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构建现代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时间:2020-03-11 14:21: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本研究发现: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着不平等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情感淡模化、功利化和矛盾多元化等不和谐现象。其原因是:对高校和谐师生关系重视程度不够;高校现行管理评价机制的缺陷;高校规模扩张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因素,对师生关系的和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此,提出了现代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高校;师生关系;和谐

    [基金项目]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3年度教科研项目。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005-2

    一、现代高校师生关系现状

    (一)师生关系中的不平等关系。在教师职业意识中已深深烙上“师道尊严”、“尊师重教”的传统文化和礼教等道德观痕迹,此种意识使教师有一种“被尊重”心理需求。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许多教育者也往往不能摆脱这种观念的禁锢,自然而然地延续着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在今天中国的教室里,坐着的是学生,站着的是先生;而在精神上,这种局面正好倒过来,站着的先生拥有至尊的地位,而坐着的学生的躯体内,却掩藏着一颗站着甚至跪着的灵魂”。话语权的绝对占有者教师,强调维护在知识传授中的权力中心地位,主导着受教育者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顺从的地位。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传统师生观念与现实的教育理论的影响下,存在着师生地位失衡,理论上的平等,在现实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二)师生情感淡漠化。目前,师生关系令人堪忧的最核心表现是高校师生情感淡漠化。在课堂上,师生之间仅仅是单向的、被动的授受关系,而非双向互动的关系,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我说你听”的关系模式,而且课后师生各自行色匆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不主动或很少去寻求教师的帮助,甚至找不到老师。更有甚者,大班教学的教师不认识自己的学生,学生也不记得自己的教师,师生见面形同陌路。师生关系蜕变成为纯粹的工作关系,造成情感淡漠化。师生之间缺乏相互认同感、认知感,忽视了两者之间思想、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关系渐渐疏远,导致师生交往的非正常化。师生关系中“育”的成份日益缺失,使得教育过程被稀释为“教”和“育”两个似乎相离相间的部分。

    (三)师生关系功利化。学校一直被视为神圣的净土,是追求真理与科学的地方。然而,在整个社会市场经济大背景之下,社会功利化的思潮愈演愈浓,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高校正常师生关系的建立也受到功利化的影响。

    教师方面:由于评职称的压力,科研任务重,许多教师“重科研轻教学”,把写论文、做科研项目、争经费做为主业,而教学却成为辅业。教师为评职称而写文章、报课题而忙碌着,认为搞科研是实实在在、名利双收的事情。部分教师把教学看做是副业或应付差事,上课铃响进教室,下课铃响出教室,坐上班车就回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由此造成教师教学方法单调乏味、教学业务不精,致使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学生方面:由于高校收取高额的学费是人情味淡化,不少学生错误地把高等教育视为市场交易,认为学生是“消费者”,教师是“服务者”。一旦自己的期望与现实有差距时,就会把责任归咎于教师,使得师生关系紧张。与此同时,部分学生平时不注意自身修养,而寄希望于“关系网”,在日常生活中和老师拉关系,希望获得奖学金、评先、入党等机会,接近老师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争取好的机会,高校学生功利化倾向也日趋严重。

    (四)师生矛盾多元化。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多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师生矛盾过激冲突的事件频发。首先,表现在语言方面的冲突。教师为人师表、作风严谨,由于职业的特点形成了固定的专业术语和语言风格,在工作中有自己语言表述方式。而大学生受时代和社会的影响,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在语言方面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突出特点是随意性很大。两种不观念、不同风格的语言在接触中,很容易引发矛盾,造成师生间的冲突。其次,表现在课程设置上的冲突。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材脱离实际,难免与部分学生的兴趣、未来职业规划发生冲突,使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必然会反映在学生对待课程执教者——教师的态度之中。2008年1月中国政法大学发生的“杨帆门”事件,就是高校教学与学生学习之间冲突的一个极端的集中反映。第三,表现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冲突。教师群体都具有较成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代表着主流文化。而大学生从年龄特征上来看,其世界观、人生观处于由不定型向逐步成熟的过渡时期,学生往往不能理性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发生了令人发指的“杀师案”,是发生的最为严重师生恶性冲突事件,充分说明目前高校师生关系矛盾的严重性。

    二、现代高校师生关系不和谐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对高校和谐师生关系重视程度不够。对师生关系重要性的认识,有学者形象的比喻:“师生关系对于教育质量、教学效益和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丝毫不亚于阳光对人的价值”。目前涉及高校师生关系的各个主体——高校、教师和学生,对高校师生关系认识不足,疏忽了高校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放在恰当的位置,缺乏师生关系是不断发展的动态观念。由于受师道尊严等礼教的影响,教师为维护师者形象,保持权威情结,不愿与学生过多接触,学生在价值观念多元化和平等自由的理念下,不愿积极主动亲近教师,两者仅仅维持一种平淡的人际关系,增加了交往的难度。

