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倡导古老而苍凉的中国童谣学

    时间:2021-02-23 08:00:3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接到斯远老师要出版其搜集整理的《重庆童谣》而邀我作序的信函,首先涌入我心间的,则是深深的愧疚。

    想着老师多少个晨昏枯坐节案前的身影,以及每每与我们谈论学术时他那因激情而点亮的眼眸,老师对学术的痴迷与坚守,总让我感怀不已。而身为一个学生,却未能尽如老师那样孜孜不倦地勤勉治学,真是羞慚无比。

    为导师出版的书籍作序,我实在惶恐,也自知并无资格,这次握笔也权当是因个人对童谣的喜欢甚至酷爱而写点粗浅的感想罢。

    童谣俗称为儿歌,在古代文献中又称为孺歌,童子歌、小儿谣、小儿语等。《国语·晋语》曾这样解释童谣:“童,童子。徒歌曰谣。”也就是说,童谣乃儿童口头传唱之歌谣。

    童谣源于民间,其历史非常悠久。在我国未有文字之前,它早就古已有之。据周作人在《童谣》一文中推测,童谣“是原始社会的即兴歌。”古代文献最早对童谣的记載,则是在《列子》中,说尧微服游于康衢,闻儿童谣。于是产生了“康衢童谣”一说。到了明代,因宋元理学受到冲击,不仅李贽提出了童心说,而且川籍文学家杨慎也编撰了《古今风谣》。后来吕得胜、吕坤父子所收录的“小儿语系列”则为我国童谣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父子俩不仅收集整理了部分古代童谣,而且还借序言充分肯定了童谣对儿童的价值与意义。认为童谣可以“蒙以养正”,“使童子乐闻而易晓”。

    而后采集儿歌之风渐长。清代康熙年间有郑旭旦的《天籁集》,同治年悟痴生的《广天籁集》,光绪年有范寅的《越谚》。到了民国,意大利人韦大利(Vitale因推崇中国童谣,而编录《北京儿歌》。美国人何德兰也曾在美国编译中国版本的《孺子图歌》。童谣由古而今,由国內而流向国外,已明确地贴上了中国文化的标签。

    在五四时期,歌谣(包含童谣)则从传统文化的符指意义转而为新文学革命的急先锋。它以情感的“真诚”及语言的“率直”犹如一股清流,俨然成为了平民文学、口头文学以及“人的文学”对抗雕琢、陈腐的贵族文学的有力武器。时代赋予了它特殊使命,使它从不登大雅之堂的民间走进了知识分子们的中心视野,在学界之重地北京大学开设歌谣征集处,并创办《歌谣》周刊而影响向全国。

    其中在1918年颁发的《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中明确提出搜集“童谣谶语,似解非解,而有天然之神韵者”。藉着对歌谣的价值体认与期许,轰轰烈烈的歌谣运动便迅速汇集于文学革命的大潮中。其中童谣因其能辅翼教育,恰逢民国与五四儿童解放的呼声响起而得到发扬光大。

    总之,童谣作为一门学问,自有其系统且完备的内涵。童谣学,正是伴随着童谣的出现、发展、演变而承载着千百年来人类的情感与思考,从而成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因而不仅童谣值得我们继承传唱,而且,童谣学更成为我们应该提倡的一种反映了人类丰富思维和巨大学术成果的学问。

    当然,我们还不应忘记,童谣学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鲁迅与周作人兄弟,显然是我国现代童谣学最早的提倡和摇旗呐喊者。

    早在1313年鲁迅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中就明确倡导“整理各地歌谣、俚谚”,周作人在1914年发表了《儿歌之研究》及采集儿歌的启事,呼吁对童谣的搜集与重视。

    继此之后,刘半农、胡愈之、董作宾、顾颉刚、闻一多等多年醉心于童谣研究,对童谣的学术意义、历史价值与教育功能都作了高度的评价。如果说五四时期,借助《歌谣周刊》让我国吴地歌谣受到前所未有重视的话,那么随着抗战,政治文化中心的位移,西南歌谣则更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开始大放异彩。

    其中如闻一多的爱徒刘兆吉沿途采风收录整理《西南采风录》(当然该节中也有许多具有川渝风情的原汁原味重庆童谣)成为了反映我国民俗文化及儿童文学特色的重要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儿童文学的文化生态环境日益完善与成熟,无论是国家制度层面的保障,还是作家队伍的建设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以至于我国童谣学迎来了又一个极其重要的黄金期。

    重庆作为体现西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鲜明的地域人文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巴渝儿童文化。自古巴人擅歌舞,《华阳国志·巴志》就曾记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巴渝险峻秀丽的山水孕育了巴渝人跳脱热情的个性,也彰显了一种别样开阔的诗情,让巴渝儿童诗歌的美名響彻神州大地。以至于许多专家学者在考量整个中国儿童文学版图时,纷纷指出巴渝儿童文学成就最大的,当之无愧属于儿童诗歌,其中又犹以童谣为甚。从远古至今,巴渝童谣由搜集走向创编,涌现了李文衡、张继楼、蒲华清、崔英、戚万凯、黄鹏先等一大批卓有成就的童谣作家。

    翻阅彭斯远先生搜集整理的这部《重庆童谣》,我们看到这些童谣所反映的内容之广,形式之全,实难——尽数。它们既具有展现古时乡民生活的农事歌,又有展现当下世俗生态的对游戏、学习以及人际往来的描述,还有对重庆鲜明的地域环境的幽默书写。而在艺术手法上,则运用了游戏歌、字头歌、连锁调、问答歌、谜语歌、数数歌、颠倒歌等多种传统歌谣形式,观之摇曳生姿、野趣橫生,诵之则朗朗上口、节奏鲜明,让人莞尔之余却回味无穷。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彭斯远老师搜集整理的这本《重庆童谣》,可以说也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重庆文化空间。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它会在孩童玩乐和亲子互动的传唱中,走进重庆人的记忆深处,滋润孩童心灵,护卫他们快乐长大。

    这本现代版的《重庆童谣》的出版发行,將为我们具有悠久历史的重庆,新添一张颇有分量的文化名片。

    祝愿更多的读者,走进童谣学的队列并成为我国儿童文化领域的一个坚定长跑者!

    相关热词搜索: 童谣 苍凉 中国 倡导 古老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