,其有一定合理的历史含义,需要我们透过神话的表面去分析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注释】

    ①李砚祖:《造物之美——产品设计的艺术与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第21页。

    ②潘其旭:《实证揭开“盘古国”的历史尘封——〈盘古国与盘古神话〉导言》,《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

    ③周作秋、黄绍清、欧阳若修:《壮族文学发展史(上册)》,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第43页。

    ④覃彩銮:《盘古文化探源——壮族盘古文化的民族学考察》,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第1-2页。

    ⑤農冠品:《壮族神话集成》,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页。

    ⑥覃乃昌、覃彩銮、潘其旭、郑超雄、蓝阳春:《盘古国与盘古神话》,民族出版社,2007,第14页。

    ⑦[法]列维-施特劳斯:《神话与意义》,杨德睿译,麦田出版公司,2001,第73-74页。

    ⑧彭兆荣:《神话叙事中的“历史真实”——人类学神话理论述评》,《民族研究》2003年第5期。

    ⑨龙红:《古老心灵的发掘——中国古代造物设计与神话传说研究》,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第2页。

    ⑩覃彩銮:《壮族神话初探》,《民族论坛》1987年第2期。

    11黄汝训:《从花山岩画看骆越民族社会文化特点》,《广西文物》1986年第2期。

    12黄德荣:《云南羊角编钟初探》,《四川文物》2007年第5期。

    13王永健:《中国艺术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反思与民族志书写方式的转变》,《艺术探索》2018年第4期。

    (黄建福,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本文系广西艺术学院2019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背景下的设计类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019XJJG06)

    相关热词搜索: 造物 想象 神话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