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试论清代中原地区的商业发展

    时间:2020-10-05 07:57:4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F72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分别从商品、商人、商业市场三个方面论述了清代中原地区商业发展。以农产品、陶瓷、牲畜为代表论述了清代中原地区的商品种类,从客商和本地商人两个方面论述了商人在清代中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从城市、城镇、农村三个层次论述了清代中原地区的三级商业市场。分析和论述清代中原地区商业发展将为当今中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清代 中原地区 商业 客商

    在地理范围的规定上,广义上的中原主要包括今天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也就是河南、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江苏西北部、山东西部以及安徽北部等区域,狭义上的中原特指河南省。从华夏文明诞生到宋金时期的几千年中,中原地区始终扮演着我国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的重要角色。在清代,虽然整个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北移,但是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河南地区依然在清朝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一席,河南不仅土地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是全国粮食的重要供应地,而且因交通便利,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考察清代河南地区的商业发展,能够为当前“中原崛起”提供历史的参考价值,为当前河南地区的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思路。

    商品

    清朝定鼎中原以后,开始大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大大增强了清朝的经济基础。农业的迅速发展为中原地区的商业繁荣提供了优良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土壤。在中原地区,农产品种类增多,特别是用来交换的经济作物增多。劳动力数量和农产品原材料的增加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为商业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商品种类,典型的有以下几类:

    (一)农产品市场

    农产品方面,河南依托天然的土地资源优势,粮食产量较高,粮食贸易繁盛。河南素称产麦之区,河南的第一大农作物就是小麦,到了小麦等农产品丰收的季节,外地客商云集,交易极为活跃。河南小麦主要在河北、山西、陕西、安徽、湖北等相邻省份进行销售。中原地区的经济作物的种植种类和面积也得到了增加,其中棉花、油料、烟草等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很高。“棉花是清代河南最主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向外省输出量最大的经济作物”(张民服,2008)。纺棉成线成了清朝河南地区妇女在农闲时的重要营生手段。每每农闲时节,农村妇女三五成群,姑嫂婆媳,纺线织布,然后拿到集市上出售或者坐等客商上门收购。

    (二)牲畜市场

    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发展,中原地区的牲畜需求不断加大,牲畜市场逐步发展起来。牲畜不仅能够在农业农作物种植中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在笨重的农作物长途运输中,也发挥很大作用。清朝中原地区辐射农村的城市和乡镇地区,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牲畜市场。牲畜市场的发展也随着一年四季的节气变化出现规律的淡旺季波动。清朝牲畜市场的分布是清朝城乡网络体系的一个典型代表。

    (三)陶瓷市场

    中原地区自古是中国重要的瓷器产地,其官瓷和钧瓷都较为有名。虽然明清时期,中国陶瓷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在景德镇,中原地区陶瓷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水平有所减退,但中原地区作为陶瓷消费的重要主体,其本地的陶瓷生产也非常活跃,中原地区的陶瓷生产在技术和种类方面还是得到了发展,仍具有一定的规模。例如,河南就是清代钧瓷的三个主要烧造地区之一,以芦钧和霁钧闻名,在河南本地也俗称大火蓝与瓜皮绿。2001年,河南禹州神镇钧窑遗址的考古发现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清代时期河南瓷器制造业的工艺水平和发达程度。

    (四)盐业市场

    盐业也是河南商业市场的重要商品,可是自古盐业的生产、运输和销售受到官方的严格控制,其销售网络相对封闭,运销制度较为严格,不同于其他商品。

    除此之外,营销河南或者经河南营销他地的商品还有茶叶、烟草、皮货、木料、铁器等涉及生产和生活的各种物品,可以说是东西南北货一应俱全。

    商人

    (一)本地豫商

    河南地区,本地人经商的并不普遍,也极少出现历史上有名的名商大贾。受儒家文化影响,中原地区长期流行“重农轻商”思想,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多是通过读书考取功名,荣登仕途光宗耀祖。同时,儒家“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也非常普遍,河南人有着安土重迁的本土意识。河南自然条件较好,农产品产量相对较高,基本可以养活本地人口,因此,外出经商谋生的动力很小。河南本地商人大都没有做大做强,即便是在开封和洛阳,巨商大贾大都是山陕商人。即便历史上也有怀庆府商人和彰德府商人在经商方面做的不错的记载,但是其规模和影响根本无法与山陕商人相比。河南的本地商人走出河南做生意的就更少了。

