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政法军事 > 正文

    高师学生学习数学之心理调节

    时间:2020-03-12 07:57:1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心理环境是对人的心理发挥实际影响的社会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对人生影响的一切人、事、物。突破生物科学范畴,学校教育中的心理生态环境应是和谐、稳定的系统,应与其他个体心理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系统等构成更为复杂、庞大的文化生态体系。高师学生数学学习状态倦怠,学习情绪不高,必将影响其学习效果。进而影响新教师的师资力量,影响下一代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高师学生;数学;心理调节

    心理环境是对人的心理发挥实际影响的社会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对人生影响的一切人、事、物。突破生物科学范畴,学校教育中的心理生态环境应是和谐、稳定的系统,应与其他个体心理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系统等构成更为复杂、庞大的文化生态体系。高师学生数学学习状态倦怠,学习情绪不高,必将影响其学习效果。进而影响初等教育的师资的新生力量,影响下一代的整体素质。笔者从事高等师范学校数学教育多年,对高师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原因有比较细致的了解,并作出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1 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有

    1.1 失去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高师学生一般是以后多半没希望考上大学的或根本没考上高中的初中毕业学生。虽然不排除少部分学生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而作出的无奈选择,但失去由高中到本科院校继续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应有的信心。这几年的高师生整体入校水平已与十五年前不能相提并论,而且在社会的评价也有所下降。高师生到了师范学校之后与上高中的同学比较,心理落差比较大,有了自卑心理,甚至有自暴自弃的现象。

    1.2 专业定位不准确

    进入师范学校后,一部分高师学生认为自己小学初中已学知识足以应对小学或幼儿园的数学课程,对教育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不重视,造成严重偏科现象。有些学生对不喜欢的课程应付了事,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玩手机、做其他学科作业等等。对专业认识的不足造成学生的错误认识,进而忽视数学自我教育和未来职业素养培养。这样有些相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因为认识不足而让数学学习停步不前,由此极大的影响了其在高师阶段的数学学习质量建设。

    1.3 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师范学校不同于学生以前就读的中学小学学习环境,部分高师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引发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挫折不断,这是导致学生学习情绪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小学与初中阶段,学生基本是听从老师的安排:什么时候做什么功课,什么时候背书,全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学生完全没有闲余的时间,只需要照做就行。观之他们现在的学习生活却有了许多自由的时间(比如:下午放学后到晚自习时间、周末两天时间等),学生突然不知道要怎么支配时间,怎么利用时间去学习,在这些时间里该做些什么。“过多”的自由时间导致学生的茫然无措,结果就去睡觉玩手机上网打游戏等等。学生们没有了有序的学习生活习惯,逐渐变得懒散;没有老师的整天督促和正确引导,自觉性大打折扣。而数学往往需要的练习量完全达不到,数学学习的动力也深受影响。

    1.4 自身数学基础差导致的对数学的厌学情绪

    根据调查学生对自身数学学习的评价发现:70%左右的高师学生认为,因为数学难学,所以没兴趣;更有5%的学生认为自己初中的数学基础就很差,以此作为学不好和不想学数学的借口。

    数学的知识系统比较其他学科而言更具有连贯性,前面的知识没学好,很可能影响后续知识的学习质量。因此,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过程中将会遭遇更多、更大的阻力。因为基础差、解题能力不高,高师学生学习数学时缺乏成就感,厌学情绪任意滋长。经常在数学课堂有学生做美术等作业,对数学却持放弃的态度。

    1.5 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认识误解

    师范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女生,根据笔者统计本校在校生男女生比例为1:22。而社会上一直流传着女生学文,男生学理的错误引导。许多高师女生以此为学不好数学的借口,在学习数学之前就存在畏数心理,认定自己肯定学不好数学。这些不正确的想法和看法影响着高师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习数学肯定没有任何好处。

    2 针对高师学生学习数学这门文化课的种种不利心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调节

    2.1 课程内容的调整

    首先,进行数学史与数学趣事的资源组合与筛选,增加数学课的趣味性。比如在学到等差数列一节,把“高斯小时候快速计算:1+2+3+4+5+……+100”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多动脑筋的妙处,并对等差数列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探讨二项式定理性质时,提出中国“杨辉三角”比欧洲“帕斯卡三角”的发现早五百年左右,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可以用《生活时报》曾经刊登过的一则数学趣闻:“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向学生展示自然界中数学的存在,让学生感受生物界的奇妙,数学的奇妙。

    其次,增加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相对于其他文化学科而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少一些,当然除了加减乘除在买东西时经常要用之外,其他知识上的联系确实不多,比如函数,但并不是没有。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尽量联系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消除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误解、激活学生数学学习心理。

    在学习正多面体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女生感兴趣的钻石,男生感兴趣的金字塔等;在推导球体的表面积公式时,让学生讲一讲冬天自己睡觉的姿势,是不是喜欢卷成一团?在我们熟悉的动物中,猫睡觉时也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就可以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释: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由此可见,动物的本能实际也在应用数学知识。当然也可以让学生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

