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吉林省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研究

    时间:2021-03-05 07:53:2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高等学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不但是吉林省高等学校学者们研究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内外很多研究者研究的问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由于研究水平的限制,吉林省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研究与国内外高水平研究相比仍然有着不足之处。尤其是从“协同创新”的视角去研究其实现机制,仍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基于此,本文将从经济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的角度对吉林省高校产学研的协同创新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运行的基础,是实现国家创新的基本途径。长期以来,吉林省产生大量的一直是我国科研实力相当雄厚,科研水平相当高的省份,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30多所高等院校,有中国科学院长春化学研究所等多所科研机构,每年都产生大量的科研成果,但是,这些大量的科研成果都集中于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之内,由于高等学校自身原因,其产生的大量科技成果难以迅速转化,不能形成现实生产力,很多先进的科研成果都被束之高阁;另一方面,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和重视,导致企业内部研发实力薄弱,企业生产往往得不到急需的科研成果,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由于我省存在着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相脱节的弊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吉林省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吉林省高等学校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是解决我省经济发展问题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本文欲从产学研和协同创新的内涵,吉林省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的现状分析,促进吉林省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的对策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

    1 产学研和协同创新的内涵分析

    “产学研”:中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开始于1992年,由原来的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实施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协同创新”:是把“高校的科技创新”与“企业的合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校企合作”来实现“科技创新”,利用“科技创新”更好的推动“校企合作”,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把创新资源和企业的生产要素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突破各经济主体间的壁垒,来充分释放各经济主体间的巨大能量,使“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之间的活力充分释放出来,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而实现深度合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011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强调“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教育部等部委随后出台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四年为一个周期,旨在建立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2011计划”按照重大需求方向划分,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

    (1)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以自然科学为主体,以世界一流为目标,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国际知名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代表我国本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水平与能力的学术高地。

    (2)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行业产业以及国际学术机构的强强联合,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主力阵营。

    (3)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工程技术学科为主体,以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通过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特别是与大型骨干企业的强强联合,成为支撑我国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的重要基地。

    (4)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通过推动省内外高校与当地支柱产业中重点企业或产业化基地的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

    2 吉林省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问题的现状分析

    吉林省战略新兴产业与产学研的创新结合,已经纳入吉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学科链、技术链与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成为可能。从总体上看,吉林省科技创新资源基础较好,基于产学研合作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己进入较快速的发展时期,形成一批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呈现了气象万千的发展态势,然而,我省基于科技创新的产学研协同机制并不完善。科技投入相对不足,有限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未能形成有效的产学研创新系统,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孵化和向市场转化程度不高,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普遍缺乏自己的研发机构进行持续性创新,对科技创新主体的定位不清等问题依然存在。吉林省高校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工作,既存在着明显的优势,也存在着较大的劣势。

    2.1 优势分析

    2.1.1 科技基础好,产业集群形成快

    吉林省作为科技大省,它的科研力量雄厚,科技基础较好,科学、教育和文化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吉林省的劳动资源丰富,劳动力的成本比较低廉。吉林省己形成了以汽车制造、光电子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生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技术等为主体的高新科技产业集群。它是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信息共享、综合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服务体系。它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示范集群,是我省推动要素整合、参与国际分工、承接科技转化的高地,是推动吉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2.1.2 战略性新兴产业初步形成,产业化进程快速发展

    吉林省的长春、吉林两个高新区已经成为吉林省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科研基地,在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已成为吉林省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吉林省依托这些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为支撑,创建新能源汽车、光电子技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产业基地,加快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把高新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基地,打造出一批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从而加快吉林省经济的发展步伐。

    2.1.3 科研院所林立,产学研创新气氛浓郁

    一个地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环境是衡量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良好的科研环境是推进该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保证。与其他省份相比,吉林省高校众多,科技资源丰富,科研成果众多,初步形成了有利于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文化环境。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科研氛围。吉林省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依托创新的科研氛围,用创新体制和机制摒弃过时的思想观念,为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把提高劳动者素质放到一定的高度上,用创新文化氛围改革旧的体制机制。用新的体制、机制、制度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发展

