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怀念恩师汤吉夫

    时间:2021-02-27 07:58: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17年11月19日12点25分,我敬爱的恩师汤吉夫先生突发疾病抢救无效去世了,简直不敢相信!因为之前的9月27日,老师81岁生日前一天,我专程去汤老师家看望他,并带了他喜欢的《博览群书》杂志——其第6期刊载了我师徒二人的文章。

    汤吉夫老师1937年9月28日生于山东青岛,1958年在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院,今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河北香河中学。1975年5月1日调入廊坊师范专科学校任教,历任中文系讲师、副教授、系主任。1983年任廊坊师专校长,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委员,河北省政协委员。1988年调入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奖。1999年起,担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现任中国小说学会名誉副会长。他从1961年开始创作,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一生著述宏富,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朝云暮雨》《大学纪事》以及《汤吉夫短篇小说集》《汤吉夫中篇小说集》《遥远的祖父》等。另有散文随笔集《津门乱弹》《湖边记忆》《书斋内外》等,600多万字。曾获全国短篇小说奖,多次获得河北省文艺振兴奖等。

    汤吉夫先生一生奉献于祖国的教育事业,曾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凡是汤老师教过的学生,几乎都成为他的忠实的“汤粉丝”。

    岂止三年教弟子,实当一世沐师恩。

    这句话是学生们悼念汤老师所写的对联。从1958年,汤老师就开始在教坛上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工作整整半个世纪。从最初的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组组长,到天津师大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汤老师从教50多年,培养了大批的教师,新闻单位记者、编辑,作家,政府官员等各类人才。

    我是1978年恢复高考后跟汤老师学习中文的。那时汤老师41岁,年富力强,正是男人最有魅力的年华。他身材高大魁梧,穿着蓝色的对襟套衫,浓眉深眼,刮的干净的国字型脸上戴着深色宽边眼镜,非常像“五四”时期的文人学者。他给我们讲授现当代文学,极其生动有趣。讲作家作品,结合时代背景、文坛掌故,地方风俗、性格特点等,信手拈来,俯拾皆是。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他讲鲁迅嘲讽钱玄同的“教授杂咏”之一,“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何妨赌肥头,抵当辩证法。”因为当年激进的钱玄同曾说过,人过四十岁,就该枪毙。而他现在悠然过四十了,却没有死。可见他的作法是专对别人的。钱还说,“头可断,辩证法不可开课”。他很胖,所以鲁迅讽刺他,用肥头做赌注。同学们哈哈大笑,也记住了这些文坛趣事。

    汤老师从教50多年,培养了数千名弟子、学子。常有弟子从天南海北专程看望汤老师,汤宅经常是宾客盈门,可以说几代学生都对汤老师充满热爱和敬意。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教授在怀念汤老师的诗中写道:

    老师是一部书,他写满了知识和智慧,教给学生生存和发展的本领。老师是一盏灯,他带给学生崇高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永远照亮学生前进的路。老师是一座山,他令學生高山仰止,又是学生坚强的依靠……

    冯骥才致唁电说:“我们失去了一位宽厚的好友,一位文学的知己,文坛失去了一位有担当精神的赤子,他为中国小说事业作出的贡献永不磨灭。”

    汤吉夫上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发表小说、散文。不料这给他带来了灾难。“文革”中他受到了毒打,被关进“牛棚”只能搁笔。粉碎“四人帮”后,汤老师重新拿起了笔。1980年,《上海文学》第8期头条位置刊登了汤吉夫的短篇小说《老涩外传》。此后一发而不可收,一年内连续发表了13篇短篇小说。

    30多年来,汤吉夫大约创作了30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随笔和报告文学等作品。从《汤吉夫短篇小说集》《汤吉夫中篇小说集》《遥远的祖父》《知识者生存》等看,他的作品先是以县城的人物为主,后来主要以高校生活为背景,或以大学校园为底色,从他最强烈的生活感受出发,说自己经过思考后的话,坚信文学是人学的最高原则,写自己熟悉的县城小人物和他非常熟悉的高校知识分子,表现人物的性格、命运、心里和情感。他为当代文学塑造了很多大学教授、讲师等典型人物,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独特的风景,使他在全国的小说创作中有自己明显的一席之地。

    汤吉夫并非专业作家。他在任教、治学或从事教育领导工作之余,能为文坛贡献300多万字的作品,可以说比很多专业作家都要勤奋和执着。天津市社科院研究员张春生评论汤吉夫的小说,说汤吉夫的小说“笔冷心热”,在天津和全国文坛以其“不热闹”而略显孤寂地产生着影响。汤吉夫是教授学者作家兼具的“三栖”大文化人。可谓“一支巨笔直书时序百年梦,千篇真文尽写乾坤万里心”。

