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谍影追踪

    时间:2020-12-15 07:53:4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从杀人于无形的致命武器到隐藏在摄影机和麦克风中的窃听器……间谍电影里里本真亦幻的各种间谍器材俘获了无数电影爱好者的想象。

    在众多电影制作人利用现实中真实的材料制作出的间谍电影里那些扣人心弦的道具中,哪些是科学的真实?哪些又只能算作“未来可能成为的现实”呢?

    让我们一向走进间谍电影的神秘空间。

    诸如电视剧《反恐24小时》、电影《国家公敌》和《谍影重重》等大量间谍与反谍题材的影视作品,都沿袭了好莱坞由来已久的传统:每一场看似束手无策的危机最终都会在一种高科技间谍器材的帮助下被完美地化解。就大量爱好此类题材影视作品的观众们来说,虽然对微型隐藏式摄影机以及能详细记录一场秘密会议的微型窃听器等高科技间谍器材已是司空见惯了,但是,这类题材影视作品仍一直长盛不衰。其关键之处就在于:“抓眼球”的新东西在此类影视作品中一直层出不穷。对一部电影的制作人来说,采用什么怪异的高科技道具都可以,只要能融入人们的生活。能让人们觉得这是可能的,能吸引观众就好。

    如今,科学似乎让一切梦想都成为可能,而扣人心弦的间谍影视剧更是对一些发明起到了促进作用,尤其在高科技的间谍器材方面,电影有时的确让我们真正预言到了未来会出现的产品。正如在40年前,某些间谍器材还只是出现在科幻作品中,而如今,你可以在网上随意买到它们。因为,影视剧里的某些观念和想法经常会激发发明者的灵感,让他们将影视居里的想象转变成现实。

    指纹——不再是惟一的“身份证”

    无数间谍影视剧中都有这样的经典镜头:特工需要证实自己的身份,即利用个人的特征采用生物测定学的方法来进行身份确认(图1)。指纹识别虽然会让人联想到犯罪,但至今它仍是生物识别的最基本形式。可指纹识别也赋予了间谍电影最精彩的时刻:在电影《金刚钻》里,007假扮的钻石大盗通过采用戴假的乳胶指纹的办法轻而易举地就通过了身份验证。

    于是,在动作喜剧片《真实的谎言》中,便出现了通过拇指指纹、声音及对视网膜进行扫描以确认一个人身份的多种手段。在影片《关键报告》中,时间被设定在2054年,那时利用人的视网膜来确定一个人的身份,已成了一种针对任何人都可使用的生物身份识别技术。然而,虽然如今距离电影中所设定的时间还有一段距离,但现在世界上的许多政府机构和安全系统公司已经采用了视网膜扫描识别技术。

    现实中要避开这些识别方法,似乎能够通过器官移植来实现。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如今不仅有些指纹识别系统可同时测量手指上的血液流量,而且“高科技的身份证”还在不断涌现。在电影《谍影重重》中,描写一位失忆的间谍通过植入皮肤内的一块芯片来确认自己的身份。芯片能不断将信号发送至体外,人体组织是维持该移植芯片运转的能量源。如今,虽然技术的限制还不能使芯片像电影中那样“与人同寿”,但类似的技术已经是科学事实了:一块米粒般大小的身份识别芯片可以通过注射器被植入动物体内,来帮助寻找目标(图2);它同样可以植入人体的胳膊肘附近,供医生进行扫描,检查一个人的医疗病史……

    监控、追踪——“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在许多间谍故事中,如果确认身份是第一步的话,那么下一步通常就是锁定目标,密切关注目标的动向,这项任务往往需要借助视频监视器来完成。虽然对于很多展示视频监视器的电影场景人们并不陌生,但这些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在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电影《国家公敌》中,一个政府特工部门利用高科技的先进卫星监测技术对一名无辜市民进行了无情的追踪;在电影《谍影重重》中,监控装备除了有卫星追踪器,还利用了监视器(图3)。而这种追踪技术实际上远远超越了如今科技所能达到的水平,实际上使用起来它会遇到严重的障碍:因为虽然现在的卫星监测传送技术可以观察到地面上非常小的物体,但它目前还根本无法穿透一座建筑。当目标物隐藏在地下或者建筑内部时,它便无能为力了。因此要全程追踪一个热像,必需要提前在目标所要经过的建筑物适当的位置上安装好热探测器(图4),在影片《谍影重重》中,詹森·伯恩利用一个安装到汽车底部的追踪器追踪敌人的汽车,并借此躲过了别人对他的追捕。这是真实的,但问题的关键是追踪器的工作范围,也就是追踪者必须与目标保持多远的距离。如今,微型的GPS接收器已弥补了追踪器的不足,无需无线电方向仪找寻信号人们就可以获知汽车的坐标了。

