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篆刻的临摹(连载.8)

    时间:2021-02-08 07:52: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4.流派印的临摹

    流派印的创作方法和今天相同,都是以刀刻石,这在临摹上就少了一层隔膜。但篆刻到原印精钤本精妙的艺术效果,是当今已较先进的印刷术仍无法完全传递给读者的。加之当今不少印谱印相互翻印,底本就不好,印刷又失真,不少作品就像蒙上了一层塑料布,线条效果如雾里看花。因此,除了精选范本外,流派印的临摹与秦汉印一样,也有一个见刀味的问题。

    学习章法,可以对范印分析、比较、研究,没有必要大量临摹;学习字法,可以多看看作者的篆书,尤其是“印从书出”一系的作者,如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等,也可以从作品中加以比较分析。篆刻中“篆”的内容章法、字法可以通过看、比、写、想等得以提高,惟有“刻”的内容刀法,非临摹实践不能窥其堂奥。个性鲜明的刀法与线条是流派印各家各派确立个人风格的重要筹码,了解其刀法也会加深对其总体风格的认识。流派印的临摹,以刀法的学习、线条的塑造为主要目的。

    篆刻中的篆法、章法、刀法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刀法、线条中的许多处理是与篆法、章法相关联的。比如吴让之的“卞宝弟印”、“惧盈斋”(图1),吴昌硕的“金思棠印”(图2)。线条形态表现出明显的笔意,有明确的个人书法风格背景,这就是只看刀法、线条所无法领悟的。流派印中的临摹以刀法为主,现比较篆法、章法及至作者篆书流派印的习作:

    ①吴让之“卞宝弟印”(图3)及其临作(图4)

    吴让之是邓石如的再传弟子,在篆刻上走的是邓石如首创的“印从书出”的路子。他的篆刻,笔意表现得十分突出,但又自然适度,含蓄细腻,是流派印中笔意表现的一个典型。“卞宝弟印”中,这种特点非常突出。临作就是着眼于这种刀法表现笔意的技巧的学习。这方临作形态、细节都相当准确,比如“宝”字左竖与上横间微妙的搭接,“卞”字右侧两笔的接笔,“弟”字七笔写成的每笔的交接等,都十分清晰。这方临印也有一些缺点,如“宝”的最上一横,按篆书笔法及原印的表现,是由中间分向两边的两笔组成,而临作忽略了,省作一笔。这种细节表现不当“印”字中也有。品评这样的作品,有非常专业的标准,牵涉到篆书的技法及审美,线条形态的表现要求极为精细。这显然与秦汉印有着一定的差别。

    ②吴让之“逃禅煮石之间”(图5)及其临作(图6)

    吴让之的朱文印,特别是晚期所作,用刀冲中带披削。所谓的披削,就是用刀浅而坦,线条的钤痕常有意外的残断,边缘略毛,有强烈的立体感。吴让之善用披削而善控制,所作线条看似轻松不经意,实则极为精劲,后人评其用刀有“天马行空”之美誉。此印为吴让之名作,很多人都临摹过。这一方临作神、形都不错,冲刀准确流畅,且不单薄,但原印的披削效果残缺丢失甚多,原印“逃”字右半部、“禅”字左半部披削而成的轻松自如的残损令临者无所适从,特别是这种残断与书法笔势的轻重相结合的完美令临作望尘莫及。在流派印的临摹中,对特色刀法的学习与掌握需要艰苦的实践,这一点较之临摹秦汉印更为艰难。

    ③赵之谦“朱氏子泽”(图7)及其临作(图8)

    赵之谦也是“印从书出”一系的重要印人,但他作品中的笔意表达较之吴让之含蓄,用刀浑穆多变。“朱氏子泽”即为其代表作之一。临作在字形上把握较好,但线条上过分夸大了破碎的印象,失之粗糙,与篆法的流畅细腻很不协调。由此也带来了局部笔意的不当表现,如“子”字头部。临作的线条质量并非很差,但与原印距离太远了。

    ④吴昌硕“书留晏子”(图9)及其临作(图10)

    “书留晏子”是吴昌硕的名作,现在我们来看一方它的临作。这方临作外形非常准确,但神采略逊。究其原因,在于线条及残损的刻法。原印的线条肯定坚实,残损不多但恰到好处。临作的线条本不错,但残损上出了问题,残点过小过密,显得琐碎,临作比原作的残损多,但不及原印古朴大气,这是很令人深思的。吴昌硕惯用大号刻刀,走刀力大势沉,然后以残损掩其火气,技法上是互相配合、相辅相成的。初学者临吴昌硕的朱文往往会拘泥于印象化的残破,不在刻上下工夫,而是寄希望于做,这本来就与吴昌硕的创作习惯相背离,怎么能取得好的效果呢?

    ⑤黄士陵“少司马章”(图11)及其临作(图12)

    黄士陵的白文印取法汉白文方正工稳一路,加上他字法端庄,纯正的中锋冲刀线条,其作表面光洁妍美,实则气格宏大,气息醇厚,极见精神。此印为黄士陵中期的代表作,用刀爽辣而强悍,一些局部横笔用刀冲出笔画之外尤为险峻。临作以学习原印刀法为目的,因为注意了用刀的爽劲锋锐,所以准确度有所降低,一些细部表现失当,如“少”的末笔,“马”的左竖,“司”上两横的向背等。原印的任何一根线条都可以挑出来单独欣赏,临作就不行了。在流派印的临摹中,形和神的关系尤为密切,形态、质感对线条的质量都有决定性的影响,缺一不可。这也正是我们强调流派印的临摹难度高的原因所在。

    相关热词搜索: 临摹 篆刻 连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