    (二)现行高校体制与评价机制存在缺陷。我国高校现行管理体制中,对教育的评价制度、对教师的考评制度及分配政策存在缺陷,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弱化。考评大学教师业绩的主要指标是科研项目、论文、成果获奖等,甚至走入重科研轻教学的误区,“学术至上”的理念在高校教师中蔓延成风。对于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质量、师生关系状况等软指标的考核缺乏科学性,学生给教师教学效果的打分虽然已列入教师评价体制,对教师的聘任考核、职称晋升有一定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高校教师为了应付各种评价、科研考核,只有挤掉本应分配在教学上同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不愿在课内外占用时间和学生过多接触交流。因此,师生接触时间较少,缺乏交流的机会,形成师生之间交往的困难,教师不熟悉学生,学生也很难对教师有较深的了解并建立深厚的感情,师生关系自然渐行渐远。

    (三)高校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自1999年以来,各普通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由此造成各校师资队伍日趋紧张,教学设施资源匮乏,生师比逐年加大,教师的课业繁重,教学工作量加大。在同一教室出现了几百人同时上课的情景屡见不鲜。大班教学教师常常要面对上百名学生,很难知道或认识了解所教的学生,学生也不记得不了解自己的老师,由此造成师生见面形同陌路。学生所能分摊到的教师资源、教学资源大大缩减。师生情意自然淡漠许多,对正常师生关系的建立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和谐。当代中国处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制方面发生深刻变革时期,使得原有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受到挑战,人们的价值观追求也逐渐从趋同、统一,向多元、自主化方向发展。各种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织呈现,同一社会空间中,多种价值观、多种文化并存,这种局面给人们带来了多元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一定影响,错误的价值取向也在部分大学生中流行。注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极端自我价值标准,人生趋于功利化、自我化、非理性化。以教师为代表的正统观念与学生为代表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并存,主流价值观念与非主流价值观念的碰撞,必然引起师生对某些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的差距,由此出现矛盾和冲突,影响着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三、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一)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

    1.全面认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其核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学生的个性差异,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宽容地对待学生的不足,关心学生生活、情感和身心健康,帮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要按照自己的观点去塑造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本性,伤害了学生的感情。只有这样,才能沟通师生情感融合的通道,才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才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改善不和谐的师生关系。正确处理好名与利、得与失的关系,才能处理好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是建立高校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

    2.传统师生道德观的回归和发扬。在教师师德和大学生道德遭受质疑的今天,应该呼唤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在大学里的回归。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看来,道为师者之根本,也是学生之根本。对于教师来说,传统师德、师道里有很多值得肯定并发扬的内容,特别是在当前师德滑坡的局面下,重拾传统师德师道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当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教师应严格自我要求,首先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用自身的学术和道德形象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从而使学生乐于效仿。对于学生来说,传统的“尊师重道”绝不能忘记。尊重教师,就是尊重老师的劳动,接受老师的劳动成果;认真学习,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不断增长知识量;亲近良师,与老师交流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课堂上有良师,人生中成为益友。

    (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1.尊重和发挥学生自主能力。要加大学生管理、课程设置、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改革,学生管理上要敢于放手,给学生更大的自由,让学生自由的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尊重学生的个性。课程设置要做到与时俱进,应和相应职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课程内容要合理,不要片面的追求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讲授的知识要讲求实用;在考核方式上要灵活,要注重阶段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重点考核相结合,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不断改革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消除影响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的因素。

    2.完善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合理的评价制度,能够调动教师各方面的积极性,克服重科研轻教学的误区,教学与科研同等对待,使教师能用心教学,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让师生关系朝着健康方向发展。因此,要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教师评价制度,可根据工作需要,划分为科研型、教学型等类型工作,让教师选择申报,分别设置科研或教学工作量,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这样可以使部分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在教和学的过程中增加师生间的认识与交流,对和谐师生关系建立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拓宽师生交流渠道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造交流通道。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师生间交流提供了技术上的条件,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设立师生交流论坛,师生还可选择通过QQ和MSN等实时交流方式同Email和BBS等交流的方式进行沟通,建立教学信息调查咨询制度等措施,以专业或院系为单位,给予教师和学生更多协商、对话、沟通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教学改革的机会以及更多的知情权,从而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新通道。

    2.制定师生课余时间交流制度。高校要创造条件开展丰富多样的师生交往活动,使师生的思想、感情在交往中充分交流、碰撞和融合,为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条件。因此,要确保师生有一定的交往频度,学校必须制定师生课余时间的交流制度,作为教师职责进行实施。师生之间可在课后某个固定的时间,在指定的地点答疑解惑,讨论问题。这种制度提供了时间和空间的保证,参加讨论的人数比师生单独讨论时人数多,这样有助于规范和促进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学生不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更是一个积极的合作者。这种交流更能调动老师对于学生的积极性,进而逐步走向师生互动、互相启发的阶段,因为老师忙而导致师生交流受阻的问题也就能有效解决了。

    参考文献:

    [1]王旭东.师爱说—21世纪教师素质谈之一[EB/OL].[2004-1-17]

    [2]戴小米.女大学生当面逃课,教授发怒动粗[N].广东日报,2009-1-9.

    [3]刘建华.师生交往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刁丽英.高校师生关系特点、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J].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作者简介:王广明(1962-),男,汉族,河南郑州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

    相关热词搜索: 师生关系 构建 和谐 高校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