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看上海市社会科学竞争力

    时间:2020-04-16 07:53:2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上海市1993-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立项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从地区分布来看,上海共立项1756项,在31个省区中仅次于北京,排名第二。上海立项的年均增长率为15.66%,位居全国中游,但立项数占全国比重的增长幅度稳中有升,排名首位。上海的立项项目已经全部覆盖国家社科基金的23个学科,但各学科之间发展态势并不平衡,青年项目的优势最为明显。从研究单位实力来看,上海高等院校一枝独秀,共有162个核心主持人,但项目主持人更替频繁。

    关键词:国家社科基金;上海市;社会科学竞争力;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C1(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3-0063-04

    一、引言

    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所起的影响和作用实际上已经不需要作太多的论证。正因如此,它不仅被高等院校、社会科学院、党校、党政机关科研部门等主要社会科学研究组织视为衡量其自身科研实力和科研组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对各地区加强社科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更好地繁荣发展本地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目前。学界研究已经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角度出发考察某一区域的社会科学竞争力,但遗憾的是,尚未检索到关于上海市在此方面的相关探索。本文相关资料来源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的“历史资料”栏目,收集1993-2011年间资助项目的相关信息,研究类型涵盖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自筹资金项目以及后期资助项目,从地区分布、年代分布、研究类型、研究学科、项目机构和核心主持人等方面加以分析。归纳总结立项特点,查找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立项概括

    1 地区分布统计

    从全国来看,1993-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共资助项目21328项,表1为历年各地区立项数在总项目中的比例。为了更为细致地梳理各地区研究实力的分布情况,本文将立项机构所在的省市划分为四大片区,且日北京、东部(10个省市)、中部(8个省区)、西部(12省区),具体分析如下:(1)北京优势明显。共立项4795项,占总立项比例高达22.5%,体现了研究的整体实力和集聚效应。其原因,一是北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众多;二是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其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便于获得相关信息资料,从而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2)各地科研力量水平差异明显,东部优于中部、中部强于西部。具体而言,东部地区包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0个省(市),共立项7819项,平均立项782项,占总立项比例的36.7%;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个省,共立项5130项,平均立项641项,占总立项比例的24.1%;西部地区包括是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12个省(市),共立项3587项,平均立项299项,占总立项比例的16.8%。(3)上海共立项1756项,远远高于东部地区的平均立项数782项,每年平均立项92项。1993-2011年上海立项数占总立项比例的8.21%,在31个省区中仅次于北京,排名第二。这也在一个层面上印证了“国家课题立项水平是与各地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而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区也往往是学科研究最普及、最深入、立项课题最多的地区”。

    2 年代分布统计

    表2为1993-2011年国家社科项目在全国和上海的年代分布。从增长速度来看。上海的国家社科研究项目从1993年的21项增长到2011年的288项,年均增长率为15.66%,高于同期国家的平均增长率11.6%,但在全国31个省区中排名第13位,这说明各地区近年来对国家社科项目研究越来越重视,申报立项呈现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从立项数在全国中的比重而言,上海立项数稳中有升,由1993年在全国所占比例的5.05%上升为2011年的9.61%,增长了4.56%,表现出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在31个省区中排名首位。江苏省增长了3.35%,排名第2,广东省增长了2.68%,排名第3,而下降最多的则是北京市,面临来自全国的激烈竞争,北京在全国所占比例从1993年的37.74%下降到16.71%,幅度高达21.03%。

    3 研究类型分布统计

    1993-2011年上海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的重大项目36项,占总立项比例7.48%,重点项目61项,占总立项比例4.73%,一般项目1005项,占7.59%,这说明上海在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上的优势地位并不突出,而最能衡量一个地区科研实力强弱的往往就是这些指标,这在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总体研究力量和高层次研究人员有待进一步提高。青年项目594项,占10.56%,自筹资金项目8项,占4.23%,后期资助项目53项,占10.62%。可见上海在青年项目和后期资助项目上占据比较明显的优势。青年项目的稳定增长不仅是一个地区科研实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一系列课题申报的保障。从增长率来看,全国重点项目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77%,上海为13.65%:全国一般项目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05%,上海为13.03%;全国青年项目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3.60%,上海为18.78%。可知,上海的国家社科项目的增长态势顺序为青年项目>一般项目>重点项目,这与前述分析相符。

    4 研究学科分布统计

    国家社科基金涉及23个学科,门类齐全。表4为国家社科基金的学科分布。表4中上海立项数是指上海各学科的立项数,上海百分比是指上海各学科立项数占上海的国家社科基金总数比例,全国立项数是指全国各学科的立项数,全国百分比是指全国各学科立项数占全国国家社科基金总数的比例,市内排名是指上海各学科立项百分比的排名顺序,全国排名是指全国各学科立项百分比的排名顺序,学科优势是指全国排名与市内排名的差值。可知,1993-2011年间,上海的立项项目已经全部覆盖国家社科基金的23个学科,但各学科之间发展态势并不平衡:(1)优势学科依次为:国际问题研究、新闻学、宗教学、外国文学、管理学、理论经济、法学、人口学、世界历史、体育学、考古学和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2)与全国地位相当的学科是:统计学、政治学、中国历史、中国文学和语言学;(3)上海市的弱势学科依次为:应用经济、社会学、哲学、党史·党建、马列·科社和民族问题研究。

