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论舞蹈意境的表现形式与生成

    时间:2021-03-26 08:05:3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舞蹈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早在远古时期语言产生之前,人们在生产生活之余,就用动作作为传达信息及思想感情的交流形式。随着人们审美要求的提升,舞蹈意境日益成为舞蹈作品的关键,而营造优美的舞蹈意境,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使之回味无穷,也成为每个舞蹈演员及编导努力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舞蹈 意境 表现形式 生成

    中图分类号:J70 文献标识码:A

    在人类远古时期语言产生之前,舞蹈作为最早的艺术形式就已出现,大多表现原始人们的劳动生活。和任何一种社会现象一样,舞蹈的起源有着多种因素,中外学者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舞蹈形式,观点各有异同,但对于我们今天深层次认识舞蹈的内涵具有肯定的意义。虽然学派观点各有千秋,但大多只是论及到舞蹈的外在,而忽视了其内在,舞蹈不只是人们的娱乐方式之一,同样也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意识形态的艺术形式之一。

    随着舞蹈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舞蹈已不再是单纯的形体动作,而是经过提炼加以组织的艺术化了的动作。通过舞蹈,可以表现人们内在的精神,反映生活中的美。因此,这就要求舞蹈演员在舞蹈作品中,只有集中全部的审美能力塑造作品的形象,使作品在形式上达到情境交融,引发观众丰富的艺术想象,使之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使观众更易接受作品。

    一 舞蹈意境的内涵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在不断创造一种物态的意象境地,即“意境”。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意境是意和境、情和景的有机融合,其表现形式是外在的、客观的,而表现的思想、精神则是主观的。利用作品中描绘的图景表现出其内在的思想感情,使其达到有机的融合一致,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也就是说,意境不是在于内,而在在于外:在于象之外,景之外;用此景表现出彼景,用此象表现出彼象。因此,作品的意境是由实景和虚境两个部分的融合、虚实的结合才得以生成。象外之象中的第一个象就是作品中那些可以看见的、实实在在的、有限的具体描写作品的“象”,而由这个象所引发的艺术想象,就是象外之象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景外之景中的第一个景,就是舞台上可以被人们直接感觉到的、比较具体的景象,也就是意境中的“实”。通过这些直接形象所把握的间接形象及想象,就是景外之景中的后一个景,也就是意境中的“虚”。通过虚实结合,舞台上虽无画,也即是妙境。实景是境界产生的基础:没有实景,人们没有思索且构建新图画产生境界的中介,由实景引发出虚景,有限的形象迸发出无限的想象;反之,再以想象的虚境充实有限的实景,强化艺术作品的展现力。

    舞蹈艺术的意境则是通过舞蹈语言及形象,以此表达舞蹈作品的情感及精神,这种蕴藏在作品内部的意境,只有通过观众的细心感悟,才能真正的领会。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所传达出的舞蹈意境有多种:首先是舞蹈中人物的心态意境,即人的心理活动。周围环境的复杂多变,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这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斗志;其次是舞蹈中的生态意境。在原始社会,人们手舞之,足舞之,再加上各种物体打击出来的伴奏,即是舞蹈,这时的舞蹈更多的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发展到今天,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更加紧密,好的舞蹈作品的构思必有好的音乐,好的音乐成就一部好的舞蹈作品。观众只有通过音乐的时空感和舞蹈的动作结合,才能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欣赏同一作品;最后是舞蹈的情态意境,也就是情与景的融合。通过客观存在的景表现出人的内在情,情与景交融为一体,产生了舞蹈中的情态意境。

