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小脚”与“天足”

    时间:2020-08-15 07:56: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09年9月3日晚,大型说唱剧《解放》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作为国内首部说唱剧,《解放》将说书、戏曲、歌唱与舞蹈交错相融、浑然天成,令人耳目一新,开创出一种崭新的舞台艺术形式。该剧围绕旧中国妇女裹脚这一社会现象和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展开,折射出思想解放与妇女解放相互促进的历史进程,阐述了裹住的是小脚、束缚的是心灵、放开的是天足、解放的是精神的深刻主题。本文拟从艺术形式、主题立意和美学思想等方面探讨该剧的艺术特色及成就。

    一、“说书人”贯穿全剧

    既然名为“说唱剧”,就是将“剧”的特点贯穿始终,因此,《解放》在编排上采取了“剧中剧”的形式,把“说书” 融入剧中。全剧借鉴了极富山陕风格的陕北说书 的形式,“老猫炕上睡,一辈传一辈”,“有肚子不愁养,有苗不愁长”,“山高有盼头,路远有奔头”……这些来自田间地头里的民间谚语和顺口溜,更是成为了说书人口中的说词,向观众们展现了山陕地区浓郁的民俗风情。说书人和他的徒弟,用那些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语言,讲述着小小缠足的故事,将整个剧的唱、演、舞巧妙地串联起来,剧末,说书人引出的对联——丈二小布条,一江泪,千年血,束无数姐妹,华夏蹑足,黑手高悬霸主鞭;尺一大腰鼓,三山倒,万众欢,解倒悬生民,神州腾飞,敢叫日月换新天!更是为《解放》全剧起到了华龙点睛的效果。因为“说书人”这一角色的出现,使整个剧目变得通俗易懂,起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

    二、大量民歌、戏曲元素的巧妙融入

    纵观说唱剧《解放》的音乐,最大的特色莫过于全剧汲取了大量的山西特色的民歌和戏曲元素。全剧音乐共由“看秧歌”、“哥哥姐姐不大大”、“女儿苦”、“天足”、“小小缠足”、“姥姥打鬼”、“走西口”、“亮脚会”、“姥姥哭”、“天天想”、“夜夜梦”、“梦儿惊”、“解放”等十余首歌曲及舞曲组成,在这些与剧情紧密相连的歌曲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山西地区的民歌和戏曲资源——《看秧歌》、《樱桃好吃树难栽》、《想亲亲》、《桃花红杏花白》、《卖高低》……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山西民歌都被运用其中,表现了剧情中人物和情节所对应的情感——《看秧歌》的欢快和喜悦、《樱桃好吃树难摘》的那份感叹、《想亲亲》表现的那份那女之间的依依不舍……而《桃花红杏花白》的主题音乐更是贯穿全剧,重复出现,为推动全剧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此外,剧中还融入了蒲剧 特色的唱段“天天想”,以及由晋剧曲调发展而来的、将管弦乐与晋剧四大件、晋剧女声二重唱等元素相结合的舞曲音乐“梦儿惊”。在对音乐的处理上,作曲家张千一在保证“韵味”不失的前提下,一改山西民歌的“小家子气”,从音乐的结构上把原本“绕弯弯”的、音程“密集”律动的山西民歌扩充开来,再加之山西文化中原本就具有的浑厚大气,在演唱方式上,也采用独唱、对唱、男女不同音区演唱等方式;如此一来,就使原本单一的民歌,变得更为丰富多样。同时,作曲家还采用“同步式”、“复合式”、“间离式”等五种方式,将音乐植入到剧中,使全剧凸显出宏大之感。可以说,说唱剧《解放》的全剧音乐,高纯度地展现了山西民歌的原生态风貌,将黄河文化表现地淋漓尽致,并对全剧创作的完整性及丰富性上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三、舞蹈编排的独特创新

