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期绳祖武,崇古为我

    时间:2021-02-05 08:01: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编者按:提起近代书画家,书画鉴定家谢稚柳,读者一定不会陌生。他由明清而上溯宋元,更入五代董、巨的不懈探索,他对书画作品性格、品质的独到判断,不仅使其成为国家文物局古代书画鉴定组公推的首席成员,也是把为当代艺坛留下的丰厚遗产。但读者很少知道,谢稚柳先生一生的艺术成就与早年的家学渊源密不可分,谢家的传奇也不仅为一人独占。本期我们以毗陵谢氏为专题,带您认识昔日词坛名宿,却英年早逝的文人书家谢玉岑(谢稚柳兄);精工花鸟,韵格高标的女画家谢月眉(谢稚柳姊);以及持笔墨与山川命运共舞的谢伯子(谢玉岑于)——了解这个家族的故事与一以贯之的艺术追求。

    谢玉岑C1899-1935).初名子楠.又名觐虞.字玉岑.江苏常州人。民国时期知名词人兼书画家。谢玉岑生活的时代。正是天崩地坼.改朝换代和内忧外患不止的动荡年代,社会的变革,思想的变革和文化的变革,都在这个时期进行着。谢玉岑祖上为常州书香世家。从其曾祖到父辈都为秀才.都有诗文传世。他们的词作及谢玉岑的词作均被叶恭绰编^《全清词钞》中。谢建红在<玉树临风-谢玉岑传》一书中说: “孩提时代的谢玉岑,离不开祖父,祖母的厚爱。幼承庭训.从小就由父亲,伯父课以经史。浸润六艺。奠定了扎实的文史根基。家有诗文金石。更有祖父,伯父、父亲集藏古,鉴古、释古、传古的身先垂范,又是长子,所怀者大,所望者深。而他自小便乐与书为友,陶陶然乐在其中矣。”受家庭熏陶,谢玉岑六岁时,父亲谢仁湛就有诗句称赞他: “稚于聪明喜可知,吟诗识字性娇痴!”从传世的诗文上看,谢玉岑十九岁时写的一首七律《南下次金陵》已是非常出色的了。他有一副对联“芳树千章,祖父所种;旧书万本,子孙是遗”,是他少年生活的写照。可是,他十三岁时.父亲.伯父(亦是嗣父)相继患疾去世.他被表伯钱振锽接入寄园读书。他自己立言“三年愿读父书,百世期绳祖武”,以表心志。由此可见,他研习诗文书法完全是得力于家学。然而.他十五岁时,家中又遭火灾,“累世所藏金石图书文房之属,荡然无存,家以中落”。谢玉岑复得堂叔父谢仁冰资助入上海一所商校读书,却非其所愿。数年后被钱振锽召回,在寄园教读.又将长女嫁给了他,并称赞他“三年尽通经史,为文章下笔瑰异,独以词赋雄其曹。篆、分书力追秦汉,不同凡近”,以此可窥测到谢玉岑的通经解史,下笔成章的才华和书法艺术上的不同凡响。

    谢玉岑在书法上的耕耘是非常勤奋的,短短一生,留下了许多精妙之作。他生活的时代,也是书法艺术随社会变革、人文思潮和学风变化的时代。尤其是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将政治变革與书法变革一体观,将北碑推崇到至高的位置,使晚清后的书法向多元化发展:一是帖学的延续.这部分书家承继晋、唐,以“二王”、颜、柳等书风为宗;二是碑学的兴盛,逮部分书家以北碑为范,别开新态;三是受朴学影响.由稽古出发而对书法进行关注与研究,这部分书家以秦、汉金石为范.似与碑学思潮台拍,实则取法与北碑派不一。然而,这三类书风又不是能清晰地划分的,许多书家都兼擅碑帖,相互融合.这成为清末民国时期丰富多彩的书法景象。谢玉岑的书法是以篆隶面目出现的,显然是第三类.有着浓郁的祟古色彩,未受当时扬碑抑帖思潮的影响,这正是他“释古,传古”, “期绳祖武”立志的结果。

