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基于“卓越工程师”与“注册工程师”培养理念下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体系的探索

    时间:2021-03-07 07:52: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和“注册工程师制度”,结合广西地方高校特点,从教育理念探究、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创新、实践教学方案实施、全方位创新平台打造等方面着手,优化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培养与造就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强、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使培养出的学生“能设计、懂施工、会管理、勇创新”。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注册工程师 环境工程 培养体系 创新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2-0010-02

    一、问题提出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实施卓越工程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之一;而教育部则启动了高等学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新形势下促进高校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人才的一项新的质量工程,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同时也促使着高等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实战能力与综合素质。[1-3]与此同时,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并与国际接轨,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与“注册工程师资格制度”的推行对环境工程专业的教育改革起到导向作用,将影响着21世纪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3-4]

    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环境工程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高等学校对于环境类人才的培养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满足新形势下社会的需求,响应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与“注册工程师制度”,培养出高质量的环境工程人才,是环境工程学科发展需要考虑的紧迫问题。[5-7]

    二、实施方案

    在新形势下,靠近学科前沿、与时代问题同步发展,在“卓越工程师”与“注册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指导下,以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为试点,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手段等进行研究,培养与造就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工程能力强、综合能力突出、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8-10],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设计、懂施工、会管理、勇创新”,具体措施如下:

    (一)强化环境工程专业的职业素质教育

    充分发挥通识素质教育的作用,强化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明确职业定位和职业发展方向,并且在校期间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工程概念与工程意识,使学生从应用实际出发,学会科学地思考问题与研究问题,并合理地解决问题。

    (二)以大工程观为指导的学科基础与专业主干课构建

    借鉴国内外著名大学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经验,优化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突出核心课程地位,有目标地对重复的课程内容进行裁剪、重组,对过时的内容进行及时更新。以《水处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主干课程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工程师素质,突出地方特色。

    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课程:工业废水由于水质水量较为特殊,致使其处理流程和处理工艺与城市污水处理大相径庭,而学生工作后更多的是接触到各种工业废水的处理,因此本课程将向学生讲授发酵工业废水、肉类加工废水、制革工业废水、印染工业废水、石油化工废水、重金属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等工业废水的处理技术,同时列举工程实例。更注重“科研返哺教学,教学促进科研”,授课教师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有机地融合到课程教学当中。

    深化《水处理工程》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进一步深化《水处理工程》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即以“课堂-实验-实习-设计”为“经线”,突出教学的一体化;以“案例-讲座-多媒体-创新杯”为“纬线”,突出教学的多元化,从而实现整个教学过程的立体化,逐步提升课程的“产教”结合作用,同时强化“科教”的融合。

    推进《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应积极开发“模块化-交互化-情感化”的《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模式,在设计过程中遵循教学性、科学性、交互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与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三)专业选修课程的改革与重组,凸显工程化

    土木工程课程组的整合与教学方法的改进。《环境工程造价》《环境工程项目管理》以及《环境工程施工》,这三门课程所讲授的知识是“注册建筑师”考试的重要内容,同时对学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三门课程的内容密切联系,相辅相成,但有时又有所重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有机的整合。同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包括案例式教学,即将典型环境工程项目的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积极思考,检验知识掌握情况,开阔其项目管理的视野;换位式教学,采用换位教学法将学生推向课堂“主角”的地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将环境工程项目策划、环境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环境工程项目设计阶段管理等任務分配给各个小组,要求成员团结合作制作PPT课件,然后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而其他同学需要进行提问,达到人人参与的目的,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与总结,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各种环境工程项目文件的撰写也是学生必须要求掌握的,包括环境工程项目投标书、环境工程项目工程量表格等,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这些文件的撰写内容和方法的讲授。

    环境工程规范与建筑法规的有机渗透。工程建设标准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组织工程建设的强有力手段,作为环境工程注册工程师,熟悉现行的环境工程规范与法规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环境工程设计、监理、管理等的基础与重要依据,更是将来学生完成工程项目的准则。因此,在《环境法学》的教学中需要结合有关的规范与法规进行教育,特别是设计、监理与施工过程中的基本的、重要的、强制性的条文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规范水平。

    (四)以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素质和工程创新能力为目标的专业实践

    针对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课题选择、设计深度、质量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利用业务过程诊断进行分析,并提出改革的具体措施。在管道设计、污水厂设计中,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编写程序或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工程的辅助设计与计算,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环境工程的毕业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绘制构筑物的结构图,同时要通过绘制施工图的锻炼,提高学生CAD绘图技能和工程设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

    同时与环保公司保持密切联系,设计好每一个项目学生可以参与的环节,安排适宜的项目进行实践;通过讲座、座谈等形式,与环保公司技术人员交流项目进展;并将实践资料整理为讲义、教材等,用于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五)体现层次化与个性化的全方位开放性的创新平台搭建

    新增《环境工程专业软件》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设计中专用软件,如天正给排水专业软件的应用,了解环境工程专业常用软件的基本功能,例如对于Origin软件的学习,要掌握双坐标图形的绘制、数据的拟合、三维荧光图形的绘制等。学习MS Project 2010的功能,进行项目计划编制工作,了解如何对复杂的计划进行可视化分析,掌握对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计划、进度管理、过程控制控制等。以及电子标书的制作、SPSS统计学软件等。

    新增《环境工程新进展》和《环境工程案例》课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创新竞争能力,满足环境工程发展需要,能够适应未来污水处理技术、大气治理技术、固废处置方法等发展方向的专门人才,因此,需要向学生讲授环境工程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国外的先进技术与理念,重点讲授发表在《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专业顶级期刊所发表的科研论文。同时邀请具有工程背景的“双师型”(教师+工程师)教师与工程专家进行环境工程案例的讲座以及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各类实践活动。

    强化创新素质平台。继续以创新杯为契机,着力构建国家-自治区-校-院四级课外学科竞赛体系,为锻炼和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科研能力,提供不同层次的竞争平台,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工程知识和创造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同时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对于实践创新能力较强的优秀学生,让他们参与到老师的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中,以让学生体验创新的过程和成就感。并且继续挖掘与本专业有关的竞赛活动,例如模拟招投标竞赛、电子标书竞赛等。

    三、结语

    以“卓越工程师计划”和“注册工程师制度”为指导,依据环境工程专业自身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要求,同时密切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就业需求、学生自我提升,通过强化环境工程专业的职业素质教育,以大工程观为指导的学科基础与专业主干课构建,专业选修课程的改革与重组,体现层次化与个性化的全方位开放性的创新平台搭建等措施,有效地进行环境工程专业培养体系的探索与构建,从而培养与造就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强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少坡,孫力平,于静洁.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现代教育设备,2012(13):43-45.

    [2]高等学校给水排水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给水排水,2013,39(4):1-3.

    [3]彭永臻,马勇,王淑莹.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注册环保工程师制度的结合[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4):153-155.

    [4]杨莉,赵晖,陈海.环境工程专业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江西化工,2013(3)181-183.

    [5]张建锋,黄廷林.基于“卓越工程师”目标下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11,30(5):93-96.

    [6]曹世玮,王郑,荆肇乾.基于“卓越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13(2):109-112.

    [7]未碧贵,张洪伟,李华.基于国家注册工程师制度的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7):187-188.

    [8]卢清华,李先祥,叶树林.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3):39-42.

    [9]王章豹,张辉,洪天求.卓越工程师“七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4):1-6

    [10]李梅,陈文兵,王洪波,等.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3,28(2):180-183.

    责任编辑:杨国栋

    相关热词搜索: 培养 工程师 环境工程 理念 探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