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思考

    时间:2021-01-19 07:57:4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在非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旅游文化课程有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和拓展专业知识,要改变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定位模糊、体系混乱、课时不足等问题,明确旅游文化课程性质,规范旅游文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旅游文化;课程教学;选修课;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旅游文化本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在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旅游文化,高校里一些非旅游专业的学生对旅游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形成了较强的课程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内很多高校将旅游文化课程作为选修课面向非旅游专业学生开设。由于选修课程的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专业基础参差不齐,因此作为选修课的旅游文化与传统意义上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存在诸多不同之处。笔者结合旅游文化作为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修课的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旅游文化学发展的简要回顾

    中国旅游文化学伴随着旅游业发展逐步兴起,其发展历史并不长,但表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1984年,《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第一次提出了“旅游文化”的概念,到上世纪90年代,学术界对旅游文化的蓝图进行了勾画,短短十年间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并刺激了旅游学界对旅游文化的研究。旅游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旅游教育的需要,国内高校更加重视旅游文化课程建设,旅游文化学教材相继出现,旅游文化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学科理论。

    二、非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旅游文化课程的意义

    1、开设旅游文化课程有利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旅游文化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孕育了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外文化的冲击,我们只有学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抵制外文化的负面影响。而学习旅游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学习了我国传统文化。教师在旅游文化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旅游文化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开设旅游文化课程有利于学生拓展文化知识

    旅游文化是一门内涵很丰富的课程,既有对自然旅游资源的欣赏,又有对人文旅游资源的学习,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因此旅游文化这门课程不仅仅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说是重要的,对每个学生来说它都是一门有利于拓展文化知识,提高文化修养,培养健康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基础课。

    3、开设旅游文化课程顺应了旅游经济发展需要

    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证明,旅游文化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潜能。我国旅游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文化要得以合理地开发与保护,必须依靠文化底蕴较深厚的高素质旅游人才,因此非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旅游文化课程,能更好适应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当前非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文化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旅游文化作为一门较年轻的课程,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但在面向全校学生进行选修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定位不清,性质不明

    定位模糊导致学生常常分不清所学的是旅游文化还是历史文化。性质不明常常使课程没有规范的名称和教材。笔者所在的学校刚开设旅游文化课程初期,课程名称是“人文历史文化”,师生所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历史文化概略》,任课教师由经管类教师兼任,出现如此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对旅游文化课程定位不清,性质不明。

    2、课程体例和内容混乱

    由于非旅游专业学生没有系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入门课程,因此在选用教材时力求内容精要。但是,当前面向选修课的旅游文化教材大多体例混乱、内容庞杂。体例混乱体现为各种教材只是简单将园林、山水、宗教、餐饮、民俗、建筑等各种分类旅游文化罗列在一起,其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内容混乱表现为教材在对各类旅游文化的内容取舍显得随意,撰写内容按照编者的喜好而定,没有考虑到旅游文化课程的特殊性,显得内容庞杂但不得要领。

    3、选修课课时严重不足

    国内大多数高校将全校公选课的课时通常设置为每周2-3课时,一学期下来多则40多课时,少则20课时。作为综合性很强的旅游文化课程,其内涵十分丰富,要在仅有的二十个学时内掌握其本质及发展规律,这对没有系统学习相关入门课程的非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来说,确有较大难度。

    4、课程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旅游文化博大精深,要想在有限的课时里将精要内容传递给学生,这是横亘在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在科技发达信息爆炸的今天,如果老师还仅靠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上讲台,必将招致学生们的排斥。笔者曾到区内兄弟高校听课,多数教师已经注意利用多媒体,采用形象化教学方法,但只是将图片或视频通过多媒体演示一番,其教学方法仍然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改革非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文化课程教学的对策建议

    1、明确旅游文化课程性质

    改革非旅游管理专业旅游文化课程教学,首先必须明确这门课程的性质,这是前提与基础。综合现有文献资料来看,国内学者普遍认同将旅游文化作为基础课程来开设,既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课,也是非旅游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文化知识课。

    2、规范旅游文化课程体系

    面向非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公选课,必须将课程内容进一步精炼,使其易懂、易学、易记。借鉴现阶段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可从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三个方面对旅游文化课程的体例和内容进行规范。

    3、创新教学方法

    首先,必须针对非旅游管理学生的特点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挑选能吸引学生的素材,并对教学素材进行合理有效的包装策划。如可以将教学内容设计成“纯朴自然的民俗风情”、“巧夺天工的园林与建筑”、“神秘的宗教文化”等主题模块;其次,合理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优美的景点教学片,包含优美真实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这样就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次,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诱发兴趣。例如,在讲解《藏族民俗》内容时,可以适时放一段《青藏高原》歌曲,创设一种神秘、崇高的气氛,使学生对青藏高原和藏族民俗产生一种神秘感;最后,在旅游文化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调整授课计划,减少理论讲解部分,增加实训教学的比重。

    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根据笔者的调查,区内高校旅游文化选修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为撰写课程论文,其结果往往是学生在网络上下载几篇相关论文,然后拼凑嫁接,就能上交了事。这种考核手段收效甚微。可以根据课程的具体特点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具体说来,旅游文化课程的考核方式如下:平时成绩(20%)主要包括课堂到课、参与课堂教学情况、常规作业完成情况;项目考核(50%)收集旅游景点的游记、旅游攻略、诗词、对联、图片等;期末考试(30%)以书面试卷的形式对旅游文化基础知识进行考查。

    最后,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文化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因此必须不断地完善旅游文化课程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旅游人才。

    【参考文献】

    [1] 毛桃青.旅游文化应有自己的学科地位[J].旅游学刊,1996.(5).49-51.

    [2] 王德刚.试论旅游文化的概念和内涵[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4).39-42.

    [3] 胡幸福.试论“旅游文化”课的建构[J].旅游论坛,2009.(5).777-780.

    【作者简介】

    唐元平(1981-)女,广西桂林人,研究方向:中国旅游文化、中国风景名胜.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