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路径探析

    时间:2020-03-11 14:19: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互联网+”这一新的社会生产业态和发展理念日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利用互联网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成为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当前,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教育内容供给与学生内在需求不平衡、教学方式变革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匹配、教育理念创新与实践应用要求不一致等不良现象。对此,我们需要将“互联网+”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新的传播渠道、提高教育者的创新能力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自我教育能力。要通过结构优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需平衡;加强方式创新,加快“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发展;推进机制建构,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的长效机制,从而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

    关键词: “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9.01.09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张淼,赵耀.“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路径探析[J].克拉玛依学刊,2019(1)54-58.

    李克强总理在2015 年“两会”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要求我们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和舆情演化机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促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同时,“互联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凡的意义。加强对“互联网+”的认识和把握是开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在“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意指在尊重“互联网+”时代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教育对象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的精神内容以及对内容的主观体验。然而,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并不高,出现供求失衡、教学方式陈旧、浅表化及教育理念落后等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对其加强重视,要逐步将“互联网+”的观念应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进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

    一、“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图景

    近年来,互联网与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结合,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向“以学为中心”的方向转变,开创新的教育业态。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将学生置于互联网环境之中,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然而,“互联网+”背景下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的供给失衡、教学方式与时代要求的不匹配、教育理念与实践要求的不一致等现象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教育内容供給与学生内在需求不平衡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生新的变革,在教育内容的“供给”上出现新的变动,但仍不完全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因而出现供求失衡的问题。一方面,部分高校并不认同或无力衔接“互联网+”的教学内容革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部分教师照本宣科,“中规中矩”地讲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不愿花费精力去学习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新知识,停留于以前的知识积累,落后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盲目跟风“互联网+”的潮流,利用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大肆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模式。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互联网的融合不足,一些教师没有把握好互联网的优缺点。一时间,大张旗鼓地改革,没有完善的配套措施,致使部分学生易被互联网中的负面因素所影响。在这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供给内容”虽然是新鲜有趣,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混淆手段和内容的关系,就互联网谈互联网,挤占了讲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时间,同样致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较低。

    (二)教学方式变革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匹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时代要求和发展任务,同时也呼唤教学方式的革新。为此,很多高校纷纷进行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教学方法,但问题依然较多。首先,部分高校教学方式陈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一些教师以课堂讲授为主,鲜与学生互动,尽管讲授得苦口婆心,但课堂抬头率低,教育效果欠佳。大多学生都厌烦这种教学方式,只顾低头玩手机。长此以往,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便无法得到提升。其次,部分高校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在教育部门的倡导下,高校几乎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然而,一些高校教师却从照“本”宣科变成了照“屏”宣科。教学技术先进了,教学效果却没有得到太大提高。更有一些教师过于依赖PPT,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不足。最后,部分高校的教学方式与互联网的融合不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两种不好的倾向。一种是偏重教师讲授,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种是侧重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眼球,却忽视理论知识的串讲,这两种极端现象均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三)教育理念创新与实践应用要求不一致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但是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不够深入,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依然落后、教师主体地位同样受到挑战。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高校的课堂教学在对知识的讲解、互联网的应用等方面浅尝辄止,没有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得以有效提升。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师秉持单向灌输的教育理念,坚持对教育对象进行“生塞硬套”式的内容传递。只是,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通过互联网也可掌握大量一手信息,获取的知识甚至比教师更多,他们亦可成为知识传播的主体。在这种情况下,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依然是“点到即止”,未能转变教育理念,置“双向互动式”的教育理念于不顾,脱离教学实践的要求。对于学生的信息反馈,教育者持忽视态度,不愿了解学生需求,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接受内容的方式和偏好发生了改变,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模式已经不太符合大学生的认知偏好。大学生不再满足于口授,他们希望获得视觉体验。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可视化教学与文本式传输要结合起来。然而,部分高校的教育者并不关注这一实践要求。

    二、“互联网+”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自“互联网+”计划提出以来,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将“互联网+”的观念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搭建新的平台,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搭平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新的传播渠道

    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搭建了新的平台。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受到课堂教学的时间限制和学校教室的场地限制,无法满足学生全天候、多方位、多场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摆脱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时空限制,教育对象可以在任何地点、任意时间,通过互联网获得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知识。同时,网上名师课堂的搭建和网络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自我学习,从而开阔知识面、启迪智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工具和手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互动,反馈答疑。在这种互动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是单向灌输的过程,通过互联网搭建的新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更大程度实现了平等交流和共同提升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二)强能力: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创新能力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知识总量的爆炸式增长,倒逼教师提高创新能力。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思想活跃,他们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知识,不再满足教师的“满堂灌”。这就促使教师将互联网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采用新的教学方式,革新教育理念,在师生互动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具体而言,互联网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促使教师改变“自娱自乐”的教学方法,发现并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借由互联网,教师可以有效搜集学生感兴趣且与教学相关的知识,从而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部分教师逐渐完成从“教”到“导”的转变。针对学生的需求,教育者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知识。