    二 舞蹈意境的表现形式

    舞蹈表演注重传神生动,即通过外在形象的塑造传达出作品内在的神韵。以虚实相合、情景交融的形象及所迸发出的审美想象空间,构建出舞蹈的意境。舞蹈中的实景是由舞台上的道具、灯光、背景、音乐及舞蹈者的动作等组成的,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一个生活现象,但都能被人们直接体会,有可见性。而舞蹈中的虚境是由舞台上的实境所引发的审美想象空间,是由舞蹈者的神韵引导的。舞蹈者通过其每个动作,展现出作品中的情感神韵;动作的幅度、音乐节奏的不同,向人们传递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在著名的神话故事川剧《芙蓉花仙》中,舞蹈形象的形体美、动态美、静态美等,折射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如在“浇花”一场中,当芙蓉与陈秋林第一次相见于花园时,舞蹈演员借助于一丈多长的红色长绸,上下左右翻卷、招式变化急如闪电,以一种如影追形的感觉,表达出了芙蓉内心狂喜的情感。而当芙蓉被王母囚禁于冷泉山时,长达九尺的水袖,招式千变万化,如对陈秋林情丝的吐露,又如冲天的利剑,宣泄着对王母的愤恨,如歌如舞,加上表演者身段与姿态的表现力,传达出一种精神力量,作品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舞蹈最基本的语言是舞蹈动作,主要通过人体动作的协调、韵律等艺术化来表达内心感情。在不同的情境中,动作的姿态、空间走向、力度各有不同,加之以舞美等多种手段的配合,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感情,创造出鲜明、各具特色的舞蹈意境。我国蒙古族的舞蹈就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强调演员动作的灵巧敏捷,手、腿、肘有序又自由的伸展,形象地塑造了蒙古牧民的形象。再加上虚拟的广阔空间,使观众仿佛身临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蒙古大草原:蔚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微风的吹拂下此起彼伏,似大海碧波荡漾,成群的牛羊似大海中白色的浪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牧民就是华夏大地上继往开来的蒙古人。

    三 舞蹈意境的生成

    舞蹈的意境是在虚实结合、情景交融中产生的,在这个过程中,舞蹈技巧的难度虽能带给观众一时的新鲜感,但这不仅表现出编舞者的江郎才尽,而且观众也体会不到作品意境的享受,因此使作品变得乏味。舞蹈意境的塑造有赖于舞蹈编者在内容及形式上是否有新意,是否有所突破,这就对编导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舞蹈的欣赏者是广大观众,成功的舞蹈作品注重于观众的相互交流,对于生活在丰富多采且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中的观众,若使作品与其产生共鸣,舞蹈的编者就要经常观察生活,关注大众的情感和心理,透过复杂的社会现象,提炼出其本质,创作出使人耳目一新的事物。其次,舞蹈作为一门肢体语言,是以演员的动作为其载体。动作有快慢缓急之分,就如说话时的抑扬顿挫。同一个动作,如果放慢,就会给人以一种舒缓的感觉;如果加快,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又会给人以一种急促的感觉,虽美却可能因为发生在一刹那间而转瞬即逝。由此可以看出,编导对于动作节奏的处理也很重要。最后,创作舞蹈时,要考虑到舞蹈的构图,即队形的变化及整个舞蹈的场面。人物根据作品的需要在舞台上移动线路,如单个舞者的线路移动,从而产生舞蹈整体画面的变化。

