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仇高驰:梦回古风抒性情

    时间:2021-02-05 07:58: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仇高驰,徐州工程学院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硕士、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徐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楚印社社长。首批江苏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江苏省优秀青年书法篆刻家、徐州市拔尖人才、徐州市优秀文艺工作者。

    书法篆刻作品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江南文化节翁同书法奖提名奖、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银奖、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展铜奖。出版有《仇高驰书法篆刻作品集》、《来自李可染家乡的艺术家·仇高驰卷》、《仇高驰印存》等。

    谷国伟:仇先生您好!纵观 您的艺术创作,是以篆书为主,同时兼顾隶书、行书及篆刻。您的篆书作品曾在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重大展览中获奖,有人评价您的篆书用“意境空灵,格调高古”来定位,有此可见您的篆书创作得到了书坛的认可并达到了一个高度。

    仇高驰:首先,对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的师长和书法界的朋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正是有了他们的关心和支持,才使得我能在书法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走到了今天。我仅仅是在书法艺术创作方面取得了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就得到大家这样的热情鼓励,一方面感觉有些不安,另一方面也使我更加坚定了在书法创作道路上继续前行的信心。如果说我的篆书作品已达到“意境空灵,格调高古”的境界,着实不敢担当,不过,我很愿意将此作为自己创作目标来鞭策自己,尽量不辜负或少辜负书界师友对我的希望。

    谷国伟:在您一篇短文中曾看到,您最初学习篆书是为了藏拙起见,舍弃其他书体而转学篆书的?

    仇高驰:谢谢您还记得我那篇小文!现在想来,我与篆书结缘并一发而不可收,的确有点画虎不成的感觉。

    我学书伊始,完全是出于对书法的喜爱,由于无人指导,便遵循“楷入立”的古训,先是从颜真卿《颜勤礼碑》入手,既而又写《张猛龙碑》、《郑文公碑》和《张玄墓志》,这样大约写了五六年的时间,感觉进展不大,笔力软弱,结构松散,未免有些心灰意冷。我周围的朋友中,也有不少是写楷书和行书的,都个个笔力矫健,气象峥嵘。但却少有人学习篆书,为藏拙起见,我便舍去其它书体而转学篆书。

    我学习篆书是从清代邓石如入手的。对邓石如的篆书,可以说我是花了不少的功夫。大凡能收集到的邓石如的法帖,我无不用心揣摩和临习,大约写了三四年的时间,自觉较以前有了不少的提高。同时,也得到了王冰石老师和朋友们的鼓励,更加信心十足。于是便“穷源竞流”,上追《石鼓文》、《虢季子白盘》和《毛公鼎》,下探赵之谦、吴昌硕和萧退庵。经过二十余年的摸索,“如鱼钦水,冷暖自知”,虽然也获得不少的奖项,初步得到了同行的认同,但我深切地感受到,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要想向前迈进一步,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谷国伟:孙过庭云:“篆尚婉而通。”结合自己的篆书创作,您对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仇高驰:唐人孙过庭在其著名的书法论著《书谱》里对篆书的用笔仅仅出现了“篆尚婉而通”这五个字,也就是这仅有的五个字,却极为深刻地揭示了篆书用笔的本质所在。以我个人的理解,“篆尚婉而通”,就是在书写篆书时要做到“婉转而圆通”。换言之,篆书的线条要通达、顺畅,不能让人有受阻的感觉。清人对篆书提出三要:第一就是要圆,我想也只有做到了一个“圆”字,才能使其线条婉转而通达。不过篆书的“圆”指的是圆劲,如果过圆就会弱而无骨了。笔圆而用方,体方而用圆,在这里度的把握应该是决定其水平高下的关键所在。

    另外,篆书用笔还应做到行留相合,具有古人所说“折钗股”之妙,绞笔使毫如练绳,徐徐行行,横直平过尽量使笔锋留得住,转折弧圆一定要裹绞暗转,不可笔顿注。

    谷国伟:小篆自秦朝产生以来,后代书家多以李斯篆书为正宗,多取纵势修长为体,而您的篆书却并非以纵势修长为主,反之多以扁形处理,您是出于什么考虑的?

