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你把无脑当创新?

    时间:2020-09-09 07:51: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太极之争

    影评人看《太极》

    崔汀:太极系列有一个好的想法,也有精良的制作,转制3D效果也不算太次,最大的软肋就是主演袁晓超和导演冯德伦都是新人,都没有太大的知名度吸引观众,华语片想要有2亿的高票房,要不就是有名导要不就是有大明星,形成电影品牌,比如《画皮Ⅱ》。

    木卫二:如果《太极》不是免费我是不会去看的,从《太极1》来看,我感觉华谊只是把素材拆成两集和三集来上映,分成《太极1》和《太极2》,或许还有《太极3》,不管片方怎么解释,我觉得这就是欺骗消费者的一种行为,我感觉蛮不耻的。

    阿木:导演监制有创新想法,但执行力不足,上集用力过度有点混乱,下集匆忙结束。

    主创说

    冯德伦:我认为《太极》剧组都为该片做了最大的努力,有人问我说吴彦祖是《太极》的监制,票房和预期不符我要不要向吴彦祖交待?我觉得很好笑,我为什么要向他交待?我只是用我的风格拍《太极》。

    王中磊:《太极》的3D转制比《画皮Ⅱ》准备充分很多,对于一部在拍摄前就决定要做3D的话语功夫片来说,这个决定是很有必要的,对功夫片的拍摄过程很有用,会因为要做3D动作片就改变很多拍摄的方法。比如《太极1》中有一场打麻将,麻将飞出来的戏,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就会考虑到拍的时候,如何场面调度,有助于后期转3D效果。用大投资做《太极》,我认为是一件推动华语功夫片的事。

    和《四大名捕》一样,《太极》讨好90后的心态昭然若揭。青年导演冯德伦也已接近四十高龄,这样地逼近低幼也是难为了他。或许在这帮大叔眼里,90后的特质与《太极》的特质一样,满目浮华,空无一物,所以他们屁颠屁颠地抄了个《坏小子斯科特》的形状,却怎么也弄不懂《坏小子斯科特》的特质,他们至今还很迷茫的是,为什么对《坏小子斯科特》我们只能用喜欢与不喜欢来形容,而《太极》,却要用好与坏来形容。

    他们不明白的是,这首先是个武侠片。武侠片多奇技淫巧,这点《太极》做得不错,但武侠片的没落也正是在于过多奇技淫巧。在武侠片横着走的年代,一个武术指导就可以拍一部电影。刘家良、袁和平、程小东,这些著名的武术指导名下总有一些经典的导演作品,在一些以武打为主的电影中,他们往往充当起绝对的作用,比如说起李连杰的《精武英雄》,我们往往想起的是袁和平的袁家班,而不是正牌导演陈嘉上。但奇技淫巧走不了太久的路,耍猴耍得再机灵,也经不起一辈子的时间去欣赏,因为这既无智力可言也无内涵可说。奇观的展现只能兴起一时,没人愿意把它当主食来吃。

    武侠之所以长久是因为在“武”的背后还有个“侠”,关于“侠”的解释历来不同,在特定年代它的意思是忠与义,在黑帮盛行之后又转化为情与义,香港回归之前,多是意味着对家国情怀的思考,这些是武侠电影的特质,是血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风格不被人接受的《倭寇的踪迹》要比风格喜闻乐见的《太极》好出无数个段位,只是因为前者侧重写了现代人的信仰与迷茫,而后者只是如国产网游般无脑①。网游只是供人消遣的,做得不好会消遣得一肚子怨气。

    《太极1》有着太多的90后元素,游戏、漫画,以及脑残(如果你认为这是90后特质的话),当男主角袁晓超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他那句“什么情况”的时候,那呆滞的表情和呆滞的剧情都让人有扇他一巴掌的冲动。我甚至会怀疑,这个角色是一个蓄意报复。他足以称得上是武侠片历史上最让人讨厌的第一男主角了,而且还是正派人物。我私底下猜想编导眼中的90后想必都是如此让人生厌的吧②,所以他们有勇气把主角弄成这么一个毫无魅力可言的人物。

    并不是说大叔就不该搞年轻人的玩意,冯德伦怎么看都是个潮人,前几年他弄《精武家庭》的时候秉承的也是和《太极》一样的思维,只是《精武家庭》也是失败了的。而今再战,除了把那些元素变本加厉之外,没有丝毫改变,这种明知失败偏偏往失败的路子上走的做法,也是勇气。

