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0-03-11 14:19:3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广东医学院 东莞校区第二临床医学院, 广东 东莞 523808) 摘 要: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生关系机械化、陌生化、功利化和自由化。为此,要营造教学相长的课堂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确立师生民主平等的角色地位。 关键词:高校;师生关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3-0099-02

    收稿日期:2012-02-04

    基金项目:2011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项课题(2011ZY021)

    作者简介:曹砚辉(1977-),女,湖南益阳人,讲师,硕士,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师生关系是教育界永恒的话题,它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特定的关系。师生关系是高校诸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4]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大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生关系的机械化

    师生关系的机械化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的一种单向的被动的授受关系,而非双向的互动关系。师生关系表现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家长制观念根深蒂固,赋予了教师至高无上的家长式权威。目前高校的教学是一种冷冰冰的知识传授过程。课堂上教师缺乏激情,学生麻木漠然,毫无自主权。尤其在现代教育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的盛行,导致师生之间更多地表现为“人—机”对话关系,无论从自然环境还是心理上,师生关系越来越疏远。

    2师生关系的陌生化

    师生关系的陌生化是指教师与学生仅仅是作为教学过程的必要条件而存在,而缺乏精神层面的交往。由于许多高校采取教室流动、合班上课制,一个教师通常面对几百个学生,这种状况自然减少了师生交往接触的机会。同时,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的重要衡量指标,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无暇或不愿投入过多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一个学期结束后,教师很难叫出班内大部分学生的名字,很多学生也不知道任课教师的姓名,教师和学生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即使是学生关系最密切的辅导员老师,每天疲于应付日常事务,也很少和学生之间进行内心交流。因此,师生关系日益淡漠,形同陌路,甚至屡有“辱师”事件发生,

    3师生关系的功利化

    师生关系的功利化是指师生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交往的目的,把师生间纯洁的交往变成了一种肮脏的交易,使师生关系沦为了金钱与利益关系。在教育日益充满功利性及高等教育经济功能增强的情形下,师生关系更多地打上了社会世俗的烙印,部分教师和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偏离正常轨道,出现了教师过多地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亲疏有别,把交往变成了交易。学生为了从个别教师那里获得功利和好处,千方百计地奉承迎合教师,使纯洁的师生关系染上了铜臭味。

    4师生关系的自由化

    师生关系的自由化是指教师对学生没有严格要求,放松指导,学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造成师生间感情交流缺乏,情感淡化。大学相对中小学而言,其管理方式强调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但也容易造成师生之间各自为政,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一种认同,缺少一种深厚的感情基础,造成你教你的,我学我的,互不干涉。

    二、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马克思说:“为了不致丧失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4]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建构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已显得越来越迫切。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达到相互融洽、完美配合的最佳状态,是我们所追求的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

    1营造教学相长的课堂氛围

    马克思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主体性的即能动的现实的交往关系,而不同于物之间的关系及人与物的关系;他主张去关注现实的人、当下人的实际生活、生存条件及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反对抽象地去研究人的本质。这就启示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把学生看成“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尊重学生的价值和尊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消除物化或异化现象,将学生作为有情感、有个性的“人”来看待。因此,教师要自觉摒弃“师尊生卑”的传统观念,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状况,自觉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充当“平等中的首席”,不断进行教学创新,探索新的教育艺术,鼓励学生积极发现,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行师生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常常是良好师生关系最直接的体现。

    教学相长,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主参与。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全国青年学生提出三点希望: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对大学生的极大鞭策,因此广大学生要有自主意识和独特个性,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和发展自己,独立思考,学会质疑,成为自己学习的主宰者,不受制于他人。在质疑、释疑过程中,师生间相互合作,积极讨论,使教学相长的实现成为可能。弗洛姆指出:“通过对话,教师的学生(studentsof-teachers)及学生的教师(teacher-of-students)等字眼不复存在,新的术语随之出现:教师学生(teacher-students)和学生教师(smdentteachers)。教师不再仅仅是授业者,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教师本身也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在教育教师,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成长。”在平等对话中,师生产生思想的相遇与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双方共同成长。

    2高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者,乃为教养学生而设,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与学生,焉可无同情耶!同情谓何?即以学生之乐为乐,以学生之忧为忧;学生之休戚即我之休戚,学生之苦恼即我之苦恼是也。”教育是服务行业,高校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优美、高雅、便利的学习生活环境,对学生提出的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切勿采取拖延、推诿的方式。

    在对待教师方面,高校的管理者要创造有利于教师工作和生活的良好条件,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劳动价值,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和科研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工作潜力。同时,高校要改变旧的教师管理模式,将“以教学为中心”或“以科研为中心”转向“以育人为中心”,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辅导员教师的工作。

    另外,高校要积极拓展师生交往的空间。师生交往不能只拘泥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利用其他渠道和手段,如鼓励教师开辟专门的信箱、网上邮箱和教师博客等,让学生对教学工作随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教师对学生所传达的各种信息及时地做出积极的回应和激励。

    3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作为高校,要加强对师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向先进典型人物学习,用先进人物的高尚思想品德和良好道德修养激励自己,有效防止道德失范、价值失据、认知失真的现象,克服功利主义思想。

    马克思说过,当一切都可以拿来进行交换之时,历史上那些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也将失去它们头上昔日的灵光。今天,当纯洁的师生关系染上了功利色彩时,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也就失去了神圣的光环。当教师把教书看作一种值得追求和托付的事业、当成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并融入自己的生命,其生命意义和价值才能得以彰显。如果教师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或者只是把职业当成谋生的手段,那么教师的生命境界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生存”的层面上,可能会在金钱或利益面前迷失自我。因此,广大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和精神,为人师表,甘于奉献,自觉抵制市场经济环境下影响高等教育的负面因素,合理追求个人利益,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作为学生,要加强社会价值的行为规范教育,正确认识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道德价值和功利价值的关系,培养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确立师生民主平等的角色地位

    师生民主平等是指师生双方在民主的氛围中,平等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双方均以主体人格的身份敞开彼此的内心世界,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和沟通。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获取知识的渠道呈多源化,年轻一代思维敏捷,在接受新事物方面比年长一代还有优势,这就可能出现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现象即“文化反哺”现象。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与学生是互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双方地位是民主平等的,要主动关心爱护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特别是辅导员教师应该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努力增加交往的机会,加强情感的交流。近年来,许多高校尝试开展领导干部联系班级、党员教师联系学生宿舍等活动,学校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走进班级,走进学生,与学生促膝交谈,通过班会、座谈、课外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思想、心理、就业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进一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交往关系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都是彼此间相互关系的创造者,并且都应把与自己有关的其他交往者的主动性、自主性作为对话、理解和沟通的前提条件。所以,学生既要像尊敬自己的父母一样尊敬教师,尊师重道,虚心求教,又要把教师当做平等的“引导者”来看待。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积极、主动、大胆地和教师交流,平等坦诚地和教师进行对话。

    参考文献:[1]彼得罗夫斯基集体的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84[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弗洛姆文集[M]冯川,等,译北京:改革出版社,1991[4]任平广义认识论原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责任编辑:吕子燕〕

    相关热词搜索: 对策 师生关系 高校 解决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