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于细微处见创新

    时间:2021-02-10 08:02: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早就听说常州侨务做得好,不仅是江苏省的侨务工作先进,也是全国的先进典型。去年11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接触到了常州市侨办主任徐建群,简单的交谈,徐主任就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听徐主任介绍侨务,记者很快就被他务实的作风、创新的思维和超前的做法所感染。特别是在如何引进海外人才,以及引进人才后,如何做好服务工作,使归国创业者事业有成,他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做法。可惜的是,由于时间不凑巧,记者并没有能够深入了解下去。直到近日,记者才有机会再次采访他。

    低调的徐建群,在记者面前,谈话仍然谦虚、低调。他不爱张扬,说话与做事总是两种风格。在工作上,徐建群及其领导的团队,务实、高调,把侨务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但在几个小时的采访过程中,徐建群没有提到所获得的荣誉,而记者在会议室内看到,“全国侨务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侨务工作先进单位”、“市机关作风建设优秀单位”等。徐建群和他领导的常州侨务团队,工作的优异是有目共睹的。

    这次采访,上午下午时间加起来,一共4个多小时,徐建群竟然没有用任何的纸质材料。他如数家珍,侃侃而谈,对常州侨务的每项工作了如指掌,他的务实过细作风可想而知。

    一条与时俱进的开拓思路

    ———从成果展到“创业之桥”

    多年以来,各地都把“引资引智”作为地方的一件大事来抓,当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把利器。常州侨办,作为一个掌握海外侨资源的重要部门,自然在常州招商引资工作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2001年,常州按照惯例,举行了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作为参与部门,常州市侨办分到了十个参展摊位。如何使用这十个摊位,徐建群脑子里打起了转转。按照常规,找几家华商企业,邀请他们带最新产品来布展就行了。可是,那样显示不出侨务部门的特色和优势……想着议着,徐建群突然心里一亮:近几年海归企业越来越多,这是一种发展趋势,可许多人不知道他们的独特优势,不利于今后的发展。何不搞个海外留学人员创业成果展?他和同事一商量,说干就干,决定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留学归国人士的成功创业项目。

    想不到他们的成果展成了博览会的一个亮点。“我们那次展示是部分实物加图片,展示的都是海外留学人员创业成果,包括正在研发的项目介绍。再加上会场布置的精致,理念又新,所以效果非常好,当时,许多领导和海归都来参观我们的展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徐建群仍然掩盖不住内心的成功喜悦。

    这让徐建群尝到了甜头,也给了他们一个提示:与招商引资一样,招才引智同样能带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且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让他们在当地事业有成,应是一种发展方向。2004年,常州市转变发展思路,不再搞博览会,侨办也没有了布展任务。不过,一心想做事情的徐建群及其团队,并没有把成功经验丢弃,而是在思考,怎样把引智工作做得深入,真正服务大局。

    当年,借着国、省侨办举办活动,徐建群在会后邀请了一部分海外成功人士来常州考察。2005年,常州市制订和实施了《海外人才为常州服务计划》。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努力,在常州建立一个留学人员创业示范基地,搭建一个平台、引进一批人才、邀请一百名海外人才来常州交流合作。

    2005年以来,常州市委、市政府制订了一系列吸引海外领军型留学归国人才来常创业创新的政策。徐建群思想敏锐,这种人才战略一提出,他就开始思考:侨办如何配合?侨办应该架桥当桥啊,让千百人才从桥上走过。于是,常州“创业之桥”活动应势而生。

    “第一年我们邀请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时候,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担心凑不够人头,活动冷场。”谈到这里,徐建群还心有余悸,“没想到‘创业之桥’还真有点吸引力,不仅成功举办,而且感兴趣者越来越多。去年应邀的有120多名,被我们筛选掉30多名。”

    从凑人数到挑选人,从广泛邀请到有条件邀请,从来常参观考察到寻求创业,实现海外人才加项目与常州资本加市场的合作共赢。5年来,常州的“创业之桥”引智路走得颇为不凡。仅2007年至2009年的三年时间里,常州市引进海外领军人物就达100名,而侨办引进的人才占到了全市的近五分之一。徐建群说,当前海外留学人士到常州创业,一般都要在海外工作10年以上,有成果、项目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才行。并且,携带的项目还要符合常州的产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电子、制药、自动控制与机械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和特色农业。

