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犹在镜中

    时间:2020-11-22 07:59:0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每个人都知道打扮外貌仪表,却不知道也要修饰内存的本性;如果不作内心的修炼,就会失态失礼;只有时时照镜子、洗洗澡、出出汗,人品性格才能日趋完美。

    镜子里的美貌,后人永远无法知晓。

    曾经,她还年轻。

    她的生活里,还没有宫殿与帷幄、阴谋与爱情,只有池馆画廊、花树香径。阁楼上,一面擦得锃亮的铜镜,映出她的青春。只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年华、岁月,都像那逝水,流走了,再回不来。镜子里的美貌,后人永远无法知晓。

    故宫博物院里,存着春秋战国以来的四千多面铜镜,光影陆离,照亮两千多年的岁月。只不过,在今天的镜子里,已經什么都看不到了。那圆形的或者菱花型的,无柄的或者有柄的镜子,只是一些空的已然失忆的镜子。所有在镜中出现过的人与物都消失了,除了一个铜绿斑斓的粗糙表面,什么也没有留下,仿佛枯萎的花朵,见证着时间的荒凉。

    因此,在博物馆里展出的,通常都是铜镜的背面,它们很少以正面形象出场。那些古镜的背面,是远古的龙飞凤舞,是朝代的繁华盛开。

    但在我看来,无论纹线多么繁缛细致,浮雕多么丰韵有致,也只能充当历史的布景,而历史的主角,贮存在镜面里,就像她,虽已香消玉殒,却曾经容光焕发。她的名字,藏在《晋书》里,被我无意中翻到。

    她叫杨芷。

    在她的时代,曾出产过一枚镜子,被命名为“永平元年四神纹镜”。纹饰精美,钮座外饰着四神纹,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查历史年表,知道了永平元年,是公元291年。

    那一年,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之年。

    一场酝酿已久的宫廷政变就在那一年发生,进而引发了著名的“八王之乱”。从此,中华帝国陷入了将近三百年的大混乱,直到公元589年隋朝建立,天下才重新河清海晏,归于一统。

    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一面镜子的诞生,显然是微不足道。

    本来,西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炎终结了长达六十年的三国乱世,自立为帝,使中国重归统一。

    司马炎是司马懿的孙子,同时也是路人皆知的司马昭的儿子(嫡长子),是他继承了祖父和父亲的遗志,逼曹操的后代、魏元帝曹奂退了位,自己当上了皇帝。

    但他的无限江山,只经历了两代人,就分崩离析了。其原因,一千年众说不一。

    司马炎娶了两任皇后,是一对美女姊妹花,一位叫杨艳,另一位就是杨芷。

    杨艳病危,担心胡贵嫔得宠,入主后位,对太子不利,就把堂妹杨芷介绍给皇帝,直到司马炎答应立杨芷为后,才闭上眼。

    杨芷的美,《晋书》里有记载:“婉嫕有妇德,美映椒房,甚有宠。”她的面孔,投射在那个时代的镜子里。清人纳兰性德《减字木兰花》写:“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

    晚妆就要梳罢了,还是对着镜子,把自己的纤眉勾勒了一遍又一遍。这份流连里,或许有一点自恋,但韶华易逝,这样的自恋,也算不上多愁善感。

    这是一种眷恋,是对年华和岁月的不舍。

    与老爸司马炎相比,儿子司马衷要悲催得多。他老婆贾南风,《晋书》里形容为“丑而短黑”,还说她“短形青黑色,眉后有疵”。

    或许在司马衷看来,自己的老婆并不算丑,只是美得不那么明显。

    贾南风凭这样一副嘴脸能够上位,并被司马衷专宠,除了司马衷缺心眼儿以外(面对百姓饿死,司马衷一句“何不食肉糜”的名言,已使他闻名于中国史),没有一身“宫斗”绝活是不行的。

    对于老公(太子司马衷)的生活作风问题,贾南风严防死守,即使有宫女怀了她老公的种,她也要狠狠打击她日渐发达的肚子,直到胎死腹中。

    对此,司马衷无动于衷。但是可忍,爹不可忍。老爸司马炎看不下去了,因为贾南风杀死的,是帝国的龙种。

    终于,来自司马炎的一道圣旨,把贾南风打入洛阳城外的金墉城。

    假如没有皇后杨芷出面求情,贾南风早就死了一百回了。当贾南风带着最后一口气回到人间,杨芷万万不会想到,自己的善良,换来的竟然是贾南风歇斯底里的报复。在贾南风看来,司马炎要废她,全是因为杨芷的挑拨。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已过而立之年的司马衷终于即位,杨芷被尊为皇太后,贾南风终于等来了机会。

