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高校教师礼仪素养及其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时间:2020-03-11 13:42: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礼仪,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表现,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体现。高校教师不仅要道德高尚、知识渊博、身心健康,而且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近年来,高校教师的礼仪素养越来越受到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通过解析高校教师礼仪素养的内涵,剖析教师礼仪对高校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并从管理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出发探讨提升高校教师礼仪素养的途径,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教师 礼仪素养 课堂教学 为人师表

    一、引言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受到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是被人们普遍认同和遵守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1]。我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儒家经典论断,意思是不学礼数、不懂礼仪,就无法立身社会。

    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渊博学识、创新能力及个人魅力等,会对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教师的精神面貌、礼仪素养及价值取向也会在无形中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美国著名教育家保罗·韦地博士花费40年时间,通过收集9万名学生的信件,概况总结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2],包括友善的态度、尊重每个人、耐心、兴趣广泛、良好的仪表、公正、幽默、良好的品性、关注个人、伸缩性、宽容、教授得法。不难看出,在这12种素质中,友善的态度、尊重每个人、良好的仪表、良好的品行等都与礼仪素养密切相关。

    二、高校教师礼仪素养解析

    高校教师的礼仪素养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特别是面对学生时)的礼貌、礼节及所持的仪容、仪表、仪态[3]。笔者认为,高校教师礼仪素养应包括以下几点: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

    礼仪,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表现。正如《礼记》所说:“礼由心生。”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要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必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热爱学生,诲人不倦,言传身教;追求新知,严谨治学,博学多才;正确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将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大局意识、主人翁意识和服务意识。

    (二)端庄的仪容仪表。

    仪容仪表是个人形象的基本要素之一,包括仪容、发式、服饰等,它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品德情操、身份地位等。

    1.仪容礼仪。保持面部整洁是仪容礼仪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男教师要保持头发清洁,及时修剪胡须,勤于清洁,避免身上有过多的烟味、酒味和汗臭味。女教师要轻妆淡抹、略施粉黛,喷洒香水以清新、淡雅为宜,同时注意眼部、鼻腔、口腔、指甲等细节,切忌在公共场合化妆、补妆。

    2.发式礼仪。教师的发型要自然、大方、整洁、具有个性,但不能过于标新立异,盲目追逐新潮,更不能披头散发、蓬头垢面。除了干净整齐外,还应根据自己的脸型、体型、年龄、身高和气质,选择适合的发型,以增强整体的美感。另外,男教师的头发应长短适中,前不及眉,旁不遮耳,后不及领;女教师不留怪异的新潮发型,不染艳丽的彩发。

    3.服饰礼仪。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同样的,教师的服饰会对学生审美观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莎士比亚曾说:“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往往就是这个人的身份、地位与教养的真实写照。”高校教师必须了解和懂得着装的基本原则。一般来说,高校教师参加教育活动时,不论其服装质量、新旧程度,首先要整洁、大方,要根据年龄、体型、肤色、时间、地点、场合选择符合个人气质的服装。其次,男教师出入正式场合穿着西装时,要遵循“三色原则”,上衣、衬衫、领带、裤子、鞋袜、包等颜色不宜超过三种,切忌着短裤、超短裙、吊带、背心、拖鞋等出入教学或办公场合。

    (三)优雅的言谈举止。

    言谈举止是人与人之间思想表达、情感传递的重要方式。语言表达是高校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与学生沟通的主要方式。良好的语言修养应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表述清楚、音量适当、语气语调适宜、适度表现幽默。加州大学的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经过多年研究后得出:有效的沟通=55%的肢体语言+38%的语气语调+7%的说话内容[4]。也就是说,肢体语言可以让我们触及对方潜藏的无声讯息,可以通过人们的面部表情、举手投足、仪态等得以展现。教师的仪态包括站姿、坐姿、行姿和手势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仪态,站立时抬头、挺胸、收腹,落座时动作轻盈、两膝并拢,授课时避免过多地来回走动,巡视课堂时步履从容,交谈时目光柔和、可亲,手势运用恰当、自如。

    (四)礼貌的交际方式。

    孟子曰:“恭敬之心,礼也。”礼仪作为行为准则和规范,其核心是“尊重”。高校教师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尊重”对方。与学生相处时,要亲疏适宜、远近有度。对待学生要如子、如亲、如友,要尊重、关心、爱护、理解、宽容学生,同时在学生面前要保持老师应有的尊严,做到庄重自尊。与同事相处时,贵在和谐,要积极主动地完成学校、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坦然面对领导的批评;同事之间交往重在礼貌谦让,宽容友善,相互尊重,真诚以待。

