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休闲生活 > 正文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临床观察

    时间:2021-04-23 07:57: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水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10 mg/(kg·次),5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2~3岁,2~3 g/次(1袋~1袋半);4~6岁,3~4 g/次(1袋半~2袋);7~9岁,4~5 g/次(2袋~2袋半),3次/d。两组均以3 d为一疗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能较快控制皮损,减轻瘙痒症状,结痂迅速,缩短病程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水痘; 阿昔洛韦;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中图分类号 R51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8-0125-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5.18.070

    水痘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虽有自限性,但由于传染性强,可有发热、头痛等不适。有瘙痒感,引起搔抓,继发细菌感染,易形成瘢痕。部分免疫功能底下者可发生严重型水痘,病情凶险甚至危及生命,笔者认为本病治疗应该积极一些。早期应用有效的抗痘病毒治疗可以减轻病情,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目前治疗水痘抗病毒药物有限[1]。自2012年4月-2014年8月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儿童水痘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皮肤科门诊水痘患者共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2~9岁,平均5.4岁。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2~8岁,平均5.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入选标准及剔除标准

    诊断标准:(1)所有患儿发病前2~3周均有水痘接触史;(2)皮损特点为皮损分批出现,表现为丘疹、水疱、结痂并存,并呈向心性分布。初起是红色米粒大小丘疹,周围绕以红晕,很快变成绿豆大小的水疱,经2~3 d水疱干燥结痂。(3)出疹前有发热、头痛、鼻塞、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4)黏膜受累。口腔黏膜、眼结膜或外阴部出现皮损。入选标准:(1)诊断明确,除外手-足-口病、丘疹性荨麻疹等疾病可能性;(2)无其他慢性病及传染病史,无并发症;(3)一个月内未系统应过用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剂、糖皮质激素类和抗生素类药物;(4)所有患者均为发病初期,之前为做任何治疗;(5)年龄为2~9岁,性别不限;(6)家属支持此项研究,并签知情同意书。剔除标准:(1)不典型水痘及重型水痘;(2)有严重合并症者;(3)不能配合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按体重给药:10 mg/(kg·次),5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济川药业),按年龄给药:2~3岁,1次2~3 g

    (1袋~1袋半);4~6岁,1次3~4 g(1袋半~2袋);7~9岁,

    1次4~5 g(2袋~2袋半),3次/d。两组患儿均用氯锌油外用,并发感染者加用抗生素,发热者口服或肌注退热药,瘙痒者给予扑尔敏,均以3 d为1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3 d后所有水疱均干燥结痂为显效;治疗3 d后大部分水疱干燥结痂为有效;治疗3 d后仅少数水疱干燥结痂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PEMS 3.1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显效 例(%)有效 例(%)无效 例(%)总有效率(%)

    治疗组(n=34)17(50.0)15(44.1)2(5.9)94.1

    对照组(n=32)10(31.3)14(43.8)8(25.0)75.0

    3 讨论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较轻的全身症状和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的斑疹、丘疹、水疱和结痂为特征,本病90%以上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2]。此病毒呈砖形,直径为150~200 nm,核酸为DNA,有立体对称的衣壳,外包以类脂及蛋白质组成的球状囊膜,在细胞核内繁殖。其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疱液和血液中,经飞沫或直接接触疱液而传染,造成流行。其传染性很强,从发病前一日到全部皮疹干燥结痂均有传染性[3]。VZV经呼吸道侵入人体,首先在呼吸道黏膜细胞中繁殖复制,然后进入血液和淋巴液,引起病毒血症。病毒相继侵入皮肤和内脏引起病变而发病[4]。本病根据有发热,皮肤分批出现斑疹、丘疹、水疱、结痂以及向心性分布,黏膜也可受累等特点,一般诊断不难[3]。临床上不典型的水痘有:出血性、进行性和播散性水痘、先天性水痘综合症和新生儿水痘、大疱性水痘、原发性水痘性肺炎、水痘性脑炎、急性脑病及内脏脂肪变性(Reye综合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要引起重视。水痘与接触性皮炎、虫咬皮炎、单核细胞增多症及其他病毒性疾病鉴别十分重要[5]。另外,还应注意与手-足-口病、急性苔藓样糠疹、立克次体痘、疱疹样皮炎、播散性HSV相鉴别。

