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取法金文,熔铸鼎彝

    时间:2021-02-05 07:58: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钱坫是乾嘉时期烜赫一时的学者世家,在篆书大盛的清代,他独辟蹊径,在精通《说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小篆与金文相糅合,并将钟鼎彝器文字的结构融入到篆书书写中,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且带有拙朴特征的篆书新面貌,扩大了篆书的取法领域,并对清代乃至后世篆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清代;钱坫;篆书

    钱坫(1744-1806),字献之,号十兰、阅音亭长,作品中偶署泉坫,斋名浣花拜石轩、吉金乐石斋、十六长乐堂等,嘉定人。钱坫是清代著名学者钱大昕族侄,与钱大昕并称“疁城二钱”,嘉庆十一年(1806)十一月卒于苏州,年六十三。

    钱坫在乾嘉时期是享有盛名的学者,学识渊博、著作宏富,在训诂、舆地、经学、金石等方面著述颇多。在书法方面更是以其独特的“钱体”篆书,在清初名重一时。钱坫对自己的篆书非常自负,在其作品中常见“斯冰之后,直至小生”一印。

    钱坫篆书书法风格多样,除了有取法“二李”传统的篆书风格,还有学习钟鼎文与汉篆风格的篆书,他的这种风格与同时期篆书家差别很大,其篆书独特之处非常明显,现主要将钱坫学习钟鼎文与汉篆的篆书风格进行分析探讨。

    钱坫将钟鼎款识、古文、汉篆融入到其篆书创作中的现象,或许是受前代书家的影响,如元代篆书家吾丘衍在《论篆书》中说:

    “学篆必须博古,能识古器,其款识中古字神气淳朴,可以助人。又可知古字象形、指事、会意等未变之笔,皆有妙处。”

    这种学篆风气,在明代崇尚大尺幅行、草书的氛围里并没有被书家们所遗忘,反而被一些篆书家所推崇,如明赵宧光所说:

    “学书须彻上彻下,上谓知其本原来历,下谓采其末流孙枝,知本则意思通而易为力,求原则笔势顺而易为功。何谓本?字必晋唐,晋唐必汉魏,汉魏必用秦篆隶,篆隶必籀、斯、邕、鹄,此数家又须仿之鼎彝铭识而后不为野狐惑乱。”赵宧光认为写篆要“取法乎上”和博以“鼎彝铭识”才不会落入俗套。元明两朝篆书虽不是主流书体,但篆书要广取博收经典的传统没有出现偏离。

    到了清代乾嘉时期,受文字狱的影响,学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金石学上面来,加之地下出土文物的日渐丰富,古人所讲的学篆方法重新引起学人们的重视,把“二李”风格之外的篆书作为取法的对象,是钱坫与清前期篆书家最大的区别。笔者尽其所能,多方收集钱坫篆书作品,并将其篆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出其独特的篆书风格特征。下面从用笔、结字、章法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錢坫篆书的用笔特点

    钱坫早期的作品是用小篆的笔法书写金文,和清代后期的邓石如、吴昌硕采用羊毫模拟“金石气”有所区别。“二李”存世真迹多是镌刻在石头或木板之上,先是由篆书家书丹,然后交与工人雕刻,好的雕刻家能够真实地再现古人的用笔,低劣的雕刻家会将原作演绎的面目全非,完全展现不出原作的用笔痕迹,如线条的起收已不见方圆变化,结构错落走形等。面对拓本体会不到原作的用笔,只能观其结构,且古人墨迹不是宫廷就是内府和达官贵人收藏,民间几乎不得见。后来学书者若想体会前人的用笔,只有通过对古人用笔的描述和碑刻所呈现的用笔来猜测和体会。我们今天看到钱坫的篆书作品分为以下两种书写方式:

    (一)束毫作篆

    钱坫早期在临写李斯、李阳冰风格篆书的时候,为了惟妙惟肖求的接近古人用笔形态,而以烧毫、束毫、剪毫或秃笔为之。为了更好地模拟小篆笔法,在工具上也努力地进行探索,向“斯冰”之法靠拢。

    钱坫的篆书用纸极为讲究,多是写在半生熟的宣纸上,束毫或烧毫的笔在书写的过程中,用笔的路径和使转能清晰地体现出来,束毫的笔比一般的毛笔含墨少,故在书写一根笔画的时候,前半部分是比较浓的用墨,后半部分逐渐出现干涩的用墨,最后毛笔在线条的末端留驻,会出现一个小点。这种通过书写工具的改变而刻意接近古人用笔的方法虽然客观上接近了玉箸篆的形貌,但是严重阻碍了书法创作中的书写性,且离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说的“篆尚婉而通”去之远矣,后来钱坫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加强对篆书用笔的探索,逐渐摆脱了这种用笔方式。

