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我收藏的一方“天砚”

    时间:2021-02-08 07:51: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天砚”一词,想来应该源于大文豪苏东坡之父苏洵。

    苏东坡十二岁时,与小朋友凿地玩游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苏东坡《天石砚铭(并序)》)。此方天砚曾伴随苏东坡颠沛流离,后世在奸相严嵩的家中发现了此砚,此后便不知所终。自此,“天砚”一词流传下来。

    苏东坡的友人王颐也有一方“天砚”,苏东坡为之作铭:“故人王颐有自然端砚砚之成于片石上稍稍加磨治而已铭曰:其色马肝,其声磬,其文水中月,真宝石也。而其德则正,其形天合。其于人也略是,故可使而不可役也。”“其形天合”,意即其形状天生就与砚形相符,它天生就是一方砚台。

    在乾隆的宫中亦藏有一方宋代的天砚,以一枚圆形端溪卵石制成。它除了把一面稍稍磨平作为砚堂之外,其他无一处做了加工,完全保留了它原有的浑朴与自然。这方砚记录在《西清砚谱》里。

    由此可知,所谓“天砚”,指的是对一个适宜磨墨的砚形石头不加雕琢修饰,保持其原状,只稍稍磨治出一个砚堂以便研墨,使之成为一方“天然”的砚台。

    这样的砚台,笔者的瞻砚居也有一方——准确说是一“饼”,因为其形似圆饼。

    瞻砚居的这方“天砚”,径约11cm余、高约3cm余,大小与《西清砚谱》里的那枚极相仿,近圆形而略有参差,可以明显识别出是一块天然状态下的石头,颇似子石,只是将其一面磨陷而制成圆形砚堂,沿砚堂留了一圈宽约1cm的边,较砚堂略高,边与砚堂有斜坡相连,其他地方未施一刀。其色深紫,气质深沉古雅,包浆熟旧,浑身老气四溢;全身墨锈斑驳,硬结入石,苍古自然,一眼老货无疑。

    观其侧面,虽凹凸不平,沟壑纵横,但有多条白色层状物夹杂其中,并有细碎的白色斑点附着其上,都是石英类的物质。经与多种砚石图片仔细对比分析,其与百度上描述的徐公砚特征极为相符:“徐公砚……多为不规则扁平状,形态各异,边生细碎石乳状的石纹,软硬适度,石色沉静,有青、黄、绿、茶、桔红等多种颜色。”故而暂定其为徐公砚。

    徐公砚是鲁砚系列中的名品,早在唐宋时期即享盛名。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宋代欧阳修、苏轼、米芾等名人,在其有关著述中都曾作过介绍和品评,且评价甚高。

    此砚边缘有铭文曰:“师造化,到我心。王晋卿题。”前六字为篆书,后四字为行书,字体秀美,铭刻深峻有力。从文字的字口分析,老刻无疑。

    此砚曾发到著名网站“文房春秋”上请教,获得了包括资深版主在内的众多玩砚高手的一致认同:老砚老铭。

    虽然还无法断定它是王晋卿的原刻(换句话说即王晋卿的砚),但“老砚老铭”的结论就目前来说足矣,因为藏玩古铭文砚首先要做的就是判断砚与铭文之古与否,否则其他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唯有古了,才能对之发思古之幽情,慨历史之沧桑,观宇宙之浩瀚,悟生命之厚重。

    至于是否原刻,那是此后需要下功夫考证的,虽然证实原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流传下来的关于王晋卿的资料非常有限。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与之静静对坐——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也并不妨碍我们的思绪作一回超越现实的飘过千年、神游方外的远行……

    王诜,字晋卿,北宋太原(今属山西)人,生卒年不详,约在1036-1104年间,著名书画家,系北宋初年大将王全斌之后。其家族世居太原,后迁徙到京师汴梁(今河南开封)。熙宁二年娶了英宗的第二女魏国大长公主,拜驸马都尉,官至利州观察使。

    王诜幼喜读书,长能属文,博览诸子百家,琴棋书画无所不精,以多才多艺著称。好与文人墨客交游,与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秦观、晁补之、张耒等名流过往甚密,常在自家的“西园”与这些文人雅士“析奇赏异”,酬诗唱和,切磋艺术。他专建“宝绘堂”,藏历代法书名画日夕观摩,精于鉴赏,苏轼为之记。当时号称“居京师十年不游权贵之门”的著名画家李公麟,也是他的座上宾,曾画有《西园雅集图》,描绘的就是苏轼兄弟等十六人在西园欢聚的情景。他与当时还是端王的徽宗交往甚笃,而世人眼中的一代奸臣高俅能够走上历史舞台,被后世所知,也要拜这位王驸马所赐。

