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晋绥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生产资料研究

    时间:2020-03-20 08:01: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原料与设备的供应是晋绥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稳定发展的保障,生产资料与军工产品的运输是晋绥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要素,晋绥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在创建伊始,就面临着原材料匮乏、设备紧缺、运输受阻等重重困难。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工人员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多重困難,基本上解决了物资和设备的供应与运输难题。

    关键词:晋绥抗日根据地 军事工业 生产资料 供应与运输

    一、生产资料的供应

    (一)原料的供应

    军工生产所需的原料和燃料约100多种,主要包括钢、生熟铁、煤、焦炭、火硝、硫磺、酸类等。原料主要由以下几种途径取得:

    第一,自力更生,就地采制

    晋绥抗日根据地所处的山区,矿产资源较为丰富, 尤以煤、铁为著,这是发展军事工业的有利的先决条件。晋绥抗日根据地有三个煤井,年产1300万斤,为晋绥抗日根据地军工厂的生产提供了保障。生铁是制造地雷、手榴弹、炮弹和机器设备的主要原材料,晋绥抗日根据地就在铁资源较为丰富的地方建立了炼铁厂。工人们就地采制,自力更生,自己采煤、挖铁矿石。为了满足制造黑火药的所需的硝,边区政府在晋西北、晋中、晋南以及陕西省的绥德、米脂、佳县、吴堡等地积极组织群众开展熬硝活动,用以制造黑火药。

    第二,民间获得,征收购买

    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军工厂建立伊始,工人既是武器装备的修理者和制造者,也是器材的收集者和采购者。他们走街串巷收购破铜烂铁,甚至将庙宇里的香炉也收集起来用以制造地雷、手榴弹。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军工厂成立了专门的采购机构。1942年为了各处采购方便,晋绥抗日根据地在临县距敌人三交镇据点25公里处的碛口设立了一个采购点,对外叫矿务处,同时在河西开设商店,将新华商行也迁到碛口,共同负责晋绥抗日根据地原料的采购和供应工作。尽管如此,仅靠采购的物资,无法维持军工厂的正常运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晋绥边区政府发布命令,要求动员全区人民收集生铁、生铜和组织火硝生产,明确规定了根据地必须完成收集生铁、生铜的数量、期限和收购的价格,以及火硝买卖的具体办法。由于有了硬性规定和任务指标,使得晋绥抗日根据地各相关部门竭力完成任务,这对于在物资极度匮乏条件下的军事工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力地支持了晋绥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的建设与发展。

    第三,深入敌占区,采集所缺

    首先,破坏敌占区基础设施。军事工业生产武器所用的主要原料是钢铁,为了解决根据地钢铁短缺的问题,根据地派工人及号召动员群众随军配合部队深入敌占区,炸铁桥、破道轨,抢运军工物资。从敌占区搬回的道轨,用以制造锉刀、机器和枪的零件。例如一二零师修械厂的工人们在正规军的掩护下,军工厂工人与民兵紧密配合,多次破坏同蒲铁路,用所得轨道制造锉刀及机器零件,这样既解决了生产所需的钢材,又破坏了敌人的交通,一举两得,遇到大的战斗,军工厂会派人打扫战场,收集战利品,用以制作军工产品。

    其次,秘密采购。抗战初期,晋绥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所需的各种材料每年平均用量在1000万公斤以上,许多军工厂所需的原材料根本无法自给自足,为了维持军事工业的正常运作,工人们不得不到敌占区进行秘密采购。根据地从成立之初,就经常选派采办人员到敌占区秘密采购。为了保证原料供应,配合对敌贸易斗争,1941年9月, 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军工采办人员通过在敌占区设置的秘密联络点进行收购活动,军工采办人员通过党组织和商人关系设法将物资从秘密采购站运到根据地。物资从敌占区运出必须躲过沿途岗哨的检查,部分工具材料需要利用小炉匠的担子挑到根据地,有时甚至需要把锉刀、锋钢等物品放到粪桶里,趁农民早晚挑粪之际,闯过岗哨,运出城外。有贵重物品或装入车胎内,或利用柴草车、拉粪车运出敌占区。当时化学厂用的化肥、水银、硫磺,机械厂用的五金工具、稀有金属,多半是从敌占区采购并运送到晋绥抗日根据地各军工厂的。如碛口的王子丰通过其商人身份从敌占区购买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和军工材料,源源不断地送往陕西佳县牸牛沟兵工厂一二零师工业部,补给就军工生产。

