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思想史研究需要引入“格局分析法”

    时间:2021-04-17 08:17:2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我们习惯的“机械分析法”或者说“原子分析法”,是一种单向度的思维方法,只有“真假”一个尺度,而不考虑世界的层次性向度。潜在地,这种“唯真理论”倡导符合论或者逼近论的真理观。这样的逻辑学和这样的真理观,依赖于一种实体观的思维背景:设定世界在本质上是由众多的同一平面上的单元粒子堆积起来的。这些粒子独立自存、永恒不变、不可再分。譬如,我们最熟知的牛顿力学自然观,就假定世界是由众多的质点粒子组成的。实体观的设定,在逻辑上的实质是假定了世界的平面性、简单性。这种单向度的逻辑框架只能处理简单的、孤立的、静止的事物,而无法面对整体性、意义性和演化性等所谓复杂性问题。复杂性正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所面临问题的突出特点。

    与以往时代不同,我们今天所处的思想史位置,决定了我们今天的思想史料已然是多个历史阶段的文明形态的积累,更多地表现出了整体性、意义性和演化性特征,因而是一种典型的复杂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今天的思想史研究,首先要突破单向度的思维框架和研究范式,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线性的逻辑分析方法上,而要采用新的能同时体现真理与境界两个尺度的分析方法。这种新的二重性的辩证分析方法,可称为“格局分析法”。

    现象学认为,对象是意义构造的产物。我们总是携带着特定的意义去指向对象,才使对象按照我们的意义方式被打开,对象才成其为具体的某个对象。换句话说就是,对象的开显总依赖于一定的意义平台。在现象学的“构造”观念基础上,我们很容易就可以引申出另一个新的观念。即关于“重构”的观念。既然对象是意义构造的产物,那么,对象将会被不同的意义所重构,并且可以不断地、一再地重构。在不断的构造、重构、再重构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个不同质的等级序列。我们首先会在某个意义平台上打开对象,以及相应的某个现象域,乃至一个世界;然后,我们又可能在一个更高层面的意义平台上重新打开对象,以及相应的现象域和世界。众多“重构”中的那些实现了层次跨越的“重构”,可称为“反身重构”。所以,严格意义上的对象、现象域、乃至世界,就不能只被看成是某个意义层面上所呈现的样式,而是一个多层面、多环节、多阶段的形态序列。质言之,是一个反身重构的逻辑序列。

    所谓“格局”就是指这种多层次并存的复杂结构。从逻辑上看,任何事物都可以抽象成为一个格局,或者说,格局结构是任何事物都必然具有的逻辑结构。相应地,我们认识事物,也就是要认识事物内在的逻辑格局。也就是要揭示事物所具备的各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进行展开和定位。这种认识方法就是“格局分析法”。格局分析法是相对于唯真理论的单向度的“机械分析法”而言的,本质上就是要谋求真理与境界的统一,将特定的真理定位在相应的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格局分析法”也可以看作是对辩证法传统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逻辑解析和发展。

    格局、格局分析这样的观念,对我们来讲并不是完全陌生的。其实,我们已经常用到这两个概念。譬如说,我们经常就讲经济格局、文化格局、思想格局、开放格局、生态格局、心理格局、社会格局等等。大到政府的宏观决策乃至全球性问题,小到一个团体、一家企业、一个家庭、一个个体,凡当面对的问题带有复杂性,我们就总会用到格局概念,就总会用“格局”一词去指称复杂事物的“复杂的”逻辑结构。这需要我们重视对复杂性事物的格局研究,应该明确地建立起格局分析法。并将其应用到各个领域。

    当我们采用格局分析法来研究思想史时,思想史本身就会呈现为一个自身不断反身重构的演化序列,一个由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心灵所开显的文明形态的序列。此中,我们会发现三个明显的现象:第一,思想史的主线不是一个真理与谬误相厮杀的战场,不是一段真理不断战胜谬误的历史,而是一个不断发现真理、定位真理、超越真理的历史。思想史上不同时期的每个思想体系都是真理,但又都只是特定层面上的真理。第二,任何两个思想体系之间,或者逻辑上是等价的,或者是不同层面的。第三,相邻层面上的思想体系之间,具有特定的反身重构的逻辑对应关系。

    让我们以西方力学史对此做适当说明。对照一下亚里士多德体系、牛顿体系和相对论体系,不难看到三者其实都是真理,但又都是针对各自的特定现象域的真理,并且共同展开出一个“重量一质量一能量”物质形态的层次序列,和一个“位移一速度一加速度”运动形式的环节序列。这样的序列就是典型的反身重构,譬如“速度”可以看作是“位移的位移”,“加速度”则是“速度的速度”等。

    西方哲学史上的自然哲学阶段、本体论阶段、认识论阶段和现代阶段,也明显构成一个反身重构的序列,因为它们为世界所设定的结构单元可分别归结为具体实物(如水、火、气等)、抽象实体(典型见于亚里士多德的质型论和后来托马斯·阿奎那的“最低能指质料”)、原子事实(早期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中有系统总结)和原子世界(如当代哲学前沿对可能世界的探讨),此四者就依次具有反身重构的关系。

    用格局分析法来研究思想史,一方面会将任何一个人物、事件或体系看作是一个多层次的格局,另一方面整个思想史本身也是一个多层次并存的格局,所以最终思想史将被揭示为一个由众多格局相互嵌套在一起的格局谱系。可见,我们未来的成熟的思想史体系,将会表现为一个由众多知识体系组成的知识谱系。现代新儒家的当代代表人物之一刘述先,在他试图建立的“系统哲学”中,就曾明确提出,系统哲学所关心的基本问题有两个:“(一)我们有没有可能为这么丰富杂多的世界人生的内容寻觅到一个共同的根源或基础,然后才逐渐分化成为不同的存在与价值的领域?(二)我们有没有可能建构一个系统来涵盖世界人生如此丰富杂多、乃至表现了深刻的矛盾冲突的内容,把它们熔为一炉,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却又井然有序,分别在这个系统之内得到它们适当的定位?”他的这一构想与思想史研究的体系目标有相通之处。

    基于格局分析法的要求,今天的完备的思想史研究至少要包括这样四个内容:第一、阐明中国思想史的演化序列;第二、阐明西方思想史的演化序列;第三、完成中西对比沟通;第四、指明中国思想在今天的发展方向。这样庞大的工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相关热词搜索: 引入 格局 分析法 史研究 思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