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试论石窟寺的保护与维修

    时间:2020-08-14 07:57: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石窟寺,是指开凿于山畔石崖间的佛教寺院,它是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中晚期社会经济、政治、宗教、美术、建筑工程诸方面极其重要的实物遗存。石窟寺为研究中国古代佛教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以万安禅院石窟为个案,对石窟寺的保护与维修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石窟寺 保护与维修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306-01

    石窟寺,是指开凿于山畔石崖间的佛教寺院。石窟寺渊源于印度。石窟寺在中国数量多、分布广,现存的石窟寺是研究中国封建社会中晚期社会经济、政治、宗教、美术、建筑工程诸方面极其重要的实物遗存。石窟寺为研究中国古代佛教艺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由于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和规模大小的不同,各地开凿不同窟形的石窟以保持其坚固,并增设了附属建筑进行保护。石窟开凿后,各个时期都进行了增建、改建与修缮,采取了防崩塌、防风化、防水、防盗等保护措施,目的多是为了保护石窟的安全。

    延安是中国北方地区中晚期石窟寺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是陕西省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保存最多的地区。经过三次文物普查,全市共发现石窟寺(含摩崖造像)达到432处。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本文以万安禅院石窟为个案,对石窟寺的保护与维修进行初步的探讨。

    万安禅院石窟,也名石空寺石窟,双龙千佛洞石窟,位于陕西省黄陵县城西47公里处的双龙镇峪村。此窟开凿于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竣工于北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历时22年。明、清两代有增凿。石窟为单石窟,现存造像1100余尊。洞窟坐西向东,面阔9.5米、进深8.4米、高5.3米。造像题材有佛、菩萨、弟子、罗汉、供养人等。石窟雕刻艺术精湛,是宋代石窟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各种人为破坏及自然因素的影响,窟内不仅部分造像被损坏,而且部分窟壁造像风化严重。

    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石窟寺的保护工程是从开窟时就已开始

    从我国石窟寺中心柱窟形所处的地质条件和延续情况(北魏至宋历代均有)可以判断出,中心柱和穹窿顶均具有石窟保护的性质,可以起到保证洞窟开凿后不致因应力变化造成崩塌作用,仅把它们看作是一定历史时期的风格或样式,而当作石窟断代的依据,显然是片面的。

    万安禅院石窟平面呈“凸”字型,分为甬道与主室两部分。甬道长3.75米,宽2.75米。甬道的设计与开凿,对石窟前壁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主室中央凿石成基坛,宽4.73米,面阔5.9米。基坛后侧及左右两侧凿石成倒“凹”字形背屏,连接窟顶。这一结构为两晋南北朝以来石窟中央塔柱的进步与演变,客观上为石窟窟顶的稳固发挥了支撑作用,同时也使主室自然而然地分为前后两室。

    我国石窟群中的防风雨设施分布较普遍,形式上有排水沟和防水雨篷,很好地保护了窟内及窟外壁上的雕刻。另一种形式是大型木构窟檐。万安禅院石窟窟口处凿成三开间的仿木构窟檐。窟檐通面阔5.04米,其中明间(即正门)阔2.02米。檐柱为八角形,下为宝装覆莲柱础,柱头之间以阑额相连。施四铺斗拱,拱头出单抄。令拱上施替木,上承檐坊。仿木构窟檐符合宋代《营造法式》所记载的木结构窟檐的规范,为研究宋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弥足珍贵的实物佐证。这种大型木构窟檐,它既保护了雕刻,又有雄伟壮观的气势,从文物保护的原则上讲,应予以保护和保持;从功能上讲,也是值得我们当今予以借鉴的。在科学发展的今天,还可以在保持原有外观的前提下,对其加以一定的改进,使其效果变得更好。

    二、开窟后历代的增建、改建工程

    石窟开凿后,历代都以不同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实施增建改建工程,有的是考虑到佛教徒居住或坐禅的方便,也有的是为了保护供奉的佛教造像或借以许愿。

    窟檐建筑:在窟形上具备了防雨、防山洪冲刷设施,又有防风化涂料的保护。

    窟门:自唐代以后,一些佛教徒为保护石窟或为居住,对一些洞窟凿槽装门或砌筑砖券门洞。这种方法对窟壁雕刻造成了损坏,还造成洞内光线不足,通风条件不好,凝结水积聚,使石窟窟壁雕刻溶蚀严重。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前,由于人们认识上的不足,石窟寺保护仍多采取加门券洞的方法。本来通风很好的洞窟,因门券太小或砌筑封闭房屋式窟檐,造成洞内通风不畅及潮湿严重。