    第四,发动工人节约与代用

    由于材料来之不易,晋绥抗日根据地各军工厂发动工人注意节约。将材料尽可能地循环利用,如机床上的传送皮带,在根据地极其缺乏,要到敌占区才可以买得到,工人们在使用时倍加爱惜,精心维护,磨损了接上再用,一根皮带往往要接多次使用。皮带用完了,工人们就用麻绳编制传送带,为减小这种麻织传送带受力后变形发生松动的程度,使用时,在带上浇酒用松香和麻油混制溶液,气候干燥时再浇上水,使其收缩后紧紧地拉在转轮上,以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另外,当时军工厂广泛使用代用品,如河滩石代替砂轮,麻油代替机油,肥皂水代替润滑液,白生铁焖火代替灰生铁,细陶瓷片代替合金刀片,工人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克服了原料短缺的困境。

    (二)设备的供应

    晋绥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机器设备主要有四个来源:

    首先,与敌人争抢获得。如晋绥抗日根据地各修械厂在太原失守后,夺回来元车、铣车、钻床共十六部,充实了修械厂的机器库存。为了解决军工厂动力不足的问题,晋绥军工厂组织工人到敌占区公路伏击汽车,卸下发动机,抬回工厂用以发电驱动机器。

    其次,从其他根据地购买。例如根据地在初创军事工业时,由于机器设备严重匮乏,就从河北冀中根据地收买了大量旧机器,以备生产所需,最后这些机器成为扩建牸牛沟修械厂的重要生产资料。

    再次,接收延安和统战工作调运。晋绥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在初创时期,党中央就从延安就送来一批紧缺的机器和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军事工业发展的燃眉之急。

    最后,自造与自改。军事工业生产与发展所使用的机器设备,约15%来自于军工厂工人们自力更生、独立制造。1940年牸牛沟修械厂在陕西佳县牸牛沟成立,在恶劣的生产环境下,修械厂用根据地生产的生铁及道轨钢铁作为生产的原料,自己独立生产掷弹筒、轻机枪、步马枪等,为军工产品的批量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了军事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二、生产资料运输

    在军工产品的生产与供应之间,运输是联系的纽带。晋绥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在创建之时,由于交通不便,大量的原材料无法运输到軍工厂来,严重影响了军工生产,另一方面,一些小型军工厂生产出来的军工配件又因为交通问题无法及时补给到修械厂,严重影响了军功产品的生产,对前线战斗极为不利。晋绥抗日根据地所属各军工厂地处黄河两岸,那里山路崎岖,一衣带水,要想使生产资料及时运输到各军工厂,就必需解决水陆交通问题。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根据地的军事工业逐步加强了运输力量,除将原有为数不多的骡马增至到百余头外,还特别成立了一个运输大队,包括大车九辆,骡子55头、毛驴2头和10只渡船,这支运输力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军事工业运输的困难。后来,晋绥边区政府组织军工厂把工厂周围群众的毛驴、骆驼和船只统一组织起来,形成一支群众的运输力量。这样以来,厂与厂之间实现了互通有无,加强了工作联系,供应和运输生产资料就灵活方便多了。

    军工产品大多数靠畜力运输,而工人大多缺乏饲养牲口和经营运输业务的经验,以致运输的费用高于群众运输的费用,为降低成本,军工负责人决定在军工厂附近,由工厂贷款给当地群众,资助他们兴办运输事业,这一举措立即在人民群众中受到了热烈的反响,在军工厂周围很快就组成了一批比从前运输力量大很多的运输队伍,他们通过完成兵工厂安排的运输任务,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活,而且也为工厂节省运输费用,保证了军事工业的顺利进行。1944年,为了进一步完善运输机制,一二零师工业部委托王子丰等开办“军火合作社”,主要任务是运送生产资料和军火,当时从汾阳到碛口的生产资料运输几乎都是依靠“军火合作社”完成的。

    总之,原料与设备的供应是晋绥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进行生产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的运输是晋绥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向前发展的重中之重,晋绥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在创建伊始,就面临着原材料匮乏、设备紧缺、运输受阻等多重困难。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广大军工人员,不惧艰难困苦,克服了生产资料供应和运输的困难,基本上解决了物资和设备的供应与运输难题,为晋绥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编.晋绥革命根据地史[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

    [2]徐鹏振.山西军工建设[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张国祥.山西抗日战争史(下)[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

    [4]王楗夫.铁血荣光——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军工建设发展纪实[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5]薛幸福.晋绥根据地军工史料[Z].中国兵器工业历史资料编审委员会内部资料,1990.

    [6]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编.山西通志·军事工业志[M].内部发行,1997.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