    两块引凤扎根的优质基地

    ———从挂牌子到做成真旗子

    招人才容易用人才难,能否把从海外引进的先进人才和项目,集聚到基地孵化,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成为带动地方发展的引擎,才是衡量侨务引智成功与否的标准。谈到这个问题,便打开了徐建群的话匣子。

    徐建群说,常州侨办专门为归国留学人才创业设立的两个基地,都来之不易,特别在争取让国侨办为两个基地挂牌问题上,两个都是破例进行的。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来常州创业,他早早地就盯上了“国务院侨办引智引资重点联系单位”这块国家级招牌。在常州挂牌之前,国务院侨办在全国已经挂出13块牌子,个个都是国家级高新区。而徐建群看好的常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仅仅是国家级开发区里面的一个园区,难度可想而知。

    “再难也要试,”徐建群看好的是,常州留学人员创业园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挂牌够资格。为此,他跑省侨办,首先得到省里的支持。然后,又跑国务院侨办,报送相关材料,推介常州留学人员创业园的优势。在徐建群的努力下,2007年10月28日,这块金灿灿的牌子终于如愿以偿地挂到了常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使这个创业园有了更高的起点。

    一次出访的机会,徐建群与常州津通工业园创办者贡毅博士酝酿了一个方案。2006年常州市政府在欧洲举办招聘会,徐建群和贡毅同行,且恰巧住在一个房间。两人推心置腹交谈,贡毅诉说了自己的苦闷:园区已形成规模,但如何吸引更多欧美中小企业入驻苦无良策,园区发展处在一个关节点上。经过交谈,徐建群告诉贡毅,你是海归,应该了解海归所思所需。大多留学人员有技术和项目,但是没有资金和厂房,津通完全可以拿出一栋楼作为孵化基地,租给这些创业者,成立津通自己的风投公司,还可以利用海外关系,引进海外风投公司,为缺乏资金的创业者提供资金担保。一番沟通交流,贡毅心中有了底。徐建群还建议贡毅,成立服务中心,专门服务于这些海归创业人士。

    后来,徐建群还多次与武进区领导沟通,尽量为津通工业园争取好的发展政策与环境。他认为,津通工业园作为江苏省首个由海归自主创办的民营工业园区,理应得到更多的扶持。此时,他又瞄上了国务院侨办的另外一块牌子。可是,上次国务院侨办在一个地级市的国家级高新区里的留学人员创业园挂牌,已经是破例,怎么可能再挂一个牌子?况且,津通工业园还是个民营园区。但他据理力争,认为津通工业园有其独特的机制、优势以及与众不同的示范效应,恰是其成功挂牌的最佳条件。果然,徐建群又成功了,2008年3月,刻有“国务院侨办海外人才中国创业示范基地”字样的牌子,挂在了津通工业园的大楼上。

    “挂了牌,要使牌子成为真旗子,而不能成为空牌子。”这是徐建群的理念。为使两块基地不断发展,他和他的团队花费了不少精力,在海外华文媒体上推介,组织他们随团出国招聘人才,引导他们参加重大侨务引智引资活动,为他们引荐对接项目与人才,经常开展调研,定期了解情况,主动上门服务,通过一定组织形式加强与其他企业横向联系与沟通……,多管齐下使两个基地不断登上新的台阶,吸引力不断增强。

    “三关”过好使海归走稳兴业路

    常州在美国组织招商引资引才活动时,市侨办还会借机单独组织洽谈会。那次在洛杉矶、亚特兰大侨务科技洽谈会上,徐建群介绍创业模式、环境、政策,留学生们特别爱听。他的介绍没有客套,没有虚话,全是对方关注和未知应知的关键问题。别看半个小时讲话,那可是他为海归创业提供服务的体会。

    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说起来容易,可实际操作起来,却非常的难,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徐建群把海外留学人才回来创业的困难形象地称为“过三关”:资金关、管理关和市场关。他深知这三关,也实实在在地帮助海归过好这三关。

