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浅析革命传统资源对加强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影响

    时间:2020-08-31 07:51:3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对其进行党性教育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和谐校园的建设。而革命传统资源承载了中国革命历史进程的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学校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题材和内容。基于此,本文对革命传统资源加强大学生党性教育进行研究。

    关键词:革命传统资源 大学生 党性教育

    长期以来,受资金、观念等方面的制约,高校对大学生的党性教育一直是重理论而轻实践,从而导致党性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加之大学生还处在一个不成熟的时期,好奇心重,活跃性强,具有实践性的党性教育反而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因此,具有强烈实践性的革命传统资源是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党性修养的丰富素材。本文将结合赣南革命资源来阐述革命传统资源对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影响。

    一、 研究现状

    对当代大学生党性教育的研究,国内学者的普遍认为首先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然后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深入进行党性教育。最后,发挥党员的群众表率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楷模。例如《在大学生中进行党性教育的几点思考》(钟仲,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1.)。

    而国内关于革命传统资源对加强大学生党性的实践研究方面还很少,主要是个案研究,而且主要集中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方面。大多学者认为要把革命传统资源引进校园,把它作于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例如《开发红色教育资源创新大学生德育教育模式_基于大巴山红色资源的思考》(陈岗,社科纵横,2011,11.)。

    二、赣南革命传统资源现状

    赣南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片红土地上曾孕育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红色政权。赣南红色革命资源种类多样,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物质方面包括革命遗迹遗物等历史遗存和博物馆、纪念馆等纪念场所。据不完全统计,赣南共有遗址旧居近500余个点,其中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处53余个点,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33处,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40余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00余处,同时还有为数众多的尚待保护与开发的革命遗址。[1] 就其精神方面而言,赣南不仅有以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勇于奉献、坚定信念为核心内涵的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所践行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关心群众,执政为民;模范带头,争创一流”的好作风,而且拥有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作品。例如红色歌谣“十送红军”、革命诗词《清平乐??会昌》以及影视作品《闪闪的红星》等。

    赣南红色革命资源内容丰富,精品多,品味高,分布广泛,而且形式多样。赣南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还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和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这些特质使得赣南成为大学生党性教育的重要场地。

    三、赣南革命传统资源对加强大学生党性教育的意义

    (一)革命传统资源传承了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精神,树立了党性教育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奋斗过程中所形成的革命信念和革命精神,是我们党思想精神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国家理想信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战略转移至赣南地区时,即使屡次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但仍然坚信共产主义的旗帜不会倒。[2]他们坚定意志,在瑞金创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央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面对敌人的围剿,他们没有屈服;面对艰苦的斗争和生活环境,他们没有动摇。正是抱着必胜的信念和顽强的革命精神,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赣南老区所传承的这份信念和精神,为加强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起了重要作用,也为高校的党性教育树立了实施方向。

    (二)革命传统资源彰显了党的革命奋斗历程,丰富了党性教育的教学内容

    赣南革命传统资源是20世纪30年代,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再现了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容丰富,分布广泛,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赣南革命传统资源不同形态的不同表现形式,为学校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光辉的革命历史和业绩,抑或惨烈的失败和教训,都是党建设和发展国家活生生的教材,也是开展党性教育的鲜活案例。而那些经典的历史故事和优秀的文化精神则为丰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实际内容提供了客观条件。

    (三)革命传统资源集丰富的历史底蕴和观光游览于一身,创新了党性教育的教学方式

    在大学生中开展党性教育必须从大学生党员思想实际出发,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不断丰富教育内容的同时,积极创新形式,才能确保教育工作取得实效。[3]因革命传统资源多样的表现形态,这就为创新党性教育的教学形式提供了条件。赣南革命资源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及图片资料,同时健在老红军战士和曾与红军一起战斗的当地百姓的亲身经历等资源都是开展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良好实践场所。集丰富的历史底蕴和观光游览于一身的革命传统资源,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在实际的观光游览中受到直观的“形象感染”,还可以使大学生内心形成一种恒久的“理性折服”。大学生亲身经历革命传统资源加上深入了解内涵精髓,能够有效地创新大学生党性教育形式,增强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当前高校运用革命传统资源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弊端

    (一)对于传统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大学生党员作为我们党的新鲜血液,加强其党性教育,提高其党性修养也逐渐成为各高校教育工作的重点。赣南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承载着我党艰苦卓绝的斗争史,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在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加强党性修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赣南地区丰厚的红色资源已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然而,许多高校却忽视了革命传统教育,把理论教育等同于革命传统教育,认为开设了政治理论课程就是加强了革命传统教育,将重视停留在书本上,虽制定了实践计划,但实施的却很少。