    如果说《千手观音》的舞蹈编排是在“手”上下足了功夫,那么张继刚在进行《解放》的舞蹈创作时,则是在“脚”上做足了文章。说唱剧《解放》讲述了一个女性因缠足而发生的悲剧故事,因此,如何在舞台上表现“三寸金莲”就成了整个剧目的关键所在。最终,张继刚选择将这一突破点放在这一突破点放在演员们所穿的舞鞋上。所有的舞鞋都是特别设计定制的,鞋尖部分与正常的鞋子相仿,但在脚掌前端则进行了“隐秘”的支撑,巧妙的通过视觉错觉造就出一对对“三寸金莲”。张继刚坦言,“小脚”的灵感源于自己的“缠足”的母亲,母亲走路的姿势成为他创作《解放》的最大源泉。此外,在舞蹈的编排上,张继刚也可谓是煞费苦心,无论是包含深情、缠绵悱恻象征着爱情主题的双人舞,还是场面宏大的群舞,都显得独具匠心,特别是名为“天足”的一段群舞,为了表现缠足前少女们天真烂漫的状态和蓬勃的生命力,八十位女孩将整齐地躺在舞台上,脚丫随着音乐,整齐有序地舞动着,时而紧合,时而如扇子一样打开,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一种喷薄而出的生命的张力和震撼。而全剧临近结尾时,小小看着亮亮给她买的大大的绣花鞋却欲哭无泪的时候,全剧被两人的这段双人舞推向高潮。在《桃花红杏花白》的歌声中,亮亮背起小小,一步步走向远方。解放的锣鼓响彻云霄,撼天动地的锣鼓声中,一大群女孩从四面八方涌上舞台,解下了脚上象征着“裹脚布”的红绸带,扭起了大秧歌,迎来了最后的“解放”。张继刚用特制的“小脚”、充满震撼力的群舞、感情细腻的双人舞,共同打造了《解放》中最华彩的乐章。

    四、主题立意上的突破和升华

    说唱剧《解放》讲述的是一个少女缠足的悲剧故事,但它从某种意义上说,又不是完全悲剧的。众所周知,“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装饰陋习,到了清代,这种习俗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中又属山西小脚最为出名,自古遍有了“从来小脚说山西”之誉。而导演张继刚称,之所以排演《解放》,也是因为自己的“小脚情结”——这种在封建社会为了迎合男性扭曲的审美观念而孕育而生变态的行为,在导演的眼中,看来却有着别样的轻盈、玲珑之美,虽然这种审美情趣具有它的残酷性和不合理性,但却代表了中国某一特定时期,甚至是较长时期的审美导向。《解放》一剧,通过描述亮亮和小小的爱情故事,让小小的“三寸金莲”最终得到真正的“解放”这也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终结和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而从精神层面上讲,这更是一种精神和心灵上的“解放”,全剧紧紧围绕着“缠足”与“放足”的矛盾冲突展开,将小小从拒绝“缠足”、“犹豫不决”、“决心缠足”到最后的面对大大的绣花鞋的“痛不欲生”的内心活动用舞蹈和音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换言之,裹脚布缠住的不仅仅是小小的双脚,更是她的内心!全剧的结尾,小小踩在亮亮的脚上,亮亮背着小小前行,此刻,舞台上响起了《桃花红杏花白》的动人歌声,“只想和妹妹(哥哥)结成双”的歌词唱出了两人突破传统观念固守爱情的坚定决心!最后,在一片锣鼓声和秧歌声中,迎来了彻底的“解放”。这一幕,是赋予了极强的象征意义的,它预示着人们突破心理的束缚,抛开裹住内心的“裹脚布”,真正得到内心的自由和解放。在笔者看来,这正是这部剧的正真价值所在,它代表了作为“万物的灵长”的人类对于自由的永恒追求。

    结语

    说唱剧解放,在艺术形式上,将山西的地方民歌、戏曲相结合,高度反映了原生态三晋文化,展现了黄河流域的文化浑厚而不是细腻,粗矿而不失柔情的独特美感。在舞蹈编排上,更是大胆创新,如果说,张继刚《一把酸枣》中关于“小脚”的描摹是含蓄的、隐晦的,而《解放》中对“小脚”的刻画则是赤裸的、直接的——“小脚裹住的是内心,天足解放的是灵魂”。说唱剧《解放》在展现一个特殊时代的审美情趣的同时,更表现了人们对于新时代、新观念的渴求,以及对于内心解放、灵魂自由的一种诉求!

    参考书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3年3月第一版

    2.说唱剧《桃花红杏花白》2009年9月演出场刊;演出地点:国家大剧院

    音像资料

    1.《来自黄土地的民歌——大型说唱剧〈解放〉音乐》;作曲:张千一;演出:山西戏剧职业学院;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发行

    (季芳: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硕士研究生)

    相关热词搜索: 小脚 天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