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贾樟柯:会跳舞的文艺青年

    时间:2020-09-09 07:59: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得第66屆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后,《天注定》又以最佳导演、最佳编剧等六项提名领跑第50届金马奖,作为导演兼编剧的贾樟柯,他的镜头执著于底层小人物,电影因而一度被解读为小众,票房也一度不佳……有人说他特立独行,朴实本分,也有媒体称他为“一个可能伟大的中国导演”。那么,是什么让他走上了电影这条路,又是什么让他这般“另类”?

    那个年代的饥饿和战斗

    乌兰巴托作为贾樟柯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城市,源于他儿时所受天气预报中“寒流从乌兰巴托过来”的影响。在1970年出生于晋西北小城汾阳的贾樟柯看来,乌兰巴托是风起的地方,是寒冷的源头。

    如果说这种寒冷的印象或多或少和那个年代有关,那与寒冷经常被一并提起的饥饿则和那个年代直接相关。让贾樟柯记忆犹新的便是当年饥饿的感觉,没有热量的玉米面窝窝头即便一次吃7个,不到后两堂课便饿了,更何况当时“斤斤计较”的供给制度并不能满足他随着成长越来越大的胃口。

    当然,在那个年代,饥饿感不止和填饱肚子有关。那时,电视尚未普及,电台里能听到的无非是新闻节目和革命歌曲,偷听台湾电台里邓丽君的天外来音便成了贾樟柯儿时难忘的精神盛宴。“当你听惯了《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这类歌曲,再听《月亮代表我的心》,你会发现过去歌里都是‘我们’,突然在流行音乐里有了‘我’,这种变化太大了。”

    物质和精神的贫乏往往让人富有战斗性。“文革”刚结束的时候,到处是流浪街头的待业青年,他们根据街道的不同形成很多团伙,无处抒发的青春能量最后变成了残酷的街头争斗。虽然还在学校读书,但战斗仍是贾樟柯当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环,他曾因打架两次被逼从二楼跳下逃生,还有一次被同学的母亲拿着猎枪在校园里追杀。小学三年级便开始抽烟的贾樟柯当时可以说痞性十足,他说他用了30多年来改变这个状态,现在的他,偶尔克制地抽雪茄。

    好在随着改革开放,饥饿很快不再是问题。贾樟柯一度好奇课堂科教片里的洗衣机是什么东西,不过两三年,他家便有了洗衣机。到了初中的时候,县城里面开始有录像厅,来自香港台湾的武侠片差不多每天都有更新,两毛钱一张票就可以看一部武侠片的生活,贾樟柯一度沉醉其间。

    会跳舞的长发文艺青年

    1980年代的全民哲学热和阅读潮的耳濡目染,让还是孩子的贾樟柯爱上阅读,思考自我。同时,他也开始通过写诗、写小说表达自我。

    如果说阅读和写诗让贾樟柯基本具备了成为文艺青年的条件,那么跳舞可以算是贾樟柯这个文艺青年和普通青年区别的标志。天性腼腆的贾樟柯看到美国电影《霹雳舞》后,被霹雳舞的节奏深深吸引,终按捺不住手脚,一遍遍观看模仿, 7遍之后,便可以到处装酷耍帅。霹雳舞的一个特点是挑战,贾樟柯便“伙同”几个一块儿跳舞的“舞林人士”组成了害虫队“祸害人间”——在马路上和人遇到了,从自行车上下来,找一个空旷的地方,双卡录音机音乐一响就开始疯狂地跳。跳舞也让贾樟柯打开了自我,变得愿意跟人分享和交流。

    而长发则一度是贾樟柯的另一标配。那时,贾樟柯非常追求个性,他学着当时台湾MV里歌手的样子留起了长发,班主任劝说无果,校长只好亲自出马。校长问贾樟柯多久洗一次头发、洗一次需要多长时间,一周洗一次头发的贾樟柯沉默了,但校长的先生之风并没有让贾樟柯感动到剪掉长发,甚至他得意于自己一个人战胜了班主任和校长。这种得意在他翻看一份画报后终止,那份画报上一张导演吴永刚在阮玲玉故去床前默默相守的照片让贾樟柯动容,也让他突然向往成为一个可以那样平静面对生死、面对红颜破碎的成熟男人,在那一瞬间的贾樟柯看来,留长发是如此幼稚,他便出门剪了长发。

    身高无妨,曲线可“救国”

    “你估多少啊?”

    “难以估料。”

    “那你数学估多少?”

    “八十吧。”

    这是高考结束后,父亲询问贾樟柯估分的情况。而最后的事实是,贾樟柯数学考了16分,这16分还是因为选择题都选A拿到的。没考上大学自然和文艺青年丰富多彩的高中生活脱不了关系,但文艺青年并非一无是处。“那你去学美术吧,你不是喜欢文艺么?”在父亲的建议下,贾樟柯又开始了学画的生涯。但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贾樟柯并不安心,直到他看到陈凯歌的《黄土地》。第一次看到家乡风貌出现在电影里的贾樟柯从头哭到尾,他也一下子知道自己的未来要做什么了,“我要当导演,拍电影”。

    当时电影资源还相当有限,为考北京电影学院,他在太原只买到两本和电影相关的书,一本《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剧本选(下)》,上册找不到了,一本大学教材《美学原理》,只有七八页和电影有关。也就是这两本书,再加上锲而不舍连考3年,贾樟柯最终如愿。

    当然,这也和他曲线“救国”的策略有关。贾樟柯本想考导演系,但是导演系有几百人报考,他也想考摄影系,但是一个条件又把他拒之门外——考摄影系身高必须在一米七以上。最终,贾樟柯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也正是在那里,他接触到法国新浪潮和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电影……晃晃悠悠,文艺青年贾樟柯终于走上了导演电影这条“天注定”的大道。

    相关热词搜索: 文艺 跳舞 青年 贾樟柯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