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充分发挥桥头堡优势,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平凉段建设

    时间:2020-10-05 07:54: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平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最东部的节点城市,具有桥头堡的天然区位。加快平凉段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应发挥其文化、经贸、交通、生态四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桥头堡;经济带;建设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9.027

    “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我国乃至全球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它的提出和持续推进深刻的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尤其是对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扼丝绸之路“咽喉”要道的甘肃,无疑成为实施这一重大战略的重要通道,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全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平凉作为甘肃黄金段的东大门,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自是题中应有之义。

    一、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平凉段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1.从国家层面上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有利于我国和周边国家互利共赢,构建更为紧密的经贸、人文乃至政治关系,为我国过剩产能和资本的输出提供一个广阔的国际市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1]我国作为联接亚太经济圈与欧洲经济圈的中心地带,这一战略将形成贯穿我国东西的最大区域经济发展带,有利于国内区域经济的整合和一体化。

    2.从省域层面上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在甘肃省长达1600公里,一头托着陕西,一头连着终点的新疆。作为经济带在国内最长的部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就是建设甘肃这一段,所以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真正的黄金段。作为古丝绸之路必经之路,亚欧大陆桥横贯全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新能源基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不仅有利于发挥其战略通道、生态安全屏障和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作用,促进甘肃整体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对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体战略的实施更是具有不估量的作用。

    3.从平凉自身来看。无论在历史渊源还是地理区位上,平凉都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桥头堡。

    从历史渊源上平凉就一直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汉代丝绸之路分为北线、中线和南线。起点从长安出发,其中北线是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中线是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然后由武威再到张掖沿河西走廊至敦煌,最后进入新疆。所以平凉在古丝绸之路中是北线和中线的必经的商埠重镇重镇和交通、军事要冲,又是陇东传统的商品集散地,所以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地理位置上平凉处于兰州、西安、银川三大城市的几何中心,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东边与陕西省咸阳市相毗邻,西边是甘肃省的定西市,向南与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相接,往北则是宁夏的固原。所以,从地理区位上看,平凉是我省连接中原腹地和东部发达地区的东大门,是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是甘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东起点和桥头堡。[2]

    因此,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平凉段建设,不仅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平凉自身开放开发,发挥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意义重大。

    二、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平凉段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1.平凉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转折点。2015年平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7亿元,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21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96.9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156.54亿元,增长11.3%。[3]以上数据反映出平凉作为一个地级市,虽然经济总量在288个地级市里处于中间,还相对偏小,但从产业结构来看,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7.1:27.9:45.0,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而且通过下表可以看出,从2011年至2015年5年的GDP增速分别高于全国4.5、6.4、3.6、0.7、0.7个百分点,也连续3年高于全省增速。这些都充分说明平凉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经过多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的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基础条件明显改善,产业、区位等后发优势日益凸显,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正处于发挥其后发优势,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关键阶段。2.平凉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1)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世界经济呈现缓慢回升势头,但总体上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加快转变,随着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简政放权、营改增以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推进,《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我国经济发展由原来投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加快转变,产业结构也由低端加速向中高端迈进,东部产业加速向中西部梯度转移,为平凉承接东部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契机。伴随着新的增长动力加速形成,区域经济在开放开发合作竞争中进一步深度融合。平凉面临着对内对外全面开放、深度融入国际国内市场的重大市场和产业机遇。

    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对“十三五”时期的规划部署,明确提出“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优先位置,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作用。”为平凉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结构提供了新的机会。平凉能源基地建设放到了国家能源发展大战略的层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三个国家级规划中都得到体现。此外还有《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和《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等,都释放了一系列重大机遇利好和超常规措施,在扶贫攻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为平凉发展提供了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的强大的政策支撑,提升了平凉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2)前所未有的挑战

    全球经济复苏依然曲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08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难以完全消除,地缘政治冲突不断、难民问题、恐怖主义等导致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正处在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叠加时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去年GDP增速6.9%,跌破7%的大关,而且尚未看出回暖的势头。

    平凉经济总量偏小,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难以抵御大的市场风险。努力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减小负面传导效应任务艰巨。2015年平凉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27.1,全省为14.06,全国为9.0,分别比全省和全国高出12.5和18.1个百分点。农业占比过大说明平凉正处于一种由传统的农业向工业化中期迈进的低水平的产业层次。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4年的38.3降为2015年的27.9,降幅为10.4个百分点。说明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以煤电为支柱产业的平凉,由于产业结构过于单一,导致经济尤其是工业的迅速下滑,挑战前所未有。