    谢玉岑书法的岽古色彩.主要是以临习先秦钟鼎彝器和秦汉碑版为多,并以此再进行书法创作的.这还与常州历史文化的影响紧密联系着。从清代乾.嘉时期开始,由“通经解史”而倡导考据,金石碑版因“正经补史”的独特作用而广受学界关注,并形成了以篆、隶书为主要书法研究和书写的队伍。这些对朴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大儒,博涉多闻并身体力行,使冷落数千年的篆书隶书达到了空前的兴盛。常州是清代文化重镇,出现了许多有影响的人物,如赵翼.洪亮吉.黄仲则.张惠言、孙星衍、李兆洛以至晚清的汪洵等,他们不但在学术上,诗文上成就巨大,还都以篆书,隶书为长,形成了常州诗书传家.书画怡情的风气。谢玉岑在《题邓春澍四韵草堂诗》的第四首中说: “康乐惭吟述德诗,故家文字擅清奇。草堂旧有青山在,凄绝乌农巷里时。”并注: “余家旧有青山草堂.先大人在日.极诗酒宾朋之盛.今则毁于火矣。十年前事.家国沧桑,枨触下怀,诗以及此。”可见他对诗书传家.诗酒邀朋的流连,这正是常州地域文风所染.说明谢玉岑的书法有着乾嘉朴学遗风。

    再则,谢玉岑的岳父钱振键为光绪廿九年(1903)进士,是一位有着独立思想和人格之士,园不满朝廷。于宣统元年(1909)退隐回乡.重振其父钱鹤岑创设的寄园,课徒耕耘为业。人民国后以遗民形象出现。他在诗交上独树一帜,书法上又为当时的重要的北碑派书家。钱振锽对诗的要求是“要有理,有意,有味、著作长句,并要有声有色”;对于词的要求是“倔强尤昔,沉吟至今”.这对谢玉岑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从谢玉岑词风上看.他受况周颐影响轻多。况氏曾于光绪三十年(1904)掌教龙城书院,被誉为常州词派传承的代表人物,民国后亦以遗民自居,词风苍凉而不激壮。更值一提的是,钱振锽和况周颐的遗民思想也影响了谢玉岑。从他的诗文看,民国后的十多年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如讨袁运动、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等.他都视而不见.甚至反感。他在写给高吹万的信中说: “文学之衰莆,尽人能言,和文白话之祸.沦胥殆谊.而无耻之徒尤且力诋《六经》为伪书.充其意必置古先贤于子虚乌有而后快”; “然窃以为今日之事,谓为文学之浩劫,则诚无疑;谓文学遂遏灭不昌。则无是理也”; “家师钱梦鲸先生,以有清进士,政变后牡门著述.守道不阿.其所为诗文,多眷眷故国之思。亦《黍离》之遗音矣”,可见他的遗民意识和文学观之一斑。从历史上看,一切具有遗民意识,遗民精神的人,一切尊重传统,不轻言革新的人,都是一种操守,一种价值信念,是倡导并继承传统文脉的执着追求者。故而,谢玉岑的词苍琼而更多于忧郁,耐味而引人深思,决定了他词风的小我意识。这小我意识反映到书法上即是崇古,又与家学所契合。而他的诗,则更多得力于家学,有谢灵运遗风。尤其是他的赠友和题画诗清新可人.句短意长,有着其师钱振锽“有意,有味”的特色。所以,这些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他的释古、传古立场,都成为他书法探求的支撑,亦成为他书法作品丰富的内蕴。从谢建红编的《谢觐虞年谱》上了解到,谢玉岑19岁(1917)即在《晨钟报》上发表《绮语焚剩》之诗词楹联及骈文,21岁时.书法即被钱振锃称赏,而翌年又在《兰言报》刊登鬻书启事。他期绳祖武的立志.显示出非凡的才学来。