    王诜工山水,水墨师法李成,清润可爱;但又在李成的清逸中溶入了李思训金碧山水的华丽,“不古不今,自成一家”,独具风貌。《宣和画谱》对其有评:“写烟江远壑、柳溪渔浦、晴岚绝涧、寒林幽谷、桃溪苇村,皆词人墨卿难状之景,而诜落笔思致,遂将到古人超轶处。”苏轼谓其“得破墨三昧”。王诜毕生潜心于绘画艺术,极注意借鉴古代名家、名画之长。他一生中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搜集前朝各代名画,精加赏析,博采众长,丰富自己。兼写墨竹,学文同。亦工书,真、行、草、隶皆精。

    王诜一生作画颇丰,仅徽宗内府收藏的珍品就达35件之多,其它知道画名的还有30多件,但大部分都已失传。目前,尚存的还有 《渔村小雪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烟江叠嶂图》(现藏上海博物馆)、《溪山秋霁图》(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藏)、《梦游瀛山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流入日本的《柳溪渔隐图》。

    今人张荣国博士(著名画家理论家阮荣春教授的弟子)在他的《富贵与超逸》一文里这样说:“王诜艺术成就的取得,除了‘古今皆师’外,还在于‘师法自然’。”说“王诜有着极其重要的艺术创作观念:他重视观察、体验生活,‘晴云幕幕晓笼岫,碧嶂溶溶春接天,四时为我供画本’”,“王诜虽为‘轩冕才贤’,而非持‘气韵非师’的观点,乃是倍崇师法自然与勤学苦练”。这里所说的“师法自然”,意即“外师造化”,这样的艺术学习与创作观念,不正与此砚铭文上所阐述的六字篆书真言相符吗?此砚乃王诜之物的可能性不可谓不大。

    现存王诜书法真迹有辽宁博物馆藏《跋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南京大学博物馆藏《跋王齐翰〈挑耳图〉(一名勘书图)》、辽博藏《跋孙过庭〈草书千字文第五本卷〉》、上海博物馆藏《王诜〈烟江叠嶂图〉卷(水墨)唱和诗二首》和故宫博物院藏《颍昌湖上诗词卷》,它们的面貌各不相同,这说明了王诜书法的多面性,故砚上四字行书即或与它们有异,也不能以此否定其为王诜所书的可能性。因无王诜篆书书法流传下来,致使我们对砚上六字篆书无法来一回有益的遐想。对于王诜的整体书法特点,上海博物馆的钟银兰老师在《对王诜水墨《烟江叠嶂图》及苏、王唱和诗的再认识》一文里说“是兼具王羲之、颜真卿、褚遂良、杨凝式的笔意,同时亦有苏东坡、黄山谷的形迹可寻”;张荣国在他的《王诜生卒年略考及其书法艺术》文章里也说:“纵观王诜的书法,无论其行楷还是行草均能清晰地窥探到苏轼、黄庭坚和米芾以及二王法书的因子。”据此,铭文中的四字行书是否有可能为王诜所书呢?

    有宋一代,作为千古文豪、一代文人领袖的苏东坡,其思想、志趣、爱好等等会影响到他人,受到其他文人的关注与学习,乃至被有意无意地模仿,这是很自然的事。尤其像王晋卿这样与苏东坡交往甚密的文人,更容易受到苏东坡各方面的影响,那么,王晋卿拥有自己的一方天砚,一如苏东坡,则更是顺理成章的事。同时,由前述三方“天砚”来看,“天砚”的思想经苏东坡始发、倡导,已然在北宋兴盛起来。因为所谓“天砚”的思想,实际上是无限地接近自然、追求意韵的审美观,恰好符合北宋文人们不事修饰、崇尚天真的志趣,自然受到文人们的喜爱。瞻砚居的这方“天砚”,色、质、形含蓄沉静、秀美雅致、浑朴自然、气息高古,观之内心静穆,符合文人的审美观,其成为王晋卿的掌中之物不会让人感到丝毫奇怪。

    如此这般,在我们思绪的遨游与冥想中,砚铭之内容和书法特点与王晋卿的艺术生涯默然契合,砚最终与王晋卿融合为一体……我想,晋卿泉下有知,亦当会捋须颔首吧?

    徐公砚的制作常见长方形及其他不规则形状,似这方子石般的圆形甚为罕见。又,玩古砚经年,过眼古砚不计其数,我所见古徐公砚仅此一方,难怪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副会长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文房春秋》论坛总负责人王正光先生亦有同感:“古徐公砚非常难得,好的古徐公砚更是难得。”所以,即便单纯从砚的角度来说,这饼古徐公砚也完全值得我们去珍爱。

    相关热词搜索: 收藏 天砚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