    永平元年(公元291年),就是“永平元年四神纹镜”被造出的那一年,贾南风联络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发动政变,杀死了皇太后杨芷的父亲、顾命大臣杨骏,灭三族。

    杨芷孤寂地坐在后宫里,第一次感到来自朝廷的巨大压力,而那压力的源头,就是已成皇后的贾南风。此时的贾南风,已经暗地里唆使大臣有司向司马衷上奏:“皇太后阴渐奸谋,图危社稷,飞箭系书,要募将士,同恶相济,自绝于天。”

    那时的杨芷,假如还能揽镜自照,镜子里的面孔,定然是憔悴而孤寂。

    女为悦己者容,悦己者不在了,她的美貌,又为谁而存在呢?

    终于,她的美貌,永远消失在镜子深处。

    第二年,贾南风下令,把杨芷囚禁在金墉城。断食八日之后,杨芷被活活饿死。

    那一年,杨芷只有34岁。

    故宫那面“永平元年四神纹镜”,或许杨芷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但它毕竟是杨芷那个时代的镜子。在所有的古镜中,它是最接近杨芷的那一枚。而杨芷真正用过的镜子,就像她的杏眼蛾眉、朱唇贝齿一样,在时间中,遗失了。“永平元年四神纹镜”背面的美好企愿,在今日读来,却又让人心恸。

    在凤鸟展翅的图案边缘,铸着这样36个字:

    永平元年造,吾作明镜,研金三商,万世不败,朱鸟玄武,白虎青龙,长乐未央,君宜侯王。

    时代的暗夜里,只有张华在秉笔疾书。

    那时候的张华,官至右光禄大夫,还没有被斩首灭门,用《晋书》里的话说,“名重一世”。

    杨芷死后,他立即写下一篇文章,用来批评和规劝贾南风。

    一千七百多年后,我坐在书房里,翻开书页,找到了那篇《女史箴》。

    张华说:

    人咸知修其容,而莫知饰其性;性之不饰,或愆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

    意思是说,每个人都知道打扮外貌仪表,却不知道也要修饰内存的本性;如果不作内心的修炼,就会失态失礼;只有时时照镜子、洗洗澡、出出汗,人品性格才能日趋完美。

    镜子,这日常生活的用具,在中国文学与绘画中,被转换成对历史与正义的隐喻。

    到了东晋,有一个名叫顾恺之的大画家,将《女史箴》画成《女史箴图》。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历史是一面更大的镜子,所有的善、恶、美、丑,在它面前都无所遁形。假如说实物的镜子为我们观察自己增加了空间的视角,那么历史这个虚拟的镜子就为我们认识自己拉开了时间的纵深,在亘古无垠的时间里,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蒼茫中看见历史、确认自我的存在,而不至于永远囚禁在个人经验的狭窄牢房内。透过历史这面镜子,中国人不仅可以看清自己的当下,还可以看到自己的过去和未来。

    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曾赋予镜子以一种隐喻意义,把反观历史比喻为照镜子。

    所以欧阳修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张华为贾皇后量身打造的镜子(《女史箴》)没能挽救王朝。杨芷死后,贾南风“淫虐日甚”,所以杨芷死去的“永平元年”,也成为王朝坠落的拐点。终于,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将贾南风直接拿下,关进了金墉城,不久,被以金屑酒毒杀。她老公司马衷,也乖乖地做了阶下囚。

    这场宫变引发了权力的连锁反应,“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把整个帝国搅成了一锅粥,刚刚建立起的统一局面轰然倒塌,有人把这场乱戏称为:一个女人和八个男人的故事。

    而王朝的命运,反过来影响了镜子制造业。三百年的腥风血雨,使镜子无论从体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大幅缩水,汉代铜镜不乏20厘米以上直径的,到了西晋,尤其在南方,却已少见——这面“永平元年四神纹镜”,直径也只有5.2厘米。

    到南北朝,北方政权流行画像镜,镜面才被放大,变成大屏幕,铸出的人物形象清风秀骨,与北魏佛教造像如出一辙。随着隋唐盛世到来,南北朝以来铜镜粗简、薄小的风格被根本扭转,镜面的尺度像帝国的版图一样迅速膨胀起来,镜钮也犹如唐代的仕女,变得丰润饱满,装饰图案也容括了四神五帝、星象八卦、水波流云、仙人高士、海兽雀鸟、花枝卷草,玄幻迷离,丰饶多姿。翻过来,平静的镜面,映射出新时代的光芒,以及簪花仕女们快意明媚的笑容。

    相关热词搜索: 镜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