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双创背景下科技企业孵化器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时间:2021-04-16 07:58: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科技企业孵化器是双创背景下的重要孵化载体。本文以成都市为例,对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基本现状进行了总结,其总体特征体现为“3+M+N”格局。政府重视、政策支持、新模式涌现、积极借鉴国内外经验以及不断提升管理和服务等是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经验总结。但同时也存在双创聚集区聚集效应不够、扩张过度、管理服务能力不足、激励机制不到位、盈利能力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可持续发展

    一、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现状

    自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发出以来,“双创”一词便掀起了新的创新创业浪潮。与此同时孵化器作为创业链条上的重要组成,发挥着桥梁式的功能,不断推动早期创新创业活动的前进。回溯孵化器在成都市的发展历史,在2013年前成都市仅有9家孵化器,包括6家国家级孵化器和3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当时创新创业载体发展相对较缓慢。随着2013年《成都市创新创业载体资助管理办法》的出台,成都市开始对新建和已建的孵化器、产业化基地、加速器、创业苗圃和科技楼宇五类组织进行资金支撑,以鼓励创新创业载体的发展,就此拉开了成都市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快速发展壮大的序幕。2015年成都市实施了“创业天府”行动计划,在各领域掀起了创新创业大潮,其中孵化器行业蓬勃发展,统计数据显示其数量呈明显的递增趋势。2016年,成都市出台了《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为进一步强化孵化载体建设,提出了构造“3+M+N”的双创载体空间布局。

    目前,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成都市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所有孵化器类型中数量占比较大

    截止目前,成都市建成各种孵化器220个,其面积达到了15.4平方千米。其中,科技企业孵化器占据14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占所有类型孵化器的比重达到了67%,其中众创空间是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主要形式。据相关数据显示,到2016年7月为止,已挂牌的148家科技型企业孵化载体中共有6613家在孵企业和创业团队,合格的毕业企业将近3000家。在148家科技型孵化器中,有一半以上为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占比达到了60.81%。

    (2)大多数科技企业孵化器还处于价值链前端

    从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三者相结合的孵化链条角度看,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后端的加速器数量较少,占比仅为1.35%,大多处于孵化链条最前端即多数为众创空间。

    (3)投入主体从单一走向多元

    从投入主体上分析,成都市孵化器早期发展中政府是主要投资方,而现在则发展到以政府、创投机构、企业、高校各方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格局。其中由民营企业投资建设的孵化器比例占到一半以上,高达56.08%,一些创新要素主体如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也相继投入孵化器的建设。

    (4)地区差异显著

    从地区分布来看,全市14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中,103家孵化器位于中心城区,45家位于高新区。因此,基于资源禀赋因素,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布局体现为中心城区聚集的特征,中心城区之外的区市县几乎没有孵化器存在。

    二、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经验总结

    根据《创业天府行动计划2.0版》的规划,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未来的总体布局及发展特征体现为:“3+M+N”。其中,“3”是指位于高新区的“菁蓉国际广场”、位于成都天府新区的“天府菁蓉中心”、位于郸县的“菁蓉小镇”三个双创引领区;“M”是指双创集聚区,利用成都高校院所云集、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促进我市高校知识从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将孵化器发展与高校、利研机构的建设紧密结合,构建环高校知识经济圈。“N”是指双创特色区,鼓励各区(市)县立足各自的特色优势,打造智慧园区,培育区域本土优势,企业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创业企业失败率,积极推进各具特色、多点支撑、全域覆盖的双创格局的完善。在近年发展中,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有如下经验总结:

    (1)政府高度重视、政策大力支持

    政府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成长中可以发挥指导、示范、协调作用,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是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获得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成都市政府非常重视对孵化器的建设,尤其在土地供应等方面释放政策红利,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中扮演了积极的重要角色。政府从全局出发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以政府投资方式为主,从而吸纳高校和企业的加入,利用规模经济优势,致力于建设规模化孵化基地,进一步整合优化创新创业资源,发挥集聚效应。政府的政策支持对支撑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立和成长起着辅助作用。

    (2)传统模式向新型模式的转换

    传统的孵化器主要是提供物业管理、提供物理空间,从而实现对中小微型企业创业的支持,但这种模式缺点也比较明显。随着创业企业需求的变化,从简单的物理空间供给转

    向全方面的創业服务的供给,成都市涌现出了许多新型模式,譬如“传统孵化器十全孵化链条”模式(天府新谷)、 “成果转移噬金”模式(E创空间)、“天使心呼化”模式(NEXT创业空间)、“垂直领域专业孵化”模式(成都洪泰硬件孵化器)、“联合办公”模式(侠客岛)。