    2.2 劣势分析

    2.2.1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不完善,奖励机制不健全

    在一些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不完善,奖励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如果任由这些问题长期存在,势必影响广大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影响科研成果的产出。同样的,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效益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形成。要使我省经济得到不断深入开展,就必须建立一套适应企业科技创新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但这种机制在吉林还没有形成,一些企业在科技研发的积极性不高、科技投入不多,科研创新意识不强。多数企业管理的科研奖励机制不健全,缺乏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力量薄弱,运行机制效率不高,科研成果的产出量较低。

    2.2.2 原始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缺乏科研机构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在科研开发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科研成果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从全省总的科研水平上看,与发达地区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原始性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建设上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一些企业仅限于跟踪国外的技术,很难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新发明新创造,这势必受到跨国公司的制约,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吉林省的高新技术企业普遍规模不大,科研能力不强,企业普遍缺乏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研机构。大多科研机构都游离于企业之外,许多高新技术企业没有自己的科技研发部门,这势必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2.3 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缺乏,创新主体的角色定位不清

    一些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内生动力,主要包括企业缺乏科技创新的推动力,缺乏政府的各方面支持。企业内部的科研人员缺乏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大部分企业认为科技创新是科研机构的事情,一些企业没有长远发展的打算,多数企业只在乎引进,不注重创新和消化,需要时花钱买来就行,不注重企业自身科研力量形成的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3 促进吉林省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的对策建议

    要搞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建设问题。首先,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要全面整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高和各个科技企业现有的科技资源,协调好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加强吉林省科技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科技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应紧扣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建立起诸如农作物育种培育、汽车零部件生产、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研发服务平台,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和完善科技资源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基础设施和支撑体系,提高信息服务质量。依托现有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资源,建立起覆盖全省的科技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网络体系,为促进吉林省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发展动力和科技支撑,同时还要建立起与国内外的科技信息互联互通体系,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加大对吉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的支持。为此必须对此类项目定位准确,此外,还要健全相应的各类机制,以建立好的吉林省产学研生态链的形成。为此,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3.1 发挥产学研三方的错位优势,扬长避短。

    高等学校有大量的科技人才,学术氛围浓厚,智力资源丰富,科研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众多。不足之处是高等学校缺乏必要的资金、设备、场地。科研院有丰富的科研人员,先进的科研仪器设备、充裕的科研经费。而他们需要的是科研成果转化的机会和广阔的市场资源。企业具有的是厂房设备、生产工人、资金储备等优势而他们急需的是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产学研三方的错位优势,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领域的专业特长以及科研院所在高科技研究方面的独特优势,充分发挥企业在产品生产和市场开发领域的专业优势。既保证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能够为企业所用,又能够使企业的发展需要为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指明发展方向。

    3.2 积极推动产学研三方的项目合作

    建议吉林省在重大科技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中明确提出加大对于吉林省产学研联合申报的支持力度,对于某些应用性强的项目,规定必须吉林省产学研联合申报。在重大科技专项申报科技进步奖时,对于以吉林省产学研合作创新方式完成的项目予以优先考虑。以重大科技专项项目为依托,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测试中心等,鼓励企业在高校与科研院所成立研究所和实验室,通过合作开发的方式成立项目小组等。以此推动吉林省产学研合作创新承接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3.3 切实做好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中的分解定位工作

    为保证以吉林省产学研合作创新承接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工作能够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吉林省产学研三方的资源优势和能力优势,必须做好重大专项合作中的分解定位工作,此外,为促进可持续的、互惠互利的吉林省产学研合作创新,在重大科技专项实施过程中,还必须督促合作各方制定完善的成果共享方案以及利润分配机制等,实现对以吉林省产学研合作创承接重大科技专项的成果分解定位。

    作者单位

    1.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118

    2.吉首大学 湖南省吉首市 416000

    相关热词搜索: 吉林省 产学研 协同 高校 创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