    他当了校长并开办全国第一个高校里的“作家班”。

    在八十大寿宴会上,汤老师谦逊地说,我这辈子只干了两件事。其中之一就是在全国高等院校中文系率先创办了作家班。原河北作家协会主席尧山壁说,“文革”前,河北是文学的高原,长篇小说全国之冠,短篇、诗歌、剧本名列前茅。改革开放后变成了洼地,作家存在偏重农村,思想解放滞后,文化水平不高等问题。经过调研论证,1984年2月筹备,省委领导批准,汤吉夫出任了廊坊师专校长。1984年9月开学,汤校长拿出创作一部长篇的气魄和精力,打造全国第一个作家班。按照高等教育大纲参考文学创作需要,商定教学计划,开设文学概论、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哲学、美学、逻辑学、中国通史等课程,还把专题讲座列为重要内容。先后邀请《当代》杂志主编秦兆阳,以及刘绍棠、浩然、刘心武、毛志成、韩少华等著名作家、评论家讲授创作经验,文学观点和创作态势,每讲一课都带来一次冲击波,掀起一次学习的热潮。

    第一届作家班,首批47个人。汤老师幽默地说,这47名同学上学两年期间,一个也不能少,当然一个也不能多!大家哈哈大笑。这47名学员来自基层工农兵,大的三十五六岁,小的不足20岁。多数发表过作品,小有名气。汤老师身为校长,又给作家上课还兼班主任。学习期间,张立勤写出了散文名篇《痛苦的飘落》,孙志杰、闻章、闫明国的作品上了《小说月报》《青年文学》《小说选刊》,刘晓滨出了诗集。两年毕业后,这些人创作上获大面积丰收。刘玉林获全国报告文学奖,张立勤获庄重文学奖,何玉茹多篇作品进入中国小说排行榜,雪静出版《旗袍》等14部长篇小说,获中国女性文学奖,闻章出版20多部作品,被称为学者型作家,刘千生出版了《亿万富姐》等多部畅销书,许久东等16人获省级文学奖,谢玉久两次获全军一等奖,成为将军诗人。首届作家班取得经验,又在河北大学、廊坊师院办了两期作家班,河北师大办了一期儿童文学作家班,涌现了李春雷、刘向东、贾兴安、王聚敏、阿宁等一大批后起之秀。众所周知,正是由廊坊师专开创了中文系办作家班的风气之先,之后河北大学、河北师大以及很多大学的中文系也陆续办起了作家班,为培养河北及各地作家队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中国小说学会事业呕心沥血。

    汤老师说的另一件事就是谋划、操持了中国小说学会的大量具体工作。

    汤吉夫不幸去世,中国小说学会发来唁电:

    汤先生生前长期担任本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筚路蓝缕,乃勤乃诚。学会工作蒸蒸日上,有今日之良好局面,有赖于先生之力者实多。薪尽火传,学会同仁当秉承先生遗志,发扬蹈厉,使学会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中国小说学会1985年在天津师大成立,受中国作协领导,是一个全国性的以研究当代小说为宗旨的学术团体。1988年,汤吉夫调到天津师大,不久就筹办学会第二届年会,请王蒙出任会长。1995年中国小说学会秘书处重回天津师大,换届先由冯骥才继任会长,再换届雷达任会长。汤吉夫任三届副会长兼秘书长。汤老师在授课、带研究生、创作几层重压下,又肩负起一项全国性文学活动,事无巨细,秘书长都得操办妥帖。

    小说学会的一项影响较大的工作是评选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从2000年坚持至今。据汤老师生前介绍,评选工作,一、不需要各地作协、刊物的推荐;二、不与作家本人发生关系;三、至今为止未发生任何“猫腻”的事情。

    学会还在年度排行的基础上,每三年搞一次评奖。2003年8月,学会在天津颁发了首届学会奖,山西的红柯,江苏的毕飞宇、天津的杨显惠成为首届学会奖的得主。学会还评选并汇编出版了17本年度作品选,为推动当前小说创作,促进新世纪中国小说经典化进程,作出了一定贡献。

    著名文学评论家、天津师大教授、原中文系主任夏康达曾对记者说,汤先生身为天津师大教授,教书育人是主业,但他小说写得好,同时也写文学评论,是个全能型人才。他對中国当代文学最大的贡献,是在中国小说学会成立后并落户天津这些年,小说学会会长历经王蒙、冯骥才、雷达几任,但汤先生作为副会长兼秘书长,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中国小说排行榜”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他功不可没。

