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谈大众化阶段构建高等教育质量观的若干问题

    时间:2021-03-05 08:03: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G051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其教育质量已引起全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关注。那么,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今天,如何理解高等教育质量?应该树立什么样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怎样确保高等教育质量?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众化 高等教育 质量观

    高校扩招给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同时也使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凸显出来。人们普遍担心因高校“门槛”的降低会导致高等教育质量的下降,其实这是一种用精英化高等教育质量观来评价大众化条件下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而产生的困惑,也是在大众化条件下科学的质量观尚未确立的必然反映。因此,我们必须尽快转变高等教育质量观,以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来认识大众化进程中的质量问题,并树立起与时俱进的现代高等教育质量观。

    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内涵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核心问题。根据《教育大辞典》的解释,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的标准是教育的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教育质量观是教育思想的基本范畴之一,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含了教育质量的定义及标准、质量观的特点及其变革与发展等内容。高等教育质量就是人们关于高等教育活动目标及其实现程度的系统看法,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的价值选择。在高等教育发展初期,即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其质量被理解为“独有的”、“优秀的”,它具有排他性、不可比性,且高等教育属于稀缺资源,只有少数“精英”才能接受高等教育,高等学校的任务是传授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为社会培养精英型人才。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阶段迈进大众化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树立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如果我们还固守精英阶段所形成的单一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就会使我国的高等教育陷入日益困惑、进退两难的境地,从而阻碍高等教育的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所谓大众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从全新的视角和多层面的意义上来加以解释的,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通过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宣言》对高等教育质量观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义:“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应包括高等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各种教学与学术计划、研究与学术成就、教学人员、学生、校舍、设施、设备、社区服务和学术环境等”,“高等教育的质量还应包括国家教委方面的工作:知识的交流、相互联网、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以及国际研究项目等,当然也要注意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和本国的情况”。由此可见,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突破了仅仅把高等教育的产品——学生作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唯一要素这一观念,强调了教育质量观的多样化、多层次化、个性化和整体化。应当说就是对以往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界定的一个突破。面对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必须将传统的单一的精英型、学术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转变为包括精英教育在内的发展的、多样化的、适应性的、整体性和特色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大众化阶段转变教育质量观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定位在精英型、学术型的教育上,高等教育的质量以精英教育的标准来衡量,在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则应建立与此阶段相适应的质量观。能否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和健康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精英阶段持续的时间较长,其原因是受经济和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影响。当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后,单一的、僵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束缚了我们的思想,限制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导致人们习惯于用研究型大学和一般本科院校的质量标准来衡量与要求各类高等教育质量,这显然是不适合的,是违反科学发展观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仍会培养出一定量的“精英”人才,但高等教育的功能在本质上已转变成为为社会提供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所以,我们对高等教育功能多样化应该有新的认识。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不能用精英教育阶段的质量标准来衡量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质量,也不能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质量标准来衡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质量标准。因此,必须相应转变质量观,建立与此阶段相适应的现代教育质量观。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需要有大众化新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与之相适应,它要求以全新的观点、全方位的视角全面评价高等教育质量,应当摒弃传统的单一的学术型高等教育质量观,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更具有适应性、多样性、发展性的大众化教育的质量标准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构建原则

    “教育质量观”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教育价值选择。长期以来,精英教育质量观一直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了用 “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来要求一切学校的质量局面,这种单一的、僵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影响了大众化进程,这是一种观念与现实的错位。我们必须尽快明确和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以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为指导来认识、衡量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构建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多样化的质量观要求我们在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选择和评价上应该考虑到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相适应。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该有不同的质量标准,不同类型的学校也应该有不同的质量要求。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和多层次也必然带来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多样化,从而也要求有多样化的分层次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与之相匹配。

    (二)构建发展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发展的质量观有三层含义:以高等教育发展为核心,为高等教育发展服务的质量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高等教育质量,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中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质量观本身就是变化的、发展的,不能固守僵化的发展观。质量观是随着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主题而变化发展的,不同时期确立的质量标准应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是背离限制高等教育发展。在我国目前发展高等教育是“硬道理”,发展是衡量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首要观念。

    (三)构建适应性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适应性的质量观源于工商管理的质量理念,是指高等教育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满足受教育者个人的程度,以及所培养的人才满足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的程度。适应性的质量观可以说是大众化高等教育特征最突出的体现。

    (四)构建综合素质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综合素质的质量观是大众化教育的能力质量观,以包括大学生的知识在内的综合素质的程度来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核心就是人的综合素质,这将成为高等教育的基点。因此,大众化教育质量观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改变过去只片面强调知识,转变为对大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和思想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培养。

    (五)构建整体性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整体性的质量观就是从多方面来衡量质量,而不能用某种单项指标来衡量质量。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观;二是高等教育所有功能、职责的整体质量观。教育质量观同教育价值观、教育人才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人才观产生不同的质量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仍然以培养人才为主,但高等教育的职责范围和活动空间已得到极大发展,成为一个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由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与文化和社会服务等所构成的职责和活动体系。因此高等教育质量具有整体性,而不是单一的人才培养质量,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需要确立一种整体的质量观而不是某一方面确立高等教育质量观。

    (六)构建特色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高校的特色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志,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高等教育质量的多样性要求高校富有自己的特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者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用人单位,一是学生。这两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要求各个高等学校办出特色,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需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办出特色是学校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由之路。

    质量观是随着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主体而变化的,是动态的、开放的、与时俱进的,应该先于高等教育改革而改变、先于高等教育发展而改变,不可背离或限制高等教育发展,因此,不可脱离发展谈质量,更不可借质量问题来限制高等教育的发展。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提高教育质量的措施

    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在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的进程中,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转变观念是先导。没有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高等教育大众化就很难健康持续发展,质量的提高就是一句空话。

    加强质量管理。高等学校是高等教育的实施机构,对教育质量的保证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校的主体地位越来越突出,只有高校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高质量。首先,高校的全体教职工都要树立质量意识,承担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责任。其次,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过程管理。再次,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方位管理。

    建立与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目前,高校对来自政府部门的质量评价比较重视,而对高校内部的自我评价和社会化评价重视不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自我评价是进行动态管理的首要条件,也是实现教育全面管理的重要保证,它可以作为教育质量的监控器,推进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提高。高校自我监控与评价机制的建立要重视教育质量的教学全过程性评价和产出性评价。一方面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价,包括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优化日常和周期性保证教学质量的管理方法、强化教学质量过程控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和可操作性强的激励和处罚机制,开发网络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系统、加强质量文件建设和树立全新教学质量教育质量观,以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具有专门评价知识和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另一方面是对毕业生质量进行监控,要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衡量一所高校水平的主要标志,从学生就业开始,就社会对毕业生欢迎的程度和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进行评价,通过社会中介机构对毕业生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进行科学评价,评价结果要向社会公布。要根据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建立科学和高校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建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的市场机制,用市场来检验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总之,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高等学校的生命和灵魂。在我国高等教育转入大众化阶段的过程中,要重新审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重新树立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建立更加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达到数量和质量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中国高教研究,2000(1)

    2.杨德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样化的质量保证[J].高等教育研究,2001(4)

    3.张应强.高等教育质量观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J].江办高教,2001(5)

    4.周曲.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质量问题[J].前沿,2005(11)

    5.吴虹.建立健全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3)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