    作为典型代表的天府新谷孵化器属于“传统孵化器十全孵化链条”模式,它成立于1994年,最初属于房地产业的分支领域。但经过20多年的打造,天府新谷孵化器已经发展成为成都市首批民营国家级孵化器。所谓“传统孵化器”是指它源于房地产业、从房地产业中分离,最初主要提供物理空间的作用。“全孵化链条”是指它已经形成了“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模式,可以为各个阶段的科技企业服务,服务模式不仅仅体现为提供物理空间,更加注重内涵式服务,如优质管理、人才帮扶、财务法律咨询等。到目前为止,天府新谷已构建起上万名创业人、将近700家创业企业、超过0.4平方千米创业孵化场地、众多投融资以及中介服务机构聚集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3)积极借鉴国内外优势经验

    2015年修订《成都市创新创业载体资助管理办法》,引进国内外知名创新型孵化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向美国、英国和西班牙等地的孵化器学习,对现代规范服务有了全面的、进一步的认识,并且进行定期交流,开拓新思路。积极地整合国外资源,合理地借鉴其发展经验,结合本土特点,提高自身孵化器服务水平。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也多次组织并开展了交流论坛等活动,丰富了对国外孵化器的了解。

    (4)创新管理和服务,打造一体化孵化服务体系

    孵化器不是简单的房屋租赁者,应该具备更多的管理服务功能。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一方面利用孵化园的办公室、培训场地等基础资源,另一方面注重引进咨询公司,为在孵企业提供较低成本但高质量的创业管理培训,从而克服了有些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类似于房东只能提供基础性物理空间的缺陷。通过孵化器管理团队的努力,为在孵企业提供更高层次的孵化服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价值。

    三、成都市当前科技企业孵化器存在的问题

    (1)双创聚集区集聚效应不够

    在成都市的“3+M+N”的双创体系中,代表"3”的“着蓉国际广场”、“天府菁蓉中心”、“菁蓉小镇”三个双创引领区和代表“N”的双创特色区在最近几年都有了比较好的发展。但是,相比较而言“M”所代表的双创聚集区的集聚效应却不太明显。仅仅是在环川大知识经济圈、环交大菁蓉智慧谷、电子科大“一校一带”等为代表的双创聚集区具有较好的集聚效应,但受到缺乏资金和龙头企业带动的原因,其他双创聚集区的集聚效应则明显不足。此外,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集中在高新区,尚未形成面向全市的辐射效应,制约了我市孵化器整体上的协调发展。

    (2)科技企业孵化器扩张过度

    当前我市孵化器存在过度扩张的不良趋势,甚至有大量设施闲置的情形。重要原因在于:在政府“双创”政策导向下,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获取政府补贴、税费减免等“双创红利”在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发展规划的背景下就盲目进入孵化器领域,并导致形成“羊群效应”,这就有可能导致孵化器供过于求形成泛滥局面。总之,如果孵化器企业自身没有创造价值的紧迫感,不积极主动提升自身竞争力,而只是单纯想要依靠政府政策支持,其成长必将会受到相当程度的限制。

    (3)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能力不足

    虽然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正在进行服务升级,打造专业一体化孵化服务体系,但是部分科技企业孵化器仍然只是作为房屋租赁者,而不具备更多的管理服务功能。同时,作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摇篮”的孵化器对于引进入驻的初创企业也不应该放松门槛,降低入驻规则,引进没有潜在经济价值的企业。另外,科技企业孵化器在专业化孵化服务方面也有待提高,一些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服务功能仅停留在最简单的业务上(如帮助创业者注册公司),为初创企业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极其有限。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应该朝着形式多样化、功能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能够真正为创业者提供专业的咨询和规划。

    (4)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

    政府在对科技企业孵化器进行了政策扶持,建立好基础服务设施之后,也要加强其建立后的管理机制,对孵化器的效果进行及时评价。要考虑怎么使科技企业孵化器能够充分施展拳脚,真正达到帮助创业者创新创业的效果。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激励约束机制尚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一是重建立轻发展,孵化器数量多但优质的孵化器数量较少;二是对孵化器建立后的运行效果评估体系未建立,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三是提升孵化器品质的激励措施不丰富;四是孵化器的淘汰机制不健全。

    (5)盈利能力不强

    根据《中国火炬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四川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基本情况数据中,近五年孵化器年总收入起伏较大,2013年13331万元到2014年的47993.7万元增长了近四倍,2015年在此基础上又翻了两倍多,但在2016年孵化器总收入为56172.1万元,相比2015减少近一半,2017年又有所起色,總收入达到87331.2万元。如果将孵化器提供的收入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设施物业管理收费、法律财务等专业咨询、投融资服务收入,目前来看,基础性服务收费占比较大,而源于其他类型的增值服务所带来的收益占比则较小。因此,我们认为当前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盈利能力还不强。

