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孙中山社会福利思想与近代岭南文化创新特质

    时间:2021-04-18 07:54:3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近代嶺南文化成为推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主角,它的创新特质有力推动了岭南地区近代化的进程。文章从孙中山社会福利思想的角度,分析近代岭南文化的创新特质,它在推动岭南地区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岭南文化;创新特质;孙中山;社会福利思想

    一、近代岭南文化的创新性特质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船坚炮利打开中国国门,最早开眼看世界的地方便是岭南地区。“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岭南文化精英,他们从岭南文化的深厚基础出发,撷取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文化的精华,创造出超载于所有文化之上的中国新文明的主张,探索会通中西、熔铸古今的民族文化发展路径。”这是岭南近代文化的创新特点。岭南文化开启了近代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道路,成为推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主角。

    二、从孙中山福利思想分析岭南文化创新特质

    孙中山先生的社会福利思想继承前人和西方的优秀成果,结合当时国情进行有效的创新,充分体现了岭南文化理性对待中西方文化的创新性特质。

    (一)贯通中西,理性对待中西方文化

    1、继承传统大同思想精神

    孙中山先生把“天下为公”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他认为:“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他说:“实现社会主义之日,即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饱含大同精神。他关注弱势群体,为救助革命烈士遗孤,他让财政部拨公债票二万元作为武汉死义烈士遗孤教养所经费,这样既解决了战争孤儿的生存问题,又为社会培育了大量建设人才。

    2、吸收西方社会福利事业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的优秀经验

    孙中山对西方将社会福利事业列入法制化轨道大加赞赏,因此他提出了“八小时工作制”、“妇女劳动保护”等劳工福利政策。孙中山主持制定了大量相关的政策、条例和法规,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的法治化。他制定出《暂行传染病预防法草案》,以加强对传染疾病的防治。这在中国传统社会救济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在中国防疫史上有重要意义。

    3、继承维新派人士社会福利思想的合理成分

    十九世纪下半叶早期维新派对社会福利思想的认识已经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上,如薛福成力倡给民以充足的社会福利保障。孙中山曾也说过,“采用国家社会政策,使社会不受经济阶级压迫之痛苦,而随自然必至之趋势,以为以及为实现大同理想设计未来可供实践的方案”。这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继承维新派思想家为实现大同理想,设计未来可供实践方案的合理成分。

    (二)、结合国情,独创新模式

    1、“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是实现福利社会的根本措施

    孙中山出身贫苦的农民家庭,深感农民对土地的需求。他对“平均地权”作了解释和规定:“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核定天下地价,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归于国家,为国民共享”。这是西方福利国家没有的政治举措。“节制资本”是孙中山调剂社会贫富分化不均的举措。但他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认为“中国不能和外国比,单行节制资本是不足的。要发达国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

    2、振兴实业、发展经济是实现福利社会的根本途径

    孙中山把发展实业与济贫联系起来,他指出:“中国乃极贫之国,非振兴实业不能救贫。”孙中山十分赞赏社会主义,主张以国家的力量来调剂社会财富,他说,“所以我们讲到民生主义,虽然很崇拜马克思的学问,但由于社会经济程度还比不上英美那样发达,还是不够实行马克思的办法。”认为实现社会福利并不是实现绝对平均,发展经济才是根本。

    3、注重实际,解决民众的衣食住行具体问题

    孙中山将吃饭问题列为民生的头等大事,“吃饭就是民生的第一个需要”。“民生的需要,就是大家对于四种需要都不可短少,一定要国家来担负这种责任。”可见孙中山对于社会福利问题的解决真正做到了细化。当然孙中山从解决民众的穿衣问题上,看到了国家独立和富强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空谈救国图存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也将他的社会福利思想打上了深刻的救亡图存的时代烙印。

    三、结语

    孙中山先生的社会福利思想是中国社会福利思想史上光辉的一页,促进了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近代化。他的思想充分体现了近代岭南文化的创新特质。近代岭南文化的这种会通中西,理性对待中西方文化并切合实际的创新特质,成为加速近代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近代化的重要精神力量,促使岭南地区的重要性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圣宜,宋德华.岭南近代对外文化交流史·序[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

    [2]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6.

    [3]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2.

    [4]孙中山.孙中山全集(第一卷)[Z].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 岭南 社会福利 近代 特质 思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