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马克斯恩格斯视阈下的中国及当代价值

    时间:2020-03-30 07:53:3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中长期关注中国。马克思恩格斯视阈下的中国包括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近代社会的没落和发展趋势、鸦片战争过程、人民革命运动和对未来中国的预见。今天,我们总结改革开放和建国70周年取得伟大成就,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中国的论述,对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深化“三大”规律认识,坚持“四个自信”,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近代史;改革开放;当代价值

    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很重视东方社会尤其是当时的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据统计,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50卷中,直接提及中国的地方有800多处[1] 。在纪念改革开放40年,系统总结中国取得的伟大业绩之际,我们重新研读马恩当年对中国的经典论述,对于充分认识近代的中国历史和发展,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斯恩格斯“转注”中国的背景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诞生。19世纪50年代之后,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关注和研究遥远东方的社会尤其是中国,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马克思恩格斯作为“顶天立地的伟人”,是他们开创历史伟业的使命决定的

    在19世纪30~40年代初,马克思作为“青年黑格尔派”和担任《莱茵报》主编时,第一次遇到“对现实发表言论的难题”,然后循着从宗教批判到哲学批判、从哲学批判到国家和法的批判,从国家和法的批判到私有制的批判[2],在不断思考和回答“时代之问”中,在不断批判旧世界中不断发展新世界,逐步形成了马克思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是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它以恢宏的世界眼光和历史视野关注人类历史和发展进程,同时期,英国作为当时头号资本主义大国,为争夺中国市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因此,当时中国社动荡和正在发生的战争、人民经受的深重苦难成为西方媒体关注的焦点。马克思恩格斯密切关注世界发展新趋势,中国的战争和社会动荡自然就成为他们的关注对象。

    (二)马克思恩格斯创制无产阶级理论和革命斗争实践的需要

    从理论上看,马克思恩格斯终其一生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秘密”,创建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探索人类解放的发展规律。因此,当时“一个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天朝帝国”正在发生的“大门被冲开”、卷入“另一次文明战争”[3]必然进入他们的研究视野。从实践上看,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之后,工人运动陷入低潮,马克思为及时总结革命经验,深入研究政治经济学,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只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些”,才能为下一次革命高潮和“洪水”到来积极进行理论准备,这就需要研究中国等东方国家正在发生的事情。他们希望中国正在发生的革命能够引发西方革命,能够给亚洲乃至世界文明带来新的曙光。

    (三)马克思恩格斯受聘报纸特约通讯员,撰写新闻通讯是研究中国的直接原因

    1849年,马克思一家流寓伦敦后,真正地遭到了“普罗米修斯式的命运,而成年地、成十年地为日常生活需要所缠累,为一块必不可少的面包而操心苦恼”[4]。1851年,在朋友的邀请下,他成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合同撰稿人,每周两篇通訊,每篇2英镑,有了这笔钱,马克思就能够在伦敦勉强维持生活了。至1862年3月,马克思恩格斯在该报共发表了通讯465篇(均以马克思名义寄出发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他们更加注意观察和研究中国问题,于1853年到1862年间写了一系列专题通讯。与当时的西方媒体不同,这些新闻通讯真实客观、评论科学,全面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国情和未来走向,给欧美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也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资本论》写作材料。马克思在青年时代说过一个作家不应该为谋生而写作,而应该为写作而谋生,马克思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他向作家所作的要求。

    二、马克思恩格斯视阈下中国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创立后,马克思恩格斯坚持用唯物史观,站在人类解放的理论和道义制高点从多个维度观察和分析中国社会历史,同时,以新的世界观作指导,运用历史分析法对中国有关问题做出科学的分析论述。

    (一)论述古代中国,肯定中国在人类文化史上的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曾经给予人类文明发展以巨大贡献。马克思高度赞扬中国古代技术发明对世界的影响:“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恩格斯还论述过中国在许多方面的发明,如发明了棉纸、纸币、算盘、茶叶、丝织品、养蚕业等。中国古代的这些发明和创造,都曾经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甚至改变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二)分析近代社会,指出中国封建经济社会的衰落与发展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身处资本主义最发达的欧洲,机器大工业已经在英国普通运用,一些农场也开始采用农业机械,而在当时东方的中国却还在沿用上千年的手工劳动。他说,“中国旧式犁头,……像猪仔或田鼠一样,只掘开泥土,但没有作田沟,且没有将泥土翻转[5]”。近代中国在政治上,长期实行封建专制,“皇帝通常被尊为全中国的君父”,而“皇帝的官吏也都被认为对他们各自的管区维持着这种父权关系”;而维系“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的各部分间的唯一的精神联系”就是“家长制权威”;在精神文化方面,中国的官僚们常常“墨守成规”、“安于现状”,而中国百姓性情柔弱、过于节俭,宁愿窖藏金银也不愿购买国外新产品。因此,中国已经成为“腐朽的”的国家,“社会基础停滞不动,而夺得政治上层建设的人物和物种却不断更迭”,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样,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解体一样。