    书法艺术的发展.是新陈代谢的辩证统一.既需要承古,又需要出新。谢玉岑的书法.入寄园后.虽受钱振锽书法的感染.临写有《崇高灵庙碑》和《爨龙颜碑》等作品.但毕竟是少数。他承继了家传的朴学治学方法,仰慕先秦,博取汉碑,以自己的兴致摹古传古,融通博取而化古为我,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有一首诗: “猎碣迂回能朴茂,封泥安雅亦开张。匆匆皖浙成刍狗,此事方知法后王。”这可看出他高古的眼界和对皖派、浙派治印的不满。透过谢玉岑的传世作品看。觉得他是认清了碑学兴起有着极端的一面,冲击了帖学传统,反而使篆书.隶书借助碑学而更有新的发展。他的书法.看似崇古。实质是不受时风干扰.走自我之路。他在《亡妻行略》中说:“且吾囊为诗文,喜藻饰;为书,喜古文。虫鱼鸟迹。诘屈聱牙,皆非妻之所深喜也。吾今兹将从事三代以后书。齐梁以后文,以求妻之一盼,然而妻则终不可见矣。“可见谢玉岑崇古思变思想之一斑:他是以深厚学养训诂文字.从先秦古文字而下溯秦汉的,再从这基础上再变化。从谢玉岑的书法作品看,他不仅仅是临古.而是章金文书写自已的诗词联语,赋予作品书卷之气。临古需要对古文字进行释读断句,已经很有难度。而用古文字书写自己的诗联.是怎样用好古文字来进行书法创作,这在民国时期的书家中是极少的。再从他的行书手稿《书词五首》中看,其中“疏影”词牌写威“疏景”,即是他古文字功底的流露。可以说.谢玉岑的书法充满着书卷气,是他文以载道的结果。他改变了吴昌硕以“金石气”为主导的书风,为篆、隶的书写开辟出新的途径,他的“书卷气”化,在绽纷的民国书坛上显示出他的独特来,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从谢玉岑的书法历程看。他又是在与文友、书友的交往中逐步走向精深,被艺坛所称颂的。从1924年开始,谢玉岑避乱赴上海又赴永嘉浙江第十中学执教起.声名开始远播。他先与同校执教的词人夏承焘结为知交,相互诗词唱和。谢玉岑的诗文在当地被誉为“庶几追踪康乐,以为盛事,见者以为异人”,他的才学赢得了人们的敬仰。在他传世的手札通信中,就有许多是与夏承焘、龙榆生和唐圭璋商讨诗文书画的.从中可见他们间的深谊。然而.真正使谢玉岑名声大嗓,是他1927年春被聘到上海南洋中学执教以后,也是从这时候起.他积极参与海上艺苑活动,加人各种文艺团体。广交文发艺友,以诗文书画共勉的。

    由于上海活跃的人文环境、开放的势态。伴之产生了多种性格的人的汇集.致使书画艺术的审美情趣多样化,这也要求书画家想要在上海这方土地上生存下来.必须有自己的特长和个性风格,不然不会被艺坛认可和接受。同时,也只有在与同行的积极交往中显示自己艺术造诣和价值,确立自己的位置。1927年,书坛的两位领袖人物康有为和吴昌硕相继去世。反而使书坛卸却笼罩,更加五彩缤纷。依谢建红所编年谱看.谢玉岑到上海后,先后与郑曼青、曾熙,经事颐.王一事。王个簃、黄宾虹、叶恭绰、王蘧常、符铸、胡汀鹭、白蕉等艺坛友人和前辈切磋艺事。同时又与朱强村,金松岑、冒广生、陈衍等词坛前辈诗书唱和,并请夏承焘、金松岑、唐玉虬等诗词名家为自己所绘的《青山草堂鬻书图》题咏。可见。谢玉岑的这些文友、艺友都是当时海上的文化名流。

