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地方性本科院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探讨

    时间:2021-03-07 07:59: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工作稳步开展并不断发展,地方性本科院校在面对“在线课程”建设的大浪潮中,应抓住机遇建设符合地方性本科院校自身特点和满足地方性本科院校自身需求的在线课程,进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文章主要阐述了地方性本科院校建设与应用在线课程的现实意义、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关键词:在线课程;建设;应用;地方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18-0023-03

    一、引言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高校在线课程建设工作迅速发展,从“十一五”期间的《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强调“建设示范性精品课程”,到“十二五”期间的《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强调“精品开放课程资源要开放”,再到《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加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意见》)强调“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要共建共享,建以致用”。可见在不同历史时期,高校在线课程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不同,“十三五”期间,高校在线课程建设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即提高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质量[1-3]。地方性本科院校与高水平大学相比,在线课程建设起步较晚,建设力量和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如何能够积极应对挑战,建设符合地方性本科院校自身特点和满足地方性本科院校自身需求的在线课程,并有效地进行推广应用,是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二、地方性本科院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现实意义

    1.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有别于发达国家建设慕课的主要定位是面向社会学习者及扩大高校影响力,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主要定位是面向高校教师和学生,共享校际优质教学资源,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推进高校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方式变革,并在此基础上兼顾向社会学习者开放[4]。在这个基本定位前提下,地方性本科院校在建设与应用在线课程的过程中,必将走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促进教学改革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2.提高教师素养,推动教学研究

    在线课程的建设及应用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研究工程。教师在参与在线课程的开发、资源建设、课程应用等环节过程中,将潜移默化地提高多方面的职业素养。利用在线课程进行创新应用,开展翻转课堂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在传统课堂上重复讲授同样教学内容的负担,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深入思考如何利用在线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形成浓厚的教学改革创新氛围,推动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3.加强校际交流,推进共享应用

    《加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意见》明确指出“鼓励校间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要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校间合作建设在线课程,可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在加强合作交流的同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尤其是地方性本科院校与重点大学在师资水平、技术开发能力、课程建设水平、推广影响力等方面的相对劣势,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根本性的改变[5],所以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进一步提升地方性本科院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三、地方性本科院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主要问题

    1.教学观念转变不到位,认识不够清晰

    教师是在线课程建设的主体,面对在线课程“浪潮”的全面来袭,地方性本科院校的教师主要存在三种应对状态:一是少数教师迅速反应,积极投身到在线课程建设中来;二是大多数教师持观望态度,对在线课程建设持保留态度或是没有找到自身在在线课程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等;三是个别教师持反对态度,不完全认同信息技术对教学改革的积极作用或担心自身的教学地位会被高质量的在线课程所取代等。可见,多数教师对在线课程的认识仍不够清晰,思想观念转变仍不到位,不能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能及时明确自身在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中的角色定位。

    2.以引进课程为主,“本土化”改良不足

    在线课程建设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资源、优秀的教学团队、有力的技术支撑和足够的经费支持等多方面的条件,地方性本科院校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与重点大学相比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在线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以引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在线课程为主、自建课程数量少的现象。因不同层次的高校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不同,引进的重点大学在线课程很可能会出现不适用本校人才培养需要的现象,如果授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没有相应的发展转变,没有将引进的课程进行“本土化”的改良,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尤其是通过引进的在线课程开展专业课教学,这种“水土不服”的现象更加明显。

    3.自建在线课程在校外平台推广应用效果不理想

    地方性本科院校自建的在线课程多数在校内平台推广应用,能够在校外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共享平台上线运行的相对较少,获得推广应用的更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地方性本科院校在线课程建设基本采取单打独斗的方式,并没有将各校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集中在一起,缺乏竞争力,个别课程存在重复低质建设的现象,不利于在线课程的良性发展。

    四、地方性本科院校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发展策略

    地方性本科院校应以在线课程建设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适合学校现实发展需求,以转变观念为先导、以合理规划为前导、以提供保障为顺导的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之路。

    1.以转变观念为先导,明确教师角色定位

    转变观念是在线课程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基础,从教学管理人员到一线教师要充分认识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对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意义,从以下三个方面彻底转变观念:一是要树立申报、建设和应用为一体的观念,真正以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来推动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杜绝“重申报轻建设、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二是要突破传统课堂以“教”为中心的观念,实现“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自我发展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心”的转变;三是要正视教师在在線课程建设与应用中的角色,教师除了是课程的建设者,还是课程的实施者,其应用在线课程创新教学模式、实施课程教学同样重要,教师需要设计出高质足量的讨论题目,开发出探索性的实验实践项目,才能满足利用在线课程开展课堂讨论、辅导答疑、学习指导等教学环节的新要求,尤其在地方性本科院校中,教师能够应用好自建或引进的在线课程进行创新教学的意义甚至更大于以知识传承为重点的在线课程建设的意义[6]。