    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曾说,“汤吉夫是中国小说学会真正的设计者和建构者,他多年不辞辛劳,孜孜矻矻,任劳任怨,为推动中国小说之发展作出了实际而重要的贡献,文学界的同仁和文学史,将永远记住这一点。”

    乐于助人,慈善为怀,关心他人,快乐人生。

    无论是教中学生,还是教大学生、带研究生,汤吉夫都一以贯之地履行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他爱才,慧眼识才,培养人才、推荐人才。见到家庭贫困的学生,他千方百计施以援手。就是一个普通人,他慷慨相助。有个叫李蔷的书店老板,生计一时困难,汤老师慷慨解囊,借给她16万,支持其渡过难关。而受到汤老师的创作启蒙、就业指引、进步鼓励的学生数不胜数。

    2016年中秋节,我去看望汤老师,并代表全班同学邀请他参加我们班的同学聚会。汤老师非常高兴地说,“我一定去!”10月20日上午11点,汤老师赶到廊坊师范学院文学院,坚持不用别人搀扶,不用拐杖,缓步上楼。30多年前,汤老师的讲课就非常吸引人,至今仍然还是那么具有魅力。他的话想必是思考很久才说的,很有震撼力,常常是令人过耳不忘,给人以深深的启迪。比如他说,“廊坊师专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这句话就对我很有启发。想到自己毕业后曾经在铁道部山海关桥梁厂职工大学教书10年,山海关桥梁厂是中国第一家钢铁桥梁厂,曾经建造过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和即将通车的港珠澳大桥。我想山桥厂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啊。于是,我决定撰写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大桥梁》。跟汤老师汇报以后,汤老师说,这是个很好的题材,你一定要写好。他谆谆告诫我,注意要写人物,写人物的心灵。

    最难忘的是,汤老师对文学新人的提携和帮助。2017年初,我给秦皇岛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杨立秋和我的学生杨瑞峰合写的长篇小说《渝水两岸》写了一篇评论,这是一部工业题材的长篇小说。考虑到当下工业题材的长篇相对冷落,为正面引导创作,我和《博览群书》编辑部商量找一位大家给写几句推荐语,相当于编者按。我就想到了恩师汤老师。我拿着样书,斗胆跟汤老师商量,老师说行吧。我非常纠结,生怕累着老师。大约过了半个月,汤老师给我发微信,说你布置的任务马马虎虎算是完成了。我大喜过望。文章最终发在《博览群书》2017年第6期《文化思考》栏目中。汤老师的推荐语400多字,拙文4000多字。我和恩师的名字印在同一页上,这对我是多么大的荣幸。

    著名诗歌评论家、河北诗歌研究会主任、廊坊师范学院原中文系主任苗雨时教授写道:“悼念汤吉夫先生:故友辞世,无限悲哀。犹忆当年,音容宛在。义理文章,杏坛风采。乱弹津门,大学育才。朝云暮雨,思飞天外。小说拓园,新苗培栽。耿介人格,赤子情怀。教泽永续,桃李不败。斯人已没,情留千载。痛失知己,呜呼哀哉!”

    廊坊师范学院原文学院长许振东教授,在出差途中,写诗痛悼汤吉夫先生,“云黯风凄雨婆娑,竹摇荷摆泣为何?文海痛逝擎云手,杏坛憾失一贤模。俊逸超拔才子气,健笔纵横妙语多。不为凡俗屈傲骨,风标高举啸江河。”

    教育部长江学者、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写道:惊闻汤吉夫老师去世,不胜伤感。我上大学时在《小说评论》开专栏,汤老师看了,到处打听我,并请我去天津参加中国小说学会年会。这是我参加的第一个全国性学术会议,也是平生第一次坐飞机。他后来一直厚爱我。二十多年过去了,点点滴滴,难忘。汤老师走好!谢有顺写的挽联:“文能寿世,著述灼见生无死,志在育心,风骨教泽传有人。”

    一位慈父般的老师离开了我们,我们像孩子一样感到无着无落,完全失去了魂儿,失去了依靠,失去了主心骨。我深知,汤老师就是我们心中的“鲁迅”,他信奉鲁迅的“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他爱孩子,爱妻子,爱学生,爱文学青年,爱普通人;他愤世嫉俗,激浊扬清,鞭挞丑劣,特立独行。他总是肩负着自己的神圣使命,向着真善美的理想前行!

    (作者系文学评论家,海关总署驻天津特派员办事处海关学会秘书长。)

    相关热词搜索: 恩师 怀念 汤吉夫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