    四、成都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并完善相关政策

    政府是双创工作的主要抓手。针对我市“3+M+N”的双创体系中,“M”即双创聚集区聚集效应不足的问题,政府应当通过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人才引进、项目扶持、技术服务等方式促进聚集效应的提升。一方面,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加大对孵化器财政资金投入,在方式上创新财政支持手段,从而引导孵化器良性发展;另仿.面,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搭建与民间投资结合的桥梁,从而解决孵化器自身存在的融资困难等问题,实施对科技型孵化器企业的精准资助。在此过程中,应当推动龙头企业发挥行业领头者的渠道优势,重点打造围绕龙头企业产业链和技术链发展的孵化器,实现科技成果从种子到发芽、成熟、成果的链条式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动能转化。此外,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原则,在孵化器发展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培育创业主体、提供创业服务、建设孵化载体等方面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2)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

    成都市孵化器主要集中于市区,而远郊区县仅拥有孵化器14家,受制于交通、人才、高校院所、产业分布等因素,孵化器发展相对滞后。要区别对待经济发达地区和相对落后的地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因地制宜的战略方针。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例如中心城区,可以采取多方参与的公司制的管理模式,调动其积极性;但对于经济落后地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要以鼓励为主,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必要时通过政府提供专业化技术咨询服务,积极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出合格的高质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一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3)建立严格的项目筛选机制和激励机制

    一方面,政府要严格筛选符合条件的孵化器进行扶持,另一方面孵化器自身对于引进的科技企业也应建立项目筛选机制,而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孵化器有更加长足的发展。政府可以考虑采取股权激励、创新激励的方式,使孵化器工作人员的利益与其工作的投入联系,从而起到激励的效果。同时鼓励技术要素参与分配,增强孵化器员工动力,可以考虑实施员工持股,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政府在政策方面实行奖励机制也可起到激励效果。

    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也可以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资金、服务收入,或者管理要素等作为资本向新入驻的创企业人股,将创新企业的绩效与孵化器本身联系起来,从而达到相对一致的目的,追求共同目标、共创价值。积极推行技术人股,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使创新企业的项目能尽快地形成产品,推向市场。

    (4)建立对孵化器的有效评价机制

    坚持“科学评价,分类指导”的原则,实现科学合理地考核、评价、跟踪监测体系的作用。在发展孵化器的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孵化器对本地区的经济产生的影响,目光不能过于狭窄,应立足长远发展。在孵化器发展初期,应大力扶持,注重资金的投入,不能过于关注收入、利润等财务绩效;在其发展过程中,要对资金运作效率进行有效的监督,不能放手不管,任其自生自灭;运用后补助方式,把孵化业绩指标作为考量,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要注意为要在孵化器对创新企业的介入频度和深度。可以考虑对孵化器中进驻企业的“毕业率”作为衡量孵化器绩效的指标之一。综合考虑资源聚集优势、咨询服务、集群效应、资源共享、公众形象等因素,加强分级分类指导,从而提升孵化器自身效。只有孵化器真正进入企业创新过程,帮助其快速成长,才能真正体现孵化器自身的价值。

    另外,孵化器协会一方面要发挥培训培育功能,一方面也应发挥相应的行业监督作用,在孵化器与政府之间发挥桥梁纽带功能,共同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行业环境。

    (5)提高孵化器自身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为各个孵化器类型、地区、发展阶段的不同,要实现孵化器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应该实施差异化支持政策。目前成都市某些孵化器收入来源以收取在孵企业的房租物业管理费和通过政府政策释放的红利为主,提供的主要是一些层次较低的服务供给,其他的收入,例如专业化咨询服务等收人却很少。孵化器要提高盈利能力,除了利用政策优势,争取更多的支持外,更应该注重心我能力的提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只有找到适合自身的专业特色、服务特色,各要素相互匹配,从而提高孵化能力,降低可能面临的风险,从政府型向企业型转变,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才能现孵化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提升自我实力,才能敏锐发现并培育新的市场参与者,达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提供孵化服务目的的同时,创造价值,为孵化器自身可持续发展提供相應的资金流、信息流。

    参考文献

    [1]罗峰.企业孵化器商业模式价值创造分析[J].管理世界,2014(8).

    [2]陈华笠.成都市创业政策有效性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6:36.

    [3]龚勤林,刘慈音.基于三维分析框架视角的区域创新政策体系评价——以成都市“1+10”创新政策体系为例[J].软科学,2015(9).

    [4]律星光.激发社会双创活力建设区域双创中心——成都市发改委着力推进双创工作纪实[J].财经界,2016(34).

    [5]殷群.企业孵化器研究热点综述[J].科研管理,2008(1).

    [6]安磊,陈晴.新时期科技企业孵化工作的战略思考[J].中国科技产业,2013(2).

    [7]李新安,促进我国中小型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对策[J].经济经纬,2002(3).

    [8]魏璐,王凤霞.国外企业孵化器发展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2).

    [9]律星光.创新引领蓄力远航——写在成都市决胜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之际[J].财经界,2018(7).

    [10]科创通.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第二届(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换届大会顺利召开[N].微信公众号《科创通》,2018-11-23.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