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技术院校微课建设策略

    时间:2020-03-11 14:17:4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源于互联网技术的微课因与学生认知契合度高而成为提高职业技术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推进“互联网+”行动和深化产教融合的意见给职业技术院校微课建设带来深层次的变革。当前微课的建设存在概念认识误区、表现形式单一、教学实效性差、设计特色不突出等问题,应以产教融合为核心,融入互联网思维、建立健全治理机制、校企合作共建策略来推动微课建设。

    关键词:产教融合;职业技术院校;微课;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3-097-04

    随着国家提出“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互联网+”教育催生了职业技术院校教育教学新理念。《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提出“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要求职业教育治理能力优化和模式创新。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提出要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支持引导企业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建设、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技术院校办学基本模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面对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成长的一代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依靠原有的教育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技能的形成、学习习惯的养成,成才的需求。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之上旳微课,具有短小、灵活、主题突出、与学生认知契合度高等优点,已成为各类教育关注的热点。职业技术院校兼具应用性和职业性的两种属性,微课的跨时空特征能够满足这一教学模式创新的要求。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应成为职业技术院校微课建设主要方式。现有职业技术院校微课建设现状如何?存在哪些误区?如何提升微课教学实效性?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产教融合对职业技术院校微课建设的意义

    1.产教融合下微课建设要体现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融合

    学生任何一项技能、知识的学习都来源于生产实践并适应生产实践的需要。通过微课教学,学生应能够体验生产实践中技能的形成过程,在微课教学实施中得到锻炼和培养,微课建设的目的應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应兼具理论和实践为一体,围绕学生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置身于教学过程、生产过程和技能形成过程。

    2.产教融合背景下微课内容要将教学内容和工作内容融合

    职业技术院校的微课不仅是知识点的学习,更是所教授的内容与工作内容的对接。从岗位需要的角度,职业技术院校的微课不是基础教育、普通教育、本科教育的复制,必须满足职业岗位需求,按照企业岗位职责评价标准设计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和工作内容融合。

    3.产教融合下微课应是职业技术院校与企业联姻的结果

    产教融合要求学生在学习技术技能的同时,能够真实感受到对未来职业的憧憬,对走向社会建立足够的信心。微课建设中需要融入企业文化、理念、管理制度,真正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知程度。因此,企业也必须成为微课建设的主体,微课应成为校企合作联姻的结果。

    二、职业技术院校微课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职业技术院校微课建设发展迅速,在提升教师信息化执教能力、弥补教学内容滞后、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良性推动作用。同时,在微课开发、设计、应用中存在与职业教育不匹配问题。

    1.职业技术院校微课概念认识误区

    微课(Micro Lectures)起源于美国,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突出的教学主题、短小单一的教学内容等优点。在2011年,胡铁生[1]首次提出微课的概念,之后其内涵和实践不断发展,表现形式、功能特点和应用范围不尽相同。对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认知包括:微课主要使用场所在课堂,针对职业技术院校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认为微课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微课应用的教学效果应该藉由互联网开放、交互、放大等带来提质增效。大多数教师认为微课开发成本低、可用性强,将微课理解为微型课件、微教学单元、微格教学,仍没有统一的概念。

    2.职业技术院校微课教学参与主体、表现形式的单一性

    微课从选题、设计、组织等往往由一线教师独自完成,缺乏校企合作模式。微课是一个涉及面广、复杂、系统的工程,单靠一线教师无法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校企合作要求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建课程,企业参与育人全过程。微课建设应受到各级教育部门、全体教职工、学生、行业企业的关注,共同参与、多方协作建设。开发设计的微课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仍以课堂碎片为主,采取随机拍摄的方法,内容主要关注应掌握的知识点,对于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关注度不够,形式不够灵活多样。

    3.职业技术院校微课教学实效性差

    尽管教育部信息化中心已举办几届高职教师微课教学能力大赛,初衷是为了提高开发、设计能力,将作品用于教学模式的创新。然而,教师参与微课大赛的动机更多的是学校行政性命令、评职定级的需求;学生的参与仅是为了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任务,并没有成为微课建设的主体。微课比赛还集中在某个单元的设计、表现上,对于整个课程系列化微课还比较少见,制约了微课对整门课程的实效性。缺乏企业、学生的参与,一些生产技术创新、设备的使用、岗位的要求不能及时反映到微课里,实效性显然不佳。

