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如何甄别“李鬼”大学

    时间:2020-05-30 08:55:5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16年6月30日,据新华社报道,两名山东学生遭遇招生诈骗,在武汉某知名高校上了三年学后,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学籍。警方通报称,目前嫌犯涂某和郭某已被抓获,经查,两人涉嫌诈骗十余名学生家长共计200余万元。

    眼下正值2016年暑期,各类“招生诈骗”进入“高发期”。笔者就此走访了所在地安徽省泗县公安局的经侦大队、刑侦大队及泗县教育局的相关部门,以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甄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60所虚假大学招生诈骗被曝光

    每逢暑期,一些中介组织和不法分子利用考生求学心切和家长望子成龙心理,或谎称自己是院校招生代理,或谎称与高校领导和招办人员有“特殊关系”,或故意混淆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的区别,进行招生诈骗活动。

    “中国警察网”2016年6月26日曝光了60所虚假大学的招生诈骗活动。这些“山寨大学”“野鸡大学”涉及京、津、沪等23个省份,其中北京居多。调查发现,与以往的虚假大学相比,这批30所虚假大学最大的变化是出现了大量仿冒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其中有22所仿冒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的名称。在曝光的这60所大学中,出现了不少貌似“高大上”的大学,诸如“中国信息科技大学”“华北工业大学”“上海同济医科大学”“广东科技管理大学”等。乍听起来,校名都挺正规!可实际上,这些都是只有空壳网站,无实体校址的虚假大学。

    形形色色的招生骗局

    近期,安徽省泗县警方整理了非法招生人员的16种诈骗手段和应对方式,谨防家长、学生再次上当受骗——

    1.花钱上“好”学校。通过手机短信或网络,向考生或家长发送“花钱可以上重点大学”的虚假信息。

    警方提示:考生和家长不要轻信收到的手机信息和网络消息,应多查证和咨询国家公布的正规报考咨询点或网站。

    2.谎称有“内部指标”。行骗人谎称自己是高校招生人员或自己有“特殊关系”,明示或暗示可以帮考生拿到内部指标或计划外指标,索取指标费。

    警方提示:按规定各高校的招生计划都将向社会公布,不可能像招生骗子所说的,只要花钱就能搞到招生指标,所谓的“内部指标”都是骗局。另外,不管公办、民办高校,均已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统一管理,不存在计划外招生。凡未纳入统一招生计划的,均不能取得国家的电子注册。对待此类机构或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保留证据、及时报警。

    3.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一些中介公司或个人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向家长承诺只要花钱就可以搞到指标。

    警方提示:所有招生计划都是由国家统一下达并向社会公布,未经国家批准或未向社会公布的,不能安排招生,学校无计划乱招生就无法电子注册,国家也不予认可。而且自主招生首先要在高考前通过学校组织的测试,学校测试合格,还必须参加6月份的高考。所以自主招生并不是自由招生,有着严格的条件限制,并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

    4.“混淆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不法分子或中介故意混淆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与普通高校招生等不同的学历教育之间、学历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区别,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部分办学机构打着学历教育的幌子,实际招收非学历教育学员,甚至一些中学教师也参与此类生源组织活动。

    警方提示:这些录取通知书不是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入学”后也不会通过教育部门的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更拿不到普通高校的毕业证书。

    5.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嫌疑人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加盖“公章”和“录取编号”,骗取考生和家长的信任,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银行账号内。由于伪造的录取通知书仿造正品印制,且印有招生办录取专用章,考生收到通知书后,如不仔细查看,很可能上当受骗。

    警方提示:按照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录取通知书由招生学校根据省招办审核备案的录取名册发放,并加盖省招办录取专用章。考生拿到通知书后,可登录省招生考试信息网或到县市区招生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

    6.以军校招地方生名义行骗。一些职业骗子冒充军校招生人员,号称有地方指标或“特招指标”、可以成为部队干部等谎言,欺骗考生和家长;有的运用高科技手段伪造军校印章、部队证件或虚构军校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从2008年起,未经教育部和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现为军委联合参谋部、军委政治工作部)共同批准,军队院校不得开办学历教育专业或按学历教育的学制、规格招收任何形式的地方委培生。军校与其他高校一样,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除收取国家规定的费用外,不会收取考生和家长的任何费用。