    自从影片《谍影重重》及它的续集问世以来,图像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了巨大的飞跃,公共视频监控摄像机的监测速度已经快了很多。2005年夏季,伦敦遭到恐怖分子袭击时,调查人员们迅速进行信息采集。在短短几小时之内,他们就通过安装在伦敦地铁站及街道上的监控摄像机确定了4名嫌疑犯。但是,科技的发展速度是永远跟不上人们的想象力的,于是,一些最醋、最先进的间谍器材为了某些特殊场景的拍摄率先在电影镜头中出现了。《真实的谎言》中,阿诺德·施瓦辛格扮演一名密探,他随身携带着一个便捷的监控器——副图像记录太阳镜。虽然在某些专家的眼里这似乎并不是不可能,但它已大大超越了现实(图5)。虽然像太阳镜监控摄像机这样的间谍器材在世界各地的间谍器材商店里都有售,它能拍摄照片。但是,它无法像影片中阿诺德·施瓦辛格那样接收隐藏式微型屏幕上的图像。因为监控器针孔大小的镜头虽然非常隐蔽,但只能在相当近的距离内成像,远一点就什么都看不到了。

    这样的道具只是为了电影情节的需要。

    谋杀、暗杀——一击毙命防不胜防

    说到武器,间谍们似乎更善于发明创造。在无数此类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里,主人公无论是英雄还是坏蛋,他们所使用的特殊武器实在令人观之大开眼界、思之不寒而栗。

    在电视连续剧《反恐24小时》中,刺客准备借与美国总统握手的机会将一种致命毒素注入总统的血液,而他则可依仗一层人造皮肤来保护自己免于中毒。虽然电影科幻的色彩远远超越了现实,但据专家所言,如今已出现了可通过握手接触传播的多种毒素,其毒效会在半小时后发作,其中有几种毒素是即便呼入或者摄入少量就能致命(图6)。在1963年拍摄的007电影《铁金刚勇破间谍网》中,女特工罗莎就企图用鞋尖冒出的“毒刀”杀死詹姆士·邦德——鞋尖是个相对比较容易安装秘密武器的地方,在鞋尖上安装弹簧刀,并在刀尖上涂抹能致人于死地的毒素,从技术角度看这不难。在007的电影里面,还有各种各样的谋杀方法,如《铁金刚大战金手指》中那个类似于中国古代“血滴子”的重量达10公斤的钢帽。与罗莎的鞋子不同的是,专家认为光靠人手臂的力量是无法操纵它的,这顶“钢帽”根本飞不起来。

    当然,与现实中一样,钢笔、香烟盒等这样的普通物品都能变成致命武器。就像《金枪人》中那把可随意

    拆卸组装的黄金手枪:枪托是一个金制的香烟盒、枪管能隐藏在公文包的皮把手里、手枪的扳机是领带上的一个小装饰、领带夹则是撞针……这种“散装”枪无疑是恐怖分子梦寐以求的武器(图7)。

    专家们说,从某种观点来看,类似的武器在理论上是可能的。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似乎已经把未来的技术带到了现实世界。无论你相信与否,影视作品里展示的一些最神奇最不可思议的间谍器材,在不久的将来大多会出现在人们身边。

    识别技术——让世界变得“透明”

    很显然,许多经典的间谍器材都是从影视科技幻想逐渐转变成科学事实的,过去电影里的许多间谍道具如今都变成了真正的间谍器材,包括时下非常流行的“监视摄像机”、烟雾探测器以及装有红外线传感器的玩具熊、有音频监控功能的调频时钟收音机、有摄像功能的摇头摆脑的风扇等等。父母们像间谍一样利用GPS定位系统追踪晚上出去玩的孩子们已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事。

    因此,目前电影里的一些看似离奇的发明创造很有可能成为未来真正的间谍工具。

    在电影《关键报告》中有这样一场戏:警方利用邪恶的机器蜘蛛检查人的视网膜,以确认被检查者的身份。影片中,人类根本不是这些“多足机器动物”的对手。汤姆,克鲁斯饰演的角色为了躲避这些机器蜘蛛的检测,躲进了一个放满冰块的浴缸里以降低自己的体温,从而逃过机器蜘蛛的热感应器和运动感应器的检测。专家认为:由于红外线的透水性不是很好,因此影片中他这样做是可行的。很多情报组织和军事组织都在关注“昆虫机器人”,因为昆虫具备有行动诡秘、灵活敏捷,能悄悄地渗透到一个陌生环境当中的能力。如今,机器人的发明制造都在借鉴和效仿昆虫与动物的身体结构,以便更好地执行“侦探”任务。就像影片中表现的:它们的行动虽没有真正的蜘蛛那么灵活自如,但正在被不断改进;而更可怕的是机器人团体协作的能力。

    美国海军已发明的仿生水下机器人“水下龙虾”就是效仿龙虾的身体结构制造的,它能够适应恶劣的水下环境,寻找隐藏的水雷;而他们发明的“仿真蝇”是专门用来确认目标或者寻找生化武器的……这是现代机器人研究的一个方向,人类在这个领域正在取得巨大的进步(图8)。

    现在,一个上网的普通人所具备的情报竞争力比20年前大多数国家所具备的情报竞争力都强。人们可以上网获取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的空中摄影图及卫星图片,这是那时专业情报部门都无法做到的。因此,如今的情报部门更是竭尽所能以求从反谍影视作品中获得灵感,为了赢得高额电影票房,未来的间谍秘密很可能就隐藏在毫无秘密可言的大屏幕上。

    相关热词搜索: 追踪 谍影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