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信息科技 > 正文

    唐诗宋词翻译与文化差异

    时间:2021-05-05 07:58:3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唐诗宋词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容置疑,然而,在对其英译的过程中却不免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即文化差异。本文首先追溯我国翻译史的三个阶段,然后进一步探讨分析和解决唐诗宋词英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问题。

    关键词:三次翻译阶段文化差异 唐诗宋词

    一、三次翻译高潮之追溯

    中国的翻译最早其实可以追溯到周代。《周礼》中提到“行人”,即负责接待四方使节与宾客任务的官员职称,他的职责就是“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书中还提到,周代每七年就要将诸侯国的翻译人员集中到周天子所在地加以训练。这是关于我国翻译人员培训的最早记载,这也可以被认为是我国对翻译工作的重视的最早的体现。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三次翻译高潮——第一次佛经翻译高潮:从一开始,佛经翻译就表现出相当的规模,到魏晋南北朝时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到唐代达到鼎盛,从而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翻译高潮。在此期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几位最有名的佛教翻译家:鸠摩罗什、玄奘等,大量的佛学经典从梵文译成汉语。第二次翻译高潮是指明末清初的翻译,主要是科技翻译。此次翻译高潮的兴起,与欧洲宗教的传播有很多关系。当时的教会成员为了传播宗教,通过大量的翻译活动,来到中国扩大了其影响。其目的主要以传教为宗旨,但同时也介绍了西方学术,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交流。最后一次翻译高潮就是中国的一批有识之士为救国图强掀起的第三次西学翻译高潮:百余年的不思进取和闭关锁国,最终导致了中国国力的衰竭和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战败的耻辱唤醒了民众。中华民族要雪国耻,图生存,就必须打开国门,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从而使自己强大。这样,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需要,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后出现了又一个以大规模引进“西学”为标志的翻译高潮。这就是从周代开始我国所经历的三次重要的翻译高潮,一次比一次来的激烈。

    当然,谈到翻译,必然要谈到文化。翻译和文化的关系可谓密不可分。通过翻译,即是通过语言文字传播本民族的文化,同时将异国文化引入本国,从而构成了一个文化交流学习的桥梁。诚然,如果没有翻译,那么国与国之间是很难进行文化交流和学习的。因此,我们谈翻译,必然要涉及到文化差异的问题。那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唐诗宋词英译中的文化差异

    唐朝和宋朝是古代中国的一个文化上的繁荣时期,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和词人,如李白,杜甫,王维,李清照等,创作出了大批优秀的诗词作品。这些优秀的诗词也成为了我们的民族瑰宝。很多优秀的翻译人才为将我国的唐诗宋词精髓传播到异国他乡,也倾尽了毕生精力,将其翻译成他国文字,为传播中华文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国内如查良铮、许渊冲等,都为其翻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往往最能集中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活动,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翻译,人们得以了解该民族的地域风情和人文精神。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一个民族的语言的体会与理解是有差异的,在翻译中不可避免的会有许多困难和障碍。笔者尝试着分别从数量词、地理名词和特殊象征意义的词汇这三个方面来探讨唐诗宋词英译中经常遇到的一些文化差异问题以及如何合理的解决此类问题等。

    1.数量词

    在汉语中,诸如 “百”、“千”、“万”等数词随处可见,当然,这种语言习惯不可避免的会体现在唐诗中。例如柳宗元的《江雪》写到: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上文中的“千山”是夸张的用法,这是毫不质疑的。所以若将这一句译为:“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用 hill to hill这替代了“千山”这个数量短语,虽然意似,但是却失去了原文的艺术冲击力。同样,用 path to path 替代 “万径”, 虽然达意,但是同样也失去了原文的夸张的效果。笔者认为,这两句英文的翻译,都可以达意,但是都不能准确的表达中文原文中的艺术表现力。笔者尝试如下翻译,或许这样既可以达意,同时又更能够表现这种艺术效果:Hundreds of hills see no birds; thousands of paths see no humans.

    2.地理名词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一个地名往往会让人浮想联翩,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同样有很多地名被赋予了很多特殊的涵义。在翻译中,就必须注意这些地名的特殊意义。宋朝的词人李清照在《乌江》一诗中写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若将后两句译为:“Now think of Xiang Yu/ Who would not move to Jiangdong.”事实上,这里的史实讲述了项羽宁死也不屈服的故事。上文中的“江东”被直译为Jiangdong,实在不妥。因为它根本没有表现出这首诗的真正涵义。因此许渊冲教授将之改译为:“Think of Xiang Yu who’d not survive/ His men whose blood for him was shed.” 显然,这种意译的方法似乎更妥。

    3.特殊象征意义的词汇

    在唐诗宋词英译的过程中,还经常遇到一些有特殊象征意义的词汇或表达方式。在处理这种翻译时,也会遇到很多问题。请看下列:

    王维在《相思》一诗中写到:“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首诗中的“红豆”在中国古代有象征爱情或相思之意。故许渊冲译之为:“The red beans grow in southern land. How many load the autumn trees! Gather them till full is your hand! They would revive fond memories.”尽管“红豆”一词还是直译,但是,译者在诗末尾用了一个“fond memories”将红豆的象征意义间接的表达了出来。可见,这种问题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也得到了合理有效的解决。

    从以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确实存在,同时它也不同程度地决定了翻译障碍的不可避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经过认真的思考,有些问题是可以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的。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在翻译过程中,认真的思考,比较中英文的差异,从而将这种差异减到最小。

    相关热词搜索: 文化差异 唐诗宋词 翻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