    7.假借定向招生名义行骗。目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一般不安排定向招生,且定向招生人数、降分幅度也有严格限制,并不得收取“定向费”。如要报考定向生,在志愿填报时,考生必须填有定向志愿,无“定向志愿”则不可能录取为“定向生”。

    8.利用查询录取信息时间差行骗。这类骗子熟知高考可通过查询功能了解录取情况,提前向考生提供录取信息,把正常投档录取说成是自己找关系和朋友花钱疏通关系录取,以此向家长索取钱财。

    9.冒充高校招生“中介机构代理人”。国家严禁高校委托招生、中介代理招生,遇到此情况应当立即举报。

    10.利用特长生加分名义行骗。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对特长生的加分相关部门有具体规定。一些不法分子以特长生可以加分为诱饵,通过提供假“特长生”资格证书等编织圈套,骗取家长钱财。

    11.“迷信”诈钱法。骗子装扮成道行高深的“巫婆神汉”,利用考生家长“病急乱投医”的心理,以祈福名义让考生家长出钱购买“保佑佛”或奉上“香火钱”,以此保佑考生录取如意的学校。

    12.以“高复班”名目诈骗学费。随着高考成绩公布,部分落榜考生选择复讀,犯罪分子以张贴小广告、网上信息、手机短信等方式发布“名校复读”“历年录取率高”“不录取退还学费”等信息,骗取考生巨额学费,随后销声匿迹。

    13.利用特殊渠道。去年,某地一考生王某高考发挥不好,只能选择三本,心有不甘的他突然接到一个神秘电话,对方称他与某某大学的领导关系好,可以帮着在“内部指标”上动点手脚。结果,求学心切的王某按对方要求到银行取了1万元。之后“神秘人”再也联系不上。

    警方提醒:为骗取家长和考生信任,不法分子通常都把自己装扮成几类特殊人物,高校招生负责人、工作人员、与高校领导有“特殊关系”者等,广大群众不要抱有走捷径的侥幸心态,接到类似的诈骗电话时要提高警惕。

    14.利用特殊准入证。考生小张高考发挥不好,一同学就给他一张传单,上面说能搞到“特长生资格证书”,然后就可以利用特长生加分政策帮人进理想学校。小张将信将疑,咨询了班主任,得知这是历年高考后都会发生的诈骗方式。

    警方提醒:类似以“特长生”名义进行诈骗的类型还有很多,像谎称军校招生、公安类院校招生、国防班招生等不法分子利用一般家长和考生对这些相对“偏门”院校招生政策的不熟悉,以一些所谓的“招生公文”和假冒录取通知书等物件获取家长和考生信任,从而骗取钱财。

    15.利用虚假招生信息。考生王某一直以来成绩都不是很好,2015年他高考结束后不久,有人信誓旦旦跟他保证说只要出一笔“活动费”,就能帮王某通过网络教育变相的考进知名高校。为了前程,兴奋的王某毫不犹豫地给钱,但从此后就再也联系不上对方。

    警方提醒:一些不法分子故意混淆普通高考招生与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网络教育的不同招生类型,拿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的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骗说毕业后一样是国家学历,效用一模一样。但考生和家长要知道,这些教育与全日制教育是有所区别的,特别是毕业后就业时,对不同类型办学的“待遇”很多情况下都是完全不同的。

    16.利用小道消息。考生李某报考了某重点高校,由于他高考发挥不好,被录取的可能性不大,李某和家长都有些担忧。有人告诉李某父亲,他能在各大高校“发榜”前提前知道考生的录取情况,只要给他一笔钱买了这个信息,李先生就能打时间差,及时为儿子入学想办法。

    警方提醒: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部分考生和家长不了解高考录取情况查询功能这个软肋,声称能提前知道学生的录取情况,进一步诱导考生和家长说他能通过关系帮助考生被录取,以此向家长索取钱财。

    招生诈骗严厉打击

    针对招生诈骗进入“易发期”的实际情况,日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教育行政部门将与公安等司法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打击各种类型的招生诈骗行为,确保高校招生正常秩序。据介绍,每年8月至9月中旬左右,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开通高校资助热线电话,24小时专人值班,接受考生及家长反映问题,人们如果发现了弄虚作假的现象,可以电话举报。若情况属实,教育部会进行严肃处理。如果在此期间之外发现问题,可以写信,署上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有关部门会尽快调查处理给予答复。另外,考生和家长还可以直接向学校及其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反映问题。

    編辑: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

    相关热词搜索: 甄别 李鬼 大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