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教学管理视角下高校学风建设浅析

    时间:2020-03-11 14:20: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通过分析高校学风及特点、学风形成条件及功能、学风建设的内涵与特点,以及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根源,阐述了教学管理工作对高校学风建设的作用,并从教学管理角度提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8-0091-02

    一、高校学风及特点

    高校学风是指高校教师与大学生在高校较长一段时期内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教学习惯和校园行为的倾向,一般具有相对稳定性,是高校全体教师和大学生的群体行为在教书育人、学习和治学方面的表现。高校的优秀学风是在高校办学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具有科学性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品格,是高校学生学习进步和实现大学生理想目标的最重要的保障。而不良的学风对高校大学生学习的消极影响是非常巨大和长期的,因此,绝大部分高校均十分重视优良学风的培育和建设。对于高校而言,学风是体现高校教学质量与综合实力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是高校大学精神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学风是一种求知的氛围,一种育人的环境,一种熏陶的力量,学风不仅影响广泛,其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由于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发展程度不一,高校既定的办学定位也不尽相同,同时高校为国家、社会服务所面向领域也不一样,所以各校的学风之间都具有非常鲜明的差异性[1]。

    二、高校学风的功能及形成条件

    高校学风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一种学习风气,与高校教师的教风、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组合在一起构成高校的校风。学风需要在高校教师的引领下,以大学生为主体自主提高对学习的认识水平,克服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带来的影响,以学生渴望成才作为其内在驱动力,从而使大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需求,在此条件下,经过较长时间的文化积淀才能形成。其形成条件包含学风自身的体系、基本理念和最终成果,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承,从而形成各高校独具特色的学风[2]。

    学风是高校软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教育与同化功能。优良的学风能很好地规范大学生的言行,因为社会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正面或负面的行为都会对其他单独的个人产生影响。

    学风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将对高校教师的工作和大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也会对高校对教师与大学生之间吸引力产生影响,并对教师与大学生相互之间的吸引力有影响,因此,优良的学风会对教师和学生产生正面的激励[3]。

    三、高校学风建设的特点与内涵

    正确理解高校学风建设的特点,对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大学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学风建设的特点主要包括:首先,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工程,需要高校多个方面协调与配合才有可能形成。其次,学风是高校全体教师和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学质量以及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因此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才可能形成优良的学风。第三,高校学风建设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第四,高校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风建设的复杂性是由生活在高校这一群体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

    所谓学风建设主要是指高校通过引导和创立新的规章制度来促使大学生自主形成正确的积极的并与高校发展相适应的学习态度和品质等。要建设良好的学风,就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明确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其次,实施与学校定位和大学生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办法;第三,要注意高校学风建设中起主导引领作用的必须是教师;第四,一定要明确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是大学生;第五,建立和健全教学与管理方面的工作机制[4]。

    四、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越来越多的学生降级、退学的现象比较普遍,使人触目惊心。除了因为没有学习动力、学习精力偏移等常见的厌学问题外,降级、退学的原因大都是热衷于游戏、沉溺于网吧,或只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出现了不少低年级学生就因为不同原因出现厌学、降级退学的情况;现在不仅出现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学习不努力,同时也有学生认为教师教学不认真,不尽责。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如部分学生学习带有较为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根本没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存在部分学生无视学习纪律,随意逃课的现象;部分学生对专业不满意,思想不稳定,厌学情绪严重;某些高校师资数量偏少,师资质量有待提高,个别教师敬业精神不强等。

    五、高校学风建设的矛盾根源

    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矛盾的根源,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管理工作、教风与学风之间缺少紧密联系

    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是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两个不同侧面,这两个方面不可能相对独立运作,更不能产生对立,必须两方面协作,才能有效地开展学风建设工作。

    教风与学风是相互作用、影响、促进的关系,优良的教风可以培育优良的学风,而优良的学风反过来又能促进教风的改进。任课教师除了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教会他们学会如何学习。

    (二)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够明确

    高校中有一些教师认为学风只是大学生个人的学习方法和行为。而有学生也同样认为学风建设是高校的工作,与他们个人毫无关系。这些都说明当前学风建设工作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明确。首先,高校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高校学风建设围绕学生展开、学生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主力这两点都说明了大学生在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作用。另外,高校也应该积极鼓励所有的大学生都主动地参加到学风建设工作中来,共同为学校的学风建设作出贡献。

    六、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对学风建设的作用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对学风建设的作用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对学风建设工作具有保障的作用,第二是对学风建设工作具有服务的作用。人才培养计划高校是优秀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确保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是人才质量的最根本保障,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可以保障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引导着高校学风建设的方向。同时教学管理工作可以保障高校教学秩序的正常,确保学风建设的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既服务教师,又为大学生服务,既为教师的规范施教创造条件,又能帮助大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优良风气。

    七、教学管理视角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建议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包括课程建设、各项教学计划安排、成绩管理、学籍清理与毕业、课程考试管理以及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效果体现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成效。大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反映个体及整体学风的重要因素,降级或退学的学生主要的表现就是学习主动性差、自我约束性差等。从教学管理工作的角度出发,为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提出建议,对做好学风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首先,做好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环节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等教学文件的修订工作。其次,对各学期教学计划进行调整,适当增加低年级的周学时数,加快大学一年级新生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的过程。第三,探索学生学习的科学评价机制,积极进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2.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注重大学生能力培

    养。高等学校必须注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这些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终要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程度来决定,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国家、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必须对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进行更新,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优秀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流的教学授课质量对高校学风建设的正面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只有教师教得好,才会有大多数学生愿意学,从而形成优良的学风。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应以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

    为重点。从学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等各方面综合平衡考虑师资队伍的结构与梯队,积极引进优秀青年教师,建立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教师的考核标准及程序,促进教师的进步与发展。

    2.加强教师的管理力度,要求任课教师以学生为

    本,积极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任课教师具有正确的教学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修养,做到了解学生,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有效地促进教风的发展,进而为学风建设工作提高帮助。

    (三)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工作

    不断完善学籍管理规定、教学事故认定办法、考场规则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更加人性化。教学管理部门,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从严管理。教学管理制度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制度保障,有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作保障,才会有课堂良好的学习秩序,进而形成优良的学风。

    参考文献:

    [1]刘军利.教学管理视角下普通理工类本科院校学风建设 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2]黄达人.谈大学学风[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2).

    [3]韩廷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 等教育研究(武昌),2006,(3).

    [4]罗瑞涛.试论大学学风[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5).

    相关热词搜索: 学风 教学管理 浅析 视角 高校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