    水痘发生24 h内应用抗病毒治疗可降低其严重程度,缩短病程,防止播散,任何年龄的严重水痘及成人水痘,尤其免疫抑制者应早使用[4]。以阿昔洛韦为代表的核苷类药物已经成为临床上最重要的抗病毒药物,它是嘌呤核苷衍生物,在宿主细胞内受DNA病毒专有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激酶作用转化为阿昔洛韦三磷酸盐而具有抗病毒活性,并通过对病毒DNA聚合酶的选择性抑制作用使病毒DNA合成受阻以及掺入增长中的DNA链结合致DNA链中断抑制病毒。阿昔洛韦是广谱抗病毒药物,用药后起效快,但口服生物利用率低(约15%)。口服阿昔洛韦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呕吐、腹泻等(当血药浓度为25 mg/L时可出现上述症状)[2]。笔者认为阿昔洛韦口服用法上以10 mg/kg,每日5次给药为佳,这样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提高其生物利用率,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避免药量大的副作用。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患者宣教也很重要:(1)应重视水痘的高度传染性,患儿应隔离至所有皮肤损害结痂,通常为水痘出齐后5~6 d,避免与老人、新生儿及免疫缺陷儿童接触;(2)预防瘢痕形成,注意不要搔抓,争取尽快使水疱干燥结痂待痂皮自然脱落,积极抗病毒抗感染止痒,缩短病程以减少瘢痕形成;(3)患儿往往好动,所以想办法使他多卧床休息;(4)应该让孩子多饮水,吃清淡且富有营养的饮食,少吃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常用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本研究用来治疗小儿水痘也取得了满意疗效。其主要成分有连翘、淡豆豉、薄荷、荆芥、栀子(炒)、大黄、青蒿、赤芍、槟榔、厚朴、黄芩、半夏、柴胡、甘草等,具有疏风解表、清热导滞的作用。其中淡豆豉辛散苦泄性寒,入肺经,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以能宣散郁热;连翘功效:清热解毒,疏风热,清心热。水痘中医辨证为风热夹湿证,因此疏风清热,利湿解毒为水痘的基本治法[6]。淡豆豉、薄荷、荆芥疏散上焦风热,连翘、栀子、黄芩、青蒿增加清热泻火作用,大黄、槟榔、厚朴能清热除湿泻下,对于伴有大便干燥者,效果更好,但注意如患儿出现腹泻即停用,中病即止,否则会出现泻下过度,导致小儿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不利于疾病恢复。现代研究连翘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贺氏痢疾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连翘、薄荷、栀子、青蒿、黄芩等所含有效成分有不同程度的抗病毒、抗菌、抗炎作用[7]。大黄、槟榔、厚朴、半夏等所含有效成分有清除氧自由基,抗氧化作用[8]。有学者认为,数个水痘皮肤损害中的1~3个皮肤损害发生继发细菌感染很普遍(1%~4%),可产生所谓大疱性水痘。通常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包括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的结果[5]。所以在控制病毒感染的同时,控制继发细菌感染也同样重要,本研究中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起到了抗病毒和抗菌的双重作用。能使患儿水疱结痂迅速,缩短病程,并能防止出现严重并发症。

    本研究显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小儿水痘,疗效优于对照组。此疗法能较快控制皮损、减轻瘙痒症状、结痂迅速、缩短病程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俞蕙,朱启铭,王中林.盐酸伐昔洛韦分散片治疗儿童水痘的疗效和安全性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6):454-456.

    [2]杨慧兰.病毒性皮肤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50-152.

    [3]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99-230.

    [4]吴志华.临床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77-178.

    [5]Bernard A Cohen.儿童皮肤病学[M]//马琳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3-104.

    [6]瞿幸.中医皮肤性病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83.

    [7]沈映军.中药药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45-170.

    [8]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418-419.

    (收稿日期:2015-02-27) (编辑:黄新珍)

    相关热词搜索: 小儿 水痘 清热 颗粒 临床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