    (三)剖析鸦片战争,促动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强加给中国的“极端不义的战争”。英军在战争中,他们“把炽热的炮弹射向毫无防御的城市、杀人又强奸妇女的文明贩子”,“自始至终大发兽性”,“强奸妇女,枪挑儿童,焚烧整个村庄,完全是卑劣的寻欢作乐”。英国为了对中国进行“非法的鸦片贸易”而寻找的借口“是毫无根据的。”“英国人控告中国人一桩,中国人至少可以控告英国人九十九桩。”两次鸦片战争都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在英国人的“炮口”下,英中由此订立了1842年南京条约和1858年天津条约。另外,法国、美国、俄国都不同程度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特别是俄国“到头来比任何一个参战国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开启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历史,中国也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一步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战争引发革命,赞扬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民族革命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鸦片战争引发了中国内部的革命,而中国革命必将引发西方社会危机或加速西方社会的政治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人民反抗英国等列强侵略的正义斗争给予高度赞扬。马克思恩格斯说,“中国人发起”的反抗侵略战争是“全民战争”,“这是‘保卫社稷和家园’的战争,这是一场维护中华民族生存的人民战争”。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已经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给予很高评价,认为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它不仅会动摇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甚至会引发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今工业体系这个火药装得足而又足的地雷上,把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引爆,这个普遍危机扩展到国外,紧接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在此之后半个世纪中,中国人民受到了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和鼓舞,一切反动势力都不能阻止由太平天国大革命所启导出来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一代代继承下去。

    (五)预见中国未来,世界将现“亚洲新世纪的曙光”

    马克思从来不教条式地预料未来社会,更不打算用未来社会的幻想图景作为救世之道;他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中国的发展,贫富两级分化现象将出现,人们将要求重新分配财产,甚至要求消灭私有制。因此,他们说,中国社会主义之于欧洲社会主义,也许就像中国哲学与黑格尔哲学一样。 他们甚至给出了新中国的名字即“中华共和国”。马克思恩格斯还预见到,中国将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新的重大影响。随着中国革命的深入,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亲眼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的垂死挣扎,看到整个亚洲新世纪的曙光。

    三、馬克思恩格斯论述中国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一生中从事丰富的理论创建和革命实践活动,而他们对中国问题却能有如此透彻的了解,精辟的论断,对我们今天研究当代中国国情、世界局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相关问题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有:

    (一)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有些欧美资产阶级学者,把19世纪中期殖民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描述为通过神启宗教和技术优势来结束异教民族原始和野蛮的过程,把英国等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涂改为“英国的课业”, 对清政府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规训”和“教育”。同时期,中国一些思想家、政治家也是站封建王朝立场上,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厢情愿地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嫁接到封建王朝的躯干上,一切形式的引进都令人沮丧地变形。马克思恩格斯坚持唯物史观,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立场上观察和分析中国问题,因而,能够对中国有关问题做出科学的阐述。

    (二)坚持运用“世界历史”观,进一步明晰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指出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整个世界格局都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即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并由此导致农业文明国家从属于工业文明国家、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格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世界精神或者某个人的形而上学的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的物质的”,可以“证明的行动”的;同时,他们做出了太平洋时代即将到来的预言。我们要把握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特点以及未来走向,就要理清中国今天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和中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历史方位。应当说,经过几代人的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不断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坚持人民主体观,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马克思在研究中国和世界问题时,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中的主体的唯物史观。《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联、休戚与共。但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世界潮流总趋势没有变,仍然处于马克思所指出的文明形态和世界格局大转型之中。所以,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坚信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要脚踏实地地研究中国和世界所面临的问题,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人类文明进步事业,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着、坚持实践者,做马克思恩格斯事业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四)坚持不断革命,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等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发展也由中国史进入了“世界历史”。近代以后,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断地革命;中华民族也在一次次革命中,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断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实践证明,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部分,“马克思主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人民正“在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

    参考文献:

    []杨金海.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观及其当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6(2).

    [2]顾海良.马克思“不惑之年”的思考[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3]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M].人民出版社.2015.

    [4]弗·梅林.马克思传[M].人民出版社.1965.

    [5]周宏府.马克思关注中国[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2).

    相关热词搜索: 恩格斯 中国 马克斯 当代 价值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