    第三,增加数学美的内容

    数学美一直都在提,但是学生对数学美的认识与体会基本上是字面上的。所以很有必要让数学美深入学生内心,维持和发展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去感受数学的美,享受数学的符号美、对称美、奇异美、简洁美、和谐美等,让学生在数学美的体验中提升综合素养。

    例如讲解集合这一章时,对集合的相关定义,教材只有文字的叙述和简单的图示。对于利用不等式或等式作为条件来描述法定义集合,就显得比较困难。所以在定义集合时,应着重数学符号的表示。数学符号代替冗长的语言,表示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变得简洁而准确。符号表示集合,既能在解决集合运算时思路更清晰,更体现了数学的符号美与简洁美。在数学中的对称美也有许多,如完全平方公式,椭圆标准方程、正方形、圆形、圆锥、球体等等。和谐美、奇异美例如有圆锥曲线、黄金分割点等等。

    3 数学课程形式的调整

    3.1 增加游戏环节

    数学课堂也可以加入游戏,结合师范专业特点。可以设计一些智力游戏融入数学教学,增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如人鬼过河游戏——规则:有3个人和3个鬼一同在A岸,要把这6个都运送到对岸B去,中间隔了条河,只有一艘船,船上只能载2个人(或者鬼)随意组合但是在同一岸的人数只要少于鬼的数量,那么人就会被鬼吃了(即:若任何一岸有2鬼1人,3鬼1人,3鬼2人都不行)请问您要怎么样把这6个都运送到对岸B去呢?在课堂上选用类似上述个案的小游戏活跃课堂,既能发展学生推理能力,也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2 增加学术环节

    师范学校也是高等院校,在学校营造一定的数学学术氛围,有助于高师学生提高对数学课程的认识,增强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严谨性。一般可以采用开办数学讲座的形式,但讲得学术味太重他们听不懂,而讲座的目的也主要是增加他们数学学习的兴趣。所以师范学校的讲座就需要有的放矢、深入浅出,讲学生听的懂、感兴趣的东西。比如融汇数学趣闻和数学史等,数学趣闻让学生感受听讲座的轻松,数学史更能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3 增加讨论空间

    数学课堂需要严肃性,因为数学本身是严谨的,但数学课堂的气氛可以是活跃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抗拒心理;比较而言,对知识的探索如果改为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或分组讨论的学习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所接受。比如:在学习完椭圆的基础上在学习双曲线时,推导双曲线方程就可以完全交给学生,性质的总结也让学生自己完成。可以在黑板上列一个表,把性质方程定义以表格的形式作一个对比,给学生时间讨论其异同点,加深对圆锥曲线的认识。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对其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更有帮助

    3.4 增加情景教学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设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思维的积极性,让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协调共振状态。学生上课的情绪需要老师的调动,设计相应的生活情景对引入课程内容也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数学归纳法这个内容时,如果在上课之前就在讲台上用几十个骨牌排成一排,让学生自己观察,并亲手推动骨牌,做一个简单的多米诺骨牌效应。然后思考第一张骨牌如何导致第二张、第三张……直到最后一张骨牌倒下,最后引导到数学归纳法证明定理的原理。结果当然对破解这节难点效果显著,枯燥的证明原理变得活灵活现、更为具体,而且学生一开始也会对这节内容充满好奇和探求。

    4 设立短期目标,培养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如果经常遭遇失败与挫折,相信再有毅力的人也会心生退意,更不用说心理承受力较弱的高师学生。所以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增加其学习数学的成就感尤为重要。而高师学生数学学习成就感的获取则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在对学生提要求时要适当的降低标准,由最初的简单问题的解决开始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慢慢的过度到较难问题的破解。

    笔者曾有位基础很差的学生,第一次测试数学只考了6分,其实该学生挺聪 明,就是没心思学习。出于对学生面子的考虑没有公布成绩,下来找到她先问其对学数学的看法,她当时对没及格是完全不理会,原话是“反正我初中从来就没及过格”。然后针对她的情况,与她讨论分析将来会遭遇的困境,怎么解决,然后对她提出短期希望。期望她每次的作业自己做(做不出空在那都可以,但最基础的不许空),只要严格要求自己,下次考试肯定有进步,一步步下来,到半期很可能及格。结果她把老师的话听进去后,逐步有了改善,事实上半期她的数学真的考到63分,实现她及格的突破。当然她距离优生还很远,但对数学不再持放弃的态度,课上的精神状态明显有了好转,人也变得更自信。到现在虽然我没再上她们班的课了,但她仍然很怀念我上课的时光。作为老师的我也经常鼓励她,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来问。

    高师学生心理并不够成熟,自控力也较差。作为老师一定不能放松对他们的引导,只有作好他们的心理调节的辅助工作,才能让其成长为品学兼优的新一代教育者,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颖.幼儿园如何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当代教育[J],2009:3

    [2]邓士敏.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科技创新导报[J],2010(5):152

    作者简介

    雷晓玲(1975-),女,四川郫县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 学生学习 数学 高师 心理调节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