    或许,你有些嘲笑我墨守成规了。谁说武侠片就一定得要表现文化?谁说电影就一定得有剧情?谁说男主角必须得有魅力?我并不是说这样质疑的就一定是90后,我只考虑心智的问题。如果你非得这么问,那么我只能说,是的。一部空有花架子却满肚草包的电影必然不是好电影。正如当武术成为一种表演的时候③,我并不认为其实战的能力会高到哪里。中国人向来喜欢把新的当成好的,于是当游戏般的《太极1》出现后,无数人为之击节赞叹。但是,所谓风格的创新,并不是几个游戏般的大字就能打发的。电影,首先得对人有触动。

    当然,如果你非得说一部以视觉为主的电影能把人看得昏昏欲睡也是种触动,那么我承认,你赢了。

    文白

    生于改革开放的春风里,没能上山,不爱下海,愿把光阴虚度在电影中。

    注 解

    ①国产网游的特点是:打怪、升级、打小BOSS、再打怪、再升级、再打小BOSS……继续打怪、继续升级、打大BOSS。一般这个时候游戏就寿终正寝了。《太极》想必也是如此。

    ②在10年后的今天,90后的定义必然与现在的定义有着天壤之别,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没有话语权,他们没办法解释或重新定义人们的偏见。

    ③我真的没说袁晓超,我只是在说,当武术变成表演的时候它就失去了实用性的功能,而花架子,在过去的含义也就是在说这些表演性质的武术,这是个贬义词……人家可是奥运武术冠军,虽然我在影片里没看出一丁点他的厉害,但凭想象,他肯定是很厉害的,人家可是奥运武术冠军,只是表演赛?那也是冠军啊!

    延伸阅读

    华语功夫片辉煌不再

    华语功夫片最早在香港风靡,诞生了胡金铨、张彻这些永不会被中国电影史遗忘的大师级功夫片导演,同时也给李小龙、成龙、洪金宝、李连杰、甄子丹、赵文卓这些一代接一代的打星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那时候的邵氏电影中功夫片占了主导,光是张彻导演的高峰期,他一年执导的功夫电影就将近十部。胡金铨和张彻几乎垄断了一个时期的香港功夫电影,张彻负责票房,胡金铨负责实验武侠片的艺术性和开创新派武侠。

    除去观众眼中功夫片导演和演员的效应,那些隐藏在功夫片幕后的武术指导班底,很长时间也成为华语片功夫片场面精彩与否的保证。比如张彻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指导几乎被刘家良和唐佳,这两个都是当时武指行当中的金牌人物包揽,于是有了“刘家班”和“唐家班”之称,后来成龙成为绝对中国式打星后,又有了“成家班”一说。如果说张彻和胡金铨开启了武侠电影的大门,并分别将这门电影种类在票房和艺术上都推上了一个无法复制的高峰,那么后来徐克的《黄飞鸿》系列,则无论是从商业性还是功夫片精髓上,都走向更成熟的方向。从1983年的《新蜀山剑侠网传》开始,已经能感受到徐克的求新求变,在此后他果真重拍此片,试图用更多的特技开辟武侠异景色,只是《新蜀山剑侠网传》的观众不买账,预示着试图用技术冲击好莱坞的华语功夫片,并不能达到名扬内外的成效。

    不过这并没有阻碍华语功夫片继续向特效和3D效果迈进的进程,2011年徐克的第一部3D功夫片《龙门飞甲》,也是第一部3D技术拍摄华语功夫片,虽口碑不一但票房成绩漂亮,即使他手下的主演已经由李连杰、张曼玉变成了陈坤和周迅,仍然为中国的功夫片造了一个梦。

    当受海内外追捧的中国武侠片逐渐向中国功夫片转变的时候,似乎也在摆脱这么一种模式:对武侠的理念渐渐减弱,更多的转变为研究动作和场面怎么更好看,怎么更有视觉震撼。其实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含蓄的,胡金铨、张彻的功夫片时代更多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含蓄美,拿奥斯卡奖的《卧虎藏龙》也是内涵大于动作。最近几年的《叶问》系列也好、《太极》系列也好,总是形式大于内容,这也许是华语功夫片辉煌不再的症结所在吧,而不是仅仅是因为武打明星断层。

    文_刘倩

    相关热词搜索: 你把 创新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