    三、高校课堂教学中教师礼仪素养的重要性

    (一)帮助教师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为喜欢一名老师而喜欢一门课程。学生第一次与老师见面,会特别注意老师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在一定程度上主观地为该教师定位。教师整洁的仪容、大方的仪态、恰当的言谈和得体的服饰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正面的教师形象,从而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当学生认可了教师良好的外在形象和不凡的内在素养后,他们会更喜欢该教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有利于学生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虽然大学生的价值标准、审美标准已经基本形成,但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他们个性独立、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善于展现自我、易于接受新事物。高校教师的言行对大学生的自我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力。高校教师所展现出的良好的外在形象、优雅的言谈举止、丰富的知识底蕴、崇高的职业道德,会吸引学生模仿,从而形成自身的形象定位。

    (三)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自然大方、庄重得体的着装和言行举止向学生传递有效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中。穿着朴素、举止端庄、谈吐儒雅的教师形象,有助于在学生中建立威信,这样的课堂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从而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反之,不注意个人仪容仪表、形象欠佳的教师,不容易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甚至会成为学生茶余饭后议论的对象,严重的还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四)构建文明校园,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不仅是个人修养和素质的表现,而且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更是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道德风尚的体现。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人们借助礼仪表达对彼此的尊重与友好,可以弱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促进社会和谐。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校园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其良好的礼仪修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精神文明的外在表现,可以带动大学生自觉习礼,促进文明礼让、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的形成,进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四、提升高校教师礼仪素养的途径

    教师的礼仪素养会对高等教育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积极行动,切实提升高校教师的礼仪素养。

    (一)管理层面:严格高校教师准入制度。

    首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严把高校教师质量关、强化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高校教师行为规范准则,将教师礼仪列入其中,并使其制度化,引导高校教师规范自己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

    其次,强化个人礼仪修养的学习和训练。将礼仪学习纳入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中,通过学习基本知识、配以具体训练,使其具备基本的礼仪素养。

    再次,全民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体,在实际生活中会有比较高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较容易形成积极情感、抵制消极情绪。这就需要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通过相关政策维护、保障高校教师的权益,使高校教师形成较高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幸福感,将加深教师形象塑造与礼仪修养内化为自身的动力。

    (二)学校层面:加强高校教师礼仪培训。

    首先,将教师礼仪纳入高校招聘的考察范围。这就要求学校既重视应聘者的专业知识又重视其礼仪素养,以此保证高校招聘到专业知识扎实、礼仪素养良好的双优教师。

    其次,将教师礼仪纳入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领导应将教师礼仪素质的培养作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定期、不定期开展礼仪培训、礼仪实践和礼仪辅导等。同时,对教师职业道德和礼仪行为进行评估,将其列入教师年终考核的指标范围,使之制度化与终身化。

    再次,创造良好的全员礼仪环境。高校要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师生员工的基本形象和言行举止,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配备完善的硬件设施(比如说,可分类的垃圾箱等),在教室、楼梯、走廊等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张贴文明礼貌用语、宣传标语等,在一些重要入口处安放镜子,让师生随时关注自己的仪容、仪表。

    (三)教师层面:将提升礼仪素养内化于心。

    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庄严而神圣的使命,发扬主人翁精神,自尊自律自强,既做学问之师,又做品行之师。”[5]

    要提高高校教师的礼仪素养,首先要提升教师的礼仪意识,高校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师礼仪修养不仅会直接影响自身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在校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道德风尚。要把学习教师礼仪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自觉行为,并渗透到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成为一种自然流露。其次,加强对道德理论的学习。提高高校教师的道德理论水平,是指导其礼仪素养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高校教师传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四)学生层面:及时反馈教师礼仪问题。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既要注重职业素养,又要注重职业形象。但在实际生活中,总是有一些背离教师职业道德、损坏教师职业形象的现象发生,例如:个人形象过于随意;课堂上信口开河,牢骚不断;随意对学生说脏话、粗话,甚至辱骂学生;等等。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之一,是教师礼仪的直观评判者。高校应注意将教师的德育评价与教师礼仪相结合,在学生评教环节中,设置“教师礼仪形象”的相关评价指标,对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礼仪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以此考量教师是否尊重每一位学生,言行举止是否做到“身正为范”。通过学生层面的反馈,学校可以全面总结教师礼仪问题,分析该问题的诱发原因,并提出有效整改措施。

    五、结语

    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在谈及大学教育时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其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6]教育系统中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教师身上再小的细节都必须重视。教师形象是学校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礼仪素养是当代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在深入认识和理解高校教师礼仪素养的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之上,通过学校层面的规范要求和高校教师自身的反思改进,高校教师队伍的礼仪素养会有较大程度提高,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君.对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礼仪内涵的解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8(4):3-4.

    [2]李欣,杨德利.浅论高校教师礼仪素养[J].学理论,2014(5):264-265.

    [3]张晔.高校教师的礼仪素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50-53.

    [4]许海丽.浅谈教师课堂教学礼仪[J].职业,2007,6:05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EB/OL].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02/201410/175746.html,2014-09-29/2015-03-10.

    [6]长华.美国高校教师管理的新变化及原因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2,(6):54.

    相关热词搜索: 课堂教学 素养 其对 礼仪 高校教师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