    有创作的编创对于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只是成功的开始,编导的创作不只是要体现在舞蹈的动作编排中,更需要演员将之传达给观众,而舞蹈演员是将舞蹈作品搬上舞台并加以演绎的重要一环,演员所具有的素质对于作品意境的表达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不仅要有高超的技巧,更要在动作中体现出编导每一个细微的创作理念;否则,作品因缺乏内涵而显得贫乏,演员因缺乏感情而失去了角色的个性。首先,成功的舞蹈作品必须以生活为其原形,这就要求舞蹈演员平时要积累生活,不仅是平时的生活情景,还包括音乐、绘画、文学等艺术及自然景象,有了这些丰富的资源,其内心才会产生丰富的情感,对每个作品加以自由的演绎探索。如著名的舞蹈家杨丽萍就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舞台积累,其作品《雀之灵》以傣族的民间舞为载体,充分运用手指、肩、腰等关节有节奏的运动,将一只高洁、亭亭玉立的白孔雀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她通过手指的细腻、肢体的步伐,时而漫步,时而于溪边嬉水畅饮,时而抖动彩羽,不仅将白孔雀的气质、形态、风采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更超越了对孔雀外型的模仿,突显出了其精灵般的神韵,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这部独舞作品中,优美的舞蹈动作设计及舞台的布景是作品成功的伊始。在晨光的微射中,一只孔雀跃然而出,随着实景舞台灯光的变化,将观众带入了作品中神奇的圣境,演员的服装设计、颜色及装饰更是将一只惟妙惟肖的孔雀展现于观众面前。但这只是作品成功的基础,最关键的环节还是演员的表演——通过演员艺术化的动作来表现作品的内在情感。在《雀之灵》这部作品中,演员本身的生活积累对于作品的成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杨丽萍出生于少数民族较集中的云南,她本人也是少数民族——白族,在这样一个有着浓厚民族舞蹈氛围、同时又是孔雀故乡的环境中,舞蹈演员自然就拥有了这部舞蹈的生活基础,再加上杨丽萍本人自幼酷爱舞蹈、肢体先天条件优越;于是,一只轻盈、妩媚、矫健的孔雀,就通过舞蹈演员富有协调性、韵律感的人体动作被从外形至内心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这部作品在表演之初就引起了轰动,观众被演员生动的表演所创造出的意境所震撼,优美的肢体表演传递出天地间最原始的自然生息,美丽的身影流动着扣人的生命律动,使人屏气凝神,沉浸在艺术的殿堂里,而晶莹洁白的孔雀使人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升华。其次,在生活及舞台上的经验积累基础上,演员要有丰富的感情和表演激情。舞蹈中的动作根源于生活,又较之生活动作夸张。舞蹈之所以给人以美的感受就在于:夸张的动作中所饱含的感情,使动作摆脱刻板而内含深意。演员正是通过其充满感情的表演,将舞蹈中最充实、最实质的一面展现于观众面前。如舞蹈《山雀戏水》中,山雀戏水的活泼可爱形象,就是对美丽的土家族小女孩儿的形象呈现,编导的创意加上演员自身的表演热情,使观众受到小山雀及土家族小女孩的感染,唤醒了自己曾经类似的经历,觉得自己就是舞蹈中的小山雀,充满了快乐。

    有创意的编舞、演员充满感情的演绎,舞蹈作品的意境已初步形成。但舞蹈艺术不仅要讲究动作的技巧、舞蹈的队形设计,还要注重舞台场景的变化与统一,这就要借助服饰、道具、灯光等舞美的烘托,形成多层次的美,给人以感染力。不同的颜色给人视觉上以不同的感觉,白色明亮,给人以纯洁感觉的同时,也有一些冷清;黑色较暗,给人以凝重深沉的感觉;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给人以祥和的感觉。不同的颜色运用于舞台上,会赋予作品不同的意蕴,这种空间上的变化把人带入了一种神奇的境界。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漫天的冰天雪地里,划着了最后一根火柴,冷清的白色世界中,那一束光显得更加温暖,给了小女孩以美好生活的幻想,带给观众温暖的感觉。不同的颜色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而舞台上不同颜色间的变化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气氛。颜色亮丽,灯光明亮,使舞台上光彩夺目,营造出一种欢乐的气氛;而柔和的灯光则营造出宁静的气氛。《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最后那根火柴的光束,在表现作品意境的同时,也给观众以震撼的感染力,升华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境界的追求。

    四 结语

    舞蹈表达出来的感情是细腻的,创造出来的意境是独特的。在舞蹈越来越商业化、国际化的今天,舞蹈应发扬其所有的优势来适应今天的社会。作为一种人体艺术形式,舞蹈从外在形态到内在意蕴,都体现出了人性的美与生命的韵律,如《雀之灵》中的自然气息,《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美好生活情境,蒙古舞蹈中的民族精神,所有的这些都来源于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自然生活,都能引起观众对作品创造出意境的回应,引起无限的审美遐想,得到感官的享受。

    舞蹈意境产生于编导创作作品之初,经由演员充满感情的演绎,引起观众无尽的审美回味,对于舞蹈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参与者来说,舞蹈意境是其创作的最终目的;而对于观众来说,是引起其审美联想的起点。从某种意义上讲,舞蹈意境是舞蹈作品的精髓,是舞蹈者追求的最高层面,是衡量舞蹈美感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1] 苏珊·郎格:《情感与形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2] 袁禾:《中国舞蹈意象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3] 金琳:《舞蹈意境与舞蹈艺象综述》,《作家》(下半月),2009年第2期。

    作者简介:徐娜,女,1982—,河南新乡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舞蹈,工作单位:新乡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意境 表现形式 生成 舞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