    支护:对石窟崩塌残留部分进行支顶,保证了石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这一类砌补属抢险工程。

    三、选择合理的保护方法,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1.对石窟进行洞窟病害调查,制定一套适合于万安禅院石窟的现状和病害调查描述的体系和方法。进而对万安禅院石窟开展全面的调查,建立完整的洞窟档案体系和病害风险评价体系,明确不同病害的形成机理和控制因素,从而合理地调配科研和保护的力量,选择更为有效和细致的保护方法和材料,制定出将来较长一个时期保护和修复的计划

    2.万安禅院石窟窟壁下部严重侵蚀,有的地方洞壁岩体脱落严重,甚至用手轻轻碰触,就有大量的砂砾掉落。这是由于陕北所处位置的气候特点是冬春季风沙较大而造成的。洞窟窟壁下部在毛细水的作用下长期潮湿,又由于风力作用发生干湿交替的过程是造石窟壁面下部严重侵蚀的主要原因。为此,最为有效的治理方法应该是降低毛细水作用的高度,而砂岩的毛细水上升高度是砂岩的一个基本性质。所以,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只有降低窟内的地面和地下水位,并对石窟山顶进行防渗排水。

    3.石雕防风化综合治理

    3.1探测石雕风化层和岩石含水量,酸性气体和煤尘对石雕风化的影响研究,万安禅院石窟位于黄陵县双龙镇,紧邻的店头镇是陕西省的产煤重镇。位于石窟前面的国道上的运煤车辆川流不息,造成窟区大气环境指标严重超标。研究表明,煤尘沉积在石雕表面与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水作用,会加速石雕的风化。

    3.2对石窟山顶进行防渗排水;

    3.3降低并硬化窟前地面;

    3.4修建保护性围墙;改善石窟周边环境。

    四、维修保护现行技术手段

    1.万安禅院石窟的维修保护应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即尽最大可能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的原则,采用传统手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在窟龛岩体加固中,主要采取支护、铆杆加固等工程方法,对裂隙进行化学灌浆粘接处理。在水害治理方面,主要采取堵截、引导、铺设防水层、大规模改善周边环境等方法。在污染治理方面,主要采取环境绿化、修建窟檐、消除主要污染源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以期解决万安禅院石窟石雕表面防风化的问题。

    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大多数石窟寺均遭受了一定的破坏,我们如果不再加以保护,石窟寺将会消失,我们中国古代文化的一枝奇葩将会凋落。

    2.采用高科技手段保护石窟造像。碑刻、壁画。及时探测危害窟内文物的病灶、内伤,加以修复。

    3.加强基础性保护研究投入,提高文物保护科技手段的适用范围。

    石窟的漏水、风化等病害依然突出,保护研究的广度、深度仍亟待进一步的拓展。在新的历史阶段,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地开展万安禅院石窟的保护工作。要围绕石窟渗水、风化等主要病害,采取灵活、务实、开放的方针,切实抓好石窟的保护工作,使万安禅院石窟以及更多的石窟寺得到有效保护。

    4.加强日常维护,做好基础工作

    日常维护是石窟保护的基础工作。要加大日常维护力度,及时疏通石窟顶部排水沟,保证雨水排水畅通,有效减少雨水对石窟的冲刷与渗漏

    5.健全监测体系、加强石窟监测,为石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是石窟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对遗产地进行科学保护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应建立较为完善的监测体系,主要包括石窟环境监测,石窟病害监测,森林防火监测,防洪监测,石窟安全监测等几个方面。

    石窟寺是灿烂的文化瑰宝,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在石窟寺的保护与维修方面,尽管已经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长足的发展,但与石窟寺保护的现状相比较,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进一步科学有效的开展石窟寺的保护与维修,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责任,是实现物质文化遗产完整性、真实性与延续性的必然要求。只有把石窟寺保护与维修工作搞好,才能使石窟寺这一人类文明的瑰宝得以永远保存。

    参考文献

    [1]《延安文博》第一辑2003年10月

    相关热词搜索: 试论 保护 维修 石窟寺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