    刘大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博士,在来常州考察时,被常州的优良创业环境所感染,产生了来常州创业的冲动。可是,掌握先进技术的他,却没有资金,项目很难落地。徐建群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吩咐侨办工作人员做好服务工作,又亲自为刘博士的项目找“婆家”,最终与常州赛迪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合资组成常州奥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用于食品安全和身体自检的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检测技术项目开发和生产,实现了海归脑袋和企业钱袋的有机结合。

    留美博士孙晓慰1999年他带着一纸专利技术回到常州创业,成立了常州爱思特净化设备有限公司。徐建群十分关心企业的发展,积极牵线,为其联系融资服务。当企业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电吸附水处理设备原型机,成为行业领先者,又积极为企业展示创业成果,推介创业产品、交流创业经验、扩大创业效应。孙晓慰说,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常州侨办给了他很大的关心和支持。

    留美博士祈晓阳携世界顶尖科技项目落地常州。在项目洽谈签约的大酒店内,几乎每个辖市(区)都向他伸出“橄榄枝”,争抢他的高科技项目。祈晓阳说,之所以选择落地常州,是一件刻骨铭心的事情打动了他。他的高新技术产品要进入中国市场,必须通过专家的严格认证。为了能够引进这个高科技项目,常州市侨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专门请来4名院士和6位专家,为祈晓阳博士的SapC-DOPS蛋白脂质体举办研究开发及应用的研讨会。经过研究讨论,专家们认为SapC-DOPS作为抗癌新药,有十分重要的市场前景。

    作为职务发明人,祈晓阳提出了自己出资购买该项目在中国市场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力争以快速度和低价格,给中国每年新增的200万癌症病人带来福音。徐建群全力协调,祈晓阳的想法一一得到落实,迈开了占领市场一席之地的坚实步伐。侨办以快速的反应能力,开拓性的工作,把该项目“抢到”了常州。

    为了使归国创业人员过好管理关,徐建群经常提醒创业人士,尽量与当地企业合作,联合创办企业。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在管理上碰壁,还可以在其他方向取长补短。海归们听从劝告,兴业路子越走越宽。

    多样化服务激活侨务工作

    今年8月28日,全省第一个“归侨侨眷关爱工程项目示范基地”落户常州。省侨办副主任季俊秋与常州市政协副主席朱剑伟共同为基地挂牌。与会者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位于新北区罗溪镇的项目示范基地。常州侨办为侨服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这时他们的又一创新之举,突出特点是“侨帮侨”。

    侨与侨的牵手

    看着刚建成的蔬菜大棚,侨眷谢玉新激动地说:“万分感谢岳总对我这个家庭的资助,感谢侨务部门对困难侨眷的关爱,我一定好好经营,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将来回报社会。”

    谢玉新是位残疾人,并患有心脏病,在一家企业当门卫,每月只有几百元的工资,妻子在家务农,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女儿在读大三,仅学费就需要好几千元,家中还有年迈的老母,生活相当窘迫。他们也曾尝试过改变生活状况,一些想法却因没有技术特长和投入成本而停滞。

    常州侨务工作者经过调研,得到启示:侨胞心连心,充分利用侨界资源,“侨帮侨”,变“供血”为“造血”,才能使困难归侨侨眷走好脱贫致富之路。当他们把这个想法与侨属企业家、常州新区怡泰食品有限公司岳鸣亚女士进行沟通时,对方一口答应:“需要多少经费,全部由我来出”。一周后,5000元启动资金通过定向捐赠的方式到达了谢玉新的手中。一个月后,蔬菜大棚建成了,里面慢慢长出了绿油油的菜苗。

    由此引发一连串举措,“侨帮侨”项目连续推出,形成良好势头与效应,引起了省侨办注意,得到了肯定和推介。

    尽力给社区增添活力

    徐建群说,常州市侨办推行双向服务工作,提倡社区为侨服务,侨为社区做贡献,这样就不会让社区觉得侨务工作是负担,更利于和谐社区建设。

    西新桥二村二社区侨眷贾惠珠退休前是西新桥三村幼儿园的园长,2005年退休后心系社区事业,为丰富社区精神文化生活,于2005年底主动发起并成立了社区“惠珠剪纸工作室”。她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三年多来,义务举办培训学习班五十多次,不仅在社区办班,而且还走进辖区学校、幼儿园、益智园义务办班,把爱洒向了儿童、青少年及残疾人。