    仇高驰:您如果考察一下篆书的演变史,便会发现,甲骨文、金文和石鼓,就是秦前的篆书,在结体上多为方形处理,这样的结体,以我个人的看法,它极具古穆气象。如若把篆书的结构拉长,其好处是增加动感,也很容易写得飘逸些,但我总感觉这是以损伤其古意为代价的。吾丘衍似乎早就发觉了这一点,不然他就不会说“篆法扁者最好”了。平心而论,将篆书写得方、写得扁着实不易,因为写扁后可以伸展的余地就会变小,难怪萧退庵老人发出小篆“必须能写得方,写扁,方是好手”的感叹。那么如何才能将篆书写扁、写方呢?以我个人多年的创作体会,首先要练就过硬的手上功夫,并多从汉碑篆额和汉篆上去感悟。尤其是在书篆时,必须达到“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能容针”。达到疏至不可再疏,密至不可再密,以“疏”为风神,以“密”为老气。这样就能想方就方,想圆就圆,要长就长,要扁就扁,随心所欲,无所不宜了。

    谷国伟:小篆的规整和装饰性,注定在创作时对自己性情的发挥余地不大,在抒情上您是以何种方式来表达的?

    仇高驰:小篆之难,难在神采灵动。其原因是因为小篆在产生之初,便要求与高度集权化的封建制度相一致,故而要求其基本特征必然是规整的、静态的和理性的。这种在审美上具有华丽典雅和庙堂之气的篆书,在一定程度上,把统治者那种至高无上、目空一切和唯我独尊的威严充分的体现了出来。这就注定使小篆不能有过多的变化。无论是用笔还是结字,都只能是结构严谨而规范,笔画完整而清晰,且线条首尾粗细一致并被等距离均匀分布,字体修长,布局整齐,一丝不苟,这是造成小篆极易平板、单调和缺少个性变化的根本原因。诚然,小篆的抒情意味要逊于行草书,但这并不等于说小篆就无法写出性情,体现个性,它依然有着较大的发挥空间。前人如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萧退庵都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近些年来我尝试使用吴昌硕的笔法和萧退庵的结体,在墨色上施以浓淡干湿,在用笔上再贯以行草笔意,庶几可弥补小篆笔法的单纯和形式感的平面,自感委婉通变,趣味盎然,增强了其动态美感与率真风神。

    谷国伟:您刚才提到了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萧退庵,他们在篆书上以自己的创作实践,都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对于这几个人的篆书及创作思想,您如何评价他们?

    仇高驰:篆书的发展在秦汉之际形成了第一次高峰,但在秦汉以后的千余年间,篆书创作一直处于低谷状态。尽管在唐代也出现了一个擅长篆书的李阳冰,但他的篆书以当下的眼光审视仅仅以瘦硬见长,状如算子,略无古意,不足为法,根本不能挽救篆书衰微的局势。直到清中期后邓石如的出现,才完全改变了篆书长期沉寂的局面。邓石如篆书以《石鼓文》、《泰山刻石》融合汉碑额为法,笔力深雄,婀娜多姿,又篆从隶入,隶从篆出,自成一家。可以说,清代后期篆书家无不受到他的影响。邓石如在清代篆书创作上是个开派的大家,这是不可否认的,不过邓氏文化素养似乎有些稍欠,因此,他书中气息未及高雅。赵之谦可以说是艺术上的通才,他最初习篆也是深受邓石如的影响,后来他改邓氏以隶入篆为以造像法入篆,起笔均以方笔入,收笔则微按而出锋,其间气机流宕,令个叫绝。清人小篆之巧,赵之谦实造其极。在清代书坛上,特别是篆书领域内,吴昌硕堪称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他早年依傍杨沂孙,后出入邓石如、吴让之,最终专攻《石鼓文》,用笔恣肆烂漫,雄强朴茂,如黄河之水,一泻千里,结字右肩上耸,参差错落,个性极为鲜明。萧退庵老人篆书也是来自《石鼓文》,但和吴昌硕不同的是,他弃去《石鼓文》之势而取其韵,笔势洞达而无霸气,雍容秀润而无媚俗态,可称得上民国时期篆书大家。

    谷国伟:关于您的篆书创作思路以及以后的发展方向,您是否考虑过?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仇高驰:到目前为止,我的篆书创作都是以小篆为主,其间也对金文、《石鼓文》作过长期认真的临习,那多半是想丰富一下小篆的创作。随着我对小篆研习的深入,愈来愈感觉到要想在目前的小篆创作风貌上有所突破,就必须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创作手法,如果说今后的创作思路,就是以后将自己的创作重点转移到大篆来。这样一来可以增加小篆线条的厚重与苍茫感,二来也可以改变目前篆书创作较为单一的状况。

    谷国伟:您最近的隶书受来楚生影响较大,怎么会将视角转移到来楚生?