    5 研究机构分布统计

    一般而言,科研机构可以分为高等院校、社科院、党校、国家机关、军队系统和其他社会研究机构。图1为上

    海市立项项目机构分布折线图,立项数量最多的是高等院校,共立项1444项,占上海立项总数的82.23%,遥遥领先其他类型的研究机构,并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上海社科院排名次席,共立项190项,占上海立项总数的10.82%。党校排名第三,共立项63项,占上海立项总数的3.59%。

    同时,上海共有59个研究机构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表5是立项10项以上的研究机构分布表。高等院校的优势在表5中再次得到了有力的体现,在总共21个研究机构中占据18席之多,比例高达85.7%。就集中度而言,前10位研究机构立项总数为1458项,占总量的82.94%,立项的集中度比较明显,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位居前三甲,三者立项数占项目总数的45.67%,说明这三个单位是社科研究的中坚力量。

    6 核心主持人分布统计

    核心主持人是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较多,在本学科领域产生较大影响的主持人。根据文献计量学中确定核心作者的普赖斯公式N=07.49*sqrt(η),其中N为立项数,η为所统计年限中主持频次最多的主持人立项课题数,只有那些主持N次以上者,方能称之为核心主持人。在本文所统计的年限内,η=4,带人公式得:N=1.5(项)。由于N要求为整数,本文取N为2,将统计年限内主持2项以上的主持人确定为核心主持人。按照这一标准,1993-201 1年上海共有1561位学者承担了1756项国家社科基金,1次立项的学者有1399人,2次立项的有131人,3次立项的有30人,4次立项的有1人。可以看出,19年来162个核心主持人(占主持人总数的10.38%)共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56项(占总课题数的20.27%)。人均2.2项。表6是上海市各学科的学术骨干和精英。这组数据与普赖斯教授所提出的10%的主持人承担50%左右的数据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发现和培养更多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是各单位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重点。

    核心主持人队伍的稳定性状态可用洛特尔公式来表示。该公式如下:C/N+B/N=1。式中N为在某一时期内立项课题总数,C为新主持人立项数,B为核心主持人立项数。因而,C/N值反映了新主持人的增长态势,如果C/N值过大(趋向于1),表明课题大多是由新主持人立项,反之,当C/N值过小(趋向于0),则表明课题大多是核心主持人立项。根据洛特尔定律,C/N的理论最佳值为0.64。根据本文统计。上海市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C/N值为0.797。超过理论最佳值,这说明国家社科基金主持人队伍过于庞大,项目主持人更替频繁,亟待建设稳定而可持续发展的主持人队伍。

    注:年份的数字表示该主持人获准立项的年份,93即1993年,02即2002年,以此类推;主持人单位前后有变化的,以后者所在单位为准;多人主持的项目中只计算第一主持人及其所在单位。

    三、结语

    近年来,随着上海市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和经费的稳定增长,学术研究日趋活跃并逐步深入,研究探索领域不断拓宽,有力提升了上海社会科学竞争力。但同时也存在需要进一步探讨的若干问题。根据本文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发挥学科优势及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建设?如何形成学科交叉、资源共享与团队合作的科研平台?如何培养新兴研究力量的项目意识?等等。这些问题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对此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1 加强优势学科建设

    在现有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学科进行分层建设,是提高上海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对此应调整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优势和特色,促进学科平台的高效运转,使得上海的学科实力和水平能够有较大的提升。

    2 加强与研究重镇的科研合作

    从立项单位的视角来看,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具有绝对的优势。是上海市社科科学研究的核心力量。建议其他研究机构进一步加强与其交流与合作,并在此基础之上广泛开展跨学科交叉研究。以开拓研究视野。增强科研能力,推动本单位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

    3 加强核心研究人员的培养

    目前,上海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人更替频繁,不利于国家课题的质量提升,也在一定侧面反映了优秀科研人员流失的现状。我们认为,社会科学的竞争,核心就是人的竞争,建设一流的科研学术队伍已成为体现学科实力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制度创新来加强社科研究队伍建设是提高上海社会科学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刘伟民,吕国光,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课题看云南社会科学竞争力[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4);吕国光,湖北省社会科学竞争力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8(3);张琰玲,宁夏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分析(1993-2003)[J],宁夏社会科学,2005,(1);吕国光,刘伟民,山东省社会科学竞争力统计分析[J],三明学院学报,2011,8(3);徐嘉泓,程丽,浙江省社会科学竞争力研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0,(1)

    [2]蒋颖等,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地区分布研究[1],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3)

    责任编辑 文嵘

    相关热词搜索: 立项 社会科学 看上 海市 竞争力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