    图一  钱坫书“乐岁”二字

    图二  钱坫篆书联

    (二)羊毫作篆

    用羊毫书写的作品在钱坫存世篆书作品中所占的比例很少,但却是钱坫对篆书用笔的一种突破,故在这里做简要探讨。现藏广东省三水博物馆钱坫所书“乐岁”二字(图一),用笔圆润厚重,结构紧凑,线条富有弹性,是用羊毫书写,和其前期的“束毫”用笔反差极大,极具书写感。

    钱坫后期将金文和钟鼎文融合的作品(图二),其用笔和以前的烧毫、束毫有了很大差别,已不见前期作品中的纤弱、单薄,取而代之的是凝练且富有弹性的线条。起笔方圆结合,书写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最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二、钱坫篆书的结构特点

    (一)结构的取法

    钱坫是清代著名的游幕书家,陕西游幕期间曾帮幕府主人毕沅校订金石碑志,并出版金石著作《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等。长期浸淫其中,金文和秦、汉篆书的结构对钱坫的篆书风格影响较深,故商承祚在《说篆》中说钱坫篆书结构:

    “钱坫小篆,好做阙臂长足之姿”。

    祝遂之在《清代篆书艺术试析》中讲到钱坫篆书风格时说:

    “参用金文形式,颇有古穆苍厚的感觉”。

    通过分析钱坫篆书的取法风格我们得出(见下表格),钱坫篆书正是将商周金文、石鼓文,秦汉瓦当、汉金文、汉碑额等文字结构融会贯通,才最终创造出其独特的篆书风格。

    金文

    钱坫篆书选字

    石鼓文

    钱坫篆书

    选字

    秦、汉

    篆书

    钱坫篆书选字

    商周篆书结构活泼自由、古拙率真,秦汉篆书大气宽博、富有书写意趣,钱坫在创作中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特点,并将对这些风格进行整合,使这些书体的特点为其所用,创造出区别前人和时人的作品。

    (二)结构的特点

    以(图三)为例,此六条屏写于嘉庆六年(1801),小莽苍苍斋藏,是钱坫晚年的篆书作品,分析其结构特点,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通过挪动左右结构字的位置,使其结构上下错落,产生动感。如:作字。

    左右结构的字通过变形改为上下结构的字,如:堦字,为了使上下平衡,挪动下部“日”使其居中,承接住上部。

    2、弱化字中弯曲的线,以直线与斜线代替。如:客、对、初、来、欲、我、仑等字。

    3、拉长字中末笔或调节长线的摆动方向,调整字的走势,使文字与其上下字产生关系。如:芳、红、游、翠、无等字。

    4、加入线条之间的断与连,加入搭接变化。如:愿、得。字中“口”字旁开口变化,红字两个丝字旁的一断一连,歇字上部日字旁的斷接关系,丝字中四个空间断与连的变化,杂字上下结构的连接变化。

    图三  钱坫篆书六条屏

    三、钱坫篆书的章法特点

    钱坫所书篆书作品以对联居多,在金文对联的章法处理上,会将所有文字当作一个整体来写,并注重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钱坫的《春风夜月联》(图四)分析说明钱坫对章法的处理方法:

    (一)注重对联中上下字势的关系,使上下字气息贯通,看似字字独立,实则关系明确,暗流涌动。如“春风”二字,通过弯曲“春”字右侧的圆弧笔,使之与“风”字第一竖在笔势上产生连接关系,又如“伴笛”二字,“伴”字两条竖线与“笛”字竹字头在势上的连接。

    (二)关注上下字的承接关系,如“书带”“夜月”“梅花”等字,虽然不见上下连接的笔画,但是通结字造型的摆动、开合处理,使上下字产生了关系。

    (三)根据整体章法的需要来调整字形,以体现秩序。如上联“草”字的处理方式,为了上下字关系的需要,钱坫没有将竖画处理成以短线,而是代以长线,使上下字之间的行气增强。

    (四)落款上,为了使整体不单调,上联加入了两行灵动舒朗的行草落款,在下联落款后,加盖三枚印章,以使上下联平衡稳定。

    图四  钱坫篆书联

    乾嘉时期金石学的复兴,使地下出土的碑刻铭文逐渐浮现,开阔了文人的视野,也丰富了篆书的审美领域。钱坫属于清代较早关注新出土资料并将其用到书法创作中的书家,将以“二李”为取法对象的路径拓宽。钱坫在篆书艺术上变现出来的操控有余的能力,也反映出一个学者世家的深厚文化涵养和创新能力,以及崇尚古朴的审美趋向。钱坫的学书方法启发了后来许多的篆书家,为清代篆书多样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俊岭.朱筠、毕沅、阮元三家幕府与乾嘉碑学[M].浙

    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2]朱乐朋.乾嘉学者书法研究[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

    2011.

    [3]包世臣.艺舟双楫.清光绪14年重校印.国家图书馆藏。

    [4]朱乐朋.乾嘉学者书法研究[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

    2011.

    [5]二十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历史文脉篇[M].上海:上海书画出

    版社,2008.

    [6]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

    相关热词搜索: 取法 熔铸 金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