    4.职业技术院校微课设计特色不突出

    职业技术院校课程的职业性区别于普通本科教育。微课在设计、开发、选题、表现形式上更多关注教师表情、说课等,没有突出课程的职业性特色。职业技术院校办学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微课的选题需扩充工匠精神、职业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发挥微课在时空转化方面的优势,将不能搬到学校的生产过程展现到实训室,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学习岗位知识,提高职业技能。

    三、推动职业技术院校微课建设策略

    1.职业技术院校微课设计与应用过程融入互联网思维

    互聯网思维包括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旳微课,以互联网思维设计与应用微课具有应然性。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围绕用户满意、为用户服务去考虑问题。微课设计与应用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如果学生没有积极性,用不起来,微课注定实效性差。应以学生、企业体验至上,强劲吸引学生关注,建立认同感和信任感、成为使用者。简约思维要求产品简单,在产品设计上力求简洁、简约。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微课的主要特征是短小精悍,与简约思维、极致思维一致。迭代思维就是创新思维、允许产品出现缺点,不断试错,不断优化。微课在设计与应用过程需要小处着手、创新贴近学生学习心理,要构建与学生沟通、使用、反馈的机制,关注学生需求的实时变化,不断迭代、反馈、优化和升级。流量思维就是以应用流量多少考虑问题,流量越多说明实效性越好,也有意义。互联网产品靠流量多少存活,微课功能的发挥也需要在教学与产业对接过程中有流量才行,否则表现形式再美观、艺术性再好,也难逃被抛弃的命运。大数据思维是客观存在的,是全新的思维观,包括取样思维、容错思维和相关思维。微课在设计与应用过程中要利用大数据技术,选取适合的样本,分析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实效性高低的结论。社会化思维是关于传播链和关键链的思维方式,用户关系是一个网状结构,每一个用户都是节点。微课面对的是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节点,任何信息都会在学生中传播,微课的口碑一定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方式和学生沟通,塑造微课和学生沟通的方式。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利用微课的平台让学校的教学方式开放,学生共享成果,实现应用技术院校的培养目标。跨界思维是最简单、有效的创新思维。产业、教育的边界需要跨越,微课建设需要政府、行业、企业、高校教师学生多方主体参与,特别是企业、学生的参与度应是衡量微课制作水平的评价标准。微课需要跨越产业、教育的界限,实现产教融合。

    2.建立健全多方联动的长效治理机制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理应同步进行。治理的主体协同性、目标的聚合性特征与职业技术院校微课教学的特征具有契合性。治理的协同性表现在多元治理主体中的任何一方,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总有其优势和劣势,因此需扬长避短。职业技术院校微课建设过程中,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学生等多个主体之间应在微课形式上协同、行为上协同。形式上协同是指微课建设以育人为目标,协同开发、设计和实施;学校、教师、企业、学生应是合作的关系,应互通有无;行为协同是指在微课建设过程中参与的人员行为表现协同一致,为目标服务。治理机制能够为微课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建立资源共享、开放性、协同开发的治理机制是必要的。

    多方联动的治理机制包括元治理、激励机制、协调机制。元治理是指政府在微课设计与应用过程中发挥元治理作用,建立微课制作的评价机制,举办微课设计竞赛、微课质量标准体系等。激励机制是指对参与微课设计与应用的企业、职业技术院校教师和学生等在制度上有鼓励、奖励的措施,推进微课的建设。以政府为主导,职业技术院校应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微课的建设工作,协调政、行、企、校的关系,调节在微课设计与应用过程、微课制作团队产生的冲突和矛盾。

    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微课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技术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有利于解决实训师资短缺、实训场地不足、缺少可持续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应由职业技术院校和企业共同组建微课建设团队,共同选题,科学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引入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分析典型工作任务,以研究课题的形式分几年总体规划,每年完成阶段性任务,微课的表现形式、视频拍摄、动画制作交由信息化中心完成,校企合作制定相应的制度保证参与微课教师、员工、管理者应有的权益,在职务晋升、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校企联合建立开放、多元协同的治理机制,保证微课建设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郑小军.微课发展误区再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61-67.

    [3]周敏,罗金梅.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微课开发模式的路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6):74-78.

    相关热词搜索: 职业技术 融合 院校 策略 建设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