    社区建设由侨眷奉献而受益,对侨务工作更加热心,对归侨侨眷更加关心。双向服务实现了双赢。市侨办抓住这类典型大力推广,推动了社区侨务的深入开展。

    服务侨商侨眷事无大小

    徐建群说,凡是侨商侨眷关注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是需要我们努力做的。

    赵善麒是江苏宏微科技总经理,因其子是外籍人士,入学常州国际学校,学校需按国际生标准收费。后来,赵善麒就找到了徐建群。经侨办多次与区有关部门协调,最终帮其解决了问题,按本国人士子女标准缴费。

    维尔利环境工程(常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月中,其子高考期间,他一直出差在外。出差回来后,考试已经结束,偶然得知有“三侨生”加分照顾的优惠政策,但“三侨生”公示已过。无奈之下,李月中找到了常州市侨办徐建群,希望能够得到帮助。市侨办立即与省侨办沟通,会商省教育厅协调办理三侨生身份认定,最终让李月中的孩子享受到了加分政策,被厦门大学录取。

    “小部门”为何能有大作为

    常州侨办副主任恽爽是今年4月刚刚从新北区侨办提拔上来的,仅仅几个月的接触,就让她对徐建群这位领导感触颇深。“徐主任工作作风非常严谨、非常细致,和他一起工作,我们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压力也减轻不小。有时候在工作中想不到的环节,他都能随时提醒,给我们补上遗漏。”

    徐建群工作细致,不仅恽爽有这样的感受,副主任孙春武、人秘处副处长蒋毅都有同样的感受。蒋毅告诉记者,作为单位一把手,徐建群许多工作都亲自做、亲自参与,包括材料都亲自改。

    “细节决定成败”,在徐建群看来,这不是单单一个口号,需要从实际工作中点滴养成。帮助归侨侨眷维护权益,是一件复杂而又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省里,有专业的律师团队,可对于一个地级市,组成一个专业律师团队,显然不太现实。工作又要做,怎么办?徐建群想来想去,想出了借力助侨的点子。他找到了常州市司法局,让司法局局长帮助推荐一个涉外的法律事务所,并与该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用免费给归侨侨眷服务、有偿为侨企服务,小型企业个人咨询免费服务、打官司优惠收费服务的双赢办法,解决了归侨侨眷和侨界企业遇到纠纷没有专业法律服务队伍的问题。

    对于招商引资引才涉及的许多专业,徐建群留心研究,发现有可借用力量立即“拿来”为侨所用,形成专业服务特点。

    对侨务系统干部职工提供的服务,徐建群的要求是,也要专业。“我们服务的对象都是素质较高的人才,这需要侨务部门干部职工队伍素质要过硬。”平时,徐建群要求侨务系统干部职工加强对涉侨法律法规、政策和经贸知识的学习,要求各处联系业务实际深入学习,务求熟悉。今年又有新要求,十二月底,每人要写三篇不少于1000字的工作计划或者工作体会,以加强文字水平。还从书店里买来公文写作等书籍,让大家研读、练笔。

    徐建群自己平时也重视学习。回到家,他最喜欢看财经类新闻和书籍,在网上看港澳栏目和产业政策,主要内容都与自己的工作有关,能够提高工作水平。

    “有声有色的工作,来自于和谐团队,”这是在采访结束时,徐建群对侨务工作的最大感触。徐建群说,常州侨务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与侨办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是分不开的。

    近几年,常州市侨办作为常州市一个小部门,已经输送、提拔了6位干部:原副主任赵世平现为市民宗局局长,原副主任孙杏美、原副主任尤一童先后升为前任、现任市侨联主席,原侨政处处长赵彤现为致公党副主委,原经联处处长张慰军现为助理调研员……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有地位才能出干部,这在常州侨办再次得到验证。

    常州侨务系统优异的成绩来源于何处?也许,从这里,我们能够得到些启示。

    相关热词搜索: 细微 创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