    仇高驰:我临习隶书是从《曹全碑》入手的,后来对《礼器碑》下过较长时间的功夫。多年来,我对来楚生的隶书一直非常喜爱,个人感觉来先生的隶书是不让清人隶书的,纵横奔放,流畅自如,随意而不俚俗,奔放而不野怪,个人风貌极为鲜明。我现在之所以将视角转移到来先生的隶书,主要是想以来氏隶书去打破碑刻隶书过于严肃庄重的传统风貌的考虑。当然,这是我临习隶书的“阶段性工作”。

    谷松章:我们曾经同时参加徐正濂先生的篆刻函授,您的印风受徐正濂先生的影响比较大。但是最近看您的篆刻作品少了,请您谈谈最近的篆刻创作。

    仇高驰:其实,我学习篆刻的起步比学习书法要早得多,但是并没有投入比书法更多的精力。世上的事有时的确有些奇怪,时至今日,我亦然对自己没有投入过多精力的篆刻艺术抱有极大的兴趣,但亦然还是刻刻停停,停停刻刻。自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

    在当代印坛,徐正濂先生是我最为仰慕的篆刻家之一,他以其冷峻、奇诡的印风卓然于当今印坛。徐先生的篆刻创作属国内一流,其文章也生动有物,明白如话,读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我最初认识徐先生,就是从他的文章开始的。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有幸参加了徐先生的篆刻函授班,先生对我寄去的每一次习作,都作出了极为认真的批改,从整体的章法布局,到细微的线条长短粗细,甚至精确到发丝,都给说得清晰明白,而且让你心悦口服。正是在先生的苦心栽培和热情鼓励下,我的篆刻创作有了明显的进步。后来我的工作有了变动,在一所高校的美术系担任了行政职务,感觉时间有点紧张,于是就很少奏刀了。现在想来,时间紧也许是对自己偷懒的一借口,也感到对老师对我多年的培养心存愧怍。

    谷松章:徐州为汉文化重镇,汉墓多而且出土文物丰富。画像石、印章比比皆是。请您大致介绍一下徐州地区的画像石和印章的出土情况。

    仇高驰:徐州是汉代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汉文化的发祥地,两汉文化底蕴极为丰厚,尤其是汉画像石、汉印,都是历史留给徐州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的集中分布地区之一,清同治以来,就多有零星的发现,而科学的发掘工作,则是在解放之后进行的。自1952年以来,江苏省和徐州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徐州市郊发现并清理了许多有画像石的汉代墓葬,并在更广泛的范围收集了一些散存的汉画像石。目前,徐州地区保存汉画像石约二千余块,其中大部分收藏在汉画像石艺术馆内。作为研究我国汉代官制、军制和历史地理变迁以及篆刻艺术重要资料的汉代印章,在徐州地区也有大量的出土。1995年初,在徐州狮子山发掘的西汉早期楚王陵墓葬中,一次出土各类各质地印章就达150余方,这批印章的年代相对确凿,印面文字保存清晰完好,比较真实系统地反映了汉初印章的风貌。据统计,徐州至今已出土汉代官私印章一千余方,汉代官印封泥四千余枚。

    谷松章:3年前,我曾经一月内两赴徐州,参观你们的书法汇报展。徐州地区的书法创作成就很大,请您介绍一下徐州的书法现状。您认为徐州书法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仇高驰:徐州作为中国书协命名的首批“中国书法名城,”有着一支庞大、实力雄厚的书法创作队伍,现在徐州市共有中国书协会员百余人,在历次中国书协举办的大展中,有十余人获奖。徐州地区书法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是各种因素相促成的结果,如丰厚的历史积淀、良好的书法氛围等,这其中还有着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在这一地区有着一位艺术造诣高深而又德高望重的领军人王冰石先生。也正是有王先生的言传身教,才使得徐州成为江苏的书法重镇,成为“中国书法名城。”

    谷松章:您现在担任着徐州工程学院书画艺术中心主任的职务,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仇高驰:徐州工程学院书画艺术研究中心是隶属于徐州工程学院的艺术研究机构,于2007年成立,旨在进一步拓展办学功能,提高学术层次,促进书画艺术的交流和发展,同时兼有艺术素质教育的职能。该中心自成立以来,曾先后举办了两次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一次全国书法流派论坛。

    相关热词搜索: 古风 性情 仇高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