    (三)多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教育能力

    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上,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讲授,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但将互联网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而且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增强,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主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知识,自觉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地安排学习时间。此外,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观看老师的教学视频,也可以和教师在线互动,和教师一起探求知识的奥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大大增强。另外,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传播知识及发表观点。同时,微课、慕课等的出现,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三、“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不断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此,我们必须从多个层面“求医问药”,寻求良策。

    (一)结构优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需平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受主客观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既受教育者供给内容的影响,又受教育对象需求层次的制约。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维度来看,我们要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供求结构,促使教育者的供给与受教育者的需求之间实现无缝对接,从而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2]11教育者传播的教育内容及其表达方式是否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能否得到有效提升。如果教育者的教育内容太过陈旧、表达方式单一,便不能被学生所悦纳。相反,倘若教育者一味迎合大学生的喜好,只讲授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则会丧失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减弱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将互联网充分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畅通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机制,推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供需互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在互动交流中不断攀升。首先,我们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摸准摸透受教育者的真实期待与客观需求。教育者要通过网络媒体与学生深入交流,帮助学生梳理自身的需求,及时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引导学生摒弃过分的不當需求。其次,教育者要结合教育对象的期待向往,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换言之,教育者要全面掌握网络技术,利用好互联网这个平台,并通过互联网搜集更多相关的知识资源,以丰富课堂内容,满足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最后,要建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平等交流的关系模式。要“着力打造以‘对话’和‘交往’为核心的主体间性关系模式,努力实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间的平等自主和双向互动。”[3]32教育者要密切地关注受教育者的心理变化,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尽可能多的与教育对象沟通交流。同时,教育对象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给教育者反馈意见、提出要求,在和谐的氛围中,帮助教育者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教育者还可以组织一些读书、辩论等活动,引导受教育者参与进来,在这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师生活动和互动中实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间的教学相长和坦诚相待,并借此帮助教育者发现教育对象的心理动态和思想状况进而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方式创新:进一步加快“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发展

    我们要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沉淀到网络媒体中,逐步推进“互联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发展,借助互联网技术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努力避免陷入“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4]的困境,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创新“互联网+”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事实上,将“互联网+”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其中蕴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互联网要广泛应用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这就要求互联网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融会贯通、相互融洽。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教育者要学习利用互联网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促使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融合。同时,教育者也不能盲目跟风,过于依赖互联网技术,变成照“屏”宣科。不能讲太多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语言,这样学生只能获得暂时的、虚假的获得感,时间久了就会忘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融合,要分清主次、把握分寸。互联网是教学手段,而不是主体内容。我们要将互联网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借助网络技术,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面,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渐提升大学生的获得感。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图像化的表达方式,在互联网中生动地展示出来,以此影响受教育者的心理、思想及行为。要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画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电影等图像,并将这些图像放置于网络之中,通过微博等平台,传递给教育对象。同时,还要针对教育对象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创作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对于理论功底较好的学生,可以制作哲理性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对于理论薄弱的学生,要制作通俗易懂的视频。然后,再借助互联网将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分众推送给不同的教育对象,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三)机制健全: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的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5]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我们要提升其获得感,就要建立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的长效机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绝不能“蜻蜓点水”,也不能“虚功虚做”。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涉及意识形态、政治观点及理想信念等内容,作为一个虚拟空间的互联网看似有点“虚空”,但其精神力量确是无穷的。我们要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虚功一定要实做”[6]96,要逐步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提升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的提升受时间长短的制约。从时间维度来看,要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须通过互联网平台,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体而言,要针对如何利用互联网宣传教育内容、何时举行网络教育活动等,制定一系列的配套措施,确保在各大网络平台,都可以如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从空间维度来看,要不断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生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有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网络环境治理,对于破坏网络安全、散布谣言及暴力色情信息的行为,要坚决打击,绝不手软。相应地,还要引导网络意见领袖投入到网络环境治理中去,让他们宣传网络安全的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从而带动更多的人自觉维护网络安全。全社会要共同努力,打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只有持之以恒地借助互联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净化网络环境,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陈华洲,赵耀.美好生活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转型[J].思想教育研究,2018(11).

    [4]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03(1).

    [5]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强调:科学统筹突出重点对准焦距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N].人民日报,2015-02-28(1).

    [6]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