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从《中国文化史导论》看今日中国美术

    时间:2021-05-05 07:53:3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艺术向何处去?似乎可以从文化史中寻找答案。本文以《中国文化史导论》一书为出发点,对比中西文化差异和特点,寻找艺术发展方向,出现代艺术中心将回到中国的结论。表达了作者坚定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艺术史、现代艺术、传统文化

    起初听说钱穆先生,缘于那本《国史大纲》。作为当时中国大学的通用历史教材,我一直好奇于心。但《国史大纲》没有读,李师先予我另一本书《中国文化史导论》。老师手书扉页背面,命我“静读”。我自遵命,没想到竖版正体字读起来舒适不已。方觉眼球的运动,竖向要比横向更轻松。竖向是由天至地的方向,是人生长的方向,也是万物生长的方向。中国人竖版书写,莫非与自然暗合?

    《中国文化史导论》以中国文化发展为主线,对比中西文化异同,详细阐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发展特点、发展方向。文字之中充满的,是面对本族文化的信仰、爱幕和恭敬,是“温情与敬意”。正如《建国信望》里的那句:“古今只是历史中的一环,毁灭旧文化,即是窒息新生命。”继承传统文化,是出于本族文化的情,也是出于发扬民族精神的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情理相交是第一个触动我的地方。

    在行文布局上,钱先生基本按照中国文化演变过程串联十章,先总说,再分部分阐述,后又总说。期间伴随中西文化的比较,前二章偏向“总述”的部分比较得多些,中间三至九章将文化分部阐述,总后第十章“中西接触与文化更新”算是在当时当下环境内的针对中西文化比较和碰撞的又一总结。钱先生认为游牧、商业是起于“内不足”,而追求“富强”。所以商牧文明需要向外探寻,是“流动的、进取的”。相反,农耕可以自给,是“内而足”,不必追求富强,所以是“静定的、保守的”。这实为解释所有中西差异的原因,此书接下来的阐述和发展也基本围绕此观点展开。结合自身所学,我也明白了何以西方有大量描绘战争的、充斥着血腥和力量崇拜的艺术作品,而中国艺术向来不喜欢这类主题,转而向“道”的方向发展。

    要说我读此书的唯一遗憾,就是钱先生对艺术的专门阐述(第八章)有些简略,只是讲隋唐时期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的状况。没有与西方同时期艺术发展进行比较。但钱先生的观点,似乎道出了中国艺术在世界独树一帜,成为一座艺术高峰,超越同时期西方艺术发展的重要原因:艺术由贵族转移到平民社会,由宗教方面转移到日常人生。中国人一直把手艺人和艺术家区别得很开。做石木雕刻的,做铁艺的,只能称为“匠”而非“艺”。这与现在对相关职业者“老师”“名家”地称呼很不一样。中国人读书和做艺术几乎是捆绑在一起的。读书的平民化带来了艺术的平民化。但读书给人带来的修养和品位没有降低,这直接影响了艺术的发展。所以,中国艺术发展到隋唐时期,已经十分成熟,开始以“道”为核心创作。这个“道”,我认为是哲理。我私命这一时期为“美的哲学自觉”的时期,是魏晋时期的“美学自觉”的延伸与发展。

    行文至此,可能未明白题目与我所阐述之间的关联:这如何解答了文化何处去?两个艺术作品又有何关联?以下,即为我读《中国文化史导论》后的愚见。

    倘若结合文化史看艺术史,艺术的本身发展实为文化发展的一种体现。因此,艺术的出路即为文化的出路,艺术的方向即为文化的方向。我们不妨通过艺术的处境看文化。艺术的表现,实际上是文化特性的表现。艺术重在看法而非手法。西方人重探寻和扩张,“有深刻的工具感”,进而其内心深处,有一种强烈的“对立感”。这种物我二分的意识体现在艺术上便是强烈的客观感。在西方长期的艺术创作都是以“美”为核心,这种美,是客观的美,世俗化的美。是艺术发展的最先阶段,即为表现现实。而农耕文化下的中国人有了天人合一,物我两合的世界观。因此,中国人很早就懂得托物言志的道理,在魏晋时就已经提出了“传神论”。画与人是相通的,画的具体物体是载体,重要的是承载其上的画家情感。这种以情感为内核的美,是主观的美,比之客观表现更上一层楼。

    发展到五代时期,唐朝的艺术平民化终于开花结果,艺术的发展大体分成了服务贵族阶层为主的宫廷派和以士大夫阶层为创作和欣赏主体的世俗派。宫廷派以宫廷画家黄筌为代表,世俗派以徐熙为代表。宫廷派以画面富贵为特点,世俗派以野逸自由为风格。可以看出,徐熙所代表的画风更加开放洒脱,更加能体现艺术家所思所想。这时的艺术和文艺,都开始出现了以哲理为核心的作品。而同时期的西欧人还在漫长的中世纪,直到五百年的文艺复兴才开始进一步发展艺术。

    徐熙最有名的且传世的作品便是《雪竹图》。如果按照艺术的内核来讲,现代艺术是以哲学为核心的艺术的话,那早在唐代,最晚五代南唐时期,中国就有了现代艺术。这比西方现代艺术出现早了近一千年。

    依照钱先生的看法,西方人物我二分的世界观。这或许是西方现代艺术将形式与内容对立,表达思想片面以至于追求极端,造成了现代艺术越发不像艺术,迅速落入虚无的根本原因。相反的,由于中国人物我合一的世界观,表现在艺术上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思想深邃含蓄,追求艺术的“厚重感”。当杜尚把小便池放到展览上,艺术有无意义、绘画有无意义的问题终于爆发。这实际上体现了西方人的二元世界观:有意义、无意义泾渭分明。可是中国人明白,艺术既无意义又有意义,甚至于有无意义不重要。与其说,中国艺术家在做艺术,不如说,他们在表达自然和情感。西方的艺术每每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向东方学习,现今又是这样。因为他们发现,沿着自己的路走向虚无,艺术死路一条。现代艺术的中心必然回到中国,因为今天所有的艺术思想都被我们的先祖在一千年前实践过了。艺术中心的回归,代表着文化中心的回归。或许这从艺术的角度论证了“人类标准之文化,必自农业文化而发轫,亦必向农业文化为归趋”。

    今日读钱穆先生书籍,即是对两千年来中国未有过的乱世的后遗症的自我洗礼。所幸生长于华夏文明的主体中,让我耳濡目染中华文化之博大与厚重,自向谦卑仁厚修行。世界格局已然在这一百八十年间剧变,中国已有抬头之势。吾辈庆幸同时,更应以史为鉴,确立文化最堅定之自信。

    相关热词搜索: 文化史 导论 中国 中国美术 今日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