    (二)重经验延承、轻规律探索

    大学生由于处在特殊年龄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就决定了利用革命传统资源开展党性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特殊地位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把握革命传统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规律性。目前高校普遍对革命传统资源利用较低,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完全无法正确掌握新时期下革命传统教育的规律,重理论而轻实践,传统教育与大学生的生活相脱节,单方面的灌输式教育,而忽略了教与学双向教育形式的运用。学校利用当地的革命资源进行教育还没有形成常规化和制度化。

    (三)运用革命传统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方式老套陈旧,缺乏针对性

    从与学生的座谈交流中,我们发现,革命传统资源教育的效果普遍较差。由于教育形式单一,老区学生仅仅只停留在参观纪念馆、展览馆等历史遗迹,实地进行党性教育只是走马观花,以教育之名,行游玩之实。加之学校进行的教育缺乏针对性,青菜萝卜一锅煮,导致了教育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虽然老区各高校加大了教学方式创新的力度,在采用课堂讲课式方式的同时,也能适当地运用案例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但效果不甚明显。新方法的运用往往只是活跃了课堂气氛,而没有发挥作用,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师对新方法的教学目的,作用以及技巧把握不到位,只是当新方法是茶余饭后的甜点,而不是能够使人腹饱的主食,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性。因此,如何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校挖掘运用传统资源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的重要课题。

    五、依托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开展党性教育的相关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将革命传统资源开展党性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为了更好的发挥革命传统资源开展大学生党性教育的作用,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将其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认清学习党的历史和传统以及开展党性教育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各高校应该明确革命传统资源在大学生党性教育上的导向作用,加强学生党员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同时,严格组织生活和理论学习制度,对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工作要系统化、制度化、常规化,使其真正落到实处。

    (二)构建以实践为支撑的研究模式,坚持“引出去,引进来”

    高校应充分利用革命传统资源得天独厚的实践条件,整合赣南地区的历史遗迹遗物、纪念馆等革命资源,探索出一条以实践为支撑的研究模式。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初步学习理论知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领学生深入实践,挖掘革命传统资源,最后进而加强学生的理论学习,加深影响,在实践中感悟党性,在理论中进行升华。这样,“引出去”实践,“引进来”升华,以学习带领实践,以实践促进学习,形成一条以“实践”为支撑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虽然实践是关键点,但必须有学习理论知识来加强。为此,高校应将革命传统资源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系之中,推动革命传统资源融入课堂。一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在理论课程中添加革命传统资源的内容,例如《中国近代史》中可以加入“赣南革命史”的内容。二是学生党性教育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例如汉语言专业的学生在实地参观博物馆时,通过了解赣南老区遗留下来的优秀红色诗文及相关创作背景,既能提升自己的专业学习,又能间接地进行党性教育,潜移默化地达到效果。

    (三)构筑校园文化,创造革命传统教育的文化氛围

    高校的党性教育是一项贯彻全校的系统教育,其中构筑校园文化,能够为革命传统教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赣南地区丰厚的革命传统资源来充实校园文化建设,发挥革命传统资源的育人功能,为革命传统资源教育营造浓厚地氛围。一是大规模组织相关活动来吸引学生对革命传统资源的注意。例如可以开展“我的红军情”演讲比赛等活动;二是通过社团发挥作用,利用学生社团组织相应的活动,将教育寓于娱乐之中。三是利用各种媒体来达到宣传效果。四是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可以加入革命传统文化的内涵。大学校园内,随处可见文化的物化景观。他们包括道路命名,标语牌,文化长廊等。他们可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的内容,通过耳濡目染,使大学生受到启迪、熏陶和教育,这种不言之教的教育模式,可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随着高校为适应新形势所进行的管理和教育要求的改革,高校党建工作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就要不断适应形势,转变观念,确立大学生党性教育的新思路。高校在开展党性教育时要充分运用和整合赣南革命资源,挖掘其内在精髓和特质,突出特色,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党性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陈建平.赣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 2009.

    [2]盛晓明,王宗壤,郭志群.利用赣南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世纪桥, 2007,(06) .

    [3]何小明.贵州红色资源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05) .

    相关热词搜索: 党性 浅析 革命传统 影响 大学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