    2.以合理规划为前导,制定建设应用原则

    (1)在线课程建设原则

    由于地方性本科院校在线课程建设的各方面资源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可遵循分层次、分周期、分方式的建设原则。

    ①分层次建设原则。可将学校自建在线课程建设分为ABC三个层次,A类课程是完整知识点在线课程,即学生可以通过线上学习到课程全部知识点内容,包括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和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两种;B类课程是部分知识点在线课程,即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方式选择部分课程内容录制知识点视频;C类课程是将课程所有文本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案等)网络化的在线课程,不要求录制知识点视频。A类和B类课程建设数量可根据学校师资、资金、技术等实际条件确定,C类课程可达到所有课程全覆盖。

    ②分周期建设原则。学校一般每年开展一次在线课程立项申报工作,应遵循错位发展、分期建设的原则。地方性本科院校较其他高水平大学在地方或行业背景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应筛选出能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课程特色鲜明、课程基础资源丰富、教学团队实力雄厚的课程先行建设,以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每年建设A类和B类课程的数量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可先控制立项建设课程数量,通过试点先行、分期建设、积累经验,逐年增加立项建设数量,逐步构建和完善在线课程体系。

    ③分方式建设原则。在线课程的建设方式一般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与运营商合作建设,专业的在线课程制作运营商在制作技术、制作设备和制作经验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制作出来的在线课程质量相对较高,此方式较适用于向外推广的A类课程中的MOOC;二是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合作建设,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在在线课程制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此方式较适用于A类课程中的SPOC;三是课程团队自行建设,此方式较适用于B类和C类课程。A类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应筛选出适合与其他院校合作建设的课程,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并积极寻求合作建设机会,以进一步提升在线课程建设质量,促进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

    (2)在线课程应用原则

    建设在线课程是应用在线课程的基础,应用在线课程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目标。在线课程在应用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①“引以致用”原则。对于需求量大、涉及面广的通识类课程以及教学需要而学校又开不出的课程,可引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高质量在线课程,用于学生完全线上学习或配备本校教师作为网络助教协助完成在线课程的学习。

    ②“改以致用”原则。对于学校已经开设但专业水平不够高、不太受本校学生喜爱的专业课程,可在引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同类在线课程的基础上,加以“本土化”修改,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线上学习的知识点视频用于线上学习,尝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既缓解了名师优课不足的现象,又实现了引进优质课程“最大化”“本土化”利用。

    ③“建以致用”原则。学校自建A类课程中的MOOC,主要用于学生完全线上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进行答疑互动、提交作业、结课考核等,在校内平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积极向校外平台推广应用,并进行校际间学分互认。学校自建A类课程中的SPOC课程和B类课程,主要用于校内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安排线上学习内容,设计线下实体课堂教学活动,如主题讨论、主题汇报、小组展示、答疑、部分知识点讲解等。学校自建C类课程,主要用于辅助教学,仍以传统课堂授课为主,将网络化的文本资源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参考与辅助。

    3.以提供保障为顺导,创造有力支持条件

    (1)政策条件支持

    学校应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来支持在线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以充分激发和调动教师开展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积极性。一是在教师职称晋升、年终考核、定岗分级等工作中,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二是在核定工作量时,在线课程建设和运行期间均核算工作量;三是在教学研究方面可设立在线课程相关的专项课题,以推动教学研究;四是在教师培训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在全力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相关培训会议的同时,有计划地开展校内培训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教师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能力。

    (2)技术条件支持

    学校一是应构建安全、稳定的硬件运行环境和网络通道,保障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需要,特别是校园内免费无线网络覆盖,对在线课程运行尤为重要。学生可以在校园网内随时随地学习在线课程,教师可以利用移动学习通等辅助教学的App有效管理课程。二是要引进或自主研发具有教与学兼备、互动交流等功能的在线课程运行平台,教学团队依托平台开展在线课程建设。三是要为课程建设提供技术团队支持,不同建设方式提供技术支持的团队不同,与运营商合作建设的课程,由运营商负责在线课程的拍摄、制作及后续服务;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合作建设的课程,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在线课程的拍摄、制作及技術支持。

    (3)经费条件支持

    学校应设有专项经费支持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部门要根据在线课程建设规划,合理制定经费预算,采取项目制度方式进行立项管理,切实保证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顺利开展。

    面对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的浪潮,地方性本科院校应明确定位,将在线课程建设与应用视为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科学建设,合理应用,积极推广,提升质量。

    参考文献:

    [1]教高[2003]1号.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

    [2]教高[2011]8号.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Z].

    [3]教高[2015]3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Z].

    [4]张大良.着力推动高校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大学教学,2016(7):6-11.

    [5]刘树堂,甘应进.地方性本科院校MOOCs建设发展障碍与策略[J].闽江学院学报,2015(1):116-121.

    [6]田勤思,曹杰,黄志玉等.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策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109-111+123.

    (编辑:李晓萍)

    相关热词搜索: 在线 地方性 课程建设 探讨 本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