    (二)外籍客商

    清代时期,外籍客商在河南商业贸易中扮演着主要角色。稍具规模的商家,多由外籍客商经营。“就是在交通闭塞的农村,异常活跃的却是以山西商人为代表的客商而非土著商人,河南市场几乎为其所垄断”(陈连营,1992)。以山陕客商为主的外籍客商的大量涌入促进了河南商业的发展,满足了人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外籍客商控制了河南地区的绝大多数贸易份额,河南逐渐成为周边地区的农产品供应产地和手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外籍客商为了彼此间联系和交往的便宜,以地域为单位修建了一大批同乡会馆。会馆是寄寓他乡的同籍人士自发组织建立的民间组织,会馆的数量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清朝时期,以山陕会馆为代表,外籍客商在河南地区兴建的商业会馆多达百所。会馆的存在有力地证明了清代河南地区外籍客商的经商规模和实力。

    商业市场

    清代时期,政府驿路构成了中原地区交通运输的主干脉络,在此基础上修建了一大批水陆交通网络,交通运输的便利为商业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受官方交通网络的影响,清代中原地区逐步形成以下三级商业市场:

    (一)城市

    清代河南地区较为有名的商业城市以开封和洛阳为代表。开封是中原古都和历史名城。直到明代,开封经济都相当发达。清代时,开封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市镇经济发达,仍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是中原商业发展的带动城市,有很强的辐射功能。“从数据齐全的清中期的情况来看,密度最高(城镇化)的是开封府”(邓玉娜,2005)。在粮食运输方面,从开封至颍州、淮安的水路和从开封至北京、太原、西安的陆路是河南粮食外运的两大通道。清代中原地区交通便利,依据清代 漪子《天下路程图引》的记载,开封作为中原水陆交通网的中心,能够通往本省及邻省的各个重要都市。洛阳,居天下之中,立河洛之间,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交通便利的通衢要道。清代时期,洛阳完全不具备政治方面的地理优势,只是中原地区的普通城市,商业的兴起繁盛与整个清朝经济的发展同起同落。洛阳经济在清中期达到鼎盛,不仅发展成为河南的一大商业中心,而且成为沟通西北与中原及南方各省商品贸易的重要纽带。嘉庆年间,洛阳商业繁盛、街市林立,行商坐贾已达千家。

    (二)城镇

    在城市之下,河南各地形成了商业繁盛的城镇。据地方文献资料显示,在清朝,河南地区有以下四个比较有名的城镇:

    周家口,是豫东地区的重要城镇。据考察,大约于清代康熙年间,周家口开始取得突破性发展,创建于康熙中期的两座山陕会馆见证了当时城镇的兴盛。到乾隆时期,周家口已成为人口众多、贸易发达、周围发展数十里的大型市镇。清代周家口商业的繁盛,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周家口镇有颍河、沙河与贾鲁河交汇在此。东南流入淮河,由此与江南相通,成为清朝时期南下商品物资的重要交通要道。在周口集散转运的主要商品是粮食。周家口也是河南地区麻油、丝布、烟草、山货、毛皮等杂货的重要集散地。除此之外,还是糖、纸、瓷器、鱼、肉、果等生活用品的重要商品交易和转运地。周家口商业经济在清朝乾嘉年间发展到鼎盛。

    朱仙镇,地处开封市向南大约20公里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就是交通便利、商业繁盛的重要城镇。明朝时期,朱仙镇已与湖北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并列成为全国四大名镇。康熙、雍正年间,伴随着全国经济的恢复发展,其商业和运输业更是迅速繁荣,并在乾隆年间达到鼎盛。道光年间,朱仙镇遭遇黄河水患,河道淤塞,虽经修缮,但与之前已难同日而语,后来又遭黄河水灾,致使河道再次淤塞,航行困难,朱仙镇日趋衰落。朱仙镇繁盛时期,其商品种类主要是粮食、烟草、杂货等,其中的烟草、铁器来自山西,丝绸布匹、茶叶、瓷器等来自江南。