    三、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平凉段的应对措施

    1.发挥文化桥头堡的引领优势。丝绸之路在古代就既是东西方沟通的商旅之路,也是古文明文化交流与传播之路,随着人员的往来、货物的贸易,也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各种不同风俗的文化、宗教、习俗的影响和交融,因而也是一条友谊之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必须得到各国人民支持,必须加强人民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为开展区域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4]平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加强人文交流的独特优势。除了具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崆峒山道教文化、泾川西王母文化、古灵台商周文化、皇甫谧针灸文化、静宁成纪文化等之外。2013年1月在泾川大云寺发现佛舍利2000余粒,这是第三次在泾川出土的佛骨舍利,成为古丝绸之路上震惊国内外的重大考古发现,加上1964被称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14粒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在大云寺地宫的出土以及1969年在在同一区域出土比丘慧明瘗埋舍利等国宝级文物,在同一地点三次出土舍利,数量之多,规格之高,在我国绝无仅有,一举奠定了泾川佛都的地位。2015年8月甘肃省博物馆向泾川县移交1964年出土的佛祖舍利4粒安奉在大云寺地宫,使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佛教之都进一步发挥其文化和社会效益。由于泾川地处甘肃省平凉市最东端,因此在甘肃省1600公里的两端的一西一东,敦煌和泾川构成了“西有敦煌莫高窟,东有泾川大云寺”的佛教文化遥相辉映的文化发展新格局。那么,平凉作为甘肃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桥头堡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也是文化意义上的。[5]

    因此,平凉要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支撑平台,开拓文化交流通道,围绕甘肃省“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景区建设规划,抓紧建设大云寺崆峒山为核心的平凉大景区,充分发挥文化桥头堡的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民心相通、人文交流的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

    2.发挥经济贸易桥头堡的优势。平凉在全省14个地州市中地区生产总值近年来一直居于中间。由于地处鄂尔多斯能源金三角之内,境内资源能源富集,煤炭地质储量650亿吨以上,探明储量91.46亿吨,基本上形成了以煤、电为龙头、化冶材为主导的产业集群。2014年原煤产量和发电量分别为2373.63万吨、161.78亿千瓦时,占整个甘肃省的约50%和20%。2015年煤、电、建材工业增加值42.23亿元,是整个平凉规上工业增加值的80.88%。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使平凉建成了以煤化工产业为优势产业的全省最大的煤矿、火电厂、煤制甲醇、聚丙烯项目。此外,平凉牛饲养量居全省农区之首,饲养量达到119.31万头,果园面积210万亩,年产果品90万吨,农民人均从果品中收入1000多元。“平凉红牛”、“平凉金果”远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和东南亚、俄罗斯及港澳地区。因此,发挥平凉能源贸易、红牛、金果的产业优势,加快优势产业的集群与走出去步伐,实现贸易畅通,开放开发。

    3.发挥交通物流通道桥头堡的优势。古代丝绸之路的衰落除了民族之间的战争、经济重心的转移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外,海运的兴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现在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它的客观物质条件是基于空运、高速公路特别是高铁。平凉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312国道横穿全境,宝鸡至中卫铁路纵贯南北,2013年和2015年分别开通了西安至平凉和天水至平凉的铁路,使平凉在区域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十三五规划将最终形成五高(平定、西长凤、天平、宝平、华崇灵高速公路)、六铁(西平、天平、平定、平华、平庆,宝中铁路)、两线(输气、输油管线)、一场(平凉机场)的平凉交通物流枢纽大格局,进一步发挥其在丝路黄金段中承东启西、贯通南北重要节点城市的作用。

    4.发挥生态绿色桥头堡的优势。平凉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位于黄河上中游,是甘肃东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多样,在甘肃东部乃至黄河上中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6]由于地处北纬34°54"至35°43",东经105°20′--107°51′之间,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420--600毫米之间,平均年气温在7.4℃--10.1℃之间,气候宜人,日照充足,自然生态良好。现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及省级森林公园5处。截止2014年底,森林覆盖率达到30.38%,林草覆盖率达到40.29%,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68.9%。中心城市绿地率提高到31.8%,平凉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中绿色生态桥头堡的优势地位十分明显。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推进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把平凉打造成天蓝、地绿、水清、景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丝路明珠。

    总之,加快丝绸之路平凉段建设,立足于人文、经贸、道路、生态优势,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向西开放战略平台为契机,不断深化与周边西安、咸阳、铜川、固原、银川等城市以及省内庆阳、天水、定西等区域的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利用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宁夏中阿博览会等国际平台,进一步提升与中西亚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水平,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对国内外全方位开放发展之路,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上的黄金节点城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 》2014年11月7日01

    [2][5]李银福.《充分发挥平凉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中的桥头堡作用》《平凉日报》2014年4月30日

    [3]2015年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平凉日报2016年3月23日

    [4]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人民日报 》2013年9月8日

    [6]郑亚军.《深刻认识和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甘肃日报》2016年7月19日

    作者简介:

    李银福(1973--)男,中共平凉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是政治学、区域经济学;

    张薇(1981--)女,平凉信息工程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学;

    马婧(1975--)女,中共平凉市委党校助教;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