    从上海艺坛署.书画家又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文人为主体的书画家.他们中有曾任清廷官吏和幕僚者.有的为世家名流,均具有精深的诗、书、画造诣和渊博的文化修养.流露于笔端的是“聊以自娱”之作,诗书画融台一体是这部分人的擅长,绘画强调气韵、情趣、书法题材以临古和诗文为主;另一类则是职业书画隶,他们以鬻书画为生,在技法方面受过严格的训练,书画以迎合海上大众需求为多。而谢玉岑的书画是属于前者。为生活而言。又属于后者,故而他的交游在这两者之中。 “笔情墨性,皆以人之性情为本”,谢玉岑保持着文人书画家的悠哉,却又要为生存将自己的书画投人社会以作商品。因此,他像父辈一样.广结艺友。到1929年,他三十一岁时,以《临秦敦》篆书作品参加了“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成为他“期绳祖武”立志的结晶!

    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 “书贵人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从谢玉岑传世的书作看,大多数是篆书、隶书,还有部分行草书手稿,这些书法作品的最大特征是他达到了“古化为我”这一境界。

    谢玉岑书法的“入我神者”,首先体现在他崇古为我的取法出新上。谢玉岑的传世作品大多以篆隶面目出现。而篆书作品又大多为临古之作。且所临钟鼎彝器铭文种类很多,王个簃称他为“毛鼎散鬲勤摩挲,金石文字撑一肚”,可见他的广采博取。然而,在他的临古和创作作品中.却体现出他化古为我的探求来。如《为朱大可作金文》扇面和《师嫠敦盖铭》扇面,看似为临金文所作。而实际上是化人了甲骨文的笔法。结构和章法。将甲骨文与金文化而为一,成为他崇古为我的独特面目。他自己在跋文中说: “金文一物一奇。其如不可名状。”实质正是此件书法扇面藝术特色的高度概括。

    由于甲骨文大多数是用刀契刻的,整体上刚劲有力.圆笔、肥笔极少、方笔、瘦笔多见,布白参差错落.虚实相生,与金文的整体形式有相当大的区别。但是,从甲骨文发现到书法索引用书写,在当时还是很少的。苏渊雷在《诗坛话旧》中说谢玉岑“尤善钟鼎文字,识者谓不在缶翁下。偶临甲骨坠简.下及晋帖.亦复清隽可喜”。同样,方子川在《忆南中教师谢玉岑》文中也说他“书法善猎碣、秦二世诏版以及甲骨钟鼎,无不窥其堂奥。篆刻兼擅朱自”。可见,谢玉岑是很早研习甲骨文者。从这两件书扇看,他在金文中已吸收了甲骨文的成分,将甲骨文的瘦劲、字形的大小错落.章法布白的变化诡奇化人其中。虽然,目前尚未发现谢玉岑绝粹的临写甲骨文之作.但这扇面已似甲骨文书写,可谓是金文,甲文之台璧了,有着他崇古为我的特征。也可推测谢玉岑对甲骨文的钟情.是较早吸收甲骨文人书的书家之一。罗振玉将甲骨文书写金文化。而谢玉岑是将金文书写甲骨文化.各有鲜明特色。

    再从前面所说的谢玉岑为是宾臣所作的《山水图》上的题诗看.这是他吸收《秦诏版》文字的笔法,结构而进行创作的妙制。其题诗是: “渴笔曾传戴与程.化工犹逊石涛僧。平生空念扶风语.眼底方怜虎未成。”此题画诗及跋的书写,一任自然.错落有致.极有特色。由于《秦诏版》字数较少,风格特征明显,平时所见书家们的临作较多.而能根据此版结体、笔法进行创作书写极少.何况还是即兴自作诗,能达到这么娴熟运用的更是稀着星凤了,足见谢玉岑书法创作的才华。

    在隶书创作上,谢玉岑也是很有自我特色的。

    最值得研究的是,藏于常州博物馆的谢玉岑篆书《十言联》主款文,是用隶书书写,与大篆正文形成呼应.显得非常协调.其款文是: “玉笋词入歌声动海内.自倦游归里.遂令世有少陵此曲只应天上之感.属书长联.为点窜来人长短句成二十字,犹不胜绕梁思也。新纪元十有九年,懒尊者并记于周颂秦权之室。”可知此联为1930年所书,有着浓郁的简牍书法之气,这在当时也是非常可贵的。