    北舞渡镇,地处漯河市西35公里,一度作为河南中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北舞渡镇在明代借沙河四季通航的便利得以兴起,在清代更是成为水陆交通要道,商业繁荣。清代中叶,北舞渡商号林立,多达500余家,至今流传着“拉不完的赊旗店,填不满的北舞渡”的民谣。其之所以成为清代中原地区商业发展的重要城镇,也与其金融业的兴起有关系。清代北舞渡镇的传统金融业也很发达,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当铺和票号。票号多由山西商人所开,著名的有蔚盛长票号,也有一些小规模的本地票号。

    赊旗镇,清代隶属于南阳府南阳县。赊旗镇是后起新秀,清初康熙年间方才兴起,雍正年间却已初具规模。修建于乾隆四十七年的春秋楼,见证了当年赊旗镇的繁华程度。赊旗商业以山陕商人为主,从乾隆四十七年《创建春秋楼碑记》可以看出,在赊旗经商的商号除了个别几家规模较大,其他绝大多数商家规模较小,商号所经营范围种类繁多,粮食、花行、织染、油坊、酱醋、席铺、铁铺、瓷器、木铺、杂货铺、皮袄铺等关乎民生的商品多有涉及。其中粮食、茶叶是赊旗商人经营的重要行业,粮食用来销售到外省,而茶叶一般运往俄国、蒙古等地。商业的兴盛离不开交通运输业的相辅相成,赊旗作为连接水路交通的转运码头,运输业也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基层农村

    在城市和城镇之下,中原各地历史形成了众多的庙会和集市,二者是清代农村商业市场的两种主要形式。庙会是汉族风俗,也是我国古代的贸易形式之一,特别是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庙会不仅聚集了烧香拜佛的香客,更是到处能见小商小贩的身影和广大的农民顾客。在庙会上,农产品是贸易的主要商品,其中包括叉、锨、犁、架车、扁担、镰刀、铡刀、锄头等生产工具,以及锅、碗、碟、盆、瓮、箱、凳、椅等生活用具,同时还有牛、马、驴、骡、犬、猪、羊、鸡等家畜家禽。庙会还是重要的饮食、娱乐市场,庙会期间会临时搭建各类饭馆、小吃铺、酒茶馆,行销各地食品,还会售卖各种糖人、陀螺、风筝等儿童喜欢的娱乐产品。集市贸易,初步形成于秦汉时期,至今仍然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商品贸易的重要组织形式。在清代,河南人口众多,集市贸易比较发达,是农村地区普遍的一种贸易形式。清代河南农村商业发展“首先表现在农村集市的数量有较大的增长”(陈连营,1993)。清代中叶,河南各地形成了较为密集的农村集市网。资料显示,清代中原腹地平均每集相隔10-20公里。各地集市根据人口数量、耕地资源以及商业发展水平形成较为固定和规律的开集日期。农村集市是我国传统商业市场的重要组织形式,是城乡间商品贸易交换的重要场所。

    结论

    清代时期河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整个国家大环境的经济发展状况是保持一致的。从时间上看,河南商品经济在乾隆年间进入黄金发展时期,随后逐渐呈现衰落态势。从地域上看,清代豫南、豫西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要逊色于豫东和豫北地区。从历史上来看,河南继续发挥着通衢要道的地理位置优势,扮演着沟通南北、联接四方的重要角色,是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脉络中的关键环节。当代社会,区域之间经济合作力度不断加强,中部崛起和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推进,中原地区必须把握这一重大机遇,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独特的地缘优势,尽快实现中原人民安康富裕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张民服.试论清代中原经贸业的发展.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08,1(1)

    2.李绿园.歧路灯.中州书画社,1980

    3.陈连营.客商与清代河南农村经济.中州学刊,1992(2)

    4.邓玉娜.清代河南的城镇化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3)

    5.陈连营.清代河南农村商业交流状况.史学月刊,1993(6)

    相关热词搜索: 中原地区 清代 试论 商业 发展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