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2012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述评

    时间:2021-03-21 07:57: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2012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成果颇丰。其中,论文约有320余篇,比2011年增加了100余篇。这些研究在内容上有以下特点: 一是内容较为全面,其中,民族习惯法、民族司法的研究比往年增多,民族政治权利成为年度重要话题;二是内容上的交叉研究增多;三是出现了一些综述性、反思性研究成果;四是关注了一些热点事件和话题;五是应用性研究成果较多。这些研究在方法上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视角的多元化,协商民主成为年度新话题;二是注重实证研究;三是注重比较研究。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笔者根据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民族法学基本理论、民族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习惯法、民族法制史、民族司法等方面分别对其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与评价,在辨别良莠、展示精华的同时,为不断繁荣中国民族法学提供可借鉴的年度综合性史料。

    [关键词]民族法学;民族权利;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法制;民族习惯法;民族法制史;民族司法

    中图分类号:D92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3)04-0071-09

    2012年中国民族法学研究成果颇丰。其中,论文约有320余篇,比2011年增加了100余篇。笔者根据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民族法学基本理论、民族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习惯法、民族法制史、民族司法等方面分别对其主要成果进行了介绍与评价。

    一、关于民族法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一)关于比较民族法学的研究。冯广林、熊文钊研究了比较民族法学的概念、内容、意义、现状、不足和发展等问题,认为通过法律手段调整民族关系是各国共同面临的迫切问题。[1]

    (二)关于民族法治理论的研究。常安对国家统一与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民族国家建构的宪法表达问题、少数人权利保护与公民平等问题、民族自治地方基层治理问题等当代中国族群治理与国家建构中所涉及的宪法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族群治理的新特征及其对国家建构的挑战主要有:市场化、区域差距与边疆民族地区政治问题,民族意识与政治认同,基层治理与国家建构,后冷战时代地缘政治格局中的边疆安全问题。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国家统一与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国家建构的宪法表达,少数人权利保护、优惠政策与公民平等,政治认同、基层治理与地方实验。[2]

    民族法治理论一直是民族法学界应当关注的重要基本理论,似乎目前并没有一个较为成熟的理论,尽管建树性论述不少。常安结合宪政国家与族群理论对民族法治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其他学者也分别研究了法属性与法治化国家视角下民族治理模式的完善(张洁)、民族事务管理法治化(刘振宇、李鸣)、民族工作纳入法治轨道(雷振扬)、促进民族和谐的法治策略(梁卫军、蒋玉、黄永波、王家鹏)、西北民族法治政治发展(姚万禄)等相关民族法治问题,都是很好的尝试。

    二、关于民族权利保护的研究

    (一)关于少数民族权利的基础性研究。李剑从少数民族的“普遍权利”与“特别权利”、少数民族权利的“共同领域”与“分立领域”、少数民族的“集体权利”及其法律保护等三方面研究了少数民族人权的分类与对应性保护问题。[3]周少青从多元文化主义的事实、理论、意识形态、政策和价值理念五个维度出发,认为少数民族权利分别体现为“无诉求的权利”、“书本上的权利”、“虚幻的权利”、“行动中的权利”和“观念中的权利”等特征。[4]

    周少青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少数民族的权利理论,而且超越了前人对多元文化主义的解读。

    (二)关于民族政治权利的研究。黄薇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巴底乡沈洛村为例,研究了藏族农民的政治权利。[5]柳杨以1949年至1954年参加全国政协与全国人大为例,研究了少数民族的参政权。[6]王小龙研究了族籍权及其立法问题。[7]戴小明、盛义龙以民族平等为视角,研究了未识别民族的法律地位。[8]彭清燕研究了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的若干问题。认为,权利本位是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法律保障的逻辑起点,权利本位是以普遍赋权的方式通过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权利宪法化、地方法制化和具体化为中心而展开的公民参与法律保障的立法模式;少数民族公民参与权法律规制的发展路向为,由维权意识向法律保障转变,由法律上的存在向事实上的实现转变,由普遍性向特殊性转变;少数民族公民参与实体法应当与少数民族社会实际状况共契产生,其参与权利、参与义务和参与责任的静止结构及参与权实现的动态特征具有自身的伦理色彩,应保持其类群特点。[9]

    本年度,民族政治权利成为一个重要话题。黄薇从微观实证角度研究考察藏族农民的政治权利,柳杨关注高层次的参政权,王小龙、戴小明、盛义龙关注族籍权,彭清燕关注参与权,均属于新的尝试,为未来研究打开了思路。

    (三)关于民族经济权利的研究。翟东堂从法律的视角对民族经济发展权的概念、功用以及民族经济发展差距的表现及原因等进行分析,从观念和法律制度两个层面寻求切实可行的对策。[10]谭正航、尹珊珊认为,寻求发展权入宪、构建国家责任、金融调控、金融成果公平分享和发展权实施等法律保障机制,是民族地区金融发展权实现的根本路径。[11]

    翟东堂对民族经济发展权进行了首次全面研究,值得借鉴。谭正航、尹珊珊的研究,是法学和经济学结合的有益尝试。

    (四)关于民族文化权的研究。本年度,民族文化方面的研究并无重大创新,也不再是热点。学者们主要关注了敦煌民间文学艺术表达的法律表征(赵蓉、刘为民)、宪法保护和监督民族语言文字权的方式(热依汗古力·喀迪尔)、西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地方立法保护(周晓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方倩)、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基本权利关系的冲突与调谐(郑毅)等问题,有一定的实证意义。

    (五)关于流动少数民族权利的研究。王莹研究了我国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险权。[12]包振宇研究了游牧民定居与住宅权保障问题。[13]陆平辉、张婷婷研究了流动少数民族社会融入的权利逻辑,认为,流动少数民族的群体特征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平等有效的政治参与受到制约、社会经济融入和文化融入实现困难成为影响其社会融入的主要原因。[14]

    相关热词搜索: 述评 年中 国民 法学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