    谢玉岑书法的“入我神者”。还蕴含在他书法的“气韵生动”上。由于书法是一次性挥洒完威的艺术,看似简捷.实极凝练。既展示出书家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技巧功力之美.更透露出书家的学书历程。情趣性格和修养气质。谢玉岑虽无专门的论书法的诗文,但以他留下的只字片语中可窥测到他的书法审美观。如他称赞高吹万的书法是: “字字皆珠圆玉润,无一豪犷猂气,此正是从学问性情中陶养而得,非徒夸退笔如山而已也。“后又称誉他的书扃: “顷拜法书便面,高华温穆,逼真松禅,感佩之至。”从中也可看到他竭力推崇“珠圆玉润,高华温穆。无犷捍气”的书风的,这就是讲究“书卷气”。谢玉岑还在寒之友集会的读画绝句中说: “封泥私印搜罗遍,布白奇葩小篆通。开母-公神惝遇,好将柔笔树南宗。”这“柔笔树南宗”也可谓是他书法开宗立派的心愿。再从书法创作上而言, “惨淡经营,刻意求之”与“信手挥毫.无意于佳”的客观效果常常相反。谢玉岑的大多数精品都是信手挥毫得来的,不是金文那种铸就的浑穆的“壹石气”,而是鲜活流畅的书写出来的“书卷气”。最能代表谢玉岑篆书,隶书水平的是前面已提到的常州博物馆所藏篆书《十言联》:“要携青杏单衣,杨花小扇;来听金荃旧曲,兰畹心声”和隶书《为文卿所书十言联》: “张琴和古弦,拂石安茶器:据梧听好鸟,放鹤人孤云”及《为芾甘(巴金)所作五言联》: “名砖珍五凤。古洗宝双鱼”。从这三件作品上看.所作篆书生意盎然,委婉隐约,流泻出勃勃生机,有“不激不厉,风规自远”的高雅的生动之韵,给人以温文尔雅的书卷气息.与吴昌硕的“金石气”书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怪不得苏渊雷有“识者谓不在缶翁下”的评价。而隶书五言联.则是更加信手拈来。枯湿浓淡、敛锋散锋互动、任情恣性的发挥而不失严密,做到了气势畅达,变化无痕.正台于他典型的江南才子风度。

    再从谢玉岑流传下来的行书草书作品看.他的手札似乎高于他的书法条幅。如他自录的《词五首》三帧.可谓是他的行书代表作,从中看到是他立足千帖.再潜心于篆隶后变化之作。字形结体变化甚大,已在“二王”帖意上融入圆润的篆书笔法。然而。此三帧是认真录自己的词作,尚有些“有意于佳”。而他的《致龙榆生札》和《谒金门·浣溪沙》手稿.则显得潇洒随意,一无拘谨之态。足见其性情。再如他写给顾默飞女士的手札。较前几札更为变化多端,随意中增添了厚实。章法也随信札的格式起伏,是能见到的谢王岑手札中最精妙之作,远胜于他精心临写的《月仪帖》和《阁帖》等条幅。可以说,谢玉岑的行草书在手札上胜,作品则刻意。当然,他的才高命短,也限制了他在艺术上的再创造。

    总之,谢玉岑的书法是民国时期文人书家的代表,是开“书卷气”写篆隶书风气的一代大家,他书法中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今天来看.他是文人书家.又是书家文人,足以给当代书坛以启示.这也正是研究谢玉岑的当代意义!现在用白蔫悼谢玉岑的二首七律之二作为本文结语吧:“清淡莫憶西门路,绝艺难寻南国才。尽有文章能寿世,已无笑语到深杯。却翻墨札添新泪,剩觉庭除长绿苔。谁道麟耷都化鹤,六年两恸